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青年文摘爱情故事

时间:2022-08-23 10:10:13 随笔 我要投稿

青年文摘爱情故事(精选6篇)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青年文摘爱情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年文摘爱情故事(精选6篇)

  青年文摘爱情故事 篇1

  我在60多岁时,跨越半个地球找到了我的初恋情人,可是至今我们仍没有见面,现在他已经90岁了。

  你们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

  一

  1993年,婆婆和丈夫病了10多年后相继去世,丈夫的妹妹感激我对他们的悉心照顾,一定要邀请我去美国散心。

  说实话,我很不想去,感觉心力耗尽了。

  我刚刚重新捡起画笔,每周都要去学画。

  这是很多年以前他替我选的志向,我已经荒废了那么久,现在我要继续。

  没想到,签证办得特别顺利。

  1994年1月4日,我从上海飞往美国亚特兰大。

  空姐送给每位乘客一个飞鹰小挂件。

  看到那个小飞鹰,我眼泪就出来了。

  他当年在笕桥中央航校上学,制服上佩戴的就是飞鹰标志。

  1946年认识他的时候,我才13岁多一点,他24岁。

  我现在一闭眼,脑子里都是他当年的样子:瘦瘦高高的,穿笔挺的空军制服,笑起来很儒雅。

  一开口,很好听的男中音,真的会迷死很多女孩子。

  我们恋爱了3年。

  他在西湖边给我讲故事、念诗词,我们到灵隐寺许愿、在葛岭定情、在初阳台立下婚约……他握着我的手认真地发誓:让西湖的山山水水为我们作证,等你艺专毕业我就回来娶你。

  规划得很好的人生,却遭逢乱世。

  1949年,时局动荡,我们就失散了。

  他去了台湾,我留在杭州。

  中国有句古话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我只想知道他还在不在?在哪里?

  我决定留在美国找他。

  每个人都认为我疯了,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一句英文不会,怎么在纽约生活?茫茫人海,怎么找?

  二

  第一次见到他很有意思。

  我刚从西湖边回来,一进门就看到房间里人坐得满满的,我床上也坐了个人,在翻我的速写本。

  我气得冲过去就是一阵拳打脚踢。

  他力气很大,捉住我的手我就动不了了。

  看我狼狈的样子,大家哈哈大笑。

  他盯着我看,笑着说了句:“呵,好厉害!”我傻了,就像在哪里见过他一样,好熟悉那双雾蒙蒙的眼睛。

  他叫虞维濂,是笕桥中央航校二十四期学员,入伍前是金陵大学二年级的学生。

  他在北京出生,8岁随外交官父亲到南京,抗战时又到了四川。

  为了抗日,他投笔从戎,1944年12月在昆明入伍,然后到印度拉哈尔受训。

  抗战胜利后,他受命回笕桥重建航校。

  我考上艺专以后,和虞维濂的关系更亲密了,我们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话。

  我真巴不得时间过得快一点,明天就能长大。

  1949年年初,据说开始和谈了。

  当人们以为谈好了,却又打起来了。

  他的信越来越少。

  1949年4月3日,我跑去上海找他,他不在。

  部队军官问我是他什么人,我说是他女朋友。

  原来,我去的那天上午,虞维濂刚接到在西安驻防的任务。

  他上午刚飞到西安就接到通知,要他第二天回上海报到。

  第二天下午,我终于见到了3个月没有见面的他。

  他说他一直在生病和出差,还做过一次手术,怕我担心,就没给我写信。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仗打得这么厉害,一想到自己有可能战死,而我连16岁都不到,他就没办法面对我。

  我什么都不在乎,去找他的时候我就已经想清楚了,我一定要和他结婚,他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死也要死在一起。

  他让我回杭州,请父母写一封亲笔委托信。

  我还未成年,有了这封信,他带着我就有礼有节,对双方父母和家庭都好交代。

  才过了3天,上海火车站已经全是逃难的人了,乱糟糟,挤得不行。

  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趟去杭州的火车,门根本打不开,里面的人拉,他在外面推,我才从窗户爬进去。

  火车开动了,他还跟着火车跑了很久。

  我哪里想得到,那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三

  那一幕恍若昨天,而我已经60多岁了。

  在美国,我很快就找了份工作——到华人家里做管家。

  我一边打工一边想办法四处打听他的消息。

  到了1995年年底,终于有朋友反馈来消息,说虞维濂还活着,在加拿大。

  我放下电话,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

  整整10天,我都精神恍惚。

  1996年2月7日下午两点钟,我正在画画,电话铃响了。

  对方说是虞维濂,问有没有一位叫茅君瑶的女士。

  50年啊,人生有几个50年?听到他的声音,我整个人都在发抖,扶着墙壁号啕大哭。

  我们两个都在痛哭,他一边哭一边叫:“小瑶不要哭,小瑶不要哭。”他的声音还是那么好听,说话的语气、语调还和50年前一样温柔。

  我觉得自己又变成了那个13岁的小女孩。

  他说他一直在后悔,为什么当初那么食古不化,坚持要我回杭州去要一封托孤信,他对不起我。

  我说是我不好,当时为了劝父母留在杭州,耽误了去上海的时间。

  我们说说哭哭,哭哭说说,说了整整一个小时。

  那3个月时间,我们简直到了痴狂的地步,每天一封长信,打一个小时电话。

  四

  1974年,他移民加拿大,1976年曾回国一次,专程去杭州找我。

  他去派出所查,都说这家人早就散了,没有音讯。

  他又不敢登报找,怕害了我。

  他对着西湖大喊了几声我的名字,哭了一场,带着遗憾回去了。

  分开的这些年,他用诗歌寄托对我的思念,那些诗他都寄到美国给我看。

  还给我寄来了他从小学到现在,不同时期的几十张照片,说他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交给我了。

  他腿脚不方便,走路要用拐杖,还满温哥华去找蓝色的信笺给我写信。

  他当年是空军,50年前,他给我写信就是用的蓝色信纸。

  我像一块久旱的土地逢甘露,尽情地享受着他的爱。

  他坚持要来纽约看我,说让儿子陪他一起来。

  我坚决不同意。

  能知道对方还活着,能证实曾经那3年刻骨的爱是真的,就够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太太真的太好了,居然能理解我们,支持他每天给我打电话、写信。

  他让我不要担心,他一定会把这个事情处理得合情合理,反正我们是不能再分开了。

  我说不行,我害怕,见了面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我们都那么大年纪,谁都经不起再折腾了。

  他考虑了几天,写信来,希望把我们的故事写出来,以此来圆我们的梦。

  一个星期后,收到他寄来的提纲,密密麻麻的两万多字。

  那3年重要的日子、我们说过的重要的话,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我把提纲贴在胸口,泪流满面。

  他嘱咐我,这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一件事,这本书的名字就叫《西湖梦》,是我们两个人的梦,也是很多当时被迫离散的中国人的梦。

  失散了那么多年,我们都能找到对方,分开的两岸迟早也会统一的。

  五

  我边写边哭,重新经历了一次1946-1949。

  我写,他修改,好不容易写好了前三章。

  1997年4月,我接到儿子的信说要结婚了,请我回去主持婚礼。

  我才惊醒,我在美国已经3年多了。

  我说我要回去了。

  他在电话里哭,说分别47年,还没见面又要分开。

  他要我把上海的地址、电话,还有3个最好朋友的电话和地址写给他,万一把我丢掉了,他能马上再找回来。

  第二天,他给我发来一封长信,信的开头就送我一首李白的诗:“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他还寄来他的头发和指甲——我们生不能同床,死要同穴,希望我走的时候,他的头发和指甲能和我烧在一起。

  最好能把我们的骨灰撒一部分到葛岭,实在不行,像金庸小说里描写的一样,找个洞塞进去也行。

  为写这本书,又是10多年过去了。

  2008年,我把第一次的自印本寄给他。

  他收到书马上就来信了。

  他刚刚大病了一场,但还是认真地拿着放大镜仔细地改了他认为应该改的地方。

  现在,我快80岁,他都90岁了,走路要靠双拐,心脏也装了起搏器。

  他哭得太多了,眼睛几乎失明。

  信也少了,大概一个月一封。

  他的信越写越短,字越写越大。

  每封信末尾他都会写:白云处处长随君。

  从我回来,我们再也没有通过电话。

  有时候真的很想听听他的声音,但我绝对不会给他打的。

  我们年纪都大了,他又有高血压,不能太激动。

  上个星期刚接到他的一封信,他说自己真的是很老了,每天打盹的时间比醒着的时间多,醒着的时候又大部分时间都在回忆以前的事情,只有以前的事情才会带给他快乐。

  我现在每天没事就看看他的信,好多信我都能背出来了。

  我们不能通电话,我只能从来信字迹的大小、工整程度去判断他的健康状况。

  我每天都在祈祷,希望他能活100岁,我也要活久一点,每天想想对方就觉得很幸福了。

  青年文摘爱情故事 篇2

  一个酷热的夏天,丈夫下班回家了。

  “我回来了!好热的天啊!”

  “你回来了!天热吧!在家里待着都流汗,何况你在外面拼命工作呢!太郎,快拿扇子给你爸爸扇扇!”

  “不用不用!这么一点点热算不了什么!噢!我再出去干一会儿!”

  如果夫妻两个人互敬互爱的话,说出来的话自然是相互体贴的。

  反之,则会出现以下的结果。

  “你回来了!夏天嘛!也不是你一个人热!别耷拉着脸!”

  “你说的是什么话!是不是要找碴儿打架?”

  男人有时有统率三军的气势,有时又像孩子一样想撒娇。

  在表现男子汉气魄时,他会说:“不管发生什么事,总之,你跟着我过没错!”有时又会躺在妻子的腿上说:“孩子他妈,给我掏掏耳朵!”

  “喂!给你1万日元!”

  丈夫把钱递给妻子,妻子过来挖苦。

  “1万日元。

  1万日元?别觉得了不起!把钱全交出来!”

  “男人需要交际呀!”

  “就会说交际、交际!别光在外面胡喝,就在家里喝行不行?”

  “看着你猪屁股一样的脸,能喝得下去吗?”

  “这些年我一直忍着,我没受过这样的侮辱!17年前,是谁说什么不跟我在一起就得死?!”

  “你这个混蛋!竟然把过去的陈芝麻烂谷子都翻腾出来了……”

  吵得不可收拾。

  为什么会发生夫妻吵架呢?

  男人和女人,犹如一个有47齿,另一个有48齿的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突然有一天,两个齿轮的齿会碰撞在一起。

  这时,如果其中一方说声“对不起”,道个歉的话,也就好了;但如果僵持着互不退让,那么齿与齿就会一直撞在一起,致使齿轮无法运转。

  有人会认为夫妻是“一心同体”,不需要谨言慎行,因此言行无礼。

  这是吵架的原因。

  千万不要忘记,夫妻原本是他人。

  青年文摘爱情故事 篇3

  一

  小时候爹妈吵架,老爹愤而离家出走。

  老娘说:“别管他,让他走。”

  一顿饭的工夫,老爹回来了,买回一条鳊鱼、两个番茄、半棵花菜。

  不久后又吵,老娘怒道:“只有你会出走,我就不会吗?”于是也离家出走。

  晚饭前她回来了,闪进我的房间,把一袋什么东西塞进衣柜。

  “我看这裤子款式挺好的,又打七折,给你爹买了一条,”老娘气呼呼地说,“先藏你这里,别让他看见了,哼!”

  那年情人节,下大雪,老爹在学校上晚自修。

  老娘在家里一个劲儿地念叨,路上滑,你爹性子急,可别摔一跤。

  10点多,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老娘赶紧使唤我去开门。

  老爹看见是我,居然有点脸红:“满街都在卖玫瑰花,我想那玩意儿不实惠,就给你妈买了串糖葫芦……”

  二

  70岁后,外婆越发不愿意出门。

  外公就隔三岔五领着她,从家门口坐上一辆公交车,随意坐到哪一站,下车,走一小段路或在原站等,看哪辆公交车比较空就上哪辆。

  一天下来能倒七八趟车,晃晃悠悠漫无目的地转一大圈,倒也从不会迷路。

  早高峰后出门,晚高峰前必定回来。

  两人肩并肩地坐在车上,看看窗外,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天。

  哪里以前来过,哪里变化了,哪里还是从前的模样。

  饿了,就吃随身带的饼干,喝装在饮料瓶里的茶水,偶尔撞见喜欢的老馆子,比如“北万新”“大壶春”“鲜得来”“小绍兴”之类,就下车去吃一顿。

  我笑他们:“像约会一样。”外婆白了我一眼:“怎么样,不可以吗?”

  家附近有家生煎店,小有名气,外公外婆常去吃。

  外婆不爱吃馅,专爱吃生煎的底,又焦又脆,浸了肉汁,咬在嘴里嘎嘣响。

  外公便把所有的生煎都咬剩一个底,留给外婆吃。

  2006年夏天,外公被查出肠癌晚期,住进医院。

  家人都知道了,唯独瞒着外婆,告诉她只是个小手术。

  那天,外婆快步走进病房,喜滋滋地拉着我的手说:“我去庙里求了一签,人家大和尚说了,你外公命大,这次手术一定顺利,一定能逢凶化吉。”我忍住眼泪,点点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那时,离外公去世不到两周。

  外公走了。

  过了几个月,我带外婆去吃生煎,她盯着盘子发愣。

  我想,没人有资格给外婆咬生煎了。

  三

  初二下半学期,我喜欢隔壁班的花花。

  我一下课就跑厕所,只为了路过她的教室,弄得老师们都以为我小小年纪前列腺就出了毛病。

  有时她低着头在看书,有时是在和同桌说闲话,有时找不到她。

  有一次,看到她用英语书砸前排的小男生,嘻嘻哈哈的,我攥紧拳头,眼里要冒火。

  还有几回她向窗边望过来,目光碰撞,什么被击落了。

  我低下头。

  花花的作文写得好,每次都贴在学校的橱窗里当范文。

  我发誓要超过花花,于是刻苦钻研《初中生作文选》,没用;钻研《高中生作文选》,没用;钻研《少年文艺》《故事会》《萌芽》……还是没用。

  绝望之际,我找到了一本《文化苦旅》。

  从此,我的作文里有一半的篇幅是排比句,平均每千字要惆怅5次、叹气4次、掩卷沉思3次、潸然泪下两次、问苍茫大地一次。

  作文从此自然是横扫橱窗,高中部的学长都不是我的对手。

  开始有人别有用心地叫我“大师”。

  既然是大师,就要有大师的腔调。

  于是我时常眉头紧锁,作忧国忧民状,动不动就跑到天台上假装迎风洒泪。

  走路时敞开拉链,让校服在风中飘,像一只踉跄的鸟,又仿佛身边有一条看不见的河,随时要投水自尽。

  可是,为什么花花还是不理我?她为什么躲着我的目光?托人带给她的情书有没有收到?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毕业前,最后一次,我的作文被贴在橱窗里。

  那是一篇藏头文,每段第一个字连起来是“杨花花我喜欢你”。

  班上最笨的小孩都读懂了,可是花花不懂。

  四

  老爹老妈居然也过结婚纪念日了。

  两个人瞒着我,去面馆叫两碗面,多放几个浇头。

  舅舅叫外婆搬过去住,外婆死活不肯。

  她说房间里有外公的气息,睡着安心。

  外公在墙上笑眯眯地看着她。

  照片是外婆千挑万选出来的,“老头子就这张笑得好看”。

  花花结婚了。

  我只在每年她生日那天发一条短信,“生日快乐”,绝不多写一个字。

  她总是回:“谢谢你还记得。”

  当然记得。

  消失在你的世界里,是我最后最深的惦记。

  青年文摘爱情故事 篇4

  我和老公初相识时算是以文会友,那时候我刚大学毕业,分在一所学校教书,因为平时喜欢文学,总会写点东西发表,久而久之也认识了一群有相同爱好的人,可以说都是文学青年,老公便是其中之一。

  有一天,几个文友来看我,还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华威,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众人里只有他戴着一顶帽子,显得很突出。那次见面,华威的话不算多,我所了解的只是他比较喜欢写东西,收集了我发表的很多作品。那天见面他交给我厚厚的一封信,里面写了13页纸,此外还有一条裙子作为见面礼。后来我们又一起参加了几次文友的聚会,我知道他是关注我的,奇怪的是我们之间的话反而不多。

  两三个月后,学校到了放暑假的时候。一天晚上,我突然听到有人在楼下叫我,跑到阳台上一看,居然是华威,虽然看得不清楚,但他头上戴的那顶帽子还是让我一眼认出了他。

  那天晚上,天上的月亮很好,我们在路上走,我穿着他送我的那条裙子。月光洒落在我们身上,明亮却温和,并不刺眼,像蜡烛的感觉。一路谈的都还是文学的事,却又和平日里谈文学有一种迥然不同的感觉。这是我们感情的开始,也是分别的开始。那次见面没多久,华威就调到外地工作了,我们虽然还有联系,但距离远了,感情似乎也跟着远起来,还没来得及绽放的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再见面已是三四年后的事,华威有一天突然出现在我面前。这三四年间我们都曾结识过新的朋友,有的甚至一度发展为恋人,但最终都以分手遗憾收场。隔了这么长时间,重逢后两个人才发现彼此的心里都还在等着对方。还记得等我们结婚后,华威告诉我他那天为什么会去找我,原来前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里面有我,醒了之后特别想我,于是坐了当天的飞机过来。缘分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但也要人好好把握。

  很快我们便又在一起了,但结婚并不是容易的事,有父母的反对,也有工作的调动问题,还好这些都被我们一一克服。人其实真要想在一起,总会有办法的。我们结了婚,买了房,有了孩子。和许多家庭一样,有甜蜜也有争吵,但我们吵架都是用纸条,打笔仗,不打嘴仗。这样舒心的生活也许我可以过一辈子。

  青年文摘爱情故事 篇5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就在今天了正式上映。受徐静蕾的邀请,王朔8年来首次接受了一家媒体的专访。必须感谢老徐,将王朔"带"了回来。专访中,王朔谈及了心中的爱情。让他最为念念不忘的,是惊鸿一瞥然后不知下落。文艺青年浪漫起来,一塌糊涂得可以。

  故事简单,却足够隽永。王朔没有《甜蜜蜜》里黎明那样后知后觉:有一年在他青岛当兵,从青岛回北京的火车上,车厢里有一批北京女兵,其中有这么一位,他就这么看了一眼。餐车吃饭,突然听见有人说北京话,发现那女兵坐在背后,他没敢回头,只觉得头发丝儿都有接触的感觉!

  就这样,王朔胡思乱想了整个晚上。到了北京,他们一起下地铁。就在一节车厢里,中间隔几个人。他也不敢看,只敢从玻璃里看女兵的影子。王朔先在玉泉路下车,女兵应该在军区那里下车吧?后来?再也没有见过她了。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却让王朔念念不忘。爱,永远都在别处。

  无独有偶,我想起若干年前的经历:下班之后,好友张宓约我去买花。那是初秋的黄昏,即便有些清凉也是令人愉悦的。因是熟客,花店老板娘很是殷勤接待。张宓捧着一打玫瑰,心满意足的离开。由于住处比较远,车站就在旁边。她建议:"就不打的啦?"没有关系,反正不赶着做饭。

  正接着电话,张宓扯了扯我的衣袖。什么啊?神经兮兮的表情,我以为她看到小偷在作案。不是,那边站着一个男子。很安静的,望着公交车驶来的方向。目光当然不是呆滞的,也觉得会看到我们。张宓怀里的玫瑰,让人不注意也不容易。不算帅,但很有书生气质。没杀伤力,安全舒服。

  我们上的是同一辆公交车,张宓悄悄的向他挪近。我也唯有跟着,特别尴尬——这都什么事儿?我先下车,留着张宓发花痴吧!殊不知: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张宓都要跑到花店那边坐车。玫瑰谢得这么快吗?之后,我才知道这个秘密。张宓是为了与那个男子再次邂逅,她对他已是一见钟情。

  如今,张宓已为人妻、已为人母。他的先生,并非那个一面之缘的男子。有一次,不经意说起这件往事。她淡淡的说:"也是爱情吧?"莫非,因为得不到就是最好的吗?文艺青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罗曼蒂克,精神恋爱?她们又不是柏拉图。就是有种情愫,时隔多年仍会莫名心动。

  《一代宗师》里,有句台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或许,有一种爱情。在灵魂深处,如此的念念不忘......

  青年文摘爱情故事 篇6

  浅塘镇靠海。边远的南方小镇,吹起风的时候空气里有黏黏的很潮湿的味道,和大多数鲜为人知的渔村一样,闭塞而贫穷。

  十三岁之前,陈阿水不明白为什么镇子上的男人要成群结队地出海。他们通常天蒙蒙亮的时候出去,晚上才拖着疲倦的身体回来,父亲也在其中。

  陈阿水没有看到过父亲将捕捞的东西拖回家过,但是每个月总可以带回来一笔不小的收入。母亲早早去世,哥哥大她五岁,平日里已经可以和父亲一起出海。阿水就经常一个人在院子里和小狗小猫玩,或者是爬到屋顶上远远眺望着那片蔚蓝的海域。

  阿水的十三岁生日没有人记得。那天早上她起得很早,一个人跑到自家的船旁,她想了一会儿,然后下定决心似的一脚踏上去。她一直乖巧地躲在里面,直到父亲解开了缆绳,向海里驶去。

  她从小小的窗口里看到很多船向前疾驶着,然后她听到了大家的呼喊声,接着就是这些和父亲一样的渔民们猛烈地击打着水面,溅起很大的水花。

  那是她第一次见到海豚。阿水从小小的窗口里看到一只有着迷人光泽的海豚,在飞溅的水花中一次次跃起,几乎要叫出声来。她甚至看到了那只海豚的眼睛。

  不是一只海豚,阿水看到很多只海豚在溅起的水花中分不清方向,被来往的船只赶进了一个狭窄的水湾。喧嚣的捕杀过程中,没有人听到阿水看着那片慢慢变红的海域时惊恐的大叫,然后她突然昏厥过去。

  a

  阿水是光着脚丫怯生生地看着被父亲热情接待着的罗子墨的。他被父亲请进屋的时候经过阿水身旁,阿水抬起头对他微微笑了笑。父亲向罗子墨介绍:"这是我小女儿,十三岁那年偷跑上船被吓到了,从那以后就一直呆呆的,也不大说话。"罗子墨对阿水微笑着点点头,看上去温和而迷人。

  罗子墨是北京来的海豚训练师,这次千里迢迢赶到这里是为了在浅塘镇挑选适合演出的海豚。阿水站在门口听见海豚这个词的时候愣了一下,感觉身体里的某个部位尖锐地疼了一下。

  罗子墨先在阿水的家里住下,在阿水隔壁的房间。深夜,罗子墨听见自己房间响起了敲门声,睡眼蒙咙地打开门,看见站在自己面前的阿水,他对她笑了笑:"有事吗?"阿水的声音丝线一样细微,带着颤巍巍的抖动:"你明天去挑选海豚吗?"罗子墨的眼睛不引人注意地亮了一下,他从这个少女的身上好像看到了他要寻找的东西。他拉开门对站在外面的阿水说道:"进来吧。"

  浅塘镇不是没有来过海豚训练师,可父亲很少带到家里来,而且阿水的直觉一遍遍告诉自己这个年轻的有着好看侧脸的罗子墨是不同的。所以她轻轻地说:"如果可以的话,你能不能多带走几只海豚?"他问道:"为什么呢?"

  阿水的声音还是低低的,两只摆放在藏蓝长裙上的手也绞在一起:"多带走一些就可以多救下一些海豚,剩下的都会被杀死。"

  那个夜晚阿水在罗子墨的房间里翻看着他带着的很多书籍。天色微亮时阿水起身告辞,关上门的时候听到罗子墨的声音:"你放心,我一定会努力救下它们的。"

  那句话其实是轻微的,但传到少女阿水的耳朵里有一种让她觉得惊心动魄的承诺的味道,竟让她有了放心和甜蜜的感觉。她回头对罗子墨笑了笑,手一直捂着裙子上的口袋,里面放着她刚才翻看他的书籍时从中抄下的一句话:君本寂寞谁须记,我是相思自断肠。

  b

  第二日,本来是父亲带罗子墨去挑选海豚的,但父亲临时接到一个电话,急匆匆地走了,临走时一脸歉意地对罗子墨说:"不好意思,我让阿涛带你去吧。"阿涛是阿水的哥哥,阿水乞求和哥哥一起去,他竟然同意了。

  三个人向由浅塘镇村民专门开辟出来的那块浅水区走去。没有人知道少女阿水在这片浅水区里度过了怎样一段孤独的时光,陪伴她的就是这些会微笑的海豚。阿水慢慢学会了游泳,不被人发现的时候她会跳下那片海域,第一次触摸到海豚柔滑的皮肤,第一次看海豚在月光下腾空而起,第一次被海豚轻轻顶起,和它们在一起的时候是那么宁静。那种宁静,阿水在见到罗子墨的时候又重新体验了一次,好像是看见风,看见彩虹,看见夏日的白雪。

  三个人在浅水区旁站定,几只海豚对着阿水微笑,好像见到了老友一样。阿涛的脑门上被晒出了汗,他转过头对着身后的罗子墨说道:"这些海豚都是优良品种,很适合做表演用,价钱我们可以给你优惠。"罗子墨问:"挑剩下的海豚你们怎么处理?"

  阿涛警觉地看了罗子墨一眼,又给了阿水一个警告的眼神,然后回答道:"我们有自己的处理方法,你就不需要操心了。"

  码头上有人大声喊着:"阿涛,阿涛,你爸让你赶紧回去一下。"阿涛皱了皱眉头摸出一根烟点上,对阿水说道:"你陪他先看着吧。"然后阿水听见他压低的声音,"对外人,不该说的什么都不要说。"

  阿水明白他的意思,捕杀海豚是犯法的,这是浅塘镇捂着掖着的天大的秘密。

  罗子墨取下身后的背包,取出潜水用的一些装备换上,他问阿水:"我可以下去看吗?"阿水回给他一个大大的微笑。她没有说什么,脱掉脚上的拖鞋,拉着罗子墨的手直接跳进了海里。

  罗子墨惊异地看着那些海豚围住自己和阿水,看着阿水和它们每一只打着招呼,那是有过几年驯养海豚经验的罗子墨都不可能达到的和谐和亲密。阿水的长发海藻一样在水里四处扩散开来,精致的面容好像白月光一样有着让人惊艳的美丽。

  罗子墨看着身旁的阿水,轻轻拉住了她的手,阿水的声音还是轻微微的:"你可以都带走它们吗?带它们去一个安全的地方。"

  阿涛和父亲从码头上远远地走了过来,父亲问罗子墨:"怎么?有没有中意的?"罗子墨摘掉脸上的潜水镜说道:"不急,我打算慢慢选,正好也在这儿多待几天。"

  阿水不知道父亲和哥哥为什么会忽然被叫走,少女敏锐的直觉告诉自己一定有什么要发生,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让她不安。

  c

  罗子墨白天的时候喜欢在浅塘镇闲逛,有时候阿水和他一起。罗子墨经常和一些摊主攀谈,那些摊主会举着案板上的肉大声说道:"看到没有,我家的海豚肉是整个镇上最好的!"

  一天夜里,阿水对罗子墨说:"我爸和我哥又要出海了,你不是想知道真相吗?我带你去看。"

  她牵着罗子墨的手躲到一块礁石后面,罗子墨从包里拿出一个望远镜,远远地看着那些船只。

  少女阿水仰起脸就可以看到罗子墨认真的脸,这是她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观察一个男人,她似乎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罗子墨全然没有注意到阿水滋长蔓延的情愫,他收起望远镜将一个相机挂在脖子上:"附近有船吗?"

  阿水带罗子墨来到一条渔船前面,不明白他要干什么。只见罗子墨解开了缆绳,上了渔船,他对阿水招了招手;"你回去吧。"阿水突然有种强烈的预感,如果她

  小雯是个迷恋张爱玲的文艺女青年,她的男友小伍是个舞蹈演员。身材好形象佳是毋庸置疑的,可她总是觉得他们的爱情缺了点什么。

  相处不到一年的时间,她觉得他们在一起很像一对老夫妻,已经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了,看着别的亲昵的情侣,她甚至想到过分手。

  就在这个时候,非典爆发了。她回到了青岛的老家,他正好和张艺谋剧组在韩国演《图兰朵》,也回不来了。

  那两个月,他们的感情突飞猛进地发展,就像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再加上特定的大事件做背景,所有的爱情突然就变得轰轰烈烈起来。

  那两个月,他们在电话里把一辈子的话都说完了,牵肠挂肚,小雯把她攒了多年的文学词儿都用上了,还嫌自己匮乏。

  她想:等非典过去,他从韩国回来,她就嫁给他。

  这样的结尾也很《倾城之恋》。

  七月,他们在北京重逢。她紧紧勾住小伍结实的胳膊,有一种意外的充实。

  他们路过美术馆,小雯想:如果他会邀请我进去就好了。

  他并没有。

  她想:人生永远不会是这么圆满的,怎么能要求那么多。

  然后路过了三联书店。小雯说:我们进去看看吧,好久没有买新书了。小伍说:好啊,我正要去找本书呢。听到从不看书的小伍这么说,小雯有种意外的惊喜,不真实的感觉再次涌上来。

  在收银台前,捧着一摞书的小雯发现小伍正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画册。她问:找到你要买的书了吗?他兴奋地挥了挥手里的画册说:看!就是这个!

  这本书叫《黑镜头》,是非典期间的照片全记录。

  刚刚走完那段恐怖的岁月,小雯一眼都不想再看到这些画面了。看着小伍兴奋的脸,浮在初夏的空气中,变得陌生而遥远。

  一个礼拜后,她买了张机票回了青岛,就再也没有见过小伍。

  四年过去了,小雯给我讲这故事的时候已经嫁为人妇。

  从她的表情可以看出一丝惆怅,但是没有丝毫的后悔。

  我问她:那你现在的先生看书吗?

  她笑着摇摇头。

  我迟疑了一下又问:那你和他在一起生活没有问题吧?

  她没有一秒钟的迟疑:没有,我爱他,我们在一起很幸福啊。

  所以,各位年轻的男孩子们,当你遇到一个对爱情质量要求非常高的文艺女青年时,你的选择有两种:一种是努力充电,跟上她的期待;另一种就是选择离开。除非,到了她很想嫁人的时候,否则她的标准很难妥协。

【青年文摘爱情故事】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经典文章12-02

励志青年文摘05-28

《青年文摘》读书心得06-09

青年文摘情感美文12-02

青年文摘里的经典文章12-01

青年文摘精选文章07-22

青年文摘励志故事05-28

青年文摘小短文05-30

青年文摘励志文章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