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混淆的黑与白

时间:2022-09-23 10:46:48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混淆的黑与白

  混淆的黑与白,黑与白的混淆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弊端,以下的混淆的黑与白相关文章,一起来阅读欣赏。

  混淆的黑与白

  黑色与白色是人们最常见的两种自然色彩之一,但是现在这两种色彩早已不像以前那样黑白分明了,已找不到一条明确的界线了。

  正如有首歌唱道的那样:“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

  黑与白的混淆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弊端,说到底,终究是一个“病”字——道德缺失病。

  现在登上网络,看到最多的是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什么染色馒头,可是害人不浅啊!最近更是惊现地沟油事件,涉及了十几个省的食品安全问题。

  为什么市场这个“无形之手”会带来许多问题呢?原来不是机制出了问题,而是人心出了问题——缺德病缠身。

  正所谓:害人终害己。

  诚信缺失病。

  说到诚信缺失,很多人会想到“佛山小悦悦”事件,18名路人,莫非都是没看见吗?要不然,他们怎么能如此神态自若地从奄奄一息的女孩身边走过,连报警,甚至连叫救护车的人都没有。

  六分多钟的时间里,只有女孩在承受着无尽的痛苦。

  回看视频的人唏嘘落泪,孩子的父母悲怆欲绝,这件事的原因之一便是人们都得了“诚信缺失病”——几年前曾有人救助过一个倒地的老者,却被反“咬”一口成了肇事者,结果是赔礼又赔钱。

  在这样的氛围中生活的我们情何以堪!不难发现,现今的人们或多或少都有一点“诚信缺失病”,导致黑白不分,这样的病是害人又害己的。

  最终,我们还是要认真面对黑白,“绕”并不是办法。

  礼仪缺失病。

  说到“礼仪缺失”,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现在最让人头疼的便是这个“礼”字。

  人人都知道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可是很多现代的中国人却陋习尽显、素养全无——出门随地吐痰,不分场合吞云吐雾,过马路爱“跨栏”……这些都是失礼的事啊!本该杜绝,不料却习以为常,谈笑自若。

  现在的社会出现的这么多弊病,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患病的社会让黑与白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人心变得不古。

  看来,桃花源终究是理想,现实终究还是痛苦而真实的。

  然而历史终究会翻过这一页,社会也不会停止变化。

  黑与白的界限终究会分明,人与社会终将和谐。

  如今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得到社会上上下下的极大重视,扶起小悦悦的陈阿婆已成为大众的榜样,坚守良心的好人在不断涌现……和谐社会——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带着善心上路

  最近读到这么一则佛教故事:一日,佛祖闲坐于花园的井边,一个江洋大盗透过地狱之火看到了慈悲的佛祖,于是向佛祖高声呼救。

  佛祖以他睿智的目光观照此盗,发现他生前虽然无恶不作,但是,有一次走路正要踩到一只小蜘蛛时,却突发恻隐之心,移开脚步使其得以存活。

  佛祖决定用小蜘蛛的力量来拯救他脱离苦海。

  于是垂下一根蜘蛛丝,大盗发现后立刻抓住蛛丝向上爬去,不料其他备受煎熬的恶人们也蜂拥上来抓住了蛛丝。

  人之初,性本善。

  一个人的善心宛如一粒花粉,常常会在无意的“成熟”中,被世俗这只“恶”的蟑螂悄悄拖走……然后,花粉消失,人变成了蟑螂。

  有位哲学家曾问他的学生们:“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哪一件事?”答案有许多,但最后有一学生说:“一颗善心!”是啊,很小的善,可以拯救众多的生命;很小的恶,却能毁一个人最大的希望!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一颗善良的心,一脉爱人的心性,一种坦直、忠厚、宽恕的精神,是不索取回报、不计个人得失的给予,是一笔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带着善心上路。

  向死而生

  小时候住在镇子上,家里不务农事,要想看到虫鸣蝉吟、莺飞草长,必须要走两里多的小路才能看到,况且池塘纵横、河网密布,家长怕溺水看护严,因此对农事几乎是一无所知。

  和我坐同桌的恰巧就是农村来的。

  一天,他带了一大捆青翠的向日葵苗子,我顿生念头,索要了十来棵。

  在父亲的指导下,找了一块日照条件较好的屋后种上。

  此后,每天浇水、施肥、除草,精心看护。

  向日葵不负期望,长到1米多高的时候,终于开花了,花盘直径达20厘米,终于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籽。

  就在籽儿日渐成熟的时候,我忽然发现了它的枝干和叶子竟然渐渐枯萎,我的心情糟透了。

  只好懊丧地请教父亲,父亲一听,哈哈大笑:“这是自然规律。”父亲是学生物的,他说:“这是生命轮回的过程,是任何力量也抗拒不了的。

  向死而生,当它的籽成熟的时刻,也就是这棵向日葵的死亡之期。

  欣赏向日葵的美,就是要珍惜它花期盛开和垂头挂籽的时候。”那以后我的脑海不时懵懂地冒出“向死而生”的词句。

  植物的死亡是为了更好地繁衍生长,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规律。

  而对于有感性的人类来说,面对死亡向来都是恐惧的。

  面对死亡,很多人的观点和看法却不尽相同,常人都会有一种积极的想法: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是一个过客,但不管在什么环境下,要不虚此行。

  在衣食无忧的今天,应该说我们所面对的几乎都是灿烂阳光,我们所正在经过的都是“向生而生”的年代,因此要做自己想做的、应该做的事情,在每一个光阴流转的季节,都会看到绽放在枝头的嫩芽。

  其实,很多老百姓对于生死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对于人生的价值也没有过多的探究,他们知道只要心存善念,多做善事,就一定会得到人们喜欢。

  我认识一位老人,70多岁,从农村返城而居,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人了,按理说他完全可以颐养天年,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但是他坚持了20年,穿大街走小巷,用永不疲倦的脚步,奔走在辖区内,向成功人士进行募捐,金额达300多万元,所得款物全部资助贫困学生就学、孤寡老人生活,受助人数达2000多人,所用款项向社会公开,其中遭“白眼”的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

  可他却说,能助人一把就是给人一个机遇,他硬着头皮把这件事情做出精彩、做出意义,深得群众的尊敬,获得了“中国好人”的荣誉,这荣誉可不是刻意追求得来的。

  此刻,他想到更多的是如何让别人“生”得更好。

  人总是要死的,承认现实,接受死亡之痛,向更高层次而生,也是一种精神境界。

  着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在爱妻张允和逝世后感慨道: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个体的死亡是动物和人类进化的必要条件,人如果都不死就不可能进化,所以我接受了这一现实,不管多么的痛苦,对人生对世界都要向光明处看到黑暗,也要从黑暗处看到光明,我恍然大悟了。

  向死而生,我们每一个生活在现实世界的人,都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更加珍惜拥有的美好生活,更加美丽地生活着、工作着、快乐着。

  俗人

  我想,若是用一句话来形容我,应该会是“一个俗人”。

  为什么是“俗人”呢?这里的“俗人”,是指俗世之人,而并非世俗之人。

  我本是俗世之人,又何必挂着“不俗”的标签?

  既然是俗世之人,那我便用俗世的语言来评价一下自己吧,俗称“自传”。

  很早就喜欢王维诗里的空灵和禅意,但却学不来那份淡雅,我还是更热爱苏轼的大气和李白的自我放逐。由此鉴定,本人性格非常不安分,老想干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一般这么想的人,结果都很平凡,当然,爱因斯坦,爱迪生这类人除外。

  在我看来,人生无论是起伏跌宕,还是细水长流,无论是海角天涯的流浪,还是独酌青梅的隐逸,都没有错,有人选择前者,后者也是很多人心之向往,我却认为,两者可兼得,缺一不可。

  曾经对比过林逋和陶渊明的诗,心想着,都是隐居之人,不知他们的笔风又该如何分个高低。

  最后的结果却是,林逋比陶渊明多了一份悠闲,陶渊明的诗里却更显苍凉,我想,我的性格或许是敏感的,也是多变的,读林逋,便陪他踏雪寻梅,着青衫布衣,一同闲云野鹤,读陶渊明,又心疼“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我欣赏那些安于平淡,不慕荣利的诗人,但我的人生,因我的性格,而注定不能偏安一隅。

  我总归是放纵而热烈的,喜欢金戈铁马的大气磅礴,喜欢盛世天下的繁华缭乱。所以,爱上了东坡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短暂,我不能让自己虚度,每一秒,都变得太珍贵,所以爱上了豪气万丈,爱上了放逐与自由。

  小时候,感觉李白的诗就只是“床前明月光”,到后来,喜欢李白是因为他的一首《月下独酌》,爱上他是因为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种读起来便热血沸腾的感觉,无人可替代。

  我知道,这世间,繁华故事有多少?我可能会迷失在梦想里,但绝不会因为喜欢大气磅礴的,便被繁华所迷惑。

  若说起伏跌宕的人生,是我一生的信仰,那么,清淡如水,便是我释放心灵的驿站。

  喜欢在一个可以安放心灵的温暖午后,捧一卷书香,煮一盏清茗,即使没办法寻找林逋那时那地的清欢,也无法畅游于陶渊明的桃源,但是,书籍却是我洗涤灵魂的宝物,一点点地剔掉心灵的纷扰,不去管喧嚣的尘世,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孤芳自赏。

  曾经有很多次,和同学一起在校园里放肆大笑,但往往热闹消散,人走风凉,又是无边的荒芜与孤寂袭来,仿佛要把我淹没,所以,从那时开始,我便清楚,原来孤独,是要学会享受的,依靠别人的笑声来汲取温暖的人,终归于荒芜。于是,便学会了淡看云卷云舒,可以陪朋友放声大笑,但绝不会在笑声里迷失了自己。

  看过季羡林的《听雨》,他说,“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

  既然季大师都做了“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那我,便来做一做这俗人吧,俗人,俗世之人,少了“雅”,不知道又会有怎样的欢乐呢?

【混淆的黑与白】相关文章:

心中的黑与白作文06-01

《黑与白》教学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