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遗失在传说里的蝴蝶泉

时间:2023-04-01 04:03:49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遗失在传说里的蝴蝶泉

  蝴蝶泉是美的,她的美与我梦里的不同,遗失在传说里的蝴蝶泉。

遗失在传说里的蝴蝶泉

  遗失在传说里的蝴蝶泉【1】

  不去蝴蝶泉,终生遗憾,去了蝴蝶泉,遗憾终生。

  这话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真正深有体会。

  而此时此刻,我就是那个置身于苍山云弄峰下,大师郭沫若手书“蝴蝶泉”边的过客。

  雨,又是雨,淅淅沥沥的小雨,可以撑着伞,也可以不用,因为你这边刚撑起来伞,走上三两步,伞的用处就不是防雨了,而是遮蔽热情奔放的大理阳光。

  刘禹锡的那句“东边日出西边雨”用来形容大理的天气,真是恰当极了。

  我就是披着淅淅沥沥的雨,迎着热烈奔放的西南阳光,来到梦里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千遍万遍的蝴蝶泉边的。

  沿着长长弯弯幽幽的竹林而上,似乎能听得到吹响的竹笛曲,令人沉醉,阿诗玛说蝴蝶泉就在竹林的尽头。

  我和阿诗玛一路欢歌而行。

  其实,现在的蝴蝶泉边已不见成千上万的蝴蝶从四面八方飞来,在泉边漫天飞舞,还有那无数蝴蝶钩足连须、首尾相衔,一串串地从大合欢树上垂挂至水面,蔚为壮观的景象已是昨天的昨天的昨天。

  但我清楚自己,来看蝴蝶泉,不只是为了来看蝴蝶,当然,能被千万只五彩缤纷的蝴蝶环绕飞舞更好,是圆一个梦里的追寻吧。

  那是一个白族阿婆,她很热情,给我和阿诗玛穿上白底绣着粉红花朵的民族服装,从镜头里看,连我都辨别不清那女子是阿诗玛还是白族的金花,她像一朵艳丽的山茶,亭亭玉立。

  阿诗玛也辨别不清我还是不是汉人张爱爱。

  我俩的眼里都是笑,连同说话的语气都洋溢着欢乐。

  阿婆说我们可以穿戴着在这里游玩,直至离开。

  四处张望,遍地开满了白族的金花们,五颜六色,花枝招展,婀娜多姿,那眉眼如沐春风,顾盼生辉。

  如果不是阿诗玛喊我的名字,徜徉在泉边的我早已沉醉在满眼金花们的巧笑中了。

  每天,她都被从千里万里之外来的俏丽的金花们环绕着,可以说,她美在人们围抱的幸福中。

  每天,她还被一个个镜头追逐着,而后被带到她从没有去过的远方的远方,可以说,她美在人们追寻的远方中。

  而我梦里蝴蝶泉的美不是因为现在她已身为名胜古迹,被万千人追寻,是关于她的名字,是关于她的传说。

  如果可以,我更愿意回到从前的从前,尽管她不如现在被保护、重视、关注,我还是更喜欢她的最初的原貌,安宁、自然。

  离开蝴蝶泉的时候,我和阿诗玛被一个女商贩追逐着,阿诗玛身前的包包已飞满了彩色的已成为粗糙的工艺品没有生命的蝴蝶。

  我的身边也同样被一些叫卖的商贩环围着,我的包包也一样爬了几只五彩蝴蝶,我和阿诗玛不得不从包包里掏出几张零用的钞票,才得以换得自由身。

  车子渐行渐远,我已忘记了梦里昼思夜想的蝴蝶泉的模样,更忘记了真正的蝴蝶泉的模样,尽管我曾亲临她,眼望见她的清澈,尽管我曾在梦里一遍一遍想象着她妖娆的身姿。

  握着阿诗玛的手,我只听得见在心底里有支离破碎的声音,我的梦,其实,只是曾经的一种美丽而古老的爱情传说,她已刻录在我曾经不泯的记忆里。

  蝴蝶泉,就在今天,已经从我的梦里,遗失。

  家乡漫述【2】

  家乡地处临城县西部山区,境内多悬崖峭壁,且沟壑纵横,坡陡林深,千米以上山峰俯首即是,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闻名遐迩的临城县小天池景区即坐落于此,风景俊秀,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家乡地势陡峭,整个村子很难找到方圆过亩的平整地块,乡亲们修房建屋、开田修路只能沿着山势、河流顺势而为,以致于外地人一进入村子,首先映入眼帘且印象深刻的就是散落在半山腰的人家和星星点点的农田。

  有些农田修在近乎90度的山坡上,在这上面种庄稼,如果是第一次见到,确实应该感到新奇和诧异。

  而当地人已经完全适应和融入了这种自然生活,他们在陡峭的山坡上负重行走如履平地。

  相反,让他们在平地上活动却有些不自然,以致于走路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把脚抬得高高的,以规避路上凸出的石头、荆棘之类,让城里人一眼就能猜出他们是山里人。

  家乡地理位置偏僻,很少遭受外界的干扰破坏,尤其是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时代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至今,村里没有一家工矿企业,也没有大量外地人涌入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河道里清澈的溪水经年累月潺潺地流着。

  晚上,夜色笼罩,山村静幽,人迹萧索,或许只有河里的溪水声、野外的虫鸣能够搅扰人的清梦,其它一点点声音都没有,一切归于阗寂与自然。

  村里人的日常生活用水,根本用不着专门打井汲水,随便在山脚或者河道旁挖一池子即有泉水涌出,水质清冽,甘甜醇厚,掬之入口,沁入心脾,远非城里的自来水能比。

  也因了这个缘故,每次回乡,总要带上几个水桶,盛一些家乡的水回来。

  家乡的自然植被保存得相当完好,山间村上,大部分时间花草烂漫,郁郁葱葱,枝叶婆娑。

  周围的山上长满了落叶阔叶林木和高低错落的灌木、荆棘。

  每到秋天,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即便北京的香山红叶,我想也不过如此,而且这里的红叶分布面积更广、种类更全。

  野鹿、山羊、野猪、豹子、狼、狐、獾等在其间穿行出没,繁衍生息,时不时给庄稼、家禽、家畜带来一些伤害,当地人也只能无可奈何。

  山上还有近千种的草类、蕨类、菌类植物,就连至为珍贵的灵芝、猴头、燕窝也不罕见。

  记得小时候经常上山捡拾干枯的树枝、灌木回家当柴烧,那些干枯的树枝一番雨后往往会生长出许多粘稠透明的东西,而我总是一根一根地把它们悉数捋去扔掉。

  长大后,别人告诉我,被我扔掉的是一种很难得的野生食用菌类,叫作黑木耳。

  家乡盛产野生药材,有200多种,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每到放暑假的时候,父亲总会带上我们兄弟几个上山刨药材。

  柴胡、黄芪、远志、川穹之类是最多的,也是首选。

  一个假期下来,挖草药卖的钱不但可以抵上新学期的学费,而且还可以补贴部分家用。

  而这种挖草药的营生,现在当地人也一直在持续着,这已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收入来源。

  家乡地域狭小,较之平原地区,气候偏寒,农作物除了种植玉米、土豆、谷物较为丰收外,其它都不太适合。

  当地人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核桃和板栗等干鲜果树,因为土壤、气候等因素,这些干鲜果品质地上乘,深受市场青睐和欢迎。

  好的年头,一家单靠卖核桃和板栗的收入就达二、三万元。

  山里人纯朴节俭,如果没有什么大的事项,这些收入维持一年的生活光景已是丰厚有余。

  近几年,因了信息的开放和对外界文明的向往,青壮年多以打工、求学等形式离开了村子,到外面去闯荡世界,还在村里留守的多为上了年纪的原住村民,他们执着地守望着身边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夕阳西下,蹒跚的身影,袅袅炊烟,奔跑的小狗,远山如墨,定格成一幅永远的乡村图画。

  实际上,他们已经成了小村的印记和符号。

  有了他们,小村的记忆才会更加完整,更加深刻,更加亘久绵延。

  如今,在国家政策的惠顾和外界文明的冲击濡染下,家乡已经日益脱离原生态的生活方式,最明显的变化是,通村道路变成了水泥路面,家庭轿车开进了村里,自来水流进了家庭,手机、电脑网络成为生活必需。

  而且,小村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的号召,着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环境,努力引导村民改变世代斧砍锯伐、木柴取暖做饭等传统生活习惯,推广利用生活废品和庄稼秸秆生产沼气照明做饭,在山间村上广植林木植被,甚至一些赖以养家糊口的农田也全部换成了经济林,村路两旁每隔不远还建起了垃圾池,定点定人,垃圾统一存放清运……

  似水流年,家乡永远是我人生中的一页珍藏,是家乡的大山大川草地河流,还有那些可亲可敬勤劳淳朴的乡亲们滋养了我的生命。

  我相信,在时代的发展变迁中,家乡一定会更加天蓝水绿山青,在幸福乡村建设的主旋律中弹奏出更加优美的自然之歌。

  雨季【3】

  进入暑期,连绵的阴雨不期而至,让我不由想起故乡的雨季。

  同城市里的人们不一样,故乡的人对雨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他们喜雨、盼雨、求雨,雨是上天带给他们的恩赐,为他们带来了丰收,带来了希望,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无数的欢乐。

  下雨了!下雨了!村里村外响起一片欢快的叫声。

  大雨终于来了,全村顿时笼罩在一片白色的雨雾之中,密密的雨点打在树上、庄稼枝叶上、田地里、石板路上,发出一片齐唰唰的声响,那气势天地间再也容不下其他声音。

  下雨时,庄稼人最爱搬个小凳子坐在堂屋门口看雨,看雨丝如织、绵绵密密把天地紧紧连在一起;看密密麻麻的雨点在院中水洼处溅起一串串水泡,排着队涌向排水口,很像一列列争先恐后的士兵;看顺房顶瓦口流下的白色水柱击打在青石板上飞起一片水花;看屋后的青山上,顺山涧倾泻而下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看雨后,团团水雾奔涌着飘过山顶,如梦如幻;看雨后初晴,天边升起一道彩虹,带来无数憧憬。

  那种对雨的感觉,对雨的挚爱,与雨的交流,也只有他们能体会到。

  雨天里,最快乐的还是孩子们,他们不怕淋湿了光光的脊背,赤着脚跳进水里疯跑着,尽情地嬉戏。

  有时不等雨停,就迫不及待地跑了出去,到田野里去寻找雨后新生的鲜蘑、树叉上长出的猴头,摘一颗沾着水珠的红枣,吃进嘴里真是又脆又甜。

  大人们也随后跟来,到地里看看庄稼有没有被雨水冲倒,顺手带一把铁锹,将山上淌下的雨水挡进田里,让庄稼喝个饱,期待有个好收成。

  雨天,女人们也闲不住,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边拉家常,边给男人纳着鞋底,做双布鞋,因为有了空闲,中午时还要给家人做一顿好饭。

  雨季的一切都是鲜活的,因为有了雨的滋润,山是鲜绿的,树是翠绿的,庄稼是油绿的,连空气都充满了绿意生机。

  连绵的阴雨后,大山饱蕴了水分,形成季节性的溪流,顺着山涧流出,流向村边平时干涸的河滩,小河顿时活了起来,给原本美丽的小村庄又增添了几分秀色。

  一些不知名的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来游去,青蛙从河边青青的玉米田里跳进水中冲凉。

  一到傍晚,穿得花花绿绿的姑娘媳妇们纷纷抱着洗衣盆、拿着棒槌来到河边洗衣服。

  一群孩子们也来凑趣,光着身子跳进深些的水坑里闹个不停,哗哗的流水声、砰砰啪啪的洗衣声与姑娘们的笑声汇成一支动听的乡村小调。

  雨季时的雨变化无常,有时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会儿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一会儿云开雾散,晴空万里;有时东边日出西边雨,站在一块地里,垄沟这边下那边干;有时缠缠绵绵,像热恋中情人的话语,一会儿急,一会儿慢,从早到晚下个不停。

  庄稼人都喜欢细雨绵绵,那丝丝的水分都被吸收进了山坡、田野,孕育成了绿色、丰收。

  如果下雨时遇上狂风大作或天色昏暗,庄稼人就不免要担心,会一直望着天,企盼不要下冰雹或不要吹倒了庄稼。

  但庄稼人最揪心的是雨季里没有雨,若是雨季十天半月没有雨,庄稼人就像没了主心骨,他们看着地里的庄稼旱得拧成了绳,一个个眉头就蹙起了疙瘩,一遍又一遍地望着天,盼着飘过一片云彩。

  女人们也悄悄地瞒着男人,到村口龙王庙里烧些香箔,磕头祷告,盼龙王快快显灵,下一场喜雨。

  若真是赶上了大旱之年,收成和人畜饮水都成了问题,到最后庄稼汉子也不得不低下倔强的头颅,到庙里去请龙王。

  不过,那时候可不就是烧香磕头那样简单了,就象电影里演得一样,全村老少齐上场,场面既热闹又虔诚。

  正是对雨的一份感情、一份期待,庄稼人一到过年,首先要看来年的雨情,有道是“一龙治水,风调雨顺”、“二龙行雨,旱涝不匀”、“九龙治水,天下大涝”。

  同时,在故乡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雨的谚语,如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燕子低飞要下雨,蚂蚁搬家要下雨,等等。

  雨已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着他们苦,伴随着他们乐,伴随着他们走过一个又一个雨季。

【遗失在传说里的蝴蝶泉】相关文章:

遗失在纷繁里的纯真10-01

遗失在风中的爱情10-01

《蝴蝶泉边》教学教案10-09

蝴蝶泉导游词02-21

蝴蝶泉导游词08-30

《蝴蝶泉》教学教案设计10-09

有关蝴蝶泉的导游词10-05

最新蝴蝶泉的导游词10-05

大理蝴蝶泉导游词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