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佛教美文欣赏

时间:2021-05-30 08:58:12 随笔 我要投稿

佛教美文欣赏

  改善自己是自渡,也是渡人;影响他人是渡人,更是自渡,这是佛教的一句话,看看下面的佛教美文吧!

佛教美文欣赏

  我为什么欣赏素食主义【1】

  小的时候,对于姥姥——一个27岁便守寡,独自在艰苦卓绝的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抚养了三个子女长大成人的农村老太太,不吃肉食,不近荤腥的生活习惯,曾经产生过深深的疑问。

  那个时候,自己是热爱肉食的,甚至经常憧憬着“红烧肉”。

  只是自己成长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环境依然艰苦,没有那么多美味的肉食可以让我大快朵颐,因为能够填饱肚子就已经算不错了。

  终于盼来了好日子,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后,曾经为普通中国老百姓所向往的所谓的“大鱼大肉”的生活,所谓的“吃香的(吃肉)、喝辣的(喝酒)”的日子,逐渐开始与中国的普通百姓“亲密接触”了。

  而在这时,对于尚属于青春年少的我而言,肉食不仅不再让我喜欢让我憧憬,反而甚至让我有意无意地“逃避”了。

  我自己真正告别肉食生活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

  起因是两件小事。

  其一是听说了“牛会哭”的故事。

  一天我与一位朋友聊天,他说他们的单位旁边是个养牛场,养牛场的旁边是个屠宰场。

  他说道,每当牛被从养牛场牵往屠宰场的时候,牛是知道自己的命运结局的,但是牛并不反抗,依然是温顺地被人牵着走向它自己的生命终点,但是牛会感到很悲伤和痛苦,所以它的眼睛里常常会充满了泪水,甚至会流出来。

  可是人并不理睬牛的痛苦,食牛肉,寝牛皮,不亦乐乎。

  我自从知道了“牛会哭”,便永远告别了牛肉。

  其二是看了一个“火腿肠”的广告。

  还记得大约是1990年,我在一张著名大报上看到了一条火腿肠广告。

  广告的画面是一个小猪的前半部身子,后半部身子便变成了一排被切成片状的火腿肠。

  大概有一个星期,我一闭眼便是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广告画面。

  我想猪的命运也是如此的凄惨,它不仅生来便是让人来吃的,而且人还专门发明了一个“嚎叫”的词来形容它被杀时的叫声。

  自此,我便对所有曾经爱吃的与“猪”有关的食物也统统不喜欢了。

  事实上,我坚持的素食主义的道路也并不是很顺畅的,或者说也有过反复和曲折。

  首先是家人的不理解。

  母亲由于自小受苦,所以很自然把食肉作为美好的生活享受。

  她在世时,看我不食肉很是不放心,总怕我学习、工作劳累而营养不够。

  所以,每当我回家里看她时,她便会做许多她认为的“好吃的”来犒劳我。

  自然,所谓的“好吃的”,必是“鸡鸭鱼肉”。

  我不能总让母亲失望、伤感,所以有时候还要象征性地吃几口,并说“好吃”,让她高兴。

  好在自己结婚以后,妻子也不是对肉食感兴趣的人,这样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我“素食者”的立场。

  最让我动摇“素食主义”的时候,常常会发生在各种应酬的场合——这也是每一个现代人所无法逃避的。

  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之时,自然荤腥也无法避免,尽管许多时候自己总是尽量找些蔬菜来食,却无法防备别人对你的“主动进攻”,谁让我们中国人在餐桌上还有为别人布菜的传统来的。

  尽管有诸多妨碍自己坚持素食的'因素,而且自己确实也有过许多不慎“失足”、“落水”的时候,好在我的立场还算基本坚定,信念也还算基本牢固,所以素食主义成为我个人生活的信念与人生的信条,至今也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了。

  1993年母亲因病早逝,我便发誓与酒告别,从此戒酒(一些被动的场合仍然不能免俗);2002年为了考验自己的意志力,索性将烟也戒掉了——这对于我这样一个以写作和文字为生的人而言,实乃一件痛苦的选择。

  然而我做到了。

  我为自己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性弱点感到高兴。

  我知道,圣雄甘地有一句名言:“素食从来是以道德作基础的”。

  就我自身而言,尽管自己欣赏和坚持素食主义,既不是出于宗教的原因(自己目前不信仰任何宗教),也不是出于“强身健体”的一己私念考虑,但却仍然与自己的道德理念有关。

  素食一旦变成为素食主义,就会发生一场“形而下”至“形而上”的裂变。

  我自己是深深地感受到了发生在自己心灵上的那场裂变的。

  事实上,素食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尊重、敬畏每一条生命。

  作为世间万物灵长的我们人类,的确有智慧也有能力驾驭一切低于我们的动物,乃至于发生食其肉、吸其血、寝其皮的事。

  但是,人类是有道德感和自省意识的,来自我们心底的道德感和自省意识告诉我们,如此做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而是一件残忍的行为。

  人类的童年时代,本来是相食的,后来随着人类道德感和自省意识的完善,便不再相食了。

  如今,不相食似早已经成为动物界的普遍法则。

  这是不是说明了,动物界也有着它们的“道德感”和“自省意识”呢?“虎毒不食子”——是不是也是虎“自觉”的一种“自律”行为呢?当然,“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也只是做这样的猜想。

  可是,人是明明确确地知道不相食的道理的。

  我们不食自己,为什么又一定要食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呢?动物之于人的关系,虽然不是同类的关系,至少是“朋友”的关系,这是科学所证明了的,人并不能脱离动物界而独立存在。

  而且科学更证明,人食动物,并没有真正的健康好处,相反是有坏处的。

  说到底,食肉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满足了人的那点口腹之欲;这便仿佛吸烟,也只是满足了人的那点感官的刺激而已!

  所以,坚持素食主义,对于人类提升道德素质与文明水平是有明显的益处的。

  特别是今天的人类已经进入到了21世纪的文明社会,素食主义也正在从一种少数人的、贵族式的、宗教性的生活态度和理念演变成了一种大众的、平民化的、世俗性的社会思潮与理想。

  因此,今天的素食主义又可称之为“新素食主义”。

  世界上每年不是都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素食者的行列吗?我为自己能够与那样一些道德高尚、灵魂净化的人们为伍而感到欣喜。

  佛家有“行菩萨愿”一说,我虽非佛家之人,可“菩萨心肠”却是拥有的;我相信,素食主义者都是拥有“菩萨心肠”的。

  正所谓,热爱动物、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也就是热爱自己。

  为灵魂沐浴【2】

  俗世喧嚣,红尘扰攘,我们在其中摸爬滚打,难免会让灵魂蒙尘。

  蒙尘的灵魂,就像一面蒙尘的镜子,让你看不清自己,迷失在纷纭杂乱的世界里,丢失了纯净的本心。

  所以,要学会为灵魂沐浴,清醒地活着,活成一株清雅的荷,不管身处何境,永远留有属于自己的芬芳。

  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即使身陷凡尘,只要心能够远离,你的世界就没有车马的喧嚣。

  陶渊明是最懂得为灵魂沐浴的人,所以一生保持着高洁与高贵的品性。

  可是,繁华世界,太容易让人眼花缭乱,也太容易让灵魂失去了本来的面貌。

  我们被各种欲望迷惑着,挣不脱名与利的大网,好像所有的人都在为了某一个目的狂奔。

  我们随波追流,在一条未知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找不到回归心灵的方向。

  常常是在深夜,我们会突然感到身心俱疲。

  夜阑人静,有个声音在问自己:这是我吗?很多东西不是自己想要的,却茫茫然拼命追逐,甚至不择手段争取。

  古人说“每日三省吾身”,可我们有多久不曾审视自己的心灵了?长久以来,我们只顾朝前奔跑,却把灵魂丢在了身后。

  为了一个渺茫的目标,我们忽略了亲情,漠视了爱情,甚至背叛了友情,只有孤独的躯壳踽踽独行。

  灵魂蒙尘好久了,太需要沐浴了。

  得意的时候,要为灵魂沐浴。

  人都容易得意忘形,面对汹涌而来的鲜花掌声,总以为自己是个站在高山之巅的盖世英雄,被真心或者假意的赞美蒙蔽了眼睛和灵魂,变得飘飘然起来。

  如果不及时为灵魂沐浴,提醒自己你是谁,很容易从高处摔下去,摔得很惨。

  失意的时候,要为灵魂沐浴。

  人在低谷中容易妄自菲薄,丧失了走出阴霾的勇气。

  这样的时候,更要为灵魂沐浴,清除落在心灵上面的阴影。

  为灵魂沐浴,让光明照进心里,带给自己前行的力量。

  为灵魂沐浴,要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一点空间。

  有时候,需要我们净手焚香,关掉一切通往喧嚣的通道,然后默默沉思,彻底让自己静下来。

  即使窗外人声鼎沸,也要恪守心灵的宁静。

  然后,一点点洗去灵魂的尘垢,拂去污染,直至神清气爽,让灵魂重新洁净清澈。

  为灵魂沐浴,要把自己放置于美好的氛围中,让灵魂得到放松。

  英国诗人兰德写到:“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大自然和艺术能够让人在舒适的环境中愉悦,让我们能够与灵魂以最近的距离对话。

  自然使人纯净,音乐使人安静,文学使人优雅,我们靠近这些的同时,就是在远离尘埃。

  为灵魂沐浴,回归自然状态,才能达到澄明境界。

  欣赏别人是一种本领【3】

  一个春暖花开的中午,希拉里和爸爸在公园里散步。她发现一个老太太紧裹着一件厚厚的羊绒大衣,脖子上围着一条毛皮围巾,那穿戴仿佛是在滴水成冰的三九隆冬。她说:“爸爸,你看,那位老太太穿的,真是太奇怪、太可笑了!”

  当时爸爸的表情有些严肃,沉默了一会儿说:“希拉里,我突然发现你缺少一种本领,就是欣赏别人的本领。这说明你在与别人的交往中,缺少了一些热心和友善。”

  希拉里觉得爸爸太小题大做了,很不服气地问:“那你不觉得老太太穿得太多了吗?”

  爸爸说:“恰恰相反,我觉得老太太很值得欣赏。她穿着羊绒大衣,围着毛皮围巾,也许是因为生病初愈,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也许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但你仔细看,她专注地看着树枝上清香、漂亮的丁香花,表情是那么的安详、愉快。她是那么热爱鲜花,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我觉得老太太的神情令人感动!难道你不认为她很美吗?”

  希拉里认真地观察了之后,觉得确实像爸爸说的那样,从老太太脸上的笑容可以看到她的内心像怒放的鲜花一样。爸爸领着希拉里走到老太太面前,微笑着说:“夫人,您欣赏鲜花的神情真令人感动,您使这春天变得更加美好了!”

  老太太似乎有些激动:“谢谢,谢谢您!先生。”随后,她从提包里取出一小袋饼干,一边递给了希拉里一边夸赞地说:“这孩子真漂亮……”

  事后,爸爸对希拉里说:“渴望得到欣赏,是人的本性。一定要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欣赏的优点和特点。当你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之日,就是你得到别人更多欣赏之时。”

【佛教美文欣赏】相关文章:

影视欣赏与英美文学教学12-11

佛教的祝福语12-13

佛教与中国文学02-03

美术欣赏教学01-21

佛教哲学对中国哲学发展的影响12-11

论文英美文学12-08

英美文学论文12-08

英美文学教育01-19

英美文学教学01-19

中国古代文学与佛教文献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