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美在乡村公园

时间:2021-02-17 10:19:42 随笔 我要投稿

美在乡村公园

  乡村公园,一个集发展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的美丽乡村,以下的美在乡村公园美文,欢迎往下阅读:

美在乡村公园

  美在乡村公园【1】

  今年盛夏时节,突然接到孙子小虎从故乡打来的电话,他兴奋地说,二爷,快回家来看看吧,咱村大变了样儿,建成了美丽的乡村公园……

  带着满心的欢欣,我很快赶回了故乡。

  刚一到村边,便被从未有过的美丽的村容村貌吸引了——只见村里街街巷巷已变成了柏油路,两旁是一排排翠绿的冬青,街心还设立了花园,五颜六色的月季、杜鹃、玉兰、丁香正在盛开,阵阵花香随风扑面而来,走在街上,一排排二层住宅小楼拔地而起,正如乡亲们所说:“俺们过的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快赶上城市啦!”

  最令我意想不到的也是最为开心的,村东原来的苇塘周围,新建成了一座漂亮的乡村公园,这是我和乡亲们做梦也想不到的,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公园大门的牌楼上,书写着五个镏金的苍劲大字“农家乐公园”,令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公园四周的围墙上,长满茂盛的牵牛花,它们开着朵朵粉红的小花,分外艳丽!公园占地约20亩,各种设施,丰富多彩,既有30多级台阶的假山,也有由原来的苇塘改建成的小湖,湖中有成群的小鱼在游动,花园里生长着高大的银杏、松树、杨树、垂柳、槐树。

  在公园的东边,是供人们娱乐健身的游乐场,村民们有的在跳舞、有的在唱歌、有的在吹横笛、有的伴着二胡唱起京剧、有的在举棋对弈,孩子们在游乐场荡秋千、做游戏,连鸟儿们也来凑热闹,不时发出婉转动听的鸣叫……置身于此,真的感到景色美不胜收,心情舒爽无比。

  穿过一片盛开着金黄黄的向日葵和一片光彩夺目的西番莲,眼前最热闹的要属荷花池了,硕大的莲叶,烘托出一朵朵惊艳秀美的粉红的大朵大朵的荷花,它们像出水芙蓉,像碧波仙子,像婀娜少女,真是“满池莲叶荡碧波,荷花映得满天红”啊!我同众多的乡亲们一起围在四周,尽情地观赏着,久久驻足难移,村民们纷纷自豪地竖起大拇指:“咱们赶上了好时候,过上天堂般的日子,可享了大福啦……”

  孙子开心地跟我说:咱村故乡不仅美在外表,更重要的是美在人们心里,你到村里仔细看看,“真、善、美”的好人好事天天不断,管叫二爷数不清,看不够,村里天天都有大喇叭表扬好人好事……村里光记录好人好事的本子一年下来就有好几大本,二爷,足够你写一本书啦!

  是的,站在故乡的乡村公园,我强烈感受到,一个集发展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的美丽乡村,正在故乡神奇的土地上展现出来,由此我真切感受到伟大的“中国梦”正在故乡一步步变成现实……

  国家农业公园——一样的乡村,不一样的美【2】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一个个规模庞大、风景优美、产业发达、民俗浓厚的“国家农业公园”正在乡村诞生,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在游览旖旎的田园风光同时,寻找着自己梦中的“绿野仙踪”。

  据了解,为建设美丽、低碳、环保的新农村,根据农业部制定的相关标准,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拟计划用5至8年的时间,打造出100个“中国农业公园”。

  1· 生态美是硬指标

  乡土大地从来都是中国人安放身心的家园。

  然而,不断加剧的农村污染致使青山裸露,碧水难寻。

  尽快恢复生态环境、重建秀美山村,成为解决农村未来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

  在此大背景下,国家农业公园应运而生。

  建设国家农业公园,生态美是硬指标。

  与一般的公园不同,国家农业公园以农村广阔的田野和绿色村庄为园区,以原住民生活区域为核心,融入了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根据农业部相关标准制定的《中国农业公园创建指标体系》,包括乡村风景美丽、农耕文化浓郁、民俗风情独特、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环境优化等十一大评价指数,其中乡村风景美丽要求有田园、地貌、水系和社区美景;生态环境要求社区、产业区、旅游服务提供区都要优化。

  如今,建成的国家农业公园都有其独特的生态景观。

  比如,在海南,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又名万亩田野公园,进入园中,只见田野阡陌纵横,四季常绿;村中家家房前屋后花团锦簇,四季芬芳。

  位于山东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则是另一番美景:园区内绿意盎然,温泉荡漾。

  景区采用远程监控、智能室温、无土栽培、立体种植等现代科技种植的近千种高档蔬菜和瓜果争奇斗艳,万亩葵花基地打造出花海与木屋、风车相融的田园风光。

  2·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除了生态美,国家农业公园还是一个联动一二三产业的大产业集群。

  中国农业大学发布的《中国农业公园发展研究报告(2016)》指出,中国农业公园是在农业园区、科技园区、观光园区的基础之上,融合农业产业发展、农耕文化与传统民俗、生态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多种形式发展起来的一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新模式、休闲旅游发展新业态。

  与一般的农业生产不同,农业公园的生产是在一个高标准的公园中进行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出售公园的产品或产品经营权来获取收益。

  “过去,我们只有单纯的生产性收入,现在,整个乡村就是 大菜园 、 大花园 、 大乐园 、 大公园 ,我们根据城里人的消费需求来定制农业生产,收入包括生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收入大幅增加。”一位农业公园的负责人总结说。

  据报道,生活在龙寿洋公园的农民们原来只种传统水稻和瓜菜,一亩地年收入微薄。

  成立公园后,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当地农民根据游客需求种兰花和荷花,游客赏花后,还可买莲藕。

  种地之余,农民还可到农家乐当服务员,入股农村合作社当股东。

  “国家农业公园是解决 三农 问题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纽带,是高效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基地,是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升级版,是延续传统农耕文化和活化农业遗产的场所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地。”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钧对本报记者说。

  3· 农业旅游醉游人

  国家农业公园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景观资源、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这些对渴盼回归自然的人们极具吸引力。

  “国家农业公园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升级版,是实现旅游+农业的一种创新模式。

  因此,从旅游和文化传承的角度讲,建立国家农业公园很有必要。” 张玉钧认为,国家农业公园既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园,又区别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游览点和农村民俗观赏园,它是与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村庄、社区和乡村旅游景区,是城乡一体化的顶层设计产物。

  根据规定,申报国家农业公园必须具有健全的道桥游线设施、下榻接待设施、餐饮服务设施、娱乐休闲设施、购物消费设施、通讯视讯设施和康疗救护等设施;具有特色鲜明、美誉度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

  各大农业公园都在打好旅游牌。

  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举办的向日葵节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既可徜徉在向日葵花海中,也可观赏动物表演和热情洋溢的民俗风情展演;龙寿洋国家公园有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儿童游乐园,孩子们在这里可以搭土灶焖地瓜,或是烧瓦片爆稻米,成为城市孩子接触大自然的理想课堂。

  河南中牟国家农业公园构建了“水景观、水文化、水生态”相互协调和有机组合的水生态环境系统,园区内水流潺潺,诗情画意。

  目前国家农业公园在中国刚刚起步,张玉钧认为,今后还需要加大对农业公园建设的政策支持,提升建设规划设计水平,加强农业公园发展的分类管理和规范化管理。

  最美新农村 天然大公园【3】

  湄潭县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老百姓拥护,是我见过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中最过硬的。

  ——刘云山

  “一壁青山迎窗开,湖光山色入画来。”

  这样的景色,在诗里,在画中,在黔北小江南——贵州湄潭。

  走进湄潭乡村,处处都是美景——碧水青山,交相辉映,一栋栋黔北民居灵动其中。

  无论你从哪个角度望去,都是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一

  湄潭,贵州省北部一个内陆山区县,国土面积1864平方公里,总人口近50万,农业人口42万,辖9镇6乡,132个村(社区、居委会),湄江镇为县政府驻地。

  县城距遵义市区70公里,距省会贵阳210公里,326国道和204省道交汇县城,已开通的杭瑞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黔北高速公路、昭(通)黔(江)铁路穿越湄潭。

  湄潭,生态优良,风光旖旎,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称, 被誉为“茶城、烟县、酒乡、粮仓”。

  这里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粮油高新科技示范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烤烟基地县”、 “中国名茶之乡”、“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全国优质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 “贵州茶业第一县”…… 中国名茶“湄潭翠芽”先后48次获得国家级金奖,在“贵州省三大名茶”评比中位居榜首,是贵州省唯一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茶叶品牌,“遵义红”红茶闻名全国;“茅贡”牌优质稻米连续五年获全国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被誉为“中国第一米”,“茅贡”牌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

  抗战时期,在校长竺可祯的率领下,浙江大学全体师生不远万里,西迁办学,落脚于红军长征驻扎过的湄潭,办学达七年之久,52位“两院”院士在此教学和科研,写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辉煌的篇章。

  彭真委员长把这段历史称之为“文军长征”。

  中国工程院院长潘云鹤亦赞誉湄潭为“科学教育圣地,求是创新摇篮”。

  湄潭,是一个地下资源严重匮乏的典型农业县,与工业发达地区相比,富民兴县的难度可想而知。

  如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湄潭县坚持“工业强县、城镇带动、新农村建设、旅游发展”的四大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文明、高效、开放、花园、清洁、平安”六大湄潭,重点突破,农村公路、水利、电力、农业综合开发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2006年,随着遵义市“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在全市10多个县(市)掀起高潮,湄潭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要求和遵义市富、学、乐、美“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总体思路,决定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紧紧围绕以农民增收致富这条主线,以产业化建设为支撑,以黔北民居新村示范点建设为标志,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

  随着一份份文件的出台,湄潭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县成立了高规格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政协主席任常务副组长,从发展规划、新村建设民居选点、环境整治等一样样亲自过问。

  各级各部门协调配合、齐心协力,制定了优惠政策,为新农村建设开通绿色通道。

  各乡镇也成立了新农村建设机构,抽调能办事、会办事的精兵强将主抓新村建设。

  任务到人,措施到位,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拂着湄江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