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文学主题手抄报内容

时间:2022-10-26 07:35:16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学主题手抄报内容

  文学主题手抄报内容可以放什么?那就写一些散文吧。

  父亲【1】

  父亲坐在堂屋的角落,一根接一根地咂他那粗糙的号口般的烟卷。

  我心里明白,我们兄妹多,小时候,父亲盼我们长大,待我们长大了,又一个接一个地成家立业,自立门户,各奔东西,父亲心中涌上千种悲楚。

  他虽常劝说山乡分伙人家,树高分杈,户大分家,但在山寨人家都要历经的分伙所释放的情感中,他几乎难以自持,看着父亲苍老的那份宽容和掩饰不住的凄苦,我忽然感觉似才开始认识父亲。

  父亲属虎,火命人,算命人曾说父亲是苦命。

  的确,父亲还在娘肚里,父亲帮大户人家赶马帮的马锅头父亲就因恶瘴病离开了父亲。

  无娘的儿是苦儿,无父的儿是穷儿。

  父亲在火塘边成人,很小就替大户人家守地,割马草,放马牧牛,赶着一大群牛,还得扛一担比他高大的柴禾。

  家族宗亲,乡邻叔伯,怜爱父亲,给他赐名长财。

  父亲也乐于此名,但颠簸在清贫生活的汪洋中,财没长,窝棚似的家却差点被穷擂倒。

  我很悔,这以前,为何不能与父亲尽心地相处。

  兴许,父亲的威严、父亲的执拗、父亲那男人的粗犷扼制了我也是男儿的情愫吧。

  童年,父亲在我的眼里的形象很单薄,多在母亲的委屈中认识父亲。

  那时,父亲很忙。

  山外来寨子里的工作队多,找他的事儿也多。

  他亦真肯使小时候帮人看牛放马还捎带砍柴的劲儿,无所顾忌地参加操持山寨人那时还心有余悸的各种事情。

  尤其,父亲做干部后,人象一只鸟,家侧降格成了一个栖息窝。

  白天人不见,晚间才归巢。

  母亲拖儿携女,操持家中一切,家里缺盐、少米,我们要添写字本,父亲时常难顾及。

  烦忧中,记恨在我心里淡淡萌发。

  现在细想,那时父亲的生活也够累人的。

  领着年轻人砍木料扩建学校,扛电杆扯来山下的广播线,又指挥全寨人挖大沟,灌溉雷响田来试栽双季稻。

  山寨有水源,即有了财源。

  山寨的日子将要象父亲的乳名样长财了。

  然而,沟通了,路不通,山寨仍要过牛驮马运,背背肩扛的生活。

  于是,父亲和山寨的主事人又盘算着挖公路,接着,山区公路也通了。

  父亲不会骑车,也不够配车级别,山乡年轻人的自行车,拖拉机,摩托车,逐渐多起来,车水马龙中,父亲依然大步流星地去山下乡政府上班,直到在坝子中心的县人大退休。

  正是沿着从父亲他们挖出的乡村新路,我走出了山寨。

  不久,我小兄弟也随后而来。

  走到了山寨人难以想象的首都北京,在中央民族学院春光明媚的校园里认识了世界的宽广和知识的浩瀚。

  而父亲却依然故我,仍奔波在生他养他的山里。

  父亲的生活很简朴,从参加云南边疆民族工作队起,40多年了,仍象个“老农”。

  时常,一顶宽大的竹叶帽,一把厚实的锄,陪伴他风里来雨里去。

  山寨都穿“涤卡”布料了,他到北京参观,仍是粗布一身。

  尤使我感到难过的是近年来全家人都戴手表了,父亲却还乐于光着手杆,拎他那个钟面有一只老母鸡领着小鸡不停地嘬粹米的小旧钟。

  嘀哒嘀嗒,按部就班。

  面对这些生活琐事,父亲很坦然,他揪心的则是如何把那些牵扯大家的事,办得更好更精彩,但他说他是旧社会一个无父亲的山里孩子,书读得少。

  全靠党和人民的培树和扶掖。

  做为父亲,他话不多,给家里和对儿女的关怀也太少。

  但我现在才顿悟,其实父亲给我们的很多很多。

  图片是父亲退休后,从县城回到乡村,经常到寨头村口大树下,去等待我们从工作的遥远外地回家来团聚。

  拥抱黄海【2】

  从黄海边回来一个多星期了,一直想捋一捋思绪把此行的感受记下来,无耐一回来就被上紧了发条,今天才松了下来。

  我生长在神奇美丽、青山绿水的孔雀之乡,“佛祖的花园”—户撒。

  这是典型的云南高原上的坝子,四周青山环抱,坝子中间一条户撒河缓缓流过。

  我家就在陇川县最高海拔“风吹坡梁子”的山脚下,户撒河的源头。

  每年二、三月油菜花盛开,整个户撒成了一个花的海洋,零星散落在坝子中间的村寨,看起来就像海洋里冒出头来的小岛。

  四、五月间,山脚下、寨子旁边,尽是一簇簇、一片片的杜鹃花、野蔷薇,红的、粉的、白的,相当热闹;不娇艳,但撩拔少男少女的心。

  六、七月,紫薇和一些不知名的花如期绽放。

  九、十月,稻花香后穗低头,一坝子是金灿灿的稻田,“舂毫扁”、“支鱼笼”,满怀丰收的喜悦“吃新米”。

  我在这个没有工业气息的生态家园出生,绿色伴随我成长,在清澈的小溪里涮脚丫,在翠绿的草坡上打滚,在暖和的火塘边和小猫挤在爷爷窄窄的草席上睡觉,根本不去想长大以后志在何方。

  交通的闭塞和信息的落后,也不知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享受生态的同时把自己的眼光局限于坝子周围的山峦,对深邃的大海、一马平川的草原和一望无际的沙漠总有一种向往和期待,像思念恋人一般地期望来一次亲密接触。

  2002年的第一场雪来临之前,也是在炎热的七月去上海学习了一个星期,由于时间紧错过了畅游东海的大好机会。

  好在上天恩惠于我这个勤奋的人,在08奥运来临之际,有机会去大连青岛考察学习了一番,从辽东半岛到胶东半岛,穿过渤海湾,拥抱黄海。

  第一次见那传说中的海天一色,你分不清海到哪里,看不见天从哪里起,只感觉豪迈的心绪无限放飞。

  人都说景颇族有粗犷的气质,当我爬上背阴山顶时有了这种体会,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气魄,什么鸡毛蒜皮、烦杂琐碎的小事,什么事业的艰辛、征途的挫折尽成眼底下的过眼烟云,雄壮的气势顿时涌上脊梁。

  看到了大海,粗犷的心绪更加豪迈。

  你看不见海到底有多深,看不见岸到底有多远。

  不像一碗水,我可以一口喝下,也不像孔雀湖,划一个笺子就过得去。

  行过再大的船,万吨级或是十万吨级,在大海中也只是苍海一粟,也经不住海浪的颠簸,望着深邃的大海,我甚至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感。

  还真佩服哥伦布同志,要不是他老人家大着胆子呢驶向大海的腹心,世人还不知道这地球是圆的呢。

  人是可以征服自然的。

  再深邃的汪洋,我照样在黄海上飙起了摩托艇。

  同事们都选择了坐在后排,而我坚持要坐前排,并且还要站着。

  飞快的摩托艇离开岸边向大海驶去,仿佛要进入它的心脏。

  站在摩托艇的前头,任海的气息沁入身体的每一个毛孔,任海风肆意地邀请我的头发狂舞,任海浪做着一些对我来说只是刺激的翻滚。

  飞驶的小艇,无垠的大海,同事们的尖叫,我顿生一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豪迈之情。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美景无数,有山水的,有人文的,还有风情的,我却独爱大海的深邃和一望无际。

  正如事物的发展,一件事、一个物,真论起来是没有“边”的,爱过一个人、错过一件事或是中过一次彩,表面上看一切都已结束,但对于人生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项目,或多或少、或大或小会对后面的心理、思维产生一定的作用,要不怎么叫“吃一堑、长一智”呢?就算一个人从肉体上消失于这个世界,对于漫长的历史长河来说,还不一定是结束了呢,比如老马、老恩之类的主义到目前还在教育着世人。

  把思维放开来想,就发现人要有海的胸怀,纳百川,融千愁,载万事,有什么重担放我肩上吧,有什么苦难让我来承担吧,照样还不是像大海一样坚强地宽广着,照样还是不像大海一样豪迈地立于红尘凡世。

  做人,还要有海的大肚,默默无闻,与世无争却悠然自得:就算兴不起什么风浪海啸,不也照样每天潮起潮落,遇到港湾的时候不也还风和日丽、生出几朵快乐的小浪花吗?

  一个平乐乡村里的世外桃源 还有一位爱赏桃花的小姑娘【3】

  故乡的桃花开了。山沟里,小河边,山坡上,一朵朵,一簇簇,一串串.......千娇百媚,摇曳多姿。粉的像小姑娘的小脸蛋,白里透红;红的像大姑娘唱戏时打在脸上的胭脂,鲜艳欲滴。春风拂来,桃花摇摆着,晃动着,跳跃着,像千万个快乐的花仙子,载歌载舞。

  小村旁,山脚下,树林边……连绵不断的一路桃花,像一条绚丽多彩的锦缎,把村庄打扮得异常妩媚,格外妖娆。

  路过的人们,情不自禁放缓了脚步,慢慢地欣赏着一路风光,深深的呼吸着弥漫着花香的空气。有的干脆三下二下的蹿进了桃花园里,拿起相机,到处寻找着最佳景致,取景留影;小孩子们高兴的在花丛中钻进钻出、跑来跑去,兴奋的叫着,闹着,扭打着,追逐着,好像快乐的小鸟,似乎要在这美丽的桃园中放飞他们最快乐的心情……

  听,斑鸠叫了,喜鹊也飞来了,百灵鸟也在美丽的花林中放声歌唱……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小鸟飞落花间,一会从这枝跳到那枝,忽的又从这片林子飞到另一片林子。它们叽叽喳喳的喧嚷着,欢叫着,悦耳的声音此起彼落。不知道在讨论着什么,还是在赞叹这醉人的美妙春色。

  李花如雪,毫不逊色的开满枝头,似洁白的哈达,挂了满园满园的。金黄的油菜花也钻出了地里,悄悄地伸长了脖子,兴高采烈地盛开在桃花的地里,偷偷地笑着,似乎想与桃李平分春色。站在山腰,便看到一望无际的花海,红的、黄的、白的、粉的,像火焰,似彩霞,如轻纱。。。。。。色彩斑澜,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漫步花间,四面八方的香气阵阵袭来,就像堕入浓郁的花海烟氲里,酥酥的、麻麻的、软软的。犹如走进金庸小说里的桃花岛,乱了阵脚,不知方向。难怪唐演在半梦半醒间写的《桃花庵歌》: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原来桃花是那样的摄人魂魄!宁愿老死花间,也不愿意享用高官厚禄啊!

  桃花,是春的使者。让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笔为它留下千古绝唱!

  桃报春归。桃树花开,便是春回大地之时。

  “莫道蜂蝶往来忙,果然娇艳世无双。暖雨香风频相顾,花开正是好春光。”

  甚喜"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时河豚欲上时。"竹林外,小河边,几枝桃花新蕾始吐,一群小鸭已经在清澈的水中悠闲游嬉!好一幅春暖花开的鸭儿戏水的图画映入眼帘。同时感受到诗人看到满地的芦芽和即将逆流而上的肥美河豚时那种得意的窃喜:好一顿春天的美味佳肴即在眼前,很快就可以邀几知己饮酒赋诗,大快朵颐;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需归。”更是看到了春山始绿,白鹭齐飞,几树桃花争艳,影入碧绿的溪水之中。一头戴斗笠,身着蓑衣的老翁却在溪前,忙着捕那露出水面的鳜鱼,根本不需理会细细轻飘的春雨。一种和风细雨,花开满溪、渔人自在的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儿时最早读的是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心想那古代的僧人也是性情中人吧,虽隐居深山古寺,却也甚爱桃花,是否还有哪些凡尘俗事未了?诗人或许在暮春时节踏春而至,猛然看到寺院里的几株桃花却在春花尽逝的时候灿然盛开,既惊又喜!不禁感叹“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原以为春色已晚,芳踪难寻,却不曾想到在这人迹罕至的古寺之中又遇见!

  “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原来古人也是喜欢沿江种桃啊!水平如镜的湖中,影尽十里桃花,花随水流,多么绝妙!诗人不禁泛舟沿途欣赏,这是看过的西川海棠花之后,开得最灿烂的花吧!其愉悦的心情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