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丁香花开随笔

时间:2021-07-22 16:45:48 随笔 我要投稿

丁香花开随笔(精选11篇)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丁香花开随笔(精选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丁香花开随笔(精选11篇)

  丁香花开随笔 篇1

  夕阳西下,夜幕四合。

  一颗一颗星,渐渐地印在苍穹。

  徘徊在小小花园边,丁香花淡紫色的花蕾,那淡淡的花香,在飘送。

  就像是从遥远传来的一支最喜欢的曲子,时远时近地脉动着我的情感节律。

  让我拥有了无限的遐思。

  喜欢上丁香花,更喜欢那淡淡的清香。

  也许是由于喜欢小玉,才注重了丁香花,才渐渐喜欢。

  一段时期,上网聊天是我最大的快乐,也是我表现和发泄情绪的最好的手段。

  这时,多少次聊天后,认识了网友小玉,那还是一个黄叶飘飞的秋天,每次上井看到那远远的一树黄,就像那高高悬起的旗帜,还有那越来越急的秋风,把感受告诉给她。

  她却告诉我,她喜欢丁香,喜欢丁香花开的感受,还有那个季节。

  这样,我就慢慢听着,看着,找着丁香花,就有“受乌及屋”的感觉。

  总是想见到她,那是一种好奇的心境,她告诉我,等丁香花开的时候,让我见她。

  这更增加了我对丁香花的盼望,盼望那个季节,还有那个喜欢丁香花的网友。

  在网上渐渐才知道,每到丁香花开的时候,小玉都和她的女儿,在丁香花丛中,寻找着五瓣的丁香花。

  传说,找到五瓣的丁香花,就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谁都知道,这只是一个意愿和宿命罢了,但她却真的很相信,并每年都穿行在这丁香花丛中,找到属于她的幸福和快乐。

  来证明着自己身在幸福和快乐之中。

  听起来,很是幼稚,但我却很是理解着她。

  到了丁香花开的季节,并没有去见她,而是象她一样,自己也在找着五瓣丁香花朵。

  才知道,丁香花朵,大部分都是四瓣的,很少有五瓣花朵,就在我要放弃的时候,又想到了小玉的话,还有小玉那天真的话语。

  没有停止,终于找到了五瓣丁香花朵,竟然是一树。

  这样,我幸福的没有了感觉,告诉她的时候,她也是一阵狂笑,更是笑我的孩子气。

  她总是说我真诚的有点固执,还有一些天真。

  我总是对她说,我只有真诚了,没有别的,她总是不解。

  一次一次的聊天,感到有这么一个网友的快乐。

  每一次,都真诚地同她说一些话,她就是我的所有。

  渐渐地我有点对她有了依靠。

  有一次,在同事的家里,同同事一起上网,竟看到了小玉,才知道,同事也是她的朋友。

  那些真诚的话语,同样说给了同事,还是那样的含情脉脉,总是说只说给我一个人的话,事实上说给了很多人。

  顿时,失去了我的所有,我不知怎么回了家,那种痛苦,是无情而又残酷。

  这时,我的坚持受到了一种前所没有的污辱,我失去了理智。

  一连几天,不再上网。

  听别的网友说,小玉找了多次,我无动于衷。

  那一次,又上网了,小玉点了几次,我都没有应答。

  后来,我终于问了她这一切都为什么?她很轻松地对我说:“你太实在了,也太当真了,人生就是游戏,这一切都是游戏”。

  我问她:“包括你喜欢丁香花吗?”她没有回答。

  走在路上,渐渐感到,游戏的后面,是一种真诚的情感。

  清晨的太阳照在路边那300电话亭上,影子印在地上,像一个正在晒着太阳的蚌一样。

  几次站在不同的位置,怎么也不能成为蚌壳中的真实。

  感到一种怅惘若失。

  面对着几次不同观点的解释,怎么也接受不了,人生就是一个游戏的观点。

  更认为,人生是一种真诚。

  渐渐地离开了那张网,那张虚拟的网,可小玉,一直在网上飘浮着,她说她喜欢那种感觉。

  又到丁香花开时,这静静的夜晚,淡淡的花香随风传送,让我感到一种生命的诱惑。

  不再去找那五瓣的丁香花开,不再去找那说给别人听的证据。

  但,仍旧想起了那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网友,小玉。

  还有那一句句说给她的真诚的话语,还有她说给我的那些感人的叮咛。

  想起小玉,让我感到现实生活的真实,面对丁香花丛,似乎看到小玉和女儿仍旧在寻找那五瓣丁香花朵,还有那坚持信念真诚的眼晴。

  丁香花开,飘送着淡淡的馨香……

  丁香花开随笔 篇2

  同学小于,近期唉声叹息,愁眉紧锁。

  听夫人讲,才知连遭“重创”,细一问才清楚,仕途之路飙升,择日升“长”,近日公示名落;私下的“公司”效益颇丰,谁知有人举报,已被清剿。

  这样一来,升官之资断了来源,原本板上钉钉的官瞬时告吹。

  趾高气扬的劲儿,一落千丈,满脑都是疑问问着自己,连续数日“废寝忘食”,面无血色,似有离世之兆。

  小于夫人便到我家诉苦。

  同窗之时,小于与我曾是不分你我,哥们儿相称。

  后来,那一阵子飞黄腾达,“层次”之变,便不把我看在眼里,我也无意高攀。

  竟有一次,酒酣之时,有人问之,竟说:与我不是同窗,相差两届。

  终没有细究,但一想,小于之精明,真能做出此事!而今,小于夫人说:“小于只有我这一个知心朋友。”听此话,真的让我感动,也让我汗颜。

  这样一来,要是不帮小于,便是我的罪过。

  于是,便想出同小于出游散心之招。

  来到有“千朵莲花山”之称的千山,之所以选中此山,我倾向山中林密幽静,凉爽宜人。

  小于只所以首肯,闻之那山有寺院、庙堂,便可以祈祷求拜,了却心愿。

  走在登山的路上,那翠绿的屏障随着山的走向峰回路转,一阵阵清凉穿林而过直透着肺腑,那远远传来的鸟鸣,近处的知了,更增山中的幽静。

  一边欣赏,一边慨叹大自然的魅力。

  而小于,每庙必拜,对那传说中佛的故事熟记于心,在拜望“卧佛”,聆听“五佛顶”……看着那虔诚的样子,那执着的神态,真的就认为他是一个佛家“弟子”。

  偶尔谈起这山林中的风景时,他却说:“这有什么景,只不过有几株树罢了,只有这寺院和佛的存在,才能称之为千山。

  ”我无意同他争论,就像我的眼里只有那苍翠的山林、远处朦胧的余脉、动听的知了、鸟鸣的和唱一样。

  认为这才是一首大自然赋予于我们的交响和浪漫的诗篇。

  说出来,他也是难以理解。

  走在山林之中,渐感我们是各怀心腹事,他相信宿命,并很虔诚。

  总认为自己一直在佛的保佑之下,终能成为无所不能的“弟子”;我痴迷景色,一直慨叹大自然的力量,总是想能够在淡泊中享受着平静的生活,相信自己,但不愿折磨自己。

  这么凉爽的林中,他仍旧心事重重,若有所思,弄得通身是汗。

  走着走着,好长一段距离不见阳光,我反倒感到渐起一阵寒意。

  看到这个,他问我这是为什么?我也说不清,就说:“这也许是你长期生猛海鲜、山珍海味地吃的缘故,总是那么充满着激情。

  而我一天萝卜、白菜能有多大的能量?”“也许吧,我就是不肯罢休。”他看着我,说着。

  太阳就要下山的时候,远望那林丛的树梢闪动着雨雾,山坳间便朦胧起来,鸟的鸣唱不知不觉地停止了,寂静的山林,突然下起了雨。

  转眼间,山路上就有点暮色苍茫了。

  不愿在雨中急着下山,更想讨来那分夜的寂静,想在寺院中过夜。

  想法一说,小于有点不愿意,也许更留恋那宾馆的舒适,还有那餐桌上的美味,或许是那满街的闪烁的霓虹……他说,那样放纵地享受,才会感到轻松。

  后来,我说在寺院中可以请教道长,可以问一问你的“前程”。

  一听我说这个,他果然应充了。

  在寺院里,用过饭后。

  便透过窗子,看着雨中的山峦,那隐隐约约的山脉,就像矗立在眼前。

  小于躺在这硬板床上,看出来有点不舒服,不时地借着微弱的光,看着从山顶那座寺院里讨来的“道理”。

  这夜晚的山林,还有那潇潇的雨歇,让我都感到一点凉意,而小于还总是嚷着热,让我不太理解。

  小于的几次催促,便来到了寺院“道长”的屋子里。

  那位老人,平淡而安详,言语之中充满着和蔼可亲和内心的平静,但看得出来,他是一个智者。

  面对着小于对“道长”的那分客套,让我感到窘迫。

  还没等小于说什么,“道长”就道出了小于的来意。

  面对着小于的万分敬仰,老人只是说:“我也是常人,也有过你的那分热!万事皆有定,心静自然凉。

  这就是我对你的忠告。”说完,“道长”就走出了屋子,穿过厅堂,消逝在夜色中。

  我多次看过小说中有关带着“仙气”的道长的描写,都是那样的古怪离奇,那样的让人感到神秘而又充满着威力。

  而这位“道长”,却是这样的平常,就像是隔壁的老大爷,说着自己一生的感受。

  小于望着远去的“道长”,像得了“秘笈”一样,顿时神经起来。

  总是翻来覆去地叨念着那句“万事皆有定,心静自然凉”的话。

  也许是一天登山的疲惫,不知不觉,我就睡着了。

  黎明醒来,小于就对着我嚷着:“你这一宿睡得真香,打了一夜的呼噜。”言语之中,有责备也有羡慕。

  “昨晚睡得怎么样?”我一边叠着被子,一边问他。

  “还是热,打开窗子还是睡不着。

  我一直在想,“道长”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我想明白了,我就是热的命,这说明我还有希望。

  今天,咱们还是抓紧回去吧,再找那几个哥们儿运作运作,我就不信还有办不成的事!”说着,又打开了一扇窗子,山林中那雨后的晨风瞬时吹了进来,感到了久违的清新。

  “万事皆有定,心静自然凉”。

  看着不停来回走动的小于,似乎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连早饭都没有来得及吃,匆匆上了路,看着小于红光满面的样子,就像是刚充足的电一样。

  我禁不住笑了。

  丁香花开随笔 篇3

  那年七月中考,没有如愿地考上县重点中学,只好去离家七八十里路远的海丰中学读高中。

  每到周末,顺路的几个同学便结伴回家,理由当然是回家取点粮食、换洗衣服等等,其实学校伙食差,每顿饭菜量更少得可怜,饿得发慌,趁着周末回家吃几顿饱饭,才是我们每周乐此不疲回家的真正缘由。

  深冬雪飘的周末,我们四个同学结伴走在回家的路上,雪下得越来越大,路也变得越来越滑,纷纷扬扬的雪朦胧着视线,再加上那段路陡坡很多,我们只好推着自行车走。

  走到灯塔乡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风雪中走了三四十里路,我们累得腰酸腿疼不说,肚腹中更是空空荡荡,饥肠如鼓,难以忍受。

  便有人提议停下来买点东西吃,由于雪天,往日里喧闹的街旁小摊,早已收摊关门了。

  走了几个半个街,也没有找到能够买到吃的地方。

  这时,同学中有人说:“到街西那家麻花摊看看吧”,“对呀,怎么没有想起那家麻花摊呢”,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着。

  每次回家路过这条街时,诱人的油炸麻花香,说令我们垂涎三尺,魂灵出壳都不为过,由此便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