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青年文摘经典文章

时间:2020-12-01 14:42:37 随笔 我要投稿

青年文摘经典文章

  你平时喜欢吗青年文摘吗?有积累过什么青年文摘经典文章呢?下面是青年文摘经典文章,与你分享!

青年文摘经典文章

  太鲁阁之魂【1】

  台湾东部有座城市叫花莲,花莲有个著名景点叫太鲁阁。

  太鲁阁之名对岛外人而言还比较陌生,但在台湾人心中的位置高得出奇。

  2006年,台湾新闻局举办“寻找台湾意象”票选活动,民众选出最能代表台湾的24个意象,其中太鲁阁名列前茅,而且,台铁列车就名为“太鲁阁号”。

  没去太鲁阁之前,我望文生义,以为所谓的“阁”就是庙宇之类的建筑。

  待去到实地,才知道太鲁阁是一座山,名字来自高山原住民的发音(Taroko),意为“伟大的山脉”。

  这座面积为9.3万多公顷的山脉横跨花莲、台中、南投三县,以高山和峡谷为主要地形特色,风景奇绝,空气一流,险峻也是一流,垂直的U型峡谷伴随着“小心落石”的提示牌,几乎随处可见。

  太鲁阁有一条大河,称“立雾溪”,从海拔3449米的源头直冲大海。

  浪花拍打着大理石河床,一个个旋涡怒卷而下,水声洪亮,气势如虹。

  这条河是太鲁阁的灵魂,古时候,近50个少数民族分别住在山上和河边,与太鲁阁多元的地势、丰富的物产和谐共存。

  1914年,爆发了日本与太鲁阁族之间的太鲁阁战役,令部落消失过半,人数也急剧减少。

  去的那天阴雨绵绵,游客很少,我们得以感受安静原始的太鲁阁。

  周围几乎寂静无声,除了山风和鸟鸣,响彻山谷的只有河流的怒吼。

  这水声仿佛带我们走进90年前那场20世纪台湾岛上最大的战役:2500个太鲁阁族男丁手持枪弓箭,以原始的方式对抗装备精良的2万日军,浴血奋战的场景仿佛一一重现。

  这样不对等对抗的结果当然是失败,族人几乎灭绝,但是,直到太鲁阁人放下武器,日本对台湾的殖民才算彻底完成。

  看过电影《赛德克·巴莱》的人,想必对片中一幕印象深刻。

  当时原住民部落被日本人入侵,部落头目莫那就在这样的河边神遇已故的父亲,父亲唱着古老的歌曲,歌词大意是我为守护这片山林牺牲是光荣的,我的子孙也会成为英雄。

  父亲最后消失在彩虹深处,莫那也重获力量,决定带领族人继续战斗。

  站在河边,望着悬崖峭壁和深邃河床,一时眼眶湿热、心潮澎湃,霎时间明白,为什么这里会被称为台湾人的精神后花园,因为这里的山更坚毅、水更壮烈,就像这里的民族性格,难以被征服。

  台湾民歌之父、卑排族(父卑南族,母排湾族)人胡德夫在歌中唱到,太平洋的风“吹散迷漫的帝国霸气,吹落斑斑的帝国旗帜,吹生出壮丽的椰子国度”。

  愿这美丽的岛屿永远太平。

  我是马拉拉【2】

  我来自一个午夜建立的国家。

  而我在生死边缘徘徊的时刻,刚过正午。

  一年前,我离家去学校,没承想,再也没能回去。

  我被***分子开枪击中,失去意识,然后就被带离了我的国家——巴基斯坦。

  有些人说我永远都不可能返回故乡了,但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回去的,没有人愿意离开自己心爱的祖国。

  现在,每天清晨,当我睁开双眼,都期盼着能回到自己的旧房间,屋里满地都是衣服,架子上摆满了我获得的奖状。

  事实上,我身在一个离我的故乡巴基斯坦的斯瓦特河谷有五个小时时差的国家。

  巴基斯坦与之相比,像是落后了几个世纪。

  这里的便利条件远超你的想象:拧开每个水龙头都有自来水流出,冷热水可以自由选择;无论白天或黑夜,只需按一下按钮,灯光就会亮起,不需要点油灯;有燃气可以直接煮食物,而不用先去市场买煤气。

  这里的一切都非常现代化,甚至只要打开包装袋,就有熟食可以吃。

  我站在窗边,能看到外面的高楼大厦。

  长长的公路上车水马龙、井然有序。

  树木和草地都被修剪得很整齐,还有平坦的人行道供路人行走。

  闭上眼睛,有那么一瞬间,我仿佛回到了我的故乡——有白雪皑皑的高山、绿意盎然的原野,还有碧蓝的河水。

  一想到斯瓦特的人民,我就会愉快地微笑。

  我仿佛又回到了学校,和我的老师、同学们在一起,和我最好的朋友莫妮巴在一起,开心地说说笑笑,仿佛从未离开过。

  然后,我猛然醒悟,我是在伯明翰,在英国。

  2012年10月9日星期二,那天发生的事情,改变了一切。

  那天原本要大考,对学生们来说算不上太美好的日子。

  但和大多数同学不一样,我号称“小书虫”,感觉考试并不是什么难事。

  那天早上,我们一如既往地搭着被漆得五颜六色、喷着废气的三轮车——每辆车上只能搭载五六个女生——来到狭窄泥泞的哈吉巴巴路。

  自从***控制该地区以后,我们的学校不能再有任何标志。

  隔着伐木场的白墙,铜质的大门上没有任何装饰——不能让外界看出围墙里的状况。

  对女孩子们来说,这道门就像是通往魔法世界的大门,引领我们前往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

  这所学校是我出生前父亲创建的,我们头顶的墙上是用红白两色颜料漆的“胡沙尔学校”。

  我15岁,上九年级,每周有6天要来学校上课,和同学们一起背诵化学公式或学习乌尔都语;用英文格言,诸如“欲速则不达”等写故事;或是画人体血液循环图——我的大多数同学都想成为医生。

  实在很难想象,会有人把这样的事当成一种威胁。

  然而,在学校的围墙外,萦绕着明戈拉(斯瓦特的主要城镇)的不只有嘈杂和疯狂,还有很多像***分子那样认为女孩不应接受教育的人。

  这天早晨,和往常没什么两样。

  不过,因为要考试,我们可以九点去上学,比平时晚一个小时。

  学校离我家不远,以前我都是走路上学。

  但自从2011年开始,我就跟着其他女生一起搭人力车上学,再搭校车回家,因为母亲不敢让我独自上路。

  我们一年到头都被人威胁,这些威胁信息有些刊登在报纸上,有些是其他人转来的传单或小纸条。

  母亲很担心我,但***分子从来没有特别针对过小女孩,相对而言,我更担心他们会针对我的父亲,因为父亲总是发表反对他们的言论。

  2011年8月,我父亲的好友,也是他抗争暴权的同盟扎西德·汗在去祈祷的路上脸部中枪。

  我知道所有人都在劝我父亲:“小心点,否则下一个就是你了!”

  我们家门口的街道狭窄,校车无法开进去,所以我每次都在小溪边下车,翻过一道上锁的铁栅门,然后再走一段阶梯,才能到家。

  我总觉得要是有人攻击我,一定是在阶梯上。

  和我父亲一样,我总是爱幻想。

  有时候在课堂上,我的心思就会不知不觉地飘走。

  我想象在回家的路上,有人从台阶上跳下来朝我开枪。

  我想象自己的反应:也许我会脱下鞋子,朝他扔过去,但我又觉得如果那样做的话,我和恐怖的分子也没有什么区别。

  最好还是向他祈求好了。

  “好吧,如果你想开枪就开吧。

  不过,在此之前,请先听我说几句话。

  你这么做是不对的,我不是针对你,我只是希望每个女孩都可以去上学而已。”

  我并不害怕,但我也开始在每晚临睡前检查门锁好了没有,也开始向真主祷告,询问人死后会怎样。

  我和我最好的朋友莫妮巴无话不谈,我们住在同一条街上,从小学开始就是好朋友。

  我们分享彼此的一切,比如贾斯汀·比伯的歌、电影《暮光之城》,还有最好的亮肤面霜。

  莫妮巴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但她知道她的家人绝对不会同意,所以她告诉别人她想成为一名医生。

  在我们的国家,女孩们即便能外出工作,也很少能从事除医生或教师以外的职业。

  而我不同,我从未隐瞒自己想当医生、发明家或政治家的念头。

  莫妮巴似乎总能未卜先知,可我总是安慰她:“别担心,***从没有针对过一个小女孩!”

  当校车来的时候,我们跑下楼梯。

  其他女孩在出门之前,都会把面纱蒙好,然后爬上校车的后方。

  那是一辆白色的丰田卡车,车厢里平行摆放着三条长椅,两条在车的两侧,一条在车中央。

  那天,车上挤着二十个女生和三个老师。

  我坐在左侧,莫妮巴和另外一个低年级的女孩夏希雅·拉姆赞分别坐在我的两边。

  当时,我们怀里抱着考试资料,书包放在脚旁。

  那之后发生的事情,我都记不大清楚了,我只记得当时车里的空气又热又黏,与往年比,天气凉得晚,只有遥远的兴都库什山顶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白雪。

  车子座位后面没有窗户,两边盖着厚厚的塑料布,时不时会被风吹开一溜小缝。

  塑料布黄黄的,上面满是尘土,没法看到外面。

  我们只能从车厢后面看见一线蓝天和一抹太阳。

  那天的太阳就像是个黄色球体,飘浮在漫天风沙之中。

  我只记得,校车一如既往地在路上架设的检查岗处右转行驶,然后经过废弃的板球场。

  然后,我就什么也不记得了。

  在我做过的梦里,我被开枪击中时,我的父亲也在车上,他也被击中了……周围挤满了人,我正到处寻找父亲。

  而事实是,校车突然被截停了。

  在我们的左手边,是长满杂草的希尔·买买提·汗的墓园,他是斯瓦特第一任经济部长。

  在我们的右手边,是个零食加工厂。

  我们停在离检查点不到两百米的地方。

  我们看不到前方,但有个留着大胡子、穿着浅色衣服的年轻男子站在车身前方,挥手示意让车子停下。

  “这是胡沙尔学校的车吗?”他问司机。

  学校的名字就写在车身上,我仿佛能听见乌斯曼大哥在喃喃自语:“这是什么蠢问题。”他回答:“是的。”

  “我需要其中几个孩子的信息。”男人说。“你得去学校办公室。”乌斯曼大哥说。

  他说话的时候,另一个穿着白色上衣的男人走到车后面。

  “你看,又是记者要来采访你了!”莫妮巴说。

  自从我开始跟着父亲在几个活动上发言,为女孩子争取接受教育的权利,抗议***分子试图让女性穿遮面长袍后,便常有记者来采访我,甚至还有些外国人,但从来没有人像这样把我拦在路边。

  那个男人戴着一顶宽檐帽,用手帕蒙住口鼻,看上去就像是得了流感一样。

  他一跃跳上车厢,向我们走过来。

  “谁是马拉拉?”他用命令式的口气问道。

  没有人开口说话,但有几个女生望向我。

  我是唯一一个没有把脸蒙起来的'女孩。

  这时候,他举起一把黑色枪。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一把柯尔特45型自动枪。

  几个女孩子开始尖叫起来。

  后来莫妮巴告诉我,当时我死死地抓着她的手。

  我的朋友告诉我,那个男人开了三枪,一枪接着一枪,第一枪射穿了我的左眼眶,子弹从我的左耳射出。

  我倒在莫妮巴身上,鲜血从我的左耳喷涌而出。

  另外两发子弹击中了我旁边的女孩——有一枪打中夏希雅的左手,还有一枪从卡内·利兹雅的左肩射穿进入她的右上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