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散文的特点

时间:2022-10-05 22:07:25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散文的特点

  散文诗的特点【1】

关于散文的特点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

  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类中的一个成员。

  1.诗:韵文;讲求句式关系的基本规定性;一般说来,长度上受到限制。

  2.散文:无韵文;不讲究句式关系(所谓单行散句是)。

  一般说来,长度上比诗受到的限制要小。

  3.散文诗:或韵或散;句式通常短小;篇章长度通常短小。

  形式上的区别我认为就是这样的。

  另外,还有题材上的区别、写作方法上的区别、风格上的区别等等。

  体会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散文诗是散文还是诗?有人说,是诗;有人说过是散文。

  当然重要的不是文章的结构方式,重要的是它自身的写作和表达方式。

  虽然它具有散文行文的特点,但他的精髓依旧需要用诗歌的语言和思维来完成情感的表达,如同青蛙,陆地可以开阔它的视野,但它终生还是离不开水,诗歌就如同散文诗的水。

  散文诗比散文“内容更精辟,诗情更浓烈,篇幅更短小,语言更优美,意境更深远”;它比诗歌“表现更自由,思维更活泼,联想更丰富,舒展更自如,情感更和谐”。

  因此散文诗姿态横生,不受格律和韵脚的束缚,它是自由灵活的散文形式与精湛优美的诗意内容的有机结合体,兼二者之长,更重于形式上散文一样的无拘无束,更长于内容上诗一样的抒情言志。

  可以说它是凝练的散文,自由的诗歌。

  苏联散文诗作家普列什文说:“我是带着自己的诗走进散文!”可以说概括了散文诗的特点!

  如果说大海是诗,海滩是散文,那么,贝壳应该是散文诗;如果说太阳是诗,月亮是散文,那么星星应该是散文诗。

  在散文和诗歌的两个空间,散文诗的连接作用是不可以替的,是一条连接两大文学形式的清幽的小路。

  近年来,散文诗受到更多数人的喜爱,是因为这条路再拓宽同时,散文和诗歌的探索中,也正寻求着散文诗独有的自由和抒情。

  从文学的发展趋势与规律上看,文体的区分将越来越细,各种风格不可以兼容的地带,给了散文诗 发展的空间。

  散文诗是世界性的,而‘且非常平民化的,中国的散文诗虽然发展不过几十年,但中国传统文学中“赋”的写作艺术手法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和继承,因此中国散文诗还是有着自己的创作特点和民族精神的。

  散文诗是一种新的独立存在的一种适合汉文化发展和实践的优美的文学体裁。

  从诗的发展看,从严格的格律体的产生到走向自由诗的过程,都伴随着散文诗的痕迹。

  而散文诗是自由诗的进一步解放,没有自由诗,是不可能发展散文诗的。

  从散文的发展趋势看,逐步走向分化,已经形成了各种独立的新的文体,议论性散文,演化为杂文;叙事性散文,派生出报告文学,抒情中的散文于诗歌中停滞于传统风格的流派相结合,产生散文诗是一种必然!

  所以说,散文诗的产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它必将摆脱依附于诗或者散文的附庸地位,这是一片新生的绿色的土壤,这里有人文精神的种子,也有大自然的迤俪风光和清新的空气。

  了解散文诗要比了解诗歌容易和显与理解,也要比散文更多一分艺术光泽和吸引人们的情趣。

  对于写散文诗的人来说,了解散文诗与散文和诗歌的血缘关系还有一个好处。

  就是可以自觉地注意到从这两方面来吸取营养。

  想写好散文诗,注意散文的行文特点以及熟练地掌握诗歌的表现技巧,注意思维和语言的衔接,同样没有真实的情感,是很难写出好多散文诗的。

  散文诗是因为其内容重在一般为诗所集中表达的感悟过程而与诗拉上关系的。

  当然,有人说,这种现象是写作者造成的“文体侵权”,比较新鲜 !

  浅谈文化散文的特点【2】

  一、选取熟悉的题材,做个性化的分析。

  文化散文最大的特征就是抒写文化名人、自然与社会风物或是从历史掌故中进行独到深刻的分析。

  它需要写作者支撑起较为广阔的时空背景,突出作品的文化意味和文化氛围。

  如果我们对所写内容不够熟悉,缺少较为独特的感悟,那么就很难写出新鲜的、富含生命气息的文化散文。

  请看2006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老舍与北京》的开头部分:“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从这个写作片断来看,作者对老舍先生的作品非常熟悉,因而,在谈及老舍与北京的关系时,作者是如鱼得水,事例信手拈来,分析独到深刻,巧妙地把这些早已植根于北京人脑海的形象和那段苦难的历史联系起来,情理交融,个性独具,是极富北京韵味的奇文佳作。

  二、写历史,要富含时代气息。

  文化散文通常以历史事件或与历史有关的风情事物为载体。

  但写历史如果仅仅停留于感怀和低沉的抒情层面,未免就使文章的主旨立意缺少高度。

  写历史,一定要把现实意蕴透露出来,做到以史写实,以事传情,用缥缈虚幻的情境抒写现实情感。

  如2006年高考山东某考生《梦想在现实中起舞》中的片断:“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

  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

  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

  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

  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文章最后的议论很能调和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最终使自己要表达的观点得到深刻的印证,将梦想与现实的取与舍说得含蓄又透彻,充分展示了写作者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用细节表现全貌,现不尽之意于言外。

  文化散文不应只是对古迹的凭吊,对有关历史事实的简单复述。

  它需要写作者精细的审美情趣与文化载体的巧妙融合。

  借助细节来抒写文化自身的魅力,或是通过想象的细节还原所写文化名人的生活真实,必能增加文章的厚重韵味,增添文化散文的真实性、可感性。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道士塔》中有一段关于王道士生活起居的描写:“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

  ”接下去,作者用浓重的笔墨详细地描写了王道士对敦煌文物的毁坏。

  这样的细节描绘,未必是历史上真实的一幕。

  但我们都愿意倾向于相信它的真实,因为它写出了一个柔弱民族在那个痛苦年代里特有的愚昧与黑暗,正是这块遍地呻吟的老大帝国的疆土,才造就了这样一个时代的畸形儿——王道士。

  它勾起了我们对王道士的轻蔑和鄙视,更让我们的心底翻起滔滔不绝的仇恨的怒涛。

  没有细节的想象和描写,这种艺术效果是难以收到的。

  文化散文是应时代发展而生的新鲜事物。

  它没有文体与题材上的严格界限,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写作的一些基本要领和技巧,就能写出一手底蕴深厚、神韵灵动的好文章来。

  写景散文的特点【3】

  第一步,紧扣"文眼"聚散明。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虽然取材范围广泛,内容博杂,所谓"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但都统一在"神"这个灵魂之下。

  若能很快找到这一统领全文的"神",那么就会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在散文中总有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词句,是为"文眼",倘若读者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这"点睛"之笔,就能透视文章的"心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广博、纷繁的题材是怎样被有机地组织起来的。

  譬如: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的散文单元的五篇课文就很典型。

  在《绿〉中,只要找到"惊诧"一词,就能明白作者为什么在写梅雨潭的绿之前,先要写梅雨瀑、梅雨亭以及周围的景色和梅雨潭得名的原因;《荷塘月色》,只要扣住"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能知道作者在重点措写了"荷塘月色"之后,为什么还要联想到江南采莲的风俗,忆起《西洲曲》里的句子;《灯》,只要抓住"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再联系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就能弄清为什么除了写眼前的"灯"之外,还要写回忆中的"灯"和联想(传说)中的"灯";《蒲公英》,只要立足作者的那段"无声的呼唤",就能懂得为什么作者能从眼前"吹"蒲公英的情景,联想到自己童年"吹"蒲公英、战争岁月"吃""植"蒲公英和那个"蒲公英儿子";《故乡的榕树》,只要能找到倒数第二自然段含有"怀念"、"思念"字样的两个反问句,就能体会作者为什么由眼前的两棵榕树和小儿子口含榕树叶吹口哨逗小黑狗取乐的场面,想到了故乡的榕树,又由此联系到了故乡的人和事。

  第二步,找准线索结构清。

  线索是串连文章内容的一根"红线",它在文章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恰当的线索,文章将是"一盘散沙"。

  找准散文的线索,就可理清它的内容结构。

  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例如:《绿》、《荷塘月色》以游踪为线索,《灯》、《蒲公英》、《故乡的榕树》则分别以"灯"、"蒲公英"和"故乡的榕树"为线索。

  顺着线索可以一步步地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从而形成课文内容的结构提纲,对其严谨、巧妙、独到的构思技巧有个全面的掌握,为深入理解文章立意奠基。

  第三步,融情于景见立意。

  "一切景语即情语。

  "大凡写景散文都要采用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或象征等手法来含蓄、形象而具体地表情达意。

  常言道:"画龙点睛",唯有"点睛"方能出神,"画龙"之后才好"点睛",而"画龙"的过程即是融情于景的过程,所以,把握写景散文的"立意",需要紧扣"文眼",认真赏析作者对景物细腻逼真的描写,特别是那些精妙的片段,需要细细品味,随着作者的思路层层推进,向纵深开掘;结合写作背景,全面归纳。

  例如:《绿》所表现的热爱生活、勇于进取的激情,《荷塘月色》的苦闷情绪(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灯》的希望永存,抗战必胜的信念,《蒲公英》的"反战"思想,《故乡的榕树》的思乡之情等立意,都是通过对景物的精雕细刻,层层铺垫,喷发而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