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布衣美食

时间:2021-02-16 16:45:46 随笔 我要投稿

布衣美食

  布衣美食,吃是一种享受的过程,以下的布衣美食美文,请继续品读:

  布衣美食【1】

  吃是一种享受的过程。

  所以中国人见面就问,你吃了没有?同样是吃,有些东西,被认为吃起来很麻烦。

  我所在的小城盛产螃蟹,吃蟹是秋天的一件盛事。

  某天,跟一个北方同事闲聊,说吴越一带的人很喜欢大闸蟹,北方没有这个东西,应该物以稀为贵,可能比南方人更加喜欢吧?同事不以为然,说北方人多是直性子,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受不了那个麻烦。

  吃蟹是比较麻烦的。

  岂止麻烦,有时简直繁琐至极。

  就比如,这吃螃蟹所用的“蟹八件”:腰圆锤、长柄斧、签子、长柄勺、剔凳……吃蟹的工具,有八件之多。

  敲、掀、钩、剔、锯、凿……乖乖,简直对蟹进行“五马分尸”,倒像是武林场上的十八般兵器。

  吃蟹,是件技术活。

  梁实秋在一篇文章里说,他母亲小时候,在杭州家里吃螃蟹,“要慢条斯理,细吹细打,一点蟹肉都不能糟踏,食毕要把破碎的蟹壳放在戥子上称一下,看谁的一份儿分量轻,表示吃的最干净。”大户人家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

  还有吃汤包。

  吃起来也规矩多多,要“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在汤包上,先咬上一小口,慢慢吸那汤包中的蟹黄汤液,稍一不慎,那汤汁就会弄你满身。

  吃到最后,只剩下一层面皮。

  韩国料理也很麻烦。

  我和几个朋友在餐馆小聚,韩式小菜、烧烤,消费不多,根本没怎么吃饱,那盘盘碟碟,垒起来,倒有一大堆。

  小资美食,越是价格高,越是繁文缛节。

  有次在一家五星级大酒店里,听大厨师傅讲燕鲍翅,那程序确实芜杂:“将鲍鱼、老鸡、腩排、火腿、蚝油放在一锅煮。

  锅底舔着温柔之焰,锅内撞击、翻腾的是趵突之泉,各种调料相互交织,至真至诚,慢慢融合。

  水的成份蒸发了,熬成浓稠之汤,蚝油、鸡粉、冰糖、椰浆、杏仁汁……赴汤蹈火,赶一场春天的及时雨悠然而下,调啊、调,尝一口,浓香销魂”。

  听得瞠目结舌。

  吃哪些东西不麻烦?吃平民化的东西就很简单。

  耕夫吃面、老汉吃蛋炒饭、孩子吃泡饭、小媳妇吃荷包蛋,简单、朴素又温馨。

  耕夫吃一碗面。

  面,这种东西,南方、北方人都欢迎,煮起来也容易。

  水沸了,下锅。

  碗里撂猪油、胡椒粉、青蒜末。

  吃起来方便,不大一会儿功夫,就解决温饱问题。

  老汉吃一碗炒饭。

  不是正版扬州蛋炒饭放入虾仁、海参丁、鸡丁、火腿丁、干贝、香菇丁、笋丁、鸭肫丁、猪肉丁的那种,而是简装家常蛋炒饭。

  扬州蛋炒饭太烦,家常蛋炒饭简单。

  饭是中午的剩饭,蛋是鸡窝里的刚下的温热蛋。

  老汉把一只蛋打碎在锅里,还是双黄。

  煎成形,弄碎。

  再把饭挑在锅里,一阵稀里哗啦地乱翻,添入青蒜末,就有了一屋子的蒜香和蛋香。

  孩子吃一碗泡饭。

  在夏天的时候,孩子的碗里泡开水,就着榨菜,囫囵吞枣地将饭吃下去。

  吃完泡饭,孩子撂下碗,便急急忙忙地上学去了。

  小媳妇吃一只荷包蛋。

  也许那个小媳妇怀了崽,要加强营养啊。

  偷偷地趁四下里无人,在水汪汪的锅里,养一只荷包蛋。

  这些简简单单的拨弄,不挑剔,越方便,越解决实际问题。

  踏实、和顺,单纯而实惠,近距离解决问题———那是土褂布衣的美食。

  布衣美食 万诱引力在远郊【2】

  一杯茶可铭记一生,一道美食同样也会让人一辈子难忘,在成都的郊外东奔西走是不需要理由的,如果要,那就是美食——乃万诱引力!

  绵阳胖米粉

  川北许多地方的米粉都很有名,像南充,像广安,像绵阳。

  南充著名的、类似成都窝子油糕的老牌小吃油勺,就是用米粉而非面粉做的;而在广安的岳池县,更有“米粉一条街”,可见米粉在当地之普及;在绵阳米粉也是很多当地人早餐的首选。

  绵阳米粉据说有“四大家”,其中一家叫“胖米粉”,味道好,是憨粉猪多年以来每到绵阳的必吃。

  “胖米粉”在绵阳市政府对面的通安巷,每天一大早在这里吃米粉的食客把小店坐得个满满当当,很多没座位的,就只好端着碗或站或蹲在街边,一样吃得有滋有味。

  这种风景,不论春夏秋冬,四季如此。

  “胖米粉”的米粉有牛肉、三鲜等口味,憨粉猪推荐牛肉加笋子那种。

  洪雅白宰鸡和旺儿汤

  在憨粉猪的记忆中飘香的美食,自然少不了洪雅罗小娃的白宰鸡和旺儿汤,只要去当地时一提起,几乎无人不知。

  罗小娃的白宰鸡把鸡煮熟后凉拌,鸡肉、鸡皮、鸡脚分开卖,鸡皮为上,鸡脚次之,鸡肉再次。

  尤其令人叫绝的是这儿的旺儿汤。

  新鲜的鸡血搁锅里一煮,也不知老板用了什么手脚,就煮成了一锅美味的旺儿汤。

  旺儿汤有五香、麻辣之分,和凉拌鸡一起下饭,爽!不过要提醒各位好吃嘴的是,和很多好吃的地方一样,罗小娃的白宰鸡和旺儿汤也是只卖上午,过了点儿就吃不到了。

  洪河镇驴肉汤锅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

  成都东郊洪河镇一家休闲庄就以驴肉宴闻名。

  驴肉宴其实就是驴肉汤锅为主,辅以各式以驴肉为原料的中餐菜肴,而尤以驴肉汤锅味道鲜美。

  驴肉事先放大锅中炖熟捞起切成片,吃时只需放入汤锅中烫一烫蘸上调料即可入口,配菜有野生菌和时令鲜蔬。

  憨粉猪提醒好吃嘴们吃驴肉汤锅一定要多喝几碗汤,经驴肉和野生菌吊出的汤味,其鲜与香可想而知。

  南充顺庆羊肉粉

  这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乡野小食。

  不仅制作精细,据说早在清代就已经闻名遐迩,最为有名的当属朱老拱粉店。

  顺庆羊肉粉是由米粉、羊肉汤、馅,配上考究的佐料而成,具有三鲜特色(粉鲜、馅鲜、汤鲜),米粉质细、绵软、馅味清香无腥膻,汤色乳白而滚烫。

  正好是这个数九寒冬发热驱寒祛湿之良品。

  除了朱老拱的羊肉粉店,现在南充米粉店大大增加,经营品种也不断增多,比如牛肉粉、鸡肉粉、鳝鱼粉、三鲜粉、什锦粉等品种,这个季节享用,堪称一大享受哦!

  温江荞面肥牛

  荞面肥牛是温江踏水镇一家园林式休闲庄的特色小吃,憨粉猪也是根据好吃嘴们的线报绕道而去。

  这款具有麻辣休闲气质的小吃,据说选了上好的肥牛剁碎炒成红汤后,再与荞面一起煨制而成。

  稠稠的汤汁色泽红亮诱人,而荞面吃在嘴里,软硬适宜,麻、辣、鲜、香数味俱全,好吃惨了。

  吃完还可以去看看著名的“芙蓉古城”。

  巴中腊肉

  早听说巴中人在每年小寒过后,家家户户都要开始杀年猪,将所杀年猪加工成块,用盐浸泡一月左右,再吊在火塘上用柏桠枝烧火烟熏制成腊肉,不仅香味可口,而且保存一两年都不腐烂。

  上周,憨粉猪到巴中一带公干,正好在朋友家尝了这个腊肉,果然陈香扑鼻,咀嚼在口竟然生津无数,令食欲大开,果然下酒的好菜。

  此外,还有幸吃到了民间用杀年猪的鲜血与豆腐、糯米加工制成血丸,别有一番风味,真是过口难忘。

  据说,此等美食,在巴中路边幺店子都能碰到。

  盐边箐河浑浆豆花

  盐边县的箐河浑浆豆花远近驰名,往往是到箐河乡观瀑布、游仙人洞的游人不容错过的一道美食。

  憨粉猪在品尝过“浑浆豆花”后也不无赞赏。

  据说这种豆花的美妙在于制作方法,前序和其它豆花大致一样,不同之处是豆花压好后,取出剩水,然后在锅内煮时,要再加上适量的原豆浆,煮开即可食用。

  因不加石膏或盐卤,所以既无卤水味也没有苦涩味,入口感觉醇厚绵长、鲜嫩细润、白白软软的,细细回味还略有回甜之忆,不佐料食用鲜香无比,如配以当地特有的鲜辣调料,则别有风味。

  德阳孝泉“果汁牛肉”

  如果到德阳,一定要顺带孝泉的`“果汁牛肉”。

  这可是孝泉地方名特回民食品,也是历史悠久,其中以“马昌恒果汁牛肉”为最佳。

  据说“马昌恒果汁牛肉”选料精良,制作精细:一是购回肉牛,雇工放牧,投喂精料,待肉肥膘满,由“阿訇”下刀宰杀,取其精肉,剔去筋杂,切成拳头大块状,下缸盐渍,待盐透心,起缸滤去盐水,入锅“武火”沸煮去尽肉中血水,起锅凉冷,再剔筋杂。

  二是入卤进味,初用“武火”沸煮,再用“文火”酣,肉火巴味入,沸卤出锅,待自然冷却后,再次剔除筋杂,将纯净肌肉横着肉纹切成长约一寸左右的小条块,形似粗筷头状,即为坯料。

  三是取纯净菜油烧至一定温度,投坯料入锅油炸,严格掌握火候,既要保持牛肉的特鲜味,又要酥脆而不顶牙,入口咀嚼化渣为度。

  四是起锅滤尽余油,拌以数十种名贵中药加工而成的香料和花椒粉、辣椒油、熟芝麻及少许饴糖等配料而成。

  如此“九九八十一”回后,味道也绵延不穷哦!憨粉猪或者憨粉猪的朋友们每去必带。

  “布衣”美食【3】

  有个蛮文艺的句子,叫“布衣不掩国色”。

  每回看到这句子,想到的常常不是那村里的小芳姑娘,我想到的,是此刻正在野地里随风摇曳的春花,还有那些看起来粗陋的美食。

  它们植根记忆深处,滋味甜过初恋。

  作家白瑞雪说:“那小小的一碟菜里,吃得出食物本来的味儿,吃得出天地生养万物竞发。包含在简单食物里的海洋与土地的气息,是人之来处,也是人终将所往。”简单,质朴,是美食的根本,哪怕如《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做给洪七公吃的那些假菜单,不管是“好逑汤”还是“二十四桥明月夜”,其实还是在追求食材本真的滋味。

  本真,来自食材本身的天然滋味,不要被过度雕饰,不能有太多刺激味蕾的东西陪伴。

  海岛居民做海鲜就深谙其中真味。

  他们占了食材新鲜的优势,把最鲜活的虾兵蟹将大小鱼等清蒸淡腌,甚至沾一点点细盐就生吞活剥。

  他们吃得风轻云淡从容自在,偶尔吃到的我们则在这样的美食面前心悦诚服之余,就差把舌头吞下喉咙了。

  最无可奈何的事情就是胃囊容量有限,虽然听起来非常汗颜,非常不健康,但一般对美食颇有追求的人们,大多缺乏抵抗力,特别是在这样淳朴天成的美食面前,无法控制也特别让人理解。

  前两天与一位朋友谈到好吃的水果,我说最近喜欢上了被称之为“丑八怪”的一种橘,水分充足,酸甜适口,口味尤胜以往吃过的所有橘子橙子柚子,可他说不喜欢。

  他说,最喜欢的水果,是甘蔗和荸荠。

  哈,真希望能把酒言欢——这何尝不是我的最爱?

  甘蔗和荸荠,两种特别乡土和廉价的水果,说真的,称它们为水果,其实很牵强。

  它们没有美貌,只有内涵,有真实意义上的淳朴。

  几十年前,几乎每家农户的地里,秋后都能在晚稻田边见到几垄青翠的身材高挑的甘蔗,初冬则能在地里挖到紫红的荸荠。

  这两项既可以满足家里数个孩子对美食的初级向往,若有可能,还可以换成家人餐桌上的肉菜、孩子身上的衣衫、男人手里的烟卷,甚至可以为农闲时候草台班子下的观众们带来冷甜的清脆的美好滋味——演戏时最多的就是甘蔗摊,切成尺把长的段,论段卖,由我小时候的一毛钱一段,涨到最近的5块钱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