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故乡的散文

时间:2022-09-01 10:44:57 随笔 我要投稿

关于故乡的散文(精选10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故乡的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故乡的散文(精选10篇)

  故乡的散文 篇1

  晚上下自习走出教室门,天还不是很黑。

  一阵清冷,我加快了上楼的步伐,通过楼道的窗户,山尖露出了月亮的半边脸,一口气爬上四楼,还顾不上开灯,就打开窗户,痴痴地凝望着山间的明月。

  夜即将落下帷幕,对面的山离我们那样近,一轮圆月在蔚蓝的天空越升越高,将山间照得异常明亮,山上翠绿的树和灿烂的白花在月色下朦朦胧胧。

  夜,静极了,只听到两山之间的河水潺潺。

  起风了,柳树随风翻飞起舞,清风中带着浓郁的花香。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山远远地现出了优美的弧线。

  月亮从山坳里慢慢向上爬,在深蓝色的苍穹中,显得那样小,却又那样夺目、耀眼、明亮。

  圆圆的月亮,周围泛着橘红色的圆晕,像一张明媚的脸,又像婀娜的仙子,雍容华贵,洁白无瑕,如同一块美玉。

  在不远处,一颗明亮的星星像一个小小的圆点,静静地守候在月亮身边,默默陪伴。

  月光照亮了山谷,影子映在清亮的小河中。

  透过窗户,照亮了房间,清幽的光洒进房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望着妩媚的月亮,望着它盈盈的亮光如痴如醉,如梦如幻。

  此夜的月亮,似乎在为我而静静守候。

  这片静谧的乡村,绿树白花,鸟叫虫鸣,流水淙淙,我在这里等候了多久,终于等来了与你的深情凝望,泪眼模糊中,我似乎成了站立在道路边的一盏孤灯,与你同光辉,共存亡。

  我似乎成为了一位披上洁白婚纱的仙子,与你赴一场风花雪月的约,缠绵于青山上,绿荫中,演绎一场旷世绝有的爱恋。

  一会儿蓝蓝的天空又飘来一朵朵云彩,丝丝缕缕,一会儿又重重叠叠,后来聚成了一团团乌云,遮住了月亮的光。

  看不到它的身影,我暗自神伤。

  一会儿两条巨龙腾在空中,依偎在月亮身旁,好一个“二龙戏珠”。

  渐渐的,乌云遮住了群山,山谷里一片黑暗,一片寂静。

  起风了,柳絮飞扬,柳条随风摆动,山间呼呼啦啦,树木花儿瑟瑟低语,小河低声呜咽,如泣如诉,一切都变得忧伤起来。

  不一会儿,山雨下起来了,淅淅沥沥,山间风雨交加,密密斜斜的雨丝在漆黑的夜里下着,唱着,与小河的相约,就这样不期而遇。

  雨浸润了山间万物。

  树木更绿了,山花更白了,“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在这样一个夜里,留下了一个痴痴怨怨的身影。

  我还沉浸在与月光相会的美妙之中,一场晚来的急雨却淋湿了我的梦。

  我在慨叹,花容月貌,人生美景,只不过转瞬即逝,好景不常啊!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又恢复了寂静,只有小河水哗哗啦啦地流着,月光偷偷通过窗帘,把清辉洒向房间。

  我的`内心一阵狂喜,月亮又出来了!我迫不及待地又把目光投向山间。

  历经了一场风雨的月夜美的无法形容。

  皎洁的月光已高高地悬挂在头顶,更大了,更亮了!“玉颗姗姗下月轮”,月亮把大山、小河、树木照得如同白昼。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蓝蓝的天空飘浮着几朵棉花似的白云,山林、山花、山草在月光的照耀下,影影绰绰,朦朦胧胧,清幽的月光柔和地抚摸着这一切,缠绵悱恻,情深意重,夜阑人静,良辰美景,月明星稀,山花欲燃,香气袭人,看着山中的一切,我久久不愿离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哦!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美的风景总是在风雨之后!

  故乡的散文 篇2

  高屋大瓦,肩梁扶柱。

  放在三五十年前,绝对是座好房子。

  据说,这种房子先起骨架,后垒四壁。

  每间房的四拐埋放着厚实的青石板,上面矗立着粗大的原木,然后架上屋梁,铺起顶盖,最后才是砌墙完工。

  现在,这样的住房已经不多见了。

  它实实在在的好处就是冬天保暖,夏天凉爽。

  墙有一尺半厚,屋顶铺就的`旺砖上面,还整整齐齐地摞上一层弯弯的小瓦。

  寒风吹不进,烈日晒不透。

  房屋犬牙交错,住着挤挤巴巴许多人家,胡同巷道弯弯曲曲,间或散落着鸡鸭鹅粪。

  大家都是老邻居,一处就是几辈、几十年。

  婚丧嫁娶家家都出礼份子。

  相互串门随便的很,赶上可口好吃的,也不用客气地吃点、尝点。

  家家地面都铺得比较简单,不用进屋拖鞋,也不必担心会露出冲天气味的香港脚。

  老房子好处多多。

  早晨无须闹钟喊早,自有众多雄鸡打鸣报晓;夜晚不用雇请保安,黄狗黑犬看夜守平安。

  门窗洞开,四面通达,一家烧肉,全都闻香。

  就连晚上也会有丰富多彩的事情发生。

  邻有醉汉,借酒发威,打老婆、骂小孩、摔东西,动静闹得天大地大。

  左右邻居,无辜难眠。

  大家有事,互相帮忙。

  大事如借钱、托人办事,小的如借火柴、碟碗或板凳,如此等等。

  只有没想到的,没有不借到的。

  欠了情,偿还方式会有很多。

  他今天送给一条鱼,你明天就设法送还半碗肉,或者是一小碗糖醋蒜头、甚至拎去两棵自家腌制的咸辣菜。

  如果实在没啥东西可送,就早起扫扫地、挑挑水 ,帮人家门前屋后打扫打扫,拾掇拾掇,将水缸挑得满满当当,以此表达感念之意。

  真个乐也融融,累也融融。

  那时,我家也喂养了宠物——一只极其普通的小猫。

  因为老房子有老鼠,闹腾得太厉害。

  无论大声吼叫还是竹竿捅,下鼠药,点子想尽,办法用绝,但老鼠形容丑陋,望而生厌,且啃咬东西,乱串嬉闹,直没把我们放在眼里。

  自打喂养了猫,一声“喵咪”,骇跑大小老鼠。

  感觉这猫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除了能捕鼠,冬天抱着能捂手,钻进被窝可以暖脚,伴随身边有如小鸟依人,叫唤起来也美妙入耳。

  但猫也常有犯错的时候。

  有时溜进东家叼条鱼,有时跑到西家偷块肉。

  为此没少挨过揍,我更是经常去张家赔个礼,李家道个歉。

  几年前旧城改造中,老房子被拆迁了,我也随之迁进了三室一厅的新屋。

  楼房窗大通风,阳光充沛,有客厅、有卧室,厨房、卫生间俱全,吃喝拉撒睡,万事不出门。

  过去常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现在却是房门一关,失去了外界,邻居是谁都不知道。

  “同住一栋楼,相见不相识”。

  只能从“咣当”、“咣当”的关门声和“咚咚”的脚步声中,方可得知谁家人回来了、谁家人出去了。

  有时上下楼梯遇到有人给点了下头,都会心存很长时间的温暖。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老房子的印记越发清晰起来,其喜怒哀乐、鸡毛蒜皮,回忆起来都象陈年老酒,越发醇厚,韵味悠长。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压力大。

  家是休息的港湾,一个人大约有三分之二时间在家里度过。

  家庭和谐、邻里团结就显得十分重要。

  小者关系心情好坏、心理健康,大则关系社区安全、社会和谐。

  我等普通百姓,对住房只能随遇而安,即学不了孟母三迁、择邻而处,也无刘公“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和苏子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风雅,小康即可,安居是幸耳。

  为重温老房子的邻里关系,与妻子共商了遇邻居主动招呼、夜晚电视声音开小、不打听别人隐秘等自律守则,以期和谐相处也。

  故乡的散文 篇3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来自山西洪洞那棵古老的大槐树下,但是,记忆中却总是难以忘怀一段对槐树的怀念。

  记得那时,还是懵懂少年。

  求学归家的夜晚,一次随意的徜徉,本该被记忆的浪花研磨殆尽的一个普普通通夜晚,却把印记深深的留在我的心中......

  那一晚,月华如练。

  我走在熟悉的巷陌,记忆中萧瑟的街道,犹如浅浅的河流一般,泛着细细的白沙。

  空旷的天空在寂静的乡村的夜里,给了我充分茫然的'空间。

  流动的时光带着随意的脚步,昨天、今天、明天都很模糊。

  我几乎倦怠了,不知不觉转过一个街角。

  忽然之间,一股强大的,沁人心脾的奇妙的香气 铺天盖地得向我袭来,天地之间好像都被它充盈了,一下子将我包围。

  惊诧的我不由自主的被它牵引,一步一趋得好像被施了魔法。

  再走出几步,我看到了,月光下几株高大的槐树,全身挂满玉串一般的槐花,浓烈而慷慨的香气从一束束槐树花里倾泻而出......

  那一晚,槐树花将我深深震撼和陶醉了。

  原来,毫不起眼,甚至让人有点漠视的槐树,有着如此博大、宽厚而美好的胸怀。

  长大之后,遇到赏花品香之人多矣,每每看到将鼻子凑向花蕊的镜头,便经常让我回忆那一晚,槐树花难忘的香气仿佛就又铺天盖地而来了。

  那是令人激动的香。

  不是因为它的奇或异,而是因为它的大气,它的率真,甚至激昂。

  那是一种任你处在一个开放辽阔的空域里,都能将你从头到脚包裹起来的香,将你陶醉,充满慷慨博爱,使你无处可逃。

  借用名家一个句式--枝杈纵横而质朴的槐树,就像山川大地上朴实的乡民们,平凡中深藏着高洁的精神。

  不是吗?

  故乡的散文 篇4

  故乡,是我一生中印象最深的一个词。

  我的故乡在黔北的一个小山村。每当想起它,我平静的心就会荡起阵阵涟漪,狂怒的心总会如湖水般平静。不知道怎的,那个小山村的记忆总让我感到亲切,就像母亲宠我于怀里的感觉,还是那熟悉的母乳,还是那殷切的目光。

  我记得,那里的山幽暗而苍翠,那里的水清凉而甘甜,那里的人粗俗而亲和。在那里,我的记忆是那么完整,我的世界是那么快乐。是的,那里的世界是快乐的,那里是我童年的栖息地,是我身体的发芽处,是我灵魂飘荡的开始。每当我梦起它,我总是飘飘然的感觉,醒来的时候,枕头上总是残留着我嘴角溢出的甘露。

  故乡,我记忆的源头。我蹒跚学步,吖吖呓语,哭哭啼啼,吼吼闹闹,都是在那里萌芽的。甚至,我脸上的酒窝便是那里石底漩窝的印迹,我眯着的眼睛便是那里破晓的影子。我记得:

  向四周看,除了小山包便是足够让我仰望的大山,我永远是那样的渺小,我永远受到山的庇护;缓缓走出去,是缓缓的溪流,它从石头上淌过、从石缝里溢出、从石壁上坠下,好似碗里的米汤、欢笑的泪水、挥散的珍珠。漫步,林子里处处透着花的味道,有兰、有菊、有梅、还有各种不知名的野花;到处都唱着鸟儿的歌,有黄鹂的、有喜鹊的、有鹳儿的……

  每一座房屋都在竹林里,一阵风吹过,房屋便彻底淹没在绿色的波浪中,林中的嘻戏打闹也随之消失了。

  故乡,一弯弯梯田层叠而上,孕育着人们的希望;一方方土壤里有成群的蚯蚓在蠕动,它们穿梭于种子间、根间,偶尔享受西红柿熟落喷洒出的果汁。在晴空下、朦胧细雨中,田里传来赶牛的吆喝,土里响起锄头的铿锵,田梗上、土边的小路上,充满孩童的.嘻戏声。还有,成年男女在劳作中的调笑。

  烈日下,成群结队的人在大树下乘凉,有男子在卷着旱烟,有妇女在理着麻丝。冬日里,到处都有窜门的人,他们聚拢在炉子上,谈论着说不完的话题,特别是妇女,“谁家的孩子长大了,知道男人和女人的区别了;谁家的女人曾经夜不归宿……”调皮而淘气的孩子偶尔伸着颈子冲上去插句话,总会遭到一个个大大的白眼,又跑开去,后面便响起杂乱的笑声。

  我忘不了,故乡的小路上有些石头,蚂蚁永远忙碌;路边的草丛中,有一些虫子在早晨吮吸露水,在傍晚唱着歌儿。故乡的人在蜿蜒的小路上,谈着笑、背着背篓、扛着锄头……

  我经常梦见我的童年,我的童年在故乡悄然流逝。

  故乡的散文 篇5

  当我迷迷糊糊踏上回家的路时,多少黑夜里的幽灵被我惊吓?当我独自绕过一座座山梁时,月已上柳梢。多少过往时光的记忆,挡不住晦涩的黑暗,带给人星星点点希望的光芒在远处飘摇,这是一片怎样的夜啊?

  有时候我也在感叹自己,为什么不怕?不怕天会黑,不怕有强人出没,不怕鬼神……这真是天不怕地不怕!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回家的频率多了。也不知是为什么,总感觉压抑,呆在学校里面总是有淡淡的忧愁说不出,出了校门口只是长长嘘了口气,回到家里又一切都归于沉寂,仿佛没有了任何事,此时此刻又总想着回到学校,这是一个循环怪圈,我仿佛只是在意途中走过的每一道轨迹,并不在意两端的终点。

  我似乎爱上了走夜路,那种清凉的孤寂似乎成了我的嗜好。这并不是我舍不得那几块钱,也并不是没有车。仿佛从心灵生出的情愫,那是一种对故乡的眷恋,只有徒步夸过每一寸土地,才能找到属于这一方水土的真意。

  我多少次,睡眼朦胧往家里走,我明明可以随便找个地方住宿,但我总心里不安,就像一种守护,不可以随便失职。就这样,我踏过故乡的一寸寸土,我跨过故乡的一座座桥,我绕过故乡的一连连山……不止一次拥有着那种清静,尽管我走过无数遍,但是每一遍都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第一遍是新奇,第二遍是熟悉,第三遍是更熟悉,第四遍则是一种怀念……去过异地,见过那些奇风异景也不在少数,能有记忆的却不多。我见过那些沟壑斑驳的地表,也有荆棘满途的山梁,还有高高下下的悬崖峭壁,走过震撼人心的崎岖小路,也尝试过攀岩的绝活,可是只有相机里面有它们的一席之地。

  踏过很多茫茫的山水,走过一夜夜的星空,穿梭过沙沙的风雨,也踩碎了一地的'泥泞,行色总是如此匆匆,但是依旧从不抱怨,仿佛这一切不在去经历的话,终有一天会变成一场空。哪怕是黑夜里风雪交加,夜归人也总是脚步不息,执着与孤独并存,坚强与凛冽共处,热情与悲怆交鸣,在一个孤独者的身上,上演着一出奔向前方的史诗!

  沿途的花草树木也在风中漂浮,悠悠扬扬,快快乐乐,白天,总能看到它们跳着舞着迎接着来自远方的你,即使是黑夜,星星也努力的眨着眼睛,月亮更是撑圆了脸,让你能清晰的见到前方欢乐的笑脸!我认为自己是幸福的,故乡的天穹摇摇摆摆,无论你何时归来,它总是带给你安逸的心跳,尽管你前一刻怒火燎天,可在这一刻,你已变得心平气和。你仿佛不在想也不想在打扰这片星空的宁静,是出于对自己的尊重,也是一份对故乡的敬意。

  热爱自己的故乡,因为故乡保留着我们温馨的记忆,至少在这里妈妈的身影是你记忆中最多的,离开这片土地,你的记忆就不在哆嗦了,只是越来越变得快速而单纯,这种记忆,除了少有的关于朋友的记忆外,其余的不过都是累积起来的水分——一些生活的琐事,也是一种生命的负担。人生的路是从这里开始的,童年的分分秒秒也在这里定格,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最初也是怯生生从这里走出去!

  一份迷恋,一份珍惜;一份希望,一份憧憬;一份感恩,一份爱!

  迷茫弥漫着愿你知道的真相!

  故乡的散文 篇6

  夕阳斜下,西风渐紧。掩不住多少情怀,挡不住枝上莺歌。盖不住人间情仇。

  日相思,夜相思,催人泪,泪催人。岁岁年年,年年岁岁。几回落花,几回泪?

  日清冷,夜清冷,惊魂梦,梦惊魂。朝朝暮暮,暮暮朝朝。几番思绪,几番梦?

  故乡的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的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那一刻,我的心微微一颤,仿佛众多纷纷下落的叶子中的一枚。

  故乡,远方熟悉有陌生的名字,童年的身影,成长的艰辛,离别的乡愁。都在这小小的两个字中。

  故乡那寂静的山一偶,黯然涌起层层的烟岚,似飘逸的秋雨,似苦味的醇厚的酒重,迎风四溢……于是间风也潇洒,爱也真诚,于是燃起的激情伴着星韵冉冉地飞天……

  故乡的人,故乡的树,故乡那独特的味道,在你感到忧伤,感到傍徨,故乡是一个宁静、安详的港湾。

  故乡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怀。

  故乡有一份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的感情。

  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身后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因为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远走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的路,而起点只有一个,终点也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子的人,都带走了一片绿叶,却留下一条根。

  我看到了故乡的山丘,看到石头在山丘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那饱经风霜的碉塔屹立在山丘之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看到那百年前在栽下的榕树,和微风一起摇荡的岁月的烟尘。

  我看到了家的屋檐,冬天时哇哇作响,夏天时絮满鸟鸣;青阶上留下那日复一日的,年复一年留下的脚印;青砖红瓦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燕子,总是那么和谐地与村户人家过着日子。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就是这个屋檐与青砖墙。

  我看到了母亲,那鬓边银白的头发,在那个我童年的时候,起早摸黑的辛勤的劳作。肩上承载了两颗孩子的心,艰辛的一路走来。腰被压曲了,也咬上牙,挺了过来。

  我看见那醸发着田园气味的田间,瘦小的孩童,戴着草帽,慢慢地在田间挪动,看见他们在山丘上费力的砍着山上的木柴。

  叶落归根,思乡情切。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争取财富,却很少有时间享受;我们有越来越大的房子,但却越来越少地住在家里;征服了外面的世界,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却一无所知。

  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向将你吹往他乡?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是该回去了,去看看那棵生下我、让我因成长而绿又让我因成熟而黄的大树。一层层落叶铺在回家的路上,远方的你可知?

  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人生的天空永远不会是晴空万里,人不能左右天气,但能左右自己的心情。

  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来,树离我很近。在平常、平凡、平淡的淡淡人生中,让自己的生命鸣唱出最美妙动听的天籁之音,那是生命多么珍贵的闪耀啊!

  天冷了,叶子落下来,掩盖了一切。可是大风一直在刮,把故乡周围的尘土刮了个干净。我小小的故乡正在被秋天所包裹。回家的路在前方!

  故乡的散文 篇7

  月依旧不圆,但也足以满足视觉的享受。小时候,看着月亮,在门口的那个电线杆下,正好可以透过几个参差的枝桠,倒也平添几许闲愁,也无非是矫揉造作,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这种感觉在去年过年时已经荡然无存,迫于高考和很多事情,看着弯弯的月亮也是短叹一声,埋下头便告诉自己要坚强乐观,再抬头时,嘴角上也就硬生生的挤出了生涩的浅笑,还是那些斑驳的树影,心中却是满满的忐忑和不安。因为知道再回来也许就是高考之后了,到底应该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回来确实很值得思忖。毕竟几十年前,这个家门里出了当时为数不多的大学生。高考出了点严重的失误,还好,高考成绩不算是惨不忍睹,还算说得过去,也就很勉强的去了大学。而今,再看弯弯的月亮,没有了矫情,没有了忐忑,谈不上踌躇满志,有了点未来的打算,也只是这些而已。至于明年回来,或是以后会怎样,就随它吧。还是毛爷爷说得好,风物长宜放眼量,胸怀宽广些,不囿于那些鸡毛蒜皮的琐碎之事,就像那个很静很静的夜空,容得下月如钩,容得下星满天,容得下柳梢头,容得下几声惹人烦躁的犬吠。

  顺着那条崎岖的小路往后走,是一片农田,每每到忙的时节,总是可以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不久后的收获也没让他们的努力白费,满眼是金黄的麦子,又过了一些时间便是金黄的玉米地。小时候回老家最大的欢愉便是和家里的.兄弟在那里玩,特别是地里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记不清是哪一年,反正是很久以前,我们兄弟三个在田野里放风筝,真是一种纯粹的快乐啊。大哥说来年再放,以后的麦子由绿变黄了好多次,但那之后我们三个人便再也没有一起去过,何谈当日的那种高兴呢?如今兄弟们各奔东西,济南的,青岛的,一年到头在一起吃个饭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了。当然那片的田地里有很多的坟茔,其中有奶奶的一个。上一次去已经是去年清明节了,每次去都是怀着苍凉的心情去的,磕几个头,我知道虽然那不能代表什么,也只能是磕几个头。在坟茔上添过土之后往回走,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那感觉像极了当时踩在脚下的土,是农民们刚刚春耕后的土,松软又踏实。一脚一个脚印……现在家里只剩下爷爷一个老人,今年80岁了。每次回去,爷爷不会和我们说很多的话,只是很高兴,也许会是拉着我的手,一直在笑。我不知道平时他自己一个人是怎么过的,重复机械的生活,简简单单的三顿饭,每天按时听广播里的说书,出去和村里的老头闲聊一会,然后看一会电视,如此反复,冬天里坐在炉子边烤火,从他的静默中,我莫名其妙的读出了一种静笃,坚实淡定,富有穿透力,在过往嘈杂的尘嚣中熠熠生辉,在故事的全过程中静静流淌。这回临走的时候,在关上车门的那一刻,我听见大哥说爷爷你别哭,我不知道他是真流泪了,还是大哥看错了,总之心却微微的一颤,也许对于一个已经80岁老人来讲,已经不存在什么大是大非,正确的三观,重要的是一个团聚。

  每年除夕,在这个黑乎乎的小屋里,一个不大的小圆桌子,围着一圈马扎,有十几个人开心的吃年夜饭,谈论着过去的一年,憧憬着新的一年,不论过去的一年如何,每个人的脸上没有失落,没有低沉,有的是信誓旦旦的愿望,和对不满现状的坚守,不妥协。像南方周末的新年祝词,每个人,都是一个崭新的希望,等待着春暖花开。我从中汲取力量,也很骄傲的说出我的梦想,并付诸实践。也许就是这个缘故,在这个寒冷的冬夜里,才温暖如斯。在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只有一个小小火炉的小屋里,大家开怀畅饮,有的喝完昏昏睡去,有的在外面放鞭,有的包饺子,时不时抬起头来看两眼春晚,没有吐槽,有笑点就笑,没有就继续忙手中的事情。为什么大家要回老家过年,去挨冻,去受罪,原因只是这些单纯的精神享受而已。

  春节悄悄的过完了,大家都回到各自的地方开始了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很安静,生活却也丰富多彩,不乏乐趣。每个人盼望着来年除夕还是这样。生活也应当是这样吧。

  听得月光枕水眠。

  故乡的散文 篇8

  我的故乡在陕西关中西部,是渭北一个普通的小村子。在渭北高原上,这样的小村子很多,它们在郁郁葱葱的秦岭山脉和苍苍茫茫的千山之间的原野上参差着、错落着排开。渭水如带,两山似磊,将它们匡定在这狭长的沃土上。这些小村庄都非常相似,就像一棵大树上的无数叶片,你远远望过去,很难分出彼此来。然而,我的故乡又是一个不同凡响的村庄,特别是当它进入我的梦境的时候。

  说我的故乡是人间仙境,当然是我的溢美之词,不过,它也确实有那么几分“姿色”。我的一位朋友曾经说过,它处的位置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有“山”有水。其实有水不假,至于说它有山,那得看你站在什么位置去看了。如果你站在村子里向外看,还真是有山有水。村子的东边和南边都是平地拔起数十丈的高坡。那坡时陡时缓,跌宕起伏,磊磊乎确如土山;村子通向东边和南边的车路都走的沟道,那磁光磁光的土路钻入崖后,只见其首,不见其尾,隐隐然有若神龙。不知从什么时候传下来一句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村子里的人要出去,从来都是撵着高处走,于是乎一条白光白光的小路便沿着崖边的高处蜿蜒,一直没入崖顶和白云交汇的地方,给村子带来了几分画意。潺潺的雍河一路吟唱着逶迤而来,悄悄地钻入我们村后一望无际的芦苇中,只闻淙淙水声,却不见它浮光耀金,又给村子凭添了一种诗情。

  陕西关中地处寒温带,树木杂草自然茂盛。两边坡上散布着三三两两的杂树,那些树冷不丁的就会开出花来,远看一树红紫,近闻清香扑鼻。坡上不露地皮,一年四季都有各色草护着。春季里草花开得快,那坡三五天就换一种颜色:野雀花开的时候它是一身紫袍,蒲公英开花的时候它又穿起了黄马褂,勿忘我那星星点点的小白花开了,高坡也就换上了粉绿。勿忘我的白花太小了,只能减轻草地绿色的凝重,却无法改变它的基调,反而越发使它忧忧郁郁的,如梦如幻。

  村子的西边很开阔,只有漫漫的几座土丘。当然了,关中是寸土寸金的地方,那漫漫的土丘也就是庄稼地。坡地缺水,也就多种谷子、糜子、碗豆、荞麦。庄稼开花自然要比野草开花气派多了,两三日间大片的土地就会被塗成一种颜色,红一块,黄一块,绿一块,就像孩子们穿的斗花袷袷。也不知从哪一座土丘的后边,一股清流就钻了出来,潺潺淙淙,清清洌洌,就到了我们村后。这就是雍河。

  雍河是一条古老的河,它用看似柔弱的湍湍激流,将同样古老的高原涮开了一道宽宽的裂隙。后来水势变小,渐渐缩成了一股清流,退居河床的一隅。那曾经承载过激流的河床里,如今长滿了芦苇,绵延数里,郁郁葱葱。芦苇是生命的伴侣,春季里它以疏朗的翠绿收留无数的青蛙,让躁动的蛙鼓敲出一个个黎明;夏天它会用茂密的青纱帐招徕一种叫做“苇呱呱”的小鸟,使“呱呱的-”的叫声伴随每一个白昼;到了深秋,填满沟豁的芦苇齐刷刷的高举起灰白色的缨子,在带着凉意的微风里摇曳,让人生出无限的惆怅;白雪皑皑的冬季,收割过的芦苇地是所有动物寻找所需的地方,野鸡、野兔、獾、狐狸、野狼可以在这里找到食物,拣柴火的孩子带上狗,就可以在这儿收获温暖和无尽的乐趣。

  其实,家乡令我魂牵梦绕的,不全在于它天然的美,更多的是那由父辈们营造起来的无比温馨的氛围。

  那个时代家乡人煮饭烧炕全用柴火,日落时候,烧炕煮饭的烟气便冒了起来。那灰白色的炊烟并不直接弥散进空气,它先是在房屋周围聚积,进而在村子周围聚集着,弥漫着,蒸腾着,就像从飞机舷窗里看见的白云。这时候远远望过去,那一座座参差错落的村庄,犹如飘浮在皑皑白云里。而渐次消减的日光使原野上的一切亮丽的颜色趋于一致,最终统一成一种水墨画一样的灰色。天气干旱的时候,烟云会一直持续到明月东升;雨水充沛的时候,它会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最终溶入渐次变深的暗夜里。

  烟云开始弥漫的时候也是收工的时节,那些在田野上劳作了一天的乡亲,会扛着犁杖,尾随着黄牛慢慢腾腾地向村里走。人和牛都辛苦了一天,只有这会儿才能享受一下“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的诗境,主人们已不忍心再去驱赶那些和他们一样疲劳的耕牛。于是乎有的人就会用鞭把儿敲着犁铧,来两句酸曲解解乏。不愿听酸曲的人也会荒腔走调地唱两句秦腔。那些个老牛也不甘长久寂寞,时不时地会抬起头来,悠长而舒缓地吼上一声,就像是与主人的和唱。要不是有这两声戏曲传来,在这一时段,你甚至会忽略了农夫和耕牛的移动,只会去欣赏那漂浮在白云之上的村庄,只会陶醉地去享受那天人合一的美景。你会觉得你是在仙境里,在虚幻的海市蜃楼里,在一幅无与伦比的田园画里。

  下雨天是农民的天休日。他们盼着下雨,一来是为着庄稼,那另一层意思也是盼着能够休息一下。在农民眼里,人只有两种,一种是有公休日的“工人”,另一种就是只有“天休日”的.农民。下雨天,他们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活计,像工人休假一样去干他们想干的事:女人们会带上针线活儿或是泡一大把麦杆去找伴儿,一边干活一边说说心里话;男人们则去找朋友海谝,听人讲古今,或是在楚河汉界边争个高低。孩子们总是最欢势的,他们会穿上泥屐,像踩着高跷一样在胶着的泥地里跋涉,走东家,串西家,去邀约伙伴,在一起看小人书,吹牛皮,甚至推五龙十点半赢弹脑。

  公鸡打午鸣了,女人们赶紧回家做饭。有孩子的大嫂们站在家门口“狗蛋”“牛娃”地喊自家的孩子回来烧火,年轻媳妇则一溜烟进了厨房。于是,随着一阵风匣的“咕――噹”声,袅袅的炊烟开始在村子里升腾。这时候,那些新婚不久的小伙子便自觉地回家,有了孩子的男人却依然故我。做好了饭,女人会让孩子再喊爹回来。于是,村巷里又多了一种音乐,不知道父亲在谁家的孩子便站在自家门外,对着空中高喊:“爹~呀~,吃~饭~哩~”,“爸~呀~,吃~饭~哩~”。我当时就很奇怪,这些孩子的声音都差不了多少,村里的老人们咋就个个都能分辩出叫的人来!

  关中雨水不多,这样的天休日一年中也就难得有几天,村里人更多的时候是在吃饭的时间相聚,上世纪的人把这种形式称为老碗会。每到吃饭时节,人们端着盛满搅团的老碗,悠哉游哉地转出来,聚在村子里的某个地方,一边吃饭一边叙说着各自掌握的新闻。有时候人们也会用各自的饭食开涮:吃高粱面搅团的人会将自己的饭美化为“水围城”,而将吃麦面合着稻秫面做的“削筋”说成“驴耳朵”。吃早饭的时候有的人会端出一碟子野菜来就粥,那这一碟子菜肯定就是为大家享用的,任何人都可以挟一口。

  过去了的半个世纪是变革最为激烈的时代,沧海桑田,我那梦中的故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参差着的房屋变得整齐,迂回曲折的土路变成了笔直的水泥马路,做饭时再已听不到风匣的呱嗒声,甚至连炊烟也不再升起,人们早已用上了电磁炉。然而,那数十年前簇拥着村子的炊烟却依然在我眼前萦绕,那招唤父亲回来吃饭的颤巍巍的呼喊声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记忆,还有那或蹲或站聚在一起吃饭的情景,也始终掌控着我的食欲。村子里那种无法比拟的恬静,那种让人终生感念的和谐,那种未加雕饰的纯朴与天然,渐渐地成了我梦中故乡的全部。

  故乡的散文 篇9

  关于故乡,其实不愿太过于深究。

  追究起来,大概就是一段年少的记忆。

  年少的记忆,可以与家乡路边任何一朵摇曳的野花有关,可以与任何一只在老屋墙角晒太阳的蚂蚁有关,也可以与夏日梨树上恬噪的蝉鸣有关,当然,也与那热得趴在地上吐舌头的黄狗、那整日慵懒眯着眼睡觉的花猫有关……

  对于一个已经三十多岁,离开故乡就有十多年的我来说,是没有底气对故乡评头品足的谈论的,但又实在拗不过内心的莫名冲动,想去触摸那一段最美的时光。

  是的,我站在时光的彼岸,用我三十多岁的眼去追忆那年少的时光。

  熟悉与陌生,冲撞着这颗三十多岁的心。

  我怀念那山冲里夕阳西下家家瓦屋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氤氲得如一个轻梦;怀念大人们在向晚的黄昏,拖着长音叫着各家小孩的乳名,催着回家吃饭的场景,那声长声短的呼唤,夹着鸡鸭归圈的欢叫音,是世间最美的音乐啊。

  我看到了,少却了炊烟,没有了呼唤,只有几幢掩映在绿树间倚山而建的白瓷砖房屋,寂静落寞。我那年老的父母,像所有的农村老一辈一样,辛苦把瓦房改建成贴瓷砖的房子后,却跟着子辈远离乡土,在那没炊烟的城里生活。他们心怀乡土、说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他们的落寞跟老家的房子一样空,却对此无能为力。

  我怀念那放学归来在村口对我摇尾相迎的小狗,它会趁你不备在你的身上留下几朵梅花;怀念午后我放的那一头牛,在草坡上吃饱了,悠闲的甩着尾巴,有时会竖起耳朵,像在倾听天籁;怀念那只离家出走的大花猫,它整天圈着身子呼呼大睡,责骂拍打它时,它跳窜到另一个地方断续睡懒觉,萌态十足。

  我看到了,没有那撒欢的小狗,也没有黄牛的哞叫,大花猫许是觉得太过于寂静无聊离开了。整个村庄,除了寂静还是寂静。偶尔在房屋的门前看见几个打瞌睡的老人,可他们好像也不认识我是谁了。什么时候,家乡在我的眼里渐渐陌生,而我也成为了家乡陌生的路人甲?

  我怀念在空闲的时候,与邻家同伴满院子躲猫猫,看男孩子们滚铁环,踩高跷,打陀螺。与小姐姐们跳田踢键子,丢沙包,虽然往往因为输赢争得面红耳赤,但乐此不疲;怀念在夏天有月亮的夜晚,大人们坐在大树底下拉家常,小孩们在院子里玩着老鹰捉小鸡、或者是过家家等游戏。那时月亮高挂,遍洒一地温柔。

  可是现在哪里才有那样的月光呢。

  我们的孩子,不知道稻谷是如何生长起来的,分不清韭菜与麦子,也不知餐桌上天天吃的猪肉,原型是什么样子,偶尔看到一头牛,会兴奋得大叫。他们更加不会懂得那滚在地上的铁环是如何令拥有它的人满怀愉悦,那旋转的陀螺又是如何让人心生快乐。在野外与伙伴们摸扒滚打嬉闹追逐又是如何酣畅淋漓。他们的生活困在了一台电脑里,一台电视机里,或者一台游戏机里,一台手机里。再亮的月光都与他们无关。

  是记忆不肯离去,还是时光改变了一切?

  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却再也不见踪迹。我感到失落,感到遗憾,甚至感到痛心。这种情绪来得有些莫名,它与根有关,与梦有关,与那个叫记忆的东西有关……

  故乡,我把最美最快乐的时光交付给了你,现在你又把它放在了哪里?

  也许,故乡已只适合住在心里。记忆里的故乡已日渐脆弱,禁不住哪怕是弹指一挥。嘘,不要触碰,不能触碰。

  我不知道,自己此时是一个打马而过的路人,还是一个真正的归客?

  故乡的散文 篇10

  背上重重的行装,思绪漫过了我的胸膛,漂泊多年的我又踏上了回家的路上!

  车来车去,人来人往,出门在外工作的日子总是那么枯燥繁忙,都市的花天酒地也好,炎炎烈日下做建筑工也好,还是在车间里没日没夜加班也好,不管身在何方,始终都没有淡忘那养育我多年成长的小村庄,那里有我挚爱的河东父老,有我心爱的朋友,更有我慈祥的爹娘!

  一天一夜,一路颠簸,越过山川,经过城市, 车缓缓行驶在回家的路上,山还是那些山,河还是那条河,古老的村庄坐落在蔚蓝的天空下依然映出了耀眼的光芒,稻花香云飞扬,绿油油的玉米苗靠在手两旁,崎岖的公路伸进了村庄,越靠近故乡心情越凄凉!迎面飘来了泥土的纷芳,是的,故乡,久别的故乡,你的孩儿回来了! 那一片熟悉的山岗上,儿时我们一起在你的怀抱成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放牛的放牛、放羊的放羊,好好热闹.今天我回来了,离开你数年的那些儿时的哥们又在何方?过得是否安好,我掂记着你们一如往常!

  路过小桥,走在河边,第一眼见到的是廖爷爷熟悉的笑脸,年过八十,精神抖擞,笑容依然象当年那么幸福灿烂,只是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之后,少了年青时的容颜,现在儿孙满堂,幸福安康!他说:村里年青人都出去工作了,剩下老年人守在这个村庄!回头望一望,村头那一排山脉紧紧相连,在阳光下衬出美丽的模样,就象村里的.父老乡亲一样手牵着手,同心协力,发展在祖辈留下的土地里,他们默默不闻,辛苦耕耘,不为别的,一心只为儿女!

  山头间枝头旁,一群鸟儿在飞翔、村子里河岸边,小孩跳老人笑,一代一代好儿女自由的欢唱,那首古老的歌谣仍然在传唱!浓浓烈烈的乡酒飘着醇香,参天的大树已翻过山梁,缠缠绵绵的炊烟张开臂膀,黄果树下的老妈妈早已把我遥望!

  是的,故乡!久违的故乡!多少迷失的人儿为你轻狂,在岁月沧桑的路上批上荣光;多少年轻的人儿在你的怀抱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改变你的模样;多少浪儿为你神伤,不管好多年离开父老告别家乡,在心里的最深处,你永远是我们的避风港!有空想一想你,累了回家看看你,天崖海角都念着你,让我大声的说吧:故乡,故乡,神奇的故乡!我爱你!

【故乡的散文】相关文章:

关于描写故乡的优秀散文(精选11篇)09-23

故乡02-17

时间的散文02-16

散文的随笔11-08

关于散文的资料11-18

名人散文经典摘抄07-06

经典散文(精选200篇)02-06

经典散文(精选6篇)08-24

散文诗的精选经典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