随笔

书的文章名家名篇

时间:2021-02-14 16:20:01 随笔 我要投稿

关于书的文章名家名篇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来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书的文章名家名篇:

  关于书的文章名家名篇【1】

  名著导读:繁星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

  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

  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

  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这时我忘记了一切。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

  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

  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

  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关于书的文章名家名篇【2】

  名家名篇沉默

  读完一堆从各处寄来的新刊物后,仿佛看完了一场连台大戏,留下种热闹和寂寞混和的感觉。

  为一个无固定含义的名词争论的文章,占去刊物篇幅不少,留给我的印象却不深。

  我沉默了两年,这沉默显得近于有点自弃,有点衰老。

  是的。

  古人说,“玩物丧志”,两年来我似乎就在用某种癖好系住自己。

  我的癖好近于压制性灵的碇石,铰残理想的剪子。

  需要它,我的存在才能够贴近地面,不至于转入虚无。

  我们平时见什么作家搁笔略久时,必以为“这人笔下枯窘,因为心头业已一无所有”。

  我这支笔一搁下就是两年。

  我并不枯窘。

  泉水潜伏在地底流动,炉火闷在灰里燃烧,我不过不曾继续使用它到那个固有工作上罢了。

  一个人想证明他的存在,有两个方法:其一从事功上由另一人承认而证明;其一从内省上由自己感觉而证明。

  我用的是第二种方法。

  我走了一条近于一般中年人生活内敛以后所走的僻路。

  寂寞一点,冷落一点,然而同别人一样是“生存”。

  或者这种生存从别人看来叫作“落后”,那无关系。

  两千年前的庄周,仿佛比当时多少人都落后一点。

  那些善于辩论的.策士,长于杀人的将帅,人早死尽了,到如今,你和我读《秋水》、《马蹄》时,仿佛面前还站有那个落后的衣着敝旧,神气落拓,面貌平常的中年人。

  我不写作,却在思索写作对于我们生命的意义,以及对于这个社会明天可能产生的意义。

  我想起三千年来许多人,想起这些人如何使用他那一只手。

  有些人经过一千年或三千年,那只手还依然有力量能揪住多数人的神经或感情,屈抑它,松弛它,绷紧它,完全是一只有魔力的手。

  每个人都是同样的一只手,五个指头,尖端缀覆个淡红色指甲,关节处有一些微涡和小皱,背面还萦绕着一点隐伏在皮肤下的青色筋络。

  然而有些人的手却似乎特有魔力。

  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手变成一只魔手?是不是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把自己一只手成为光荣的手?我知道我们的手不过是人类一颗心走向另一颗心的一道桥梁,作成这桥梁取材不一,也可以用金玉木石(建筑或雕刻),也可以用颜色线条(绘画),也可以用看来简单用来复杂的符号(音乐),也可以用文字,用各种不同的文字。

  也可以单纯进取,譬如说,当你同一个青年女子在一处,相互用沉默和微笑代替语言犹有所不足时,它的小小活动就能够使一颗心更靠近一颗心。

  既然是一道桥梁,借此通过的自然就贵贱不一。

  将军凯旋由此通过,小贩贸易也由此通过,既有人用它雕凿大同的石窟,和阗的碧玉,也就有人用它编织芦席,削刮小挖耳子。

  故宫所藏宋人的《雪山图》、《洞天山堂》等等伟大画幅,是用手作成的。

  《史记》是一个人写的。

  《肉蒲团》也是一个人写的。

  既然是一道桥梁,通过的当然有各种各色的人性,道德可能通过,罪恶也无从拒绝。

  只看那个人如何使用它,如何善于用心使用它。

  关于书的文章名家名篇【3】

  名家名篇聆听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常常聆听。

  譬如在大自然中我们寻觅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韵致,寻觅那“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空灵,寻觅那“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的意境。

  聆听轻风喁喁低语,聆听松涛娓娓吟唱,聆听蛐蛐细细鸣叫,聆听山林中鸟儿欢啼。

  那脆灵灵的音符好似一颗亮露滴落,使你的心中也流淌出一挂清粼粼的飞泉。

  虫鸣鸟语,溪泉琮王争,人也焕发了童贞,胸中的块垒随溪水逝去,工作的疲惫被溪水洗去,心灵的尘垢随溪水流去,身心如洒,愉悦清朗,潇洒通透。

  聆听,涵养了你的性情,旷达了你的胸臆,给你智慧的灵光和启迪,你的思维也流转自若,鲜活水灵。

  聆听是一种怡情忘机的人生态度,充满着潇洒的生活意趣。

  有时候,我们失去了许多快乐,并不是无法引起快乐,而是缺少一颗平常心,缺少爽朗清静的心情,缺少毫无掩饰的童稚的天真。

  有位睿者说:“当我们明心见性,达到内外如一、心物合一的境界,我们便能从任何细微的事物中获得智慧的启示。

  安静地看一瓢水,可以听到它演示的清净义,请汲来柔润自己的心田;细致地看一朵花,可以听见它宣说的庄严义,请掬来美化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奇妙的无情说法,万事万物,无时无地不在百般譬喻、殷勤示教,你听见了吗?”

  心情浮躁的人不会聆听,利欲熏心的人不会聆听,心胸如豆的人不会聆听,老谋深算的人也不会聆听。

  他们过于浅薄,过于功利,过于狭隘,过于世故。

  他们缺少颖悟的耐心、适度的宽容、舒展的心灵、好奇的天真。

  他们所能听到的只是铜臭的撞击、生活的噪音。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聆听。

  譬如聆听父母的忠告,聆听老师的教诲,聆听朋友的劝慰,聆听婴儿的啼哭,聆听妻子的关爱……

  聆听是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情与情的融汇;聆听是一种主动的生活姿态,一种亲切的对待,一种由衷的信赖,一种美妙的心境。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

【关于书的文章名家名篇】相关文章:

关于暑期军训决心书的文章02-23

关于办婚育证明的文章11-27

泰山名家导游词09-27

名家经典对联100副欣赏09-23

关于国税自查报告的文章12-22

高考冲刺决心书励志文章11-13

关于家电下乡自查报告的文章01-15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0篇08-11

关于个人简历须要注意的问题的文章11-22

中英文名家广告词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