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鲁迅野草的分析

时间:2020-12-04 10:50:01 随笔 我要投稿

鲁迅野草的分析

  彷徨苦闷的产物,坚韧战斗的见证,鲁迅的心路历程,它就是《野草》。有关的内容,请往下看,欢迎阅读

鲁迅野草的分析

  野草【1】

  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和朽腐,火速的到来。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野草》是“五四”退潮后鲁迅思想彷徨、苦闷的产物,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反映了鲁迅思索、坚忍斗争的历程。

  20世纪20年代初期,作者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处于极度苦闷中的鲁迅当时心境很颓唐,但对理想的追求仍未幻灭,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鲁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寂寞、孤独,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

  诗集内容形式多样,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乐性,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集以独语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诗性的想象与升华,深化了中国散文诗的艺术和思想境界。

  《野草》的出现,是独树一帜的。

  它以精粹的艺术和独特的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启了一代散文诗的先河,就是对于后来以至于今天散文诗的创作,也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一切新的艺术形式一样,《野草》不是从荒瘠的土地上冒出来的,也不是作家的头脑凭空产生的。

  《野草》有它自己的艺术来源。

  散文诗集《野草》是介绍和学习西洋文学而产生的文艺硕果。

  起初,读《野草》时,用当下流行的话说,可谓是“一脸萌逼”。

  可能是时间原因、可能是思想层面原因、可能是背景原因……大一时期,《现代文学三十年》考试时,背着其知识点,可谓有所了解,但层面很肤浅。

  如今,通过读其相关解说书籍,对其有了较深的认识,虽不全面,但怀着“不断前进”的心态,努力学习着、研究着。

  《秋夜》是《野草》集子中的第一篇散文诗。

  它用了传统中几乎没有的西方象征散文诗的方法,通过诗的主述者“我”所感受到的并且都已象征化的外在景物和内在心理活动的描写,向人们展示了作者内心世界思考的关于同黑暗制度及其代表势力如何进行反抗斗争的主题。

  鲁迅内心世界中,对于“理想”、“未来”,也是绝望多于希望,但仍然不能证明绝望与虚无乃是实有。

  因此,这“瑟缩地做梦”的小粉花的形象及其际遇。

  也或许有鲁迅过去的自身经历和内心世界矛盾的影子。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确硬的灿烂的雪花。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喜欢《野草》的文字,喜欢对于雪的描绘,喜欢……他把《雪》和《好的故事》放在一起研究,批评了那种一味研究微文大意的人,认为《雪》的艺术形象,象征和寄托了鲁迅的“深远的情思”——向往江南雪景温暖的春天的一般的美好理想,而憎恶把朔方的雪花变成孤独和冰冷残酷的冬天。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彷徨苦闷的产物,坚韧战斗的见证,鲁迅的心路历程,它就是《野草》。

  我认为它是经典,源于它的文字,言语;我认为它是经典,源于它包含了鲁迅的全部哲学……《野草》,独树一帜的文学。

  风起潮落,花开云散【2】

  世间万物都有他们自己的轨迹,风起潮落,花开云散,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结束于不经意之时,或许我们还未从时间细长的流水中醒悟,或许我们还沉浸在昨日的欢乐,明日的期待里,却忘了我们的轨迹时刻会消失,我们离坟墓只有弹指的一瞬间。

  岁月静好,我们时常相约黄昏,迎着夕阳,踏着余辉,享受生命的缄默,沐浴在转瞬即逝的时光下,有时我们分不清生命和时间的关系,似千丝万缕,只晓得有生命,就会有时间,说不请哪个主宰着我们这些脆弱的生物,就当不复存在吧,可,我们之中总有些人在思考我们是什么,来到这花花世界中,留下平淡却另自己刻骨铭心的轨迹,化成一缕光,一泓清水,一粒尘埃,沉淀在时间长河里或者,生命的往复运动中,被世人遗忘,只留下一个石碑,一座坟,当记起你的存在时便留下一句苍白如雪的或者枯燥如灰的话,在你的坟头上洒下世间的一束白花,当你来过,我们怀念过。

  一杯浓茶如果细细品味,便会尝尽辛酸苦辣,一樽烈酒如果豪饮下去便会体会到醉梦人生的无尽沧桑。

  本来都是死物,何来的情?只是我们带着一颗还未死亡的心体验罢了,心与物相交融,如活水养活了鱼那样,连死物都有别样的情感。

  因为注入自己最纯粹的灵魂,自己赖以生存于万物中最为珍贵的东西。

  我们来到这里走了一遭,便要痛快的活着,我们是相对独立的个体,自己所经历的痛苦与喜悦只有自己知道,没有所谓的心灵感应,因为—生与死,是自己的,推不得,那是一辈子。

  那只大雁【3】

  我对大雁的认识最早始于家门口天空中那飞掠而过,排着一字或人字队形,时而啸鸣長空的雁群。

  秋后,在附近的草籽(苜蓿)田里常常有一群群大雁从天而降,在田里吃苜宿,其中一只将头高高抬起,警惕地侦视四方,担任警戒任务。

  这只经验丰富的大雁也是飞行时的领头者。

  早年,人们环保意识淡薄,有人就会用枪和一种叫七步精(山奈)的药物猎杀大雁。

  据说大雁吃了这种药物后七步之内就会死亡。

  我有一个朋友就在我家附近的山坡上捡到一只从天上掉下来的大雁,也许它就是吃了那种叫七步精的毒药,因中毒轻还能飞一阵子。

  不过,还是摔下来,免不了一死,不知道是毒死的还是摔死的,也许两者都有可能吧。

  大雁是很忠于爱情的动物,据说一个侣伴死了,另一个也会伤心郁闷而死。

  说不定那只天上掉下来的大雁也是因为丧偶,痛不欲生,故意摔下来和另一只大雁在阴间相会。

  那时,物质匮乏,什么东西都会拿来吃,更何况掉下来的是“天鹅肉”。

  即使是死的,甚至可能中毒而死,身上还有余毒,也捨不得丢弃。

  拿它拔毛后生炒,放入黄酒、薑葱,香气扑鼻。

  与几个朋友还喝了不少酒。

  因怀疑可能是毒死的,也不敢多吃大雁肉。

  大雁是高空飞翔的高手,是经过長途飞行的候鸟。

  它的肌肉发达,肌肉里含脂肪量少,肌纤维韌性强。

  所以,吃起来没有像鸡、鹅肉那样鲜嫰。

  当时,因为怀疑它是中毒而死的,没有细细品尝它的滋味。

  据说,大雁肉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有壮筋骨,却风寒,益阳气的作用。

  大雁肉烹制后香气扑鼻,民间有“闻到雁肉香,神仙想断肠”的说法。

  自古以来大雁是人类崇拜的飞鸟,认为大雁是“五常俱全”兼具仁、义、礼、智、伩,禽中之冠的灵性动物,人们将大雁比作书伩或者伩差。

  这在古代的文章、诗词中都有记載:“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云中谁寄金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在我囯西安市还有一座以“大雁”命名的塔叫大雁塔。

  随着时代的变迁,交通工具的发达,通伩越来越方便。

  人们利用互联网,在手机、电脑萤屏中可以视频通话,不需要鴻雁、飞鸽传书了。

  由于物质丰富,环保意识增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也日益重视,大雁对人类也不再懼怕。

  记得几年前,在纽约長岛,曾经在一处住宅区旁,看到成群的大雁在草地上吃草,它们看到我,虽然有点警觉,却不再逃逸了,它们甚至连汽车都不怕。

  可见它们已经把人类当朋友了。

【鲁迅野草的分析】相关文章:

野草读后感8篇06-19

鲁迅的生活大事记录08-14

小议鲁迅笔下的“无名”之悲01-30

浅谈鲁迅笔下的“无名”之悲01-26

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指标12-16

财务分析报告的主要分析指标01-25

鲁迅《风筝》读后感01-30

鲁迅文学创作隐喻12-09

论鲁迅小说对“看客心理”的批判01-28

从财务分析到经营分析的嬗变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