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冬景的文章

时间:2022-10-06 00:04:58 随笔 我要投稿

关于冬景的文章

  就在冬天的暖阳中,古老的村庄头枕着破旧褴褛衣衫的山丘,寂寥的安卧在灰黄的土地上!同学们,以下是关于冬景的文章,一起阅读参考吧!

  古老的村庄在冬天睡着了【1】

  我发现,古老的村庄在这个冬天睡着了。

  就在冬天的暖阳中,古老的村庄头枕着破旧褴褛衣衫的山丘,寂寥的安卧在灰黄的土地上。

  阳光懒洋洋的照在参差不齐有些突兀的两或三层楼房的玻璃上,我恍惚看见记忆中村子的老人倚在墙根眯着双眼在冬日的暖阳里打盹,空气中流淌的是一波波的睡眠。

  我是驱车从快速路下来,看见村头曾经日夜不停地采矿的机器轰鸣突然一下子安静下来的时候,就被这空气中流淌的安静笼罩着,村庄的一切都是睡着了的样子。

  我缓缓的行驶,打量着熟悉的村庄。

  只需一眼,就从街道的这头看到了那头,没有遮蔽。

  没有高大的树木遮掩视线,水泥路两边那孩子胳膊粗的树木,无需推测也能知道这些树木年龄的稚嫩,稀疏纤细的树枝让人怀疑几只麻雀都能把枝条摇动和压弯。

  可我无法证实我的怀疑,我没看见冬天里常见的麻雀,也没有听见吱呀的铁雀叫声。

  当村庄都沉陷进死一样的静寂中,我不忍心把车子弄出响声惊动这安静的睡眠,事实上在这顺畅到没有任何人和任何阻碍的街上行驶,也无需鸣笛。

  我努力的想从村庄的房子、树木、以及所有的一切中寻觅村庄古老的影子,极力的想象着春秋时期迷路的管仲,是怎样放开识途的老马从这个村庄的街道经过,最终走出迷谷的。

  可我却迷失了,不是迷失在古老的传说中,是在这宽敞街道的村庄中迷失,找不到村庄曾经的影子,找不到我记忆中的痕迹。

  近年来,我从快速路经过时总是眺望毗邻它生我养我的村庄。

  快速路是一条古老河流的大坝改建的,河流也因为管仲走出迷谷才到达了它的下游孤竹古国而比传说更加的古老。

  快速路建成的时候,当河岸上大小不一的树木以一个姿势一个时间倒下,我惊喜于同一个面孔的树木整齐地在河岸站立起来,也惊喜于在快速路见到了村子里的炊烟,村头那古老的槐树,甚至可以见到老家的房顶,房顶上冬天囤积粮食的芦苇穴。

  可是,炊烟、槐树、芦苇穴,渐渐地消失了,随着快速路日益增多和繁忙的车辆一样,村庄沸腾和热闹了。

  那颗几百年的老槐树和村头的那座山一起倒下的时候,古老的铁元素以一种现代和嚣张的姿态走进了村庄,村庄在惊慌失措中学会膜拜和变脸,脱下青砖和青瓦的衣裳,穿上光鲜的瓷砖和玻璃外衣,对着日渐缩小直至消失的山丘膜拜甚至跪倒。

  跪倒和膜拜是一种古老的礼节,一种特有的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现代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

  当古老的村庄向一座山丘膜拜,无可厚非的是因为铁的嚣张,我相信更是一种臣服和自愿,而不是崇高的敬意。

  我此时在睡着了村庄中,暖暖的阳光下,端详这村庄是怎样的姿势睡着,是五体投地的膜拜中睡眠还是自然状态的酣然入梦?

  把目光拉到村外,用视野打开思索,可在这荒凉没有绿色的土地上已经找不到村庄的前世。

  村庄的前世在传说中,在我的想象中,无助于确认村庄睡眠的姿势和状态。

  我是站在老家的后院里,看着村外的一切的。

  老家的后院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有着很大的白菜窖,菜窖里有几千斤的白菜,前院是红薯窖。

  几乎村庄的所有人家的院子都有这样的菜窖和红薯窖。

  地窖里藏着庄稼人秋天的收成,也收藏着庄稼人踏实和安稳。

  即使大雪封门的日子,蒸上一锅红薯,白菜炖上粉条,也吃一个热火朝天。

  每当联想象到现在因为非典和海啸抢盐和抢购食品的恐慌,对比起那时庄稼人的日子,真叫踏实!如今,菜窖没了,红薯窖也没了,就是冬天村庄田失去了耕种的作用,在土地的下面藏着更多的铁,铁让村庄的人普及了比重的概念,铁比粮食、蔬菜更重更沉,更有分量和力量。

  当铁元素幻化成巨人从土地中狰狞的站出来,挥动坚硬的双手,村庄日夜的兴奋着,没有睡眠,静候着不容分说的颠覆、推倒和重建。

  几年的时间已经干净利索的完成了所有的一切,颠覆之后就是推倒,推倒之后就是重建。

  这重建,是一种翻天覆地的改变。

  村庄几乎所有的古老与否的房子,都在今年重建了。

  四合院、两层楼、三层楼,门房、车库,从春天到秋天一个崭新的现代化新村庄神话般的建成,赶在这个冬天都一下子沉寂下来,以一种睡眠的状态沉寂着。

  村庄或许是兴奋的过度,和人一样疲倦之后自然的生理睡眠,一种体力恢复的闭目安息。

  可这睡眠竟然是冬天的暖阳中,有失睡眠的常理和科学定义。

  我这样思考着,夜幕已经降临,村庄该是到了真正的睡眠时间了。

  我安静的等待着古老的村庄在夜的襁褓里安然入睡。

  断续的摩托车、汽车鸣笛声音在街道上响起,机动车的车灯晃动夜幕。

  白天原本空荡的院子里有了脚步的声音,村庄在夜幕中醒了。

  我仔细地分辨着从村庄的房子里发出的各种声音,当车辆声音安静下来的时候,我听到隔壁传来的吆喝声,手掌拍打桌子的声音,赌博赢钱的兴奋和输钱的懊悔声,间或有新建房屋价值评估的议论和争吵。

  我知道,此时,金钱以古老的愿赌服输的方式在流动。

  我感觉到村庄在一阵阵的惊粟慌乱中的呓语和不安,在睡和醒之间不断的重复。

  不得不翻开案头的医学书籍,为古老村庄的睡眠求证一个真实的答案,尽管这是我自己的一厢情愿甚至没有科学道理的行为,但至少会给我一个安慰。

  现代医学的解释,过度的白天睡眠或睡眠发作称之为嗜睡,是不可抑制性睡眠的发生,是一种神经性疾病。

  几千年的传统中医的解释是脾胃之虚造成阴盛阳衰引起嗜睡,五行中土主导脾胃,金主导肺肠,金亏土虚造成脾胃肺肠的虚弱,阳气不足,阴气过剩。

  当土地中的铁大量的掏空造成土地的浮动,而引起村庄的嗜睡,假如这和五行天人合一的学说无关,我宁愿相信是迷信般的一种臆想,但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安慰嗜睡的村庄。

  在嗜睡的村庄中,我有着梦境一般的恍惚和虚脱。

  远处,快速路上流离的车灯;城市的霓虹的炫彩,在夜的弥漫中扩散和膨胀,纠缠成巨大无比的漩涡,吞噬和诱惑着古老的村庄梦游般的与之靠近或抗衡。

  我无声的站在冰冷的寒风中,看不清村庄是在行走还是从我的身边消失。

  冬天里的一片雪【2】

  这篇作文写在三九,之后便回长春了,所以已过月余得以发在空间。

  如果说,数九时节,犹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一个“冷”字。

  “那么,雪花应该是北方人引以为傲的产物,这即是大自然对“严寒”做出的最好解释,也算是“上天”对北方额外的眷顾与恩赐。

  住在吉林市除了有山有水相伴之外,最重要的是有雪相随,这里的雪特别纯洁,没有一点污垢,不像其它城市那样,虽然有雪,但不是纯白的。

  在吉林市小住,没事的时候,俩口子出去观雪,江城的雪景真是很美,特别是有蓝色的松花江映衬,更给了这皑皑白雪带来生机。

  江城的冬天,下雪是常有的,又因了雪花衍生一系列的着名”。

  雾凇、雪凇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耀眼夺目的亮点。

  而洁白的雪,一面宣告着,江城的地理气象,一面记载着,江城又一年的风土人情,如今,冬天的美丽已经基本“尘埃落定”。

  进入大寒节气,冬天已经丰满了羽翼,而且还在暗地里“蓄谋滋养”咄咄逼人的寒流,并且迫不及待地从北到南肆虐着,无非是想尽快给大地,化上一面银色素妆。

  专家们说,今年是暖冬,可是进入大寒以后,整个中国大地却成了“寒冬”,连海南省会海口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

  吉林市的气温也随之降至零下30多度,江城的天气,似乎都在配合韩愈的那句:“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这样的画面,哪里是在形容雪,分明就是众天女向人间散花)望着布满天空的雪舞飞花,再读着这样曼妙迷人的诗句,从没有见过雪的人,一下子就能想象到,江城,无雪不成冬。

  雪的地位,俨然占尽这一季的主导。

  凝眸,外面的世界已是雪花在飘,不得不说,今年冬天的雪比以往下的相对少些。

  不像前两年那样,前一刻还翩然若蝶,后一秒就成了薛昂夫笔下的“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寒冬,已在人们的注视下缓缓而入,并且频频为其着色。

  描摹着简约流畅的线条,用圣洁的飞花,将喧闹的凡尘冰封素裹。

  于是,忍不住的我,也拿起我的相机,因为不想让这些演绎梦幻的天使,就这么轻易地跟随时光溜走。

  因为喜欢冬天的雪,所以每每下雪和雪晴的日子,都会到雪地里溜达,阳光灿烂照耀在白雪上,刺得眼睛有些发花,但还是感觉在雪地上的那种惬意和舒心。

  北方的冬天虽然光彩照人,但是也是美丽冻人,呼呼的西北风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

  为了抗拒严寒,年前女儿专门给我买了一件价格不菲的户外行头,别说,真是一分钱一分货,确实保暖异常,零下20多度的天气,走在雪地上,身体却直冒汗。

  吉林市的松花江两岸已经全是高楼大厦了,江滩上成了人们休闲最好的去处,江滩形成的湖泊如今已经被冻成厚厚的冰,许多地方借势修筑的雪地滑道,孩童们在这里嬉戏玩耍。

  靠近松花江岸边的地方,用人工造雪方式堆砌高高的“雪山”,许多大人孩子在“雪山”坐上雪地内胎,风驰电掣般的速降下去,再加上人工制造的弯道和浮丘,真有点跌宕起伏的姿态,感觉好像回到了童年的时代。

  游走在松花江岸边,白雪和江水连成一片,只有少量的江水还在流动,白色的积雪、蓝色的江水,明媚的阳光,彩色的楼房,把江城装点的美轮美奂。

  由于这几天气温极低,松花江的水,几乎被凝冻起来,松花江变成了窄窄的一条缝了,这是多少年没有的现象,江上不时漂流着冰排,野鸭子们为了躲避冰排的撞击,都在江滩的冰天雪地上,成双成对,特别好看。

  因为冬天流动的松花江上多了成千上万的水禽,给这座山水城市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早年,我家住在江城以北的舒兰。

  记得那时,每当天降大雪的时候,乱云便早早落下帷幕,低气压把天空酝酿成一片苍茫,气温反比平时略微回升几度。

  那些飘落地上的雪花,时小时大,密密麻麻。

  它们总是悄无声息的来,而且一层接着一层,撒着欢地在山川、田野、屋顶,枝头……遍地开着花。

  一眼望去,便撞见“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的梦幻情景。

  到了下雪的时节,也是我们这些孩童最高兴的事,进入新年以后学校陆续开始放寒假了,放假是我们最愉快的事情,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坐上自己造的飞机头爬犁,到东岗的山坡上打爬犁。

  做飞机头爬犁很有讲究,最好是硬木,飞机头爬犁共有三条腿,后面两条管滑翔,前面一条小腿管方向,爬犁腿下用钢筋做楞,减少木腿的摩擦阻力。

  只要有时间,我们就去打爬犁,有时甚至打到二半夜,棉裤都磨飞了。

  时代不同了,飞机头爬犁早已不见了,现在滑雪场上的爬犁,都已经是塑料的了,高山速降用工具,已经变成了轮胎的内胎了,做上去既安全又舒服,但是却没有飞机头爬犁那么刺激,过去的雪山都是自然形成的,天然雪相对较软且松散,摔上一跤,啥事没有,打爬犁速度一快,雪浪翻飞,特别奇异。

  如今滑雪场上基本都是人造雪,相对硬度大,形成的雪场也硬,跌上一跤是很危险的。

  坐这样雪地胎下滑,只是快和颠簸,却没有雪浪。

  多少年来,冬天里的一片雪,给了我良多的慰藉。

  在我看来,落日,不管哪里的落日,总给人以深沉的意境,尽管能引人深思,或启迪人生,但总免不了夕阳无限好的情调,然而一遇飞雪,便冲淡了疲劳,调和了深沉,只留下幽思的意蕴萦绕心头,令人痴醉。

  倘佯在故乡,则又多了份亲情的温馨和炊烟的芬芳。

  因而我对家乡的雪,总是怀有无限的钟爱。

  这种感觉,是一种生命的归宿感,就像落叶对根的情意,宛如萍对泥的渴求,更像是出海已久的航船对港湾的向往。

  如果说家乡是温馨的港湾,那么,飞雪就是航船进港时抚慰船舷的细浪,吹拂水手脸庞的柔风。

  四季轮回是自然界的规律,世间的万物来源于自然,始于自然。

  人们热爱、尊重并赞美自然,才会留下:“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样的经典句子。

  才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丽印迹。

  飘舞如飞的雪绒花,是冬的使者,皓然一色的雪仙子,将整个大地,装饰得像个晶莹剔透的童话,弥漫天空的雪,宣誓着又一个季节的降临,覆盖大地的雪,把冬天的气息变得越来越浓了,雪花不仅美丽、轻盈、冷艳、梦幻,就连“瑞雪兆丰年”这句俗语,也早已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农谚。

  北方,无雪不成冬。

  皑皑白雪,将天地妆点得浑然一色。

  尤其风雪初霁,在太阳的照耀下,那入目的白茫茫,直刺得人睁不开眼。

  百闻不如一见,你看,那一团团绒花似的白雪,疾速飞旋,惊翻楼台却被朔风吹落,乍一看,犹如琼瑶满地。

  她们宛若霸主似的,栖居在北方的大地上。

  颇有黄庚这句:“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的豪迈。

  雪绒花继续簌簌地开着,尽情地翩然轻舞着,如羽、如絮、如蝶,骤风吹过,她们像个玉色精灵似的,附落在行人的肩上,并在他们的耳畔轻轻软语。

  站在江滩上,望着洁白的雪地,留下自己新的一年倩影,让冬天里的一片雪,留下美好的瞬间和记忆。

  儿时的冬天【3】

  又是冬天,孩子们都放寒假了。

  儿子一直在看《哈利?波特》,大约一共有六七本吧,叠在一起,有《红楼梦》两三倍那么厚。

  大概是长时间的看书、缺少户外活动的原因吧,小小年龄,近视已接近六百度了,真叫人担心。

  我有些心疼地看着儿子,想像着他与冬天这种很单一的相处方式,这种方式虽不算太坏,但毕竟过于单调了一点,缺少了一些色彩。

  由此,我想起我们儿时的冬天总是那样的丰富而多彩,常常让我陷入那幸福美好的回忆……

  (一)月下欢娱

  在我的记忆中,儿时的冬天,我们总是习惯于在傍晚时分聚集在我家门前的那片空地上玩。

  这时,月亮总是会悄悄地爬上村旁的那个山坡、再爬上树梢,直到把整个村庄都照得雪亮、雪亮。

  那时,乡下的月亮似乎要比现在这城里月亮更圆、更亮一些,完全可以取代城里那些昏暗的路灯。

  我们那一帮野小子、疯丫头们就是在那如水的月光下尽情地玩耍着、快乐地追逐着。

  斗鸡、冲关、点兵点将、捉迷藏、老鹰捉小鸡……这些都是我们永远都玩不完、玩不够的游戏。

  村西头的那个小我半岁的女孩,是我儿时最好的搭档。

  若是自由分组,我们总会毫不犹豫地站到一起来;若是“点兵点将”,我也总是会在“点兵点将,……好将就是你”落下音的同时手指向她,这时她就会很高兴地跳进我的队伍中来。

  她虽然只是一个小丫头,可是玩起游戏来,决不亚于一个野小子。

  在玩“老鹰捉小鸡”时,她既可以做一个称职的“鸡妈妈”,护卫着那一群可爱的“小鸡”;又可以做一只矫健、敏锐的“老鹰”,很顺利地叼来一只只对方的“小鸡”。

  她不仅有男孩子的野气,也有着女孩子的娇气,偶尔受到委屈,她会躲到一旁偷偷地抹眼泪。

  而且,她很爱干净,身上常常揣着一方小手帕,这个手帕偶尔用来擦擦眼泪,但更多的是用来擦汗水(我们经常是玩得大汗淋漓的)。

  有时,她看着我汗流满面的样子,也总是会悄悄地把她的那快手帕递给我擦汗。

  时光过的真快啊,转眼之间已过去三十多年了,如今的我们都已人到中年。

  不知当年那个可爱的疯丫头人在何处?她是否还能记起那些月光下的往事?……

  (二)雪天捕鸟

  那时,我们从鲁迅先生的文章《少年润土》中,学到了雪天捕鸟的方法。

  课堂上经过老师绘声绘色的描述,我们早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课后相互讨论一番之后,便一个个都跃跃欲试,很想实践一下那捕鸟的方法究竟灵不灵验。

  机会终于来了,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地面,而且那雪下得比我们想像的还要深、还要厚。

  我们按照文中的介绍,选出一片空地,先用扫帚扫出一小块地面,在地面上用一根短棒支起一个竹筐,再在竹筐下面撒上谷粒、大米、小麦等之类。

  在短棒的一端用一根细绳拴着,人站在远远的地方拉住绳子的另一端,只等鸟儿进去啄食,便猛地一拉绳子,小鸟便关进筐子里了。

  然而,村子里一般是以麻雀居多,除了看到一群麻雀在那雪地里蹦来跳去的,很少见到其它的鸟儿。

  嗨,麻雀就麻雀吧,反正总比没有鸟强,再说我们也只是为了试验一下这种捕鸟的方法到底管不管用。

  谁知,麻雀那小东西还真是鬼精鬼精的,它们从那高高的树枝上一哄而下,全都停落在筐子附近,让你心里好一阵紧张,握住绳子的手不由自主地抖动着。

  可那些麻雀们都只在筐子周围蹦跳着,把撒落在筐子外面的食物一颗一颗都捡拾得干干净净的,就是不肯进到筐子下面去。

  而且,它们还叽叽喳喳地相互议论着什么,似乎在说:“别进去、别进去,那儿太危险了!”

  最后,我们实在等得不耐烦了,只好走到筐边去查看究竟破绽出在哪里,这时麻雀们便会一哄而散,又飞到树枝上去了,徒留下我们几个在雪中望雀兴叹。

  这还没有完,你看那些飞上枝头的麻雀们又在议论纷纷,似乎在嘲笑我们的愚蠢呢。

  这时我们几个都彻底恼羞成怒了,找来石子和土块一股脑儿地向麻雀们砸过去、砸过去。

  然后一边叽里咕噜地埋怨着鲁迅先生欺骗了我们,一边拿着捕鸟工具愤愤不平地回家去。

  (三)雪野探幽

  每一场大雪过后,我们的快乐事情总是会很多、很多。

  既然捕鸟不成,就去玩点别的什么吧。

  离村庄两三里处有一片松树林,那些大大小小、高矮不一的松树,以及其它的一些杂树挨挨挤挤、芊芊莽莽,把一片山坡全都围得水泄不通。

  树林中还生长着一些不知道名字的荆棘和藤蔓,将林中仅存的一点狭缝都一一填满,堵得严严实实,基本上是没有路的,所以平素几乎是没有人敢轻易深入其中的。

  而且,据村里一些大人们说,那林子里面经常会有。

  那时,对于我们来说,最惊险、最刺激的事情是在大雪覆盖山林的时候,相约一起去那幽深的林间探秘。

  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未知世界总是那么神妙莫测的,我们总想通过那片洁净而完整的雪地,来找寻林中动物们出没的一些蛛丝马迹,从而读懂这片密林。

  当然有时也还有一些非分之想,就是想沿着那些痕迹顺藤摸瓜找到一窝野兔、野獾什么的,据说它们的肉在大雪天里吃起来是鲜美无比的。

  我们一行人穿得厚厚实实的,头上的帽子裹得紧紧的,踏着深深的积雪,慢慢地走向那片丛林的深处。

  由于大雪覆盖了林中的一些沟壑,形成一个个可怕的“陷进”,所以我们只好用一截枯树枝探路前行,那架式很像是一个小小的探险队。

  林中十分静谧,我们似乎能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当我们正沿着某一个古怪的足印兴奋地一路行进,突然“哗啦”一声,一只大鸟拍着翅膀从身边的某棵树上飞走,打破了这无边的静寂,紧接着便是一大朵一大朵的雪从树上纷纷坠落。

  此时,我们那颗本来就悬着的心一下就提到嗓子眼了,有人收回了刚刚迈出的脚步,有人缩着脖子、瞪大了眼睛,也有人用手轻拍着受了惊的心胸。

  然后,大家相视一笑,继续前行。

  走着,走着。

  突然便会有一只野兔“噌”的一声,从你脚边的草丛里猛地蹿了出来,然后箭一般地朝前飞奔,你心里又是一惊,还没反应过来是咋回事,它便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四)草龙闹春

  当我们慢慢地走过冬天的深处,那个火红的春节便又在一天天地临近,大人们都在忙碌着操办年货:做糍粑、磨豆腐、炸丸子、杀鸡宰鹅、炒瓜子花生……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那些事情似乎跟我们并不相干,我们只觉得那是大人们的事情。

  这个时候,我们只管忙我们的事情,那就是在几天之内必须制作出一条龙来。

  因原材料主要是晒干的稻草,故被称之为“草把龙”;又由于原材料粗糙、成本低,所以每每制作出来的龙跟大人们制作的龙相比只能是相形见绌,所以又被大家称之为“丑龙”。

  当然,由于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它在人们心中具有着神圣的地位,又因喜逢新年,所以,哪管它什么“美龙”、“丑龙”,都一样被当时的乡民们所敬重。

  当新年到来时,我们那一大群小伙伴们就会高举着亲手制作的草把龙,挨家挨户去送福、送喜、送好运。

  其中一人拿出早已备好的小本本,照本喧读几句吉祥话,其他的人便齐声高喊几个“好”字,这家主人就会笑容满面地送来红包和香烟之类的礼物。

  所以,我们真是一举两得,既玩的开心,又收获了礼物。

  当然,要玩龙灯还得学会一样本事——游龙灯。

  就是在一片比较空旷、平整的地面上,让你制作的龙能像真龙一样地“游动”起来。

  对于一位初次玩龙灯的人来说,这可算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

  当然最难的还是前面举龙珠和龙头的人,龙头必须紧跟着龙珠上下飞舞,左右追逐,蜿蜒而行。

  至于后面的人,主要是动作一定要跟上节奏,要与前面的人配合一致,这样,一条“活”龙瞬间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了。

  这时,人们往往会用鞭炮来助兴,一颗颗鞭炮被投向龙身,游龙灯的人必须加快速度,才能让龙身抵挡住鞭炮的袭击,否则鞭炮就会落在自己的身上。

  在乡间,“游龙灯”可称之为玩龙灯中最精彩的一幕。

  玩龙灯这项活动一直可以持续到正月十五之前。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也就是每年的元宵节),我们就会聚集到那条河边送龙升天——把龙彻底地化为灰烬。

  以前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那样做,后来是村里的一位老爷爷告诉我:龙本是天上之物,不能在人间呆得太久了,只有把整个龙身都化为灰烬之后它才能升天……

  (五)冬日渐远

  每一个冬天似乎都是伴随着春节而渐渐远去的,也不知是冬天把春节送走,还是春节送走了冬天。

  这时,寒假也基本上接近尾声了,我们才缓缓收住缰绳,收回那平原驰马般的心思,抓紧时间复习功课,准备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望着渐渐远去的冬天的背影,心里像总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一齐漫上心头……

【冬景的文章】相关文章:

冬景文章600字摘抄09-30

关于冬景文章600字摘抄09-30

冬景的作文02-13

冬的文章100010-26

冬景小学作文10-07

描写冬景的作文03-04

关于冬景的作文03-03

冬景写景作文10-08

《江南的冬景》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