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现代优美散文集

时间:2021-02-15 09:06:24 随笔 我要投稿

现代优美散文集

  桃花灼灼【1】

现代优美散文集

  四季的轮回也不能令桃花忘记她与有心人的约定。一树树桃花又应了季节的步伐,乘着三月的春风翩然而至了,你看它永远是那份初见时的嫣然与惊艳。

  我喜欢桃花,你看那桃花,每一簇花团都仿佛是从红褐色的枝头喷涌而出,一朵朵簇拥着,挤压着,重叠着,如海,似潮,如梦,似幻,染红了天际,晕透了晚霞,好一副春天的画卷。

  春生桃花艳,凭栏处,你看那桃花,已没有了昔日少女的娇羞,鼓足了勇气,把自己的美艳尽情的释放。每一簇花团都仿佛是从红褐色的枝头喷涌而出,一朵朵簇拥着,挤压着,重叠着,如海,似潮,如梦,似幻,染红了天际,晕透了晚霞,犹如一片片红色的云锦落入人间,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暖了帘外春,醉了风中人。

  有人说桃花为一场赴约而开,不是吗?你看那山野田畔,农家小院的房田屋后,那一树树包含情浓的绽放,不正是在等,等千年的邀约吗?你看小情侣们依偎着坠进了花海;老人步履蹒跚,用微笑细数美好回忆;画家饱蘸浪漫的粉色,绘就美轮美奂的春天;诗人穿过平平仄仄的桃林,留下芬芳的诗行;幸福的桃农精心为桃花梳妆,憧憬着盛夏饱满的果实。

  灼灼桃花,你为情而开,优雅,灿烂,如霞,如缎,热烈非凡;你为前缘而来,真情相伴,无论圆满与亏欠,在花期里将梦缠绵。

  春风入帘,惟有桃花灼灼灿,真情相伴,惟有桃花等千年。无论圆满与亏欠,经历了就是美好,哪怕是片刻清欢,拥有了就该知足,在花期里将梦缠绵,让桃花依旧在春风中微笑,让人面桃花依旧相映红。生如桃花之短暂,开如桃花之绚烂,来年依旧在此门中等桃花盛开!

  静坐在流年的一隅,看桃花盛开,看绿意如染,采一朵花的馨香,携一缕柳韵的温婉,静听风,枕花眠,放下喧嚣与杂念,停格时间,记住那次与桃花的初见,抚琴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煮一壶春色,邀东风为媒,唤醒一树桃花,一些无法阻挡的思念,便簇拥在春的眉眼间,这无偿不是一件欣然,一种与世隔绝的情缘……

  在这转瞬的花季里,当我们了然于生命的真意,如落英般恬淡无悔,便会悟出春天的美是追求与希望的过程,而生命正是徜徉于这美的过程之中。花开花落,花落花开,正是应约了四季的等待和轮回,没有将悲观与失望已过往中遁迹,落英会育出新蕾,生命才一次次无限……

  看桃花盛开,桃花灼灼。

  梦里美苏【2】

  我是一位生长在苏北地区的江南女孩,多少次幻想自己能在江南痛痛快快的痴迷一把,要说也是古装剧害的,《上错花轿嫁对郎》里的扬州,《新白娘子传奇》里的杭州,《红楼梦》里的苏州······十多年过去了,还像一位单纯的小女孩,玩心不减的我已经二十出头,依然不舍少女的情愫生活。有幸在14岁那年,去了杭州,依然很遗憾没能走到那千古流传的断桥。现在的我,满脑子想着去苏州,为了钟爱十年的林妹妹,也为了自己的梦。

  从书上的美文当中,了解到苏州也是人间天堂,是杭州的孪生妹妹,“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朦胧的夜,是一种怎样的美丽,只有到了地方才能感受到吧。10年来,一直在梦中想像林妹妹童年时的无忧无虑,究竟是多么诗情画意的意境,才能渲染出不食人间烟火的才貌双全的她。

  拥有第一古镇之称的古苏州,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可以与南京并肩作战的洋苏州,将会是多么美妙的相融合的现代化苏州啊!没有去过,只能在脑子里勾勒画面的框架,用来细细幻想。小桥流水,《江南雨巷》,多少文词挥洒弥漫,刘嘉玲也是从诗情画意的苏州走到香港的时髦不老女神,所以,苏州女子的美不仅仅是古典美,而是一种所有美的化身,怎会让男人不动心。

  唯一遗憾的是,苏州为何在古时候,不如杭州因为拥有《白蛇传》的传说的那一座断桥而流传千古,秦淮八艳中的陈圆圆、柳如是、董小宛虽也是从苏州人,却最终走向了那时富庶的富可敌国的盐城扬州,对于我这位向往古典诗意的女孩来说,苏州稍逊一筹。这丝毫不影响,我对苏州独特的想像——

  我一袭白色长纱裙,阳光泛点湖面,我躺在舟上,闭着眼睛享受,睁开双眼,放眼望着周围景象,偶然看到会有一位英俊的谦谦君子微笑着看我。多么浪漫的画面,可惜只在梦中美丽。

  苏州园林,无法想像,没有去过又如何?可以猜出,比起西湖的矿美,苏州园林更像是家一样,也难怪有人想要隐居在此。精致的亭台楼阁,有特色的建筑布景,美如天境,却又不是遥不可及,也许,苏州才是女孩子应该住的地方,别致的生活,是另类的时尚,谁说古典女子不能引领时尚潮流,这天然的贵族气质是后天也无法修炼而成的。

  亲近大裂谷【3】

  听说云南省,武定县,己衣乡,有个集雄、奇、秀、幽、险于一身的大裂谷。趁着国庆长假,不如前往亲身体验一番。

  己衣这个名称,一听就像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那里还真居住着好几个少数民族,以彝族为主。

  没去时,总以为大裂谷离武定县不远,去过才知道,虽然不远,却不是那么回事。

  从昆明乘大巴出发,七十多公里的高速,一小时就到了。可是下了高速,还有120多公里的山路,却不是想象的那么轻松。

  虽然一路风景优美,群峰叠出,郁郁葱葱,除了山谷、峡谷,就是梯田,四处洋溢着秋收的喜悦。可是车辆一直爬坡,在s形山路上甩来摆去,把人晃得头昏脑胀,甚至有呕吐的感觉。

  总以为120公里,两小时咬咬牙就过去了?可中巴车在崎岖、狭窄、弯曲的山路上,只能以每小时20至30公里的速度爬行。这段路,整整用了8个多小时。家人抱怨道:跟着你倒霉,这样的鬼地方,只有你想来,下次打死我也不来了!

  我开脱道:好风景嘛!都在偏远处,不吃苦,怎能亲近原始风貌,找到返璞归真的感觉?她一扭头,理都不想理我了。

  下午3点多才到己衣乡,下车先找旅馆,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出门才注意到,只不过是一个很小的集镇,见不到裂谷的影子,也看不到旅游景区标志牌。心中直打嘀咕。

  向当地人打听后,才在老乡的指引下,从一条小路,穿出乡上的居民房,经过大约一里多包谷地,来到裂谷边上的彝族村。

  村庄的房屋全是土墙,乡土味十足,每家房前屋后都有果树,树上结有黄的、青的、紫的果实,惹人喜爱,路边都可以摘到,没有一点设防措施,可见彝族人的淳朴善良风范。

  我开始怀疑有没有大裂谷了?找了个村民一打听,说是出了村头就是,心里才踏实许多。我们穿过村庄,来到村头,那里有个简易收费棚,不分老幼,每人十元,掏钱后,门票都不给,直接放行。

  沿着小道在山顶前行几百米,于树丛中,隐约看到了左岸的断裂面,那微红的断层,看得出是火成岩。再往前走,有一个汉白玉砌成的石阶和栏杆。到跟前一看,吓我一跳,八十度陡坎,直下五六百米到悬崖峭壁边上,那里有个观景台,这是裂谷口的鲜明标志,台面不大,好在此时游人已经不多了。

  下到观景台上,从裂谷口看去,我被眼前的情景惊爆了,裂谷两边的崖壁,像墙体一样,从上到下笔直挺立,一点倾斜度都没有,这么陡峭的绝壁,即使猿猴也难攀登。我探头向下看去,还有几百丈,如此算来,上下相加,少说也不下千丈。谷底犹如一条缝,乱石错落,溪水横流。

  崖壁上的火成岩,如万卷厚书,一层层地叠加而上,默默地矗立着,似乎透出了厚重浓郁的古风。裂谷从中间断开自不用说,崖壁上还时不时地竖立着从上到下,大小不等的裂口,把横向叠加的火成岩断开,更增添了惊心动魄的感觉。

  崖壁上的石缝和裂口中有灌木、花草,镶嵌在绝壁上,一片片、一点点,迎风招展。崖顶上方吊下许多青纱帐一般的藤蔓,有的地方下挂几十丈、有的地方挂到半崖腰、有的地方湿气重,几乎挂到谷底,给裂谷增添了青春活力。

  一眼望去,裂谷在三公里处,似乎到了尽头。那里传来隆隆的水声,却看不到跌荡而下的瀑布,好像绝壁之后有千军万马奔腾一般。据此推断,尽头后面还有别样的裂谷。那轰鸣的水声,打破了裂谷的幽静,给人震撼的感觉。

  观景台中央有一棵大树,树下有一块石碑,碑基上放了一双草鞋。走近一看,题为”红军树纪念碑“,大意是:当年红一方面军经过此地,有两名战士,因病无法行走,借住老乡家养病。大部队走后,当地土匪卷土重来,抓走两名战士,在这里推入千丈悬崖,粉身碎骨,尸骨都未找到。为纪念红军战士,当地群众把这棵树叫作红军树。

  看完碑文,不由得使人想起,当年蒋介石以几十万大军,前追后堵第五次反围剿剩余的三万红军。红军为了摆脱困境,不得不往深山老林里避让,才来到这个人烟稀少的千丈裂谷。

  现在裂谷口,经过开发,攀登起来都十分艰难,没有开发前,只有绝壁上的狭窄小道,连栏杆都没有。这么险峻的地方,徐霞客都没到过,更别说蒋匪军能够进来。

  红军将士,都是穷苦人家的子弟,被逼无奈才走上革命道路,并经战争的血与火洗礼,剩下的这些人,自然是天不怕,地不怕,特别能吃苦的铮铮铁汉,蒋匪军如何能够与之相比。

  看完碑文,沿着石级上回到一半处,一条小路通向裂谷深处。我们沿着这条小路,边走边欣赏对面风景。对面崖壁上的石栈道,全是在半山腰的火成岩中,由当地先人,一点一点地开凿出来,现在的开发,只不过铺上石板,砌上石栏杆而已。

  栈道中,有些游人,如蚂蚁一样在蠕动,不时地听到有对面人见到美景、险景时发出的——啊呼呼!哇噻!我的妈呀!等惊呼与欢呼声在谷中回荡。

  我们行进了五六百米,沿着石阶盘旋而下,下到七八百米的地方,见一块黑色大岩石孤悬在悬崖边上,似乎轻轻一推,就能倒下。岩石上刻有“牛郎盼妻”四个字。虽然这块巨石不像人形,但那焦炭一样的颜色,却与周围火成岩的色彩大不相同,甚是奇特!

  再下几十米,就是天生桥。是通向对面崖壁的道路,现在用汉白玉砌成了栏杆桥。不仅使人发问:明明是人工桥,怎么会叫“天生桥”?探头一看,才知道,没有开发前,确实是一块巨大的岩石,从天而降一般,落在谷间,形成了老天赐与人类通向对面的桥梁。

  站在天生桥上,正处上下裂谷中央,两头的险峻尽收眼底。霎时觉得,裂谷上方的瀑布轰鸣声仿佛就在身边,谷底的水汽如浓雾一样蒸腾而上,在谷中形成一条白玉龙似的飘带,经久不散。给山谷增添了些许仙气。

  站在裂谷中央的桥上,觉得自己正被裂谷拥抱着。我曾在四川的七里峡体验过峡谷,现在又与裂谷亲近,心中惬意得蹦蹦直跳,张开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许久许久,才从这种状态中舒缓过来。不由得细细体味这峡谷与裂谷的区分——峡谷一般是洪水冲刷出来的山谷,多为土质,属于渐变,呈V字形,两边山体倾斜,水源十分丰富,可供人们漂流;裂谷是由地震,或地质等原因造成的地层断裂,多为石质,属于裂变,呈∪字形,两边为绝壁陡立,水资源不多,为此,没听说过裂谷可以漂流。

  想明白这个问题,桥下的哗哗水声,引起了我的'好奇——明明堵得严严实实,水是如何从下面通过的?带着疑问,我走到对面,登上一个小观景台,探头才看到了谷底的水,是从几百丈大岩石脚下的缝隙中不断涌出,在乱石的撞击下,发出哗哗的响声,奔向一个石洞,更使我觉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不由感叹而作题为《己衣大裂谷》的诗:裂谷惊显入眼帘,瀑布轰鸣荡耳间,猿猴仰望不敢上,红军将士不畏艰。

  如果说,从右岸过来,是往裂谷的上方行走,再沿着栈道从崖顶下到天生桥;那么,过了桥,就得从左边崖壁凹进去的栈道处,往裂谷下方行进几百米,正好观看右岸绝壁的险峻。

  这时才能体会出,左岸是以平面绝壁为主,右岸是以折叠绝壁为多。那折叠出来的峰棱,时进时出,使裂谷时宽时窄,跌宕起伏,更增添了险峻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