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怀念年画

时间:2022-10-05 22:35:31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怀念年画

  怀念年画,那时的年画,多是一些戏曲故事,或是电影故事的连环画,以下的怀念年画美文,欢迎往下阅读:

  怀念年画【1】
 

  小时候,冬季的农村是枯黄的,冷清的,萧条的。收起春夏秋三季的五彩衣裳,就只剩这一种色彩,这一种情调了。年的脚步越来越近,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将为时不远。那种对漫长冬季的厌倦,对多彩春天的期盼,也便催生了色彩斑斓的年画。

  正是这一张张充满希冀,饱含激情的年画,开启了沉睡一冬呼唤多彩世界的心灵,让春天的气息提前在冬季预热,迎入了逐渐热闹起来的农村小院。

  一入腊月,乡村的年集开了。闲下来的农村人就陆续到县城购置年货。当然买年画必不可少。家里母亲忙着煮肉、做豆腐、蒸馒头,一天到晚没个轻闲。自己年纪尚小,父母不让赶集。父亲就成为过年必需品的采购者。

  盼着父亲赶集回家,就成了我们这些小孩的一大乐趣。早早地就迎在父亲回家的路上,等呀盼呀。除了等父亲兜里的鞭炮、糖果以外,还有一项就是父亲手里那一卷年画了。

  每当瞥见父亲手握年画回来的身影,就迫不及待地冲上前去,接过年画,一溜烟儿地跑回家去。这一路上,脑子里没有了其他,都是对手中年画的无尽幻想。是什么故事呢?是什么风景呢?幻想催快了脚步,不知不觉中已喘着粗气,趴在炕上,展开了年画。

  那时的年画,多是一些戏曲故事,或是电影故事的连环画。记忆中,应该是一个故事分为两张,纵排四列十六幅图画,每幅图下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农村里电视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就是这一简单的构图、简单的故事,牵住了无数孩子的心。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故事,还有一些舞台戏曲,都以年画这种独特的形式,传到了农村,传到了农村孩子的身边。

  父亲喜欢戏曲,因此买的年画都以戏曲连环画居多。精彩的画面、定格的招式、生动的注释,最能吸引眼球。一口气读完,畅快,过瘾,这时就嫌父亲买得少。家家都买年画,走家串户去看,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大年初一,说是去拜年,其实不如说是去欣赏年画。大人们有大人们的谈资。而孩子就高高地站在椅子上,一字一句地读着大厅墙上的一幅幅年画。挨家拜年,挨家看画。

  年过完了,村里各家的年画也就欣赏完了,脑子里装满了故事,这个年过得也还挺有意义。

  其实,年画也就是刚买刚看时,觉得新鲜。年过完了,人们又开始忙碌,我们又背上书包进了学校,谁还有闲心去欣赏那些贴在墙上的年画呢?

  那些年画,也就只是墙上的一种装饰而已了。然而,每年当年味越来越浓的时候,年画的吸引力也便随之浓了起来。揭下墙上张贴一年的年画,曾经雪白的纸张已经泛黄,初闻时的油墨清香亦早已散去。

  节俭的人家,会将这些年画重新擦拭一番,再贴一年;若换下来不用,孩子就可以用这些年画包书皮,或订制成草稿本。说是“废物利用”,还不如说是重新让年画再次有了生命力。

  不知不觉中,乡村“年俗”也发生了变化。现在,随着农村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坯房越来越少,农家里张贴年画的更是日益减少。

  尽管,那些年画也与时俱进地进行了几次变身,由连环画升级为大幅中堂画,由故事年画升级为色彩鲜艳的风景年画,由纸质年画升级为优质塑料年画,可终究还是被时代的浪沙所慢慢掩盖,如今在年集市场上也没了踪迹。年关又近,想起再也见不到曾经给我许多温暖的年画了,心中顿生怀念。

  怀念年画【2】

  老家这一带,没有什么特别的年画类型,根本无法与杨柳青、武强、桃花坞木版年画那些讲究的、有品位的年画相比,非常朴素,做工也有些不上档次。但由于是伴随着这些年画长大的,因此,这些年画在我的世界里也就充满了情趣,有了无可替代的地位。

  小时候,冬季的农村是枯黄的,冷清的,萧条的。收起春夏秋三季的五彩衣裳,就只剩这一种色彩,这一种情调了。年的脚步越来越近,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为时不远。

  那种对漫长冬季的厌倦,对多彩春天的期盼,便催生了色彩斑斓的年画。正是这一张张充满希冀,饱含激情的年画,开启了沉睡一冬呼唤多彩世界的心灵,让春天的气息提前在冬季预热,迎入了逐渐热闹起来的农村小院。

  一入腊月,年集开了。闲下来的农村人就陆续到县城购置年货。当然买年画必不可少。家里母亲忙着煮肉、做豆腐、蒸馒头,一天到晚没个轻闲。自己年纪尚小,父母不让赶集。

  父亲就成为过年必需品的采购者。盼着父亲赶集回家,就成了我们这些小孩的一大乐趣。早早地就迎在父亲回家的路上,等呀盼呀。我除了等父亲兜里的鞭炮、糖果之外,还有一项就是父亲手里那一卷年画了。

  每当瞥见父亲手握年画回来的身影,就迫不及待地冲上前去,接过年画,一溜烟儿地跑回家去。这一路上,脑子里没有了其他,都是对手中年画的无尽幻想。是什么故事呢?是什么风景呢?幻想催快了脚步,不知不觉中已喘着粗气,趴在炕上,展开了年画。

  那时的年画,多是一些戏曲故事,或是电影故事的连环画。记忆中,应该是一个故事分为两张,纵排四列十六幅图画,每幅图下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当时农村电视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就是这一简单的构图、简单的故事,牵住了无数孩子的心。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故事,还有一些舞台戏曲,都以年画这种独特的形式,传到了农村,传到了农村孩子的身边。

  父亲喜欢戏曲,因此买的年画都以戏曲连环画居多。精彩的画面、定格的招式、生动的注释,最能吸引眼球。一口气读完,畅快,过瘾,这时就嫌父亲买得少。家家都买年画,走家串户去看,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大年初一,说是去拜年,其实不如说是去欣赏年画。大人们有大人们的谈资。而孩子就高高得站在椅子上,一字一句地读着大厅墙上的一幅幅年画。挨家拜年,挨家看画。年过完了,村里各家的年画也就欣赏完了,脑子里装满了故事,这个年过得也还挺有意义。

  其实,年画也就是刚买刚看时,觉得新鲜。一年忙忙碌碌,谁还有闲心去欣赏那些连环画,大人们不会,孩子们那些对年画的好奇心、新鲜感,也被繁忙的学习、有趣的游戏打消了。

  那些年画,也就只是成了白墙上的一种必须的装饰,色彩和情节也被忽视了。然而,每年当年味越来越浓的时候,年画的吸引力也便随之浓了起来。揭下墙上张贴一年的年画,雪白的纸张已经泛黄,初闻时的油墨清香已经被墙土味冲散。吸引力在哪儿?

  节俭的人家,会将这些年画重新擦拭一番,再贴一年;若换下来不用,孩子就可以用这些年画包书皮,或订制成草稿本。说是“废物利用”,还不如说是让年画再次有了生命力。

  不知不觉中,新时代的气息愈发强劲。生活水平提高了,土坯房越来越少,张贴年画的也日益减少。虽然,一个时期内,年画也与时俱进地进行了几次变身,由连环画升级为大幅中堂画,由故事年画升级为清一色的风景年画,由纸质年画升级为优质塑料年画,可终究还是被时代的浪沙所掩盖,在年集的市场上逐渐没了踪迹。

  今年过年,和妻子一块打扫房间。无意之中聊到了年画,聊到了十六幅连环画。想到再也见不到记忆中的年画了,心中顿生怀念。唉,恐怕也只有怀念的份儿了!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记忆里有年画,然而现在生活中却没了年画。

  中国画【3】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数不胜数:剪纸、皮影、年画……而古色古香的中国画更是韵味十足,既可苍劲有力,又得淡雅脱俗,别有一番姿态。

  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艺术瑰宝,始于汉代。其色彩微妙,给人以清素之感。它是用毛笔与水、墨等作画于宣纸上。它的作画对象主要是山水、花鸟、人物等。淡淡的色彩,深远的意境,隐约之间,仿佛置身仙境,一股清新之气流入心田。一幅中国画,有画面、落款、印章三个部分组成,精心装裱一番,更是巧夺天工。

  回顾过去,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上,中国画画家人才辈出。徐悲鸿擅长画马,笔下的骏马豪气勃发;齐白石专长画虾,那虾灵动传神;张大千喜好画荷,画出的荷花婀娜多姿……这些历代画家的姓名我们耳熟能详,他们将万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为我国艺术创作事业添上了不可缺失的一笔。

  不同于西洋的油画,中国画落纸烟云,讲究画面的意境,追求的是一种超凡脱俗、耐人寻味的意境之美。这种艺术的境界,使人的思想感情受到了感染,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中国画作品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意志,深邃高远。

  中国画就如作诗,一草一木皆为文字。它饱含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尽感想与热爱,把这种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它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正是用几支毛笔和一盘颜料,便可画出黛绿的青山,清澈的泉水,郁郁苍苍的密林,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追求。

  中国画可以陶冶性情,徜徉在中国画的艺术世界里,感受着中国画那独特的魅力,用毛笔与颜料绘出不一样的世界。浓墨重彩的笔调让人看后觉得庄丽典雅,轻描淡写的笔触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丽。中国画是多样的,它让你感到目不暇接。这水墨丹青的中国画,让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我们用笔墨绘出中国的大好山河,写下中国的五彩赞歌。中华儿女们骄傲地挺起胸膛,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共同迈向美好的未来!

【怀念年画】相关文章:

多彩的童年画征文10-26

美术欣赏教案《年画》10-07

小班美术好看的贺卡年画教案02-09

有趣的自制年画小学生作文300字10-08

怀念的作文03-03

怀念奶奶作文02-07

怀念外婆作文02-08

怀念母亲作文03-31

怀念的日子作文10-27

怀念母亲悼词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