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练拳随感文章

时间:2020-12-04 14:55:04 随笔 我要投稿

练拳随感文章

  武学是让我们从身到心、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而充满安全感,看看下面的练拳随感文章吧!

  (一)武术定位

  这两天照镜子,赫然发现额头上,不知何时也爬上了皱纹。

  果然是岁月如刀,刀刀催人老。

  但如果这一生没有练拳,更不敢想像自己会变成什么样。

  多年前,我就看到许多同龄人,一根根白发窜出来,一脸脸沧桑。

  习武是大丈夫事,与天时竞争,老天爷刀法快,我们的功夫增长也要快,儒家所谓“日新又新”,三省吾身的“传而习”,当如此。

  不必羡慕擂台上的“万人敌”,打赢了谁都是虚的,从来没有天下第一,但绝对有真正的赢家。

  把道理想明白了,老实练去,每个人都是赢家。

  最起码,身体健康,精神愉悦,是实实在在的。

  李存义说:“夫习拳艺者,对己者十之七八;对人者,仅十之二三耳。”与人刀兵相见,不管胜败,都是灾祸。

  有武力却不使用武力,息灭争斗之心,夹着尾巴做人,才是高手风范。

  别人一挑唆就热血沸腾,武术白练了。

  李存义说的十之二三,是指正常的同道切磋、演练。

  从徐雷事件,可以反思武术的定位。

  其实这个定位,前辈大师已经说得极明确而妥贴。

  最佩服王芗斋先生说的:“拳道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发情感,改造生理,发挥良能……若能完成其使命,则可谓之拳,否则是异端耳。”

  可叹的是,异端邪说最容易蛊惑人心,传播快,受无知无识者所欢迎,正法门外却往往草深三丈。

  (二)师徒

  投师如投胎,真是这样。

  看到父母跟看到其他人,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师承的精神、心法,就是如父母一般的存在,能够滋润和成就肉身之外的那个“我”。

  对从老师那里听到的拳理,有天然的亲切,即使离师,再看到类似而无违的论说,心中亦会升起一股温情与敬意。

  听老师说拳理,当时不理解,或理解错了,没关系,真用心的话,后来咣的一下就悟了,错的自己也会纠正过来。

  对于老师没说过的,人家的拳论,再如何高谈阔论,不自觉地便目光审慎,心中隐然一片高傲和冰冷。

  几乎没有人不觉得自己师父很厉害。

  有人先后跟了许多老师,只对真正让自己开窍的最重要的一位称为恩师。

  是的,恩师有再造之恩。

  他推翻了你以前的思考判断,他给你换了头脑,换了眼光,从此你与以前判若两人。

  不管有没有得到真传,在精神上一定受到熏陶。

  《道士下山》说:春秋时代,背叛一词是学术用语,得了老师的学术而不实践,为“背”,用了老师的学术而向世人隐瞒学术来源,不表师承,为“叛”。

  多年过来,由于懒惰,我经常背离了老师。

  叛而不背,好过我这样的背而不叛。

  如果又背又叛,我都替老师难过。

  如今各行业变质,武术亦然。

  真心诚意练功夫的少,借师门找人脉干别的事的人挺多。

  所以老师一定要有光环,没有光环也要给他造出光环。

  一些名家看似人丁兴旺,电视、网络、社会活动中很有风头,其实学术凋零,后继无人。

  (三)气血

  老一辈大师,到新一代学人,接受了所谓科学的一些观念后,或者为了迎合大众的思维方式,有的人就刻意避免谈“气”。

  什么行气,运气,练气,似乎不够科学,古板、迂腐、玄虚,只怕世人闻此皆掉头。

  其实远自《黄帝内经》、老子、庄子、孟子,关于“气”的论述就已经很丰富了。

  对气的认识,就是一种哲学。

  几千年来很习惯的东西,现在变得很陌生。

  围棋与武术好像是两码事,围棋现在还在谈气,没有人认为不妥,但武术一谈气,有人就觉得怪怪。

  中医现在还没有灭绝,他们也谈气,同时也谈血。

  中医的气血概念,与武术最接近。

  内家拳有气行百孔、行气如九曲珠之说,是拳师们真实的身体感觉。

  正如徐皓峰所说,任何手艺,都是积累神经反应的经验,培养手感、体感,涉及到气血。

  气血不到,技术粗糙。

  气血不调,妄谈技法。

  有人说真正的内家拳大师也是中医大师,我认为有道理。

  并不是懂拳还懂治病,而是懂拳,就懂得调理筋骨,培养气血,这也叫非药物自然疗法,也正是中医的一个大法。

  (四)撑筋拔骨

  每个人的'骨架大小,二十岁之后,基本就定型了,很难改变武学是让我们从身到心、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而充满安全感,精壮神足,具有安然自胜的实力。

  这是我族历代沉淀而成、安魂守魄的法宝,月轮川水先生,已经将武学的精髓融入自己的血脉。

  但是通过拳术练养,可以提升骨骼强度,使藏于骨腔中的髓质更为饱满。

  医院里面,骨密度是评价人类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不说老年人,现在年轻人患骨质疏松症的,也越来越多了,据说有三四成之多。

  习武,还能改变骨头之间的筋腱和韧带,使其更长、更宽、更有柔弹力。

  常言“筋长一寸,寿延十年”,意思是说,筋的老化很慢的人,其人的整体衰老也很慢,通常比一般人慢了十年。

  我信。

  拥有柔软的体态,就是生态。

  硬梆梆,是死态。

  骨挺拔,筋撑满,皮肉大松大软,做出的拳势就很圆,加上神意的内敛,就会有圆满无亏的气势和美感。

  练拳,就是孟子说的“劳其筋骨”,可堪大任。

  若是“劳其肌肉”,筋骨就退避三舍。

  所谓内劲,绝不使用肌肉纤维丛之力。

  肌肉力好用,符合生活习惯,但内家拳却要让你放弃。

  因为筋骨比肌肉更重要,养生和技击的作用更大。

  (五)身形似水流

  不执著,是佛祖的说法。

  我认为也是各行各业取得成就的普世真理。

  对于练功夫的人,就算是正确的拳理,也不能执著。

  所谓“一层功夫一层理”,就说明任何拳理都是相对的。

  到了某个时候,不打破这种执著就不会进步。

  比如说,刚学拳时,很重视姿势,强调要“中正”,身手的歪斜是忌讳。

  但如果总是这样一板一眼,不敢稍有变化,则说明对“中正”的理解没有深入。

  内家拳的拳势,原本讲究左顾右盼,俯仰自如,训练出上半身的活性,身形变换巧妙。

  《武人琴音》言:老话讲“低头猫腰,学艺不高”,唱戏确是如此,脖子、腰板萎靡,看着不精神,但在拳术上,能低头猫腰,功夫才高。

  据说孙禄堂在外形不动的情况下,可以随意改变身体重心。

  所谓“得来万法皆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柔软如水,就是万法的归宿。

【练拳随感文章】相关文章:

模拟面试随感大全精选01-28

学校元旦致辞文章阅读09-27

校园播音励志文章稿件10-28

励志稿件文章3篇10-14

记事文章开头方法总结10-16

励志稿件文章短文3篇10-12

文章精选:如何学会享受学习11-01

关于办婚育证明的文章01-15

文章《东西南北入对联》10-08

有关论文发表职称医学电力文章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