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毕淑敏散文的艺术魅力

时间:2020-12-03 10:20:14 随笔 我要投稿

毕淑敏散文的艺术魅力

  毕淑敏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以一个知识女性特有的睿智和平和,创作了大量与大众心跳共鸣的散文作品。她的散文,始终坚持对普通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进行艺术观照,在平实朴素的语言中包蕴深刻哲理,用生动的比喻增加作品的形象性和艺术性,作品结构一波三折又浑然天成,呈现出了独特而又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毕淑敏散文的艺术魅力

  浅析毕淑敏散文的艺术魅力

  毕淑敏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作家,她17岁(1969年)时在藏北高原当兵,11年后转业回北京,在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在创作小说的同时,还创作了大量散文作品,结集出版了《素面朝天》《婚姻鞋》《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等。

  在毕淑敏看来,散文是已经发生过的感情追述,所以,在创作中,毕淑敏着力求“真”,她非常珍视自己的经历,她自言“只敢写大致经历过的事情,只敢描述那些确有把握的情景”,她喜欢“写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真感受,对人生的真体验”。

  于是,创作伊始,她便开始了对自己以往人生经历的回顾,特别是对那十一年的高原从军生涯,她似乎一件小事也不愿落下,一点一滴都非常细致真实地记录在了作品里,仿佛在带领读者重温这些岁月的经历。

  不过,她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对往昔的回忆中,当她在都市生活中明显感觉到身边环境与其性别之间有着复杂关系和影响的时候,她便将思考的触角由自

  身延伸向了自己的性别——女性。

  她的作品开始涉及与女性有关的话题,如两性差异、婚姻、家庭、爱情、亲情等,尤为突出的是她作品中透露出的对女性主体性的思考。

  综观毕淑敏的作品,无论是“反思自我”还是“思考女性”,她作品的着眼点始终是人的问题,尤其是处于弱势的人,人的本质、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道德生活、人的发展和命运等,都成了她描绘的对象。

  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以一个知识女性特有的睿智和平和对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艺术关照。

  她时而用平实的语言蕴含深刻的哲理,时而用形象传神的比喻描绘事物,时而用一跌三宕、收放自如的构思结构作品,其散文作品意境叠出,魅力无穷。

  本篇就毕淑敏散文的艺术魅力作如下解析,以与读者大众共享。

  一

  对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艺术关照

  文学反映生活,又不是对生活的机械临摹,而常常是渗透了作者主观感情的描摹,是对客观生活的艺术关照。

  正是这艺术关照,不仅增加了艺术形象的`典型性,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毕淑敏散文,关注普通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充分展现作者悲天悯人、善良博爱的人文情怀。

  执着于人类的悲悯和关爱,从对生命的悲悯体察中探索对生命本体的哲学思考,这是毕淑敏散文的审美追求,也是毕淑敏散文的风格特色。

  毕淑敏散文,没有像其他作家那样在散文里尝试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和虚构,她散文所涉及的内容几乎全部是她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在她的作品《拯救乳房》里,作者关注

  的是一群得了乳腺癌的人,这些人是她做医生时候接触的病人。

  作品不仅真实而客观地再现了这些病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且,以此为基点,对人性及相关问题做了深刻的探索。

  而她的《紫色人形》,则歌颂了平凡人的爱情,描绘了他们至死不渝的爱,两个被烧伤的人即将死亡时,既没有做临死的挣扎,也没有无谓的恐惧,而是紧紧地抱在一起。

  读毕淑敏的作品,我们能够强烈地感觉到,她像是一个慈母,宽厚、悲悯、善良、博爱。

  她不仅把关注的目光洒向了弱势群体,同时,还真诚地为处于弱势地位的民众展示了一种崇高的生存标准和生存状态。

  她的另一篇美文《寻觅优秀女人》则对她心目中的优秀女人做了形象描绘,女性就是要凭着自己的才能、自己的品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社会的尊重。

  这是毕淑敏对优秀女性的界定,她关注的不是女人的外表,而是女性的内涵、气质和修养。

  二

  平实语言中蕴含深刻的哲理

  文学是美的语言艺术,文学最具魅力的是审美意蕴,在平实语言中蕴含深刻的哲理,是创作者矢志不渝的审美追求。

  毕淑敏散文关注普通人,追求的是与大众心跳的共鸣,因此,她作品的语言常常是平实易懂,简洁而不拖沓,且蕴含深刻的哲理。

  读她的散文,似与邻里闲话,似漫不经心的闲聊,她时而以朋友或是长辈的身份,抒发她对平凡生活不平凡的深切体会;时而用很细微的生活小事,通过平实简朴的语言告诉读者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

  例如,她的《电脑时代的灰色的诱惑》,以平常的叙事口吻,叙述了“我”在电脑上

  玩游戏的经过。

  表面上看,玩游戏是一件极普通、极简单的事,细细体味才发现,《电脑时代的灰色的诱惑》描绘得不仅仅是在电脑上玩游戏的过程,同时,还写了电脑游戏带给人的负面影响,警示人们玩游戏应讲究一个度。

  而她的《呵护心灵》《你永不要说》《带白蘑菇回家》等作品,既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绞尽脑汁的陌生化手法,有的只是简单平实的叙述,简单平实的语言。

  然而,正是这简单平实,却最善于挑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使得读者不得不去面对真实的自我,真实的生活。

  又如,她的《孝心无价》,作品以一个晚辈的口吻平和地提醒大家:“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岁月长存,父母却不能常在。

  父母是这辈子陪伴我们最长久的人,是这辈子永远支持我们的人,也是这辈子为我们付出最多却从不奢求回报的人。

  看了毕淑敏的《孝心无价》,难道你还能对身边平凡的父母无动于衷?难道你还能不对自己崇高的父母心怀感激?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毕淑敏把女性的主体意识作为自己关注的重点,把女性放在与男性对立而且是处于弱势的地位,她心中的那种迫切希望男女平等、女性自立自强的渴望,

  在她的很多篇章中都有所体现,她不断地呼吁和劝诫,甚至是用作品去呼唤和启蒙女性,渴盼她们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渴盼她们表现出女性独有的美。

  在《淑女书女》中,她探讨了读书与女人的关系,指出女人读书不是为谋生,也不是为驻颜有术,那些真正静下心来,

  从内心深处爱读书的女人会从书中得到滋养,她们更善于倾听,更乐于思考,更勇于决断,更充满自信,较少持续地沉沦悲苦,较少无望地孤独惆怅,较少怨天尤人孤芳自赏。

  在这里,她对优雅的女性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用读书来提高品位、提升修养。

  三

  以寻常事物作比喻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

  毕淑敏曾经说过:“我在文中使用比喻的动机,是尽可能生动而宁静地传达我的思想。

  语言是一个个链子,让读者与我并肩而行,抵达彼岸。

  ”不难看出,毕淑敏使用比喻,目的是使所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是为了使语言更好地发挥它的链接作用,在读者与作品之间架一座桥,实现读者与作者的共鸣。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毕淑敏的散文,善于运用寻常事物作比喻使得所描绘的事物惟妙惟肖,进而使所表现的道理通俗易懂。

  例如,《婚姻鞋》把婚姻比作穿在脚上的鞋子,并用鞋和脚的适合比喻夫妻的和谐融洽;《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把孩子比喻成一只顽皮的小兽,他们放任无羁地奔向向往中的草原;《友情:这棵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叫做信任》,把信任形象地比喻为友情树上的果子,这些比喻,不仅贴切恰当,而且生动形象。

  比喻在毕淑敏的散文作品中触目可及,比比皆是,这充分说明了毕淑敏对比喻的钟爱。

  比喻是文学作品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它是用具体形象、用通俗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较为抽象的事物或道理。

  例如,“士兵偶尔会得到一两支如同杨贵妃般晶莹的蜡烛,便珍藏起来,留待书写家书或是重要文字的时候,才拿出享用。

  ”(《今世的五百次回

  眸·雪域灯火》)作者用“杨贵妃”这个美人形象来比喻白色蜡烛,既有着难得的形似,形象地反映出了雪域高原生活的艰难:士兵照明主要靠煤油灯、柴油灯,蜡烛显得异常的稀少和珍贵,同时这个比喻似乎也暗示了士兵们在雪域高原特殊环境下对女性对亲情的渴望,暗示了藏在士兵心底的特殊心境。

  在毕淑敏笔下,比喻像是山间涌出的泉水,滚滚滔滔,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它们或是从不同角度表现不同对象,或是从不同角度表现同一个对象,例如,“美丽的女人少年时像露水一样纯洁,年轻时像白桦一样蓬勃,中年时像麦穗一样端庄,老年时像河流的入海口,舒缓而磅礴。

  ”(《寻觅美丽女人》)这一连串的比喻诠释了不同时期女人的不同特点,精心选用的喻体高雅、成熟、大气,既流露出了作者的自豪感,又用这些美好的形象剖析了女性美的丰富内涵。

  作者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极强的想象力,能够找到众多寻常事物作比喻,恰到好处地将抽象的思考变得生动可感,给读者以强烈的美感享受。

  “文学语言为了适应于人的感性认识方式,它必须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要能够打破常规语言整齐划一的理性格局,使包罗万象的理性世界网开一面,还原人对世界感性丰富性的认识。

  ”比喻丰富了人的视觉形象,丰富了人的感性世界,使得作品的形象性凸显出来,而这形象性不仅增加了作品的画面感,也增加了作品的诗味,增加了作品的蕴藉特征。

  四

  一跌三宕、收放自如的构思艺术

  鲁迅先生说,散文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

  散文是最自由的文学形

  式,它不需要像诗歌那样斟酌押韵和节奏,它也不必像小说那样营造情节和人物形象,它完全可以根据作者的情绪情思或叙述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的材料都可以被情思统一贯穿起来。

  毕淑敏有着一颗博爱的心,又有一支娴熟灵活的笔,她的每一篇散文像是信手拈来,信笔写去,好像是漫不经心的,可是细细品读,那令人耳目一新的奇思、苦心雕刻的妙笔,都潜藏着作者“拈花微笑”一般的自然和谐之美中。

  她的散文或是由一点展开联想,把众多看似无关的人和事串联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或是对一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皆因物赋形,浑然天成。

  《大学生的墓志铭》《爱情没有快译通》都采用做游戏的方式,与读者共同探讨容易被人们忽略但却很重要的死亡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问题;《垃圾婚》与《婚姻鞋》是她作为心理咨询师时所接触到的案例,这些也都是当今生活中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作者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剖析人性,让迷失在红尘中的男女获得一丝慰藉和清醒。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回避了所有技巧和修饰,以对孩子谈话的口吻,真实地剖析了自己在“打孩子”时的痛苦心理,用冷静并且饱含激情的语言,叙说着一位母亲对孩子深挚而又明理的厚爱。

  毕淑敏还喜欢用先抑后扬的方式来结构她的散文,例如:《我很重要》《特区的女牙人》《女思考者》等,这种写作方式是前后形成对比,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总之,前面要为后面蓄势,目的是使作者的观点得到强调。

  如《我很重要》,开篇就是几个连续的排

  比句,说“我不重要”是人们一种普遍的观点:一直以来,我们的价值观念都是强调他人的重要,是否定自我的,而重视自我、肯定自我是一种需要批判的个人主义倾向。

  接着作者从多方面列举了“我很重要”的理由:对世界、对父母、对爱人、对子女、对朋友、对事业,我们都是唯一的,我们无法说不重要。

  最后作者呼吁大家由不习惯说到大声地说,从对自己小声说到响亮地对世界宣布:“我很重要”。

  这是一种很常见、很朴素的写作技巧,毕淑敏在自己的散文创作中使用它来突出自己的观点,而且屡试不爽。

  总之,毕淑敏有一颗沧海济人、普渡众生的善良之心,她以自己沉稳、冷静的性格,再加上娴熟的写作技巧,把内心感受表达得细腻准确,呈现出了独特而又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毕淑敏散文的艺术魅力】相关文章:

魅力教师的语言艺术新探论文10-26

韩愈散文中的叙事艺术02-01

河南豫剧宛梆的艺术魅力浅析论文11-16

让数学课堂焕发艺术的魅力论文11-03

韩非子散文语言艺术02-03

百年《老子》散文艺术研究述要的论文01-11

说话的魅力演讲稿10-20

浅析广告英语的语言魅力02-04

谈谈充满魅力的作文评语01-10

浅谈中国画的独特魅力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