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爱的粽子

时间:2021-02-17 11:04:44 随笔 我要投稿

爱的粽子

  爱的粽子,用心包裹出来,饱含了心血和深爱的一种味道,以下的爱的粽子美文,欢迎往下阅读:

爱的粽子

  爱的粽子【1】

  离端午还有一段时间,父亲就已经开始忙着张罗包粽子。

  包粽子用的糯米是自家地里种的,雪白、透亮,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也饱含了父亲辛劳的汗水。育苗、插秧、除草、施肥,父亲忙碌的身影在稻田间来往穿梭。稻谷成熟,顶着火热的太阳,收割,脱粒,父亲把最好的糯米选出来,平时舍不得吃,特意留着端午节包粽子。

  配料是花生米和蚕豆瓣,最简单的食材,制作极家常的食物,却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记忆和味觉印记。昏黄的灯光下,父亲端坐在房中,面前的竹筛里是一堆剥好的花生米或者蚕豆瓣。那个背影很孤寂,孤寂得让我常常忍不住眼角酸楚。天下父母的爱,有时是那样的沉默而执着,不张扬,不外露,只是深深裹藏在一枚小小的粽子里。

  我们家从来不拿塑料丝线裹粽子,而是用一种兰草的叶子。这种不知名的植物,静默在老宅的墙角,叶片细且长,三四月间开花,淡紫色的,像微型的鸢尾,飘逸而又清雅。

  秋天的时候,父亲割下这种兰草的叶子,在阳光下晒干,束成一捆,来年端午节裹粽子的绳子就准备好了。无毒害,纯天然,隐隐还有一股幽幽的兰香,这一定是世间最原始、最有诗意的粽绳了。

  在水乡,人们用芦苇叶裹粽子。四月的清晨,父亲带着我驾着小船去采苇叶。父亲在船尾掌舵,我在船头采摘苇叶,青青芦苇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把衣裳全打湿了,可我们的心里一点也不恼。端午就要来了,初夏凉爽的风,满目青翠的绿意,心里生出了欢喜,就像父亲手中竹篙点开的涟漪,一层又一层,连绵不绝。

  在苇塘里,我看见一群小蝌蚪,正围着一柄初生的荷叶自在地游曳,而远处是一片响亮的蛙鸣。子女长大,父母年迈,不经意间流水匆匆,是光阴让青丝变成白发,也是光阴让彼此之间的爱愈发醇厚,而我手中苇叶所包裹出来的粽子,不也正是这旧时光里最甜蜜的挚爱吗?

  父亲是裹粽子的能手,一张张粽叶,在他的手中翻飞,一眨眼的功夫,一只只无比精致的粽子就裹好了。

  自从母亲瘫痪在床,家里无论重活还是轻活,都落在了父亲一人的肩上。一个男人,既要操持农活,又要兼顾家务,还要照顾病中的老伴,洗衣、做饭,样样亲力亲为。是生活成就了一个男人的坚韧不拔,是父亲撑起了我们这个家,是父亲给了我无私、伟大的爱。在我的心里,父亲是这世间真正的男子汉,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端午节裹粽子,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民俗,是收获后的一种庆祝和分享,还有人从中体会到了悲壮的诗情,想起了千年前汨罗江畔那个不屈的英魂。但是粽子对我来说,却有着别样的滋味,那是一位年迈的父亲,用心包裹出来,饱含了心血和深爱的一种味道。这种味道伴随我一年又一年的端午,一路走来,从懵懂到青葱,再到成熟。

  也许有一天,当父亲老了,再也不能为家人裹粽子,我会接过他手中的粽叶和粽绳,为父亲,为家人裹上一只只爱的粽子。

  学习长粽子的包法 为妈妈包一个爱的粽子【2】

  浙江嘉兴粽子历史悠久闻名华夏,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粽等品种。很多当地的老人家都知道这种长方形粽子的包法,不过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去学,老人们担心长粽子的包法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传。

  其实包长粽子的方法很简单,一般来说只是熟不熟练的问题。还记得小时候,每当端午节快到的时候,妈妈就会提前准备包粽子的材料。而妈妈最厉害的当然是包长粽子的方法,据说村里很多姑娘都慕名来学,想来长粽子的包法这种技能也只有妈妈做得最好了。

  粽子的主要材料有:馅、箬叶(多为南方使用)和绳子。准备好这三种主要材料就可以开工了。每一次我都会坐在旁边观看,妈妈娴熟的手法,将长粽子的包法演绎成了一门艺术,给观看者带来一种美的享受。采用长方形粽子的包法制作而成的粽子,具有更多的馅料,成年人一般吃两三个就差不多饱了。

  听妈妈说,她所用包长粽子的方法也是跟奶奶学习,这种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技能已经快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面。妈妈同样希望我可以学会长粽子的包法,以便将来可以教会自己的孩子。这种长方形粽子的包法,就像是我们家庭里面一代代传下来的爱,一种无形的爱。

  留在记忆中的年【3】

  年是中国人无法逾越的一个情结。年的憧憬,年的经历,在岁月中化作一片片风景,随着日子的沉淀在记忆中发酵,氤氲着我们的既往,温馨着我们的前方。

  我的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算起,清晰的印象来自7岁那年。点响一根小鞭炮,吃完一颗水果糖,我郑重地对用洗衣板搓着衣服的母亲说,我7岁了!我给自己过了一个独立意味的新年,简单的仪式,象征着那个时代的单纯与热烈。在整个小学记忆中,过年最大的幸福感莫过于两个字,吃,还有穿。

  吃自然是年夜饭。生产队发的'鲤鱼,肉铺买的猪肉,自家早杀好风干的鸡,镇上采购的肉皮皮蛋,撒盐晒干的小虾,偶尔还有一点牛肉,再加上大蒜、茨菇、百叶、菠菜、青菜等,组成了难得一见的盛宴。

  为了这圆满的年终总结,有段插曲至今难忘。有次大年夜,父母为了节俭,中午做了粥,不料饥肠辘辘的哥哥眼含泪花,大过年了,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稀粥一大锅!“盼星星,盼月亮”,折射的是那个时代的艰难不易。

  比吃更重要的是穿。那时远没有现在时尚,布料多是涤卡、涤纶之类,只有大人才可穿上华达呢之类的呢制品,式样也简单,中山装、学生装为主,或者干脆就是一件新棉袄。裤子有灯芯绒就不错,鞋是布鞋。从上到下,多是找裁缝做的,若能买上一件极是稀罕。

  随着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年一次次过得更充实,更精致。舞龙灯、摇花船、唱凤凰、打腰鼓这些民俗文化发扬光大,且已不限于本村,而在乡里巡回演出了。卡拉OK开始流行,村里不少人家配了简单的音响设备做起生意来。上大学的我也从省城买回一台收录机,一家人拿起话筒,轮唱合唱,其乐融融。

  1998年,是香港回归后的第一年,我也在外地工作几年了。春节前,我和父亲到镇上捧回一台25英寸的彩电,在《相约98》的歌声中,一家人把对新一年的憧憬推向了新的高度。可以说,我们已告别了物质短缺的时代,无论吃穿住行,还是精神娱乐,都较早年有了极大的飞跃,从此,对物质的诉求退诸后台,亲情和感恩成为了主角。

  时光茬苒,父母一年年老了。每一个新年,在“常回家看看”的强烈召唤下,我都尽量带上家人,回乡看望双亲。

  时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年味越来越淡,团圆代替了年味,成为每个新年最重大的主题。现在,最大的幸福感不是吃穿,也不是玩娱,而是从车里拿出的各式袋子包裹,一一呈现在双亲的面前。每每想起老人守着简陋的环境盼着儿女回家,而自己却因各种原因不能回去时,心中就愧疚不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的,哪怕天涯再远,一举一动都连着血脉相连的根。

  又是一岁新年到。过年,是绚烂的红,描摹着华夏民族的热烈喜庆;是深沉的蓝,诠释着国家社会的关爱和谐;是璀璨的金,凝聚着亿万家庭的血脉情深;是博大的绿,寄托着我们每个人的憧憬希望。年的记忆不会褪色,无论过去还是未来,年都将在我以及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盛开如蒙娜丽莎的笑靥,盛开如不败的永恒之花。

【爱的粽子】相关文章:

粽子节活动方案01-10

粽子节祝福语推荐03-21

精选范文:学习如何包粽子11-03

包粽子亲子活动方案02-27

端午节包粽子活动通知201709-05

有关端午(粽子)节活动简报500字12-10

端午节包粽子比赛活动方案03-24

社区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02-18

端午节包粽子活动策划方案02-09

端午节包粽子工作简报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