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纵然一生漂泊亦可淡若清风

时间:2020-12-05 13:55:15 随笔 我要投稿

纵然一生漂泊亦可淡若清风

  许我一盏永不灭的灯,让我将前方点亮,纵然一生漂泊亦可淡若清风。

  纵然一生漂泊,亦可淡若清风【1】

  人的一生,不断地经历得到和失去,缘起缘灭,曾以为会一无所有,痛不欲生,到最后,流逝的光阴终会将一切淡化。

  多少故事几经更改,多少人来了又去,不求浓烈相守,但求淡淡相依。

  回眸,一抹寂凉,我们都成了捡拾往事的人。

  曾经留恋一座城,因为与你在那座城相遇、相知,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格外的美,当时年少痴狂,爱上一个人不需要任何理由,爱了,便是爱了。

  曾经痴狂,换今后的一抹从容,我不是你,你不是我,各自承受着曲折和无奈。

  那一页薄纸,几字落下,才知道,流年似水,太过匆匆,一些故事来不及真正的开始,犹如一部戏并未进入最精彩的情节,便已成了昨天,你我都成了记忆里的旧光影,皆是过客。

  莫问前路几何,曲起生歌,婉转悠扬,只是,不再是一张如花的笑脸。

  也许有一天,所有的不解,所有的迷茫,所有的不安,都将如天上的云朵,一尘不染,轻轻飘向梦的深处,留下一缕香,嫣然岁月的模样。

  你依然站在皎洁的月光下,打开那壶陈年的酒,慢慢品尝,醉过方知酒浓,情深方知意重。

  习惯在寂静的晚上,登高望远,看着万家灯火,数一数那些窗,今晚,又会有多少悲欢离合重复上演,温柔的伤感。

  你说,若有缘,千里终会来相会,携手红尘,若无缘,近在咫尺不相逢,终将是陌路。

  扫尽心间的尘埃,纵然一生漂泊,亦可淡若清风。

  好好珍惜,一个人的时光,好好看一看这人间春色,花不会因为你的疏忽,而来年不再盛开。

  但有的人因为错过,而转身天涯,说着勿念,又怎么能不想念,那些青葱岁月,那些相依的温暖。

  每一个人来到世间,都带着各自的欢喜悲伤,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遇见你,谁许谁天荒地老,谁送谁一袭花的嫁衣?你若了解,便是懂得,你若不解,便是悲哀。

  愿那些璀璨的萤火,在你黑暗的路途,给你一丝光亮。

  如果不曾遇到你,我将会是在哪里,日子过得怎么样,是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繁忙中老去。

  因为遇见你,我的人生,便拥有了玫瑰色的香,有了喜悦和痛苦,不至于回首往事时,一片苍白。

  又闻笙箫起,许我打马归来,在那抹纯色记忆里,许你另一个来生,将所有的不期而遇,变成寻常的遇见,将所有的爱恋说完,然后牵着你的手,回到那座城。

  采菊东篱,坐观云起,一生一世,再也不分离。

  梦醒,花开花落,又将遇夏,而我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踽踽独行。

  我对着天空笑了,我对着白云诉说过往,却再也见不到一个那般模样的你。

  停留只是一瞬,回首却是一生,纵然一生漂泊,亦可淡若清风!

  火线上入党【2】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即将来临的大喜日子里,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不由得想起了那段非同寻常的入党经历,想起了那战火纷飞的战斗环境,使我思想感情的潮水汹涌澎湃,浮想联翩,在前线入党的经历直抵心灵,历历在目。

  让时光追溯到1984年12月,我所在的部队突然接到上级紧急命令,赴云南老山前线执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任务。

  刚听到这个震惊消息时,全连士兵都懵了,因都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那时情况紧急,根本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

  记得连长在临时驻扎的不大的军营里组织紧急集合,用他那宏亮的声音郑重宣布上级命令,连指导员罗俊生带着浓重的山西腔,发出赴老山前线作战动员令。

  连首长的决心是坚定的,态度是坚决的。

  战前动员后,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我和战友们义愤填膺,主动请缨,当即都写了请战书,积极要求参战,绝不当熊样的逃兵。

  我们按预定时间,乘坐闷罐车、小火车、大解放,提前赶到了云南老山前线,一到这里,就闻到了浓浓的火药味,周围的气氛都紧张起来,昔日这个在普通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山峰,此时却与共和国的三山五岳齐名,成为一座英雄儿女鲜血染红的山脉。

  这里山势陡峭,地势险要,荆棘丛生,森林茂密,每天还要经受着战火的考验,面临着生命危险,这些都是对我和战友们考验的极限。

  而当时我决心已定,豁出去了,坚决在这里戍边、卫国、流血、流汗,坚守住老山前线这片神圣的领土,用血肉之躯捍卫着共和国的尊严。

  在这里,我看到了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一个个坚如磐石的党组织,就像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凝聚着党员的党心和军魂,汇聚着士兵的信心和决心;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个党员真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个坚强堡垒里的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他们在用行动书写忠诚,用勇敢检验党性,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时时在影响着我,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时时在带动着我,他们的英雄事迹鼓舞着我,他们的献身精神震撼着我,我努力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光辉榜样,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接受组织的熏陶。

  在烽火老山前线,在组织的熏陶下,我才真正懂得了“为什么入党”、“入党干什么”“为党做什么”和“身后留什么”,并激发了我加入党组织的强烈愿望。

  记得1985年6月,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隆隆的炮火声中,我又一次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饱蘸着战争硝烟、终生难以忘怀的入党申请书。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我递交上这份入党申请书后,内心里感到沉甸甸的,它比和平时期的入党申请书又染上了庄重的色彩,带上了“火药味”,申请加入党组织的心情也是不一样的,加入党组织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

  那是用坚定的决心、用坚实的行动书写的入党申请书,它不仅凝聚着我入党的铮铮誓言,也表明了我的拳拳忠党报国之心。

  现在想来,我都佩服当时坚决的态度和迫切的愿望。

  连队指导员见我要求入党心情迫切,态度端正,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心和决心,并鉴于我在战区的表现,经受了战火的严峻考验,于1985年6月26日,在党的64岁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候,在烽火前线,及时召开了连党支部大会,正式吸收我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实现了我多年的美好夙愿。

  我站在捍卫祖国的神圣领土上,面向鲜红的党旗,郑重地举起拳头向党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那是我发自内心的真情表达。

  此时此刻,我的内心非常激动,涌动着感情的潮水,心中酝酿着许多话要对党说。

  我想说,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了,我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要对得起这个光荣的称号,认真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将用满腔热血来表达对党的忠诚,用行动来检验自己的党性,用党性来捍卫祖国的神圣疆土。

  火线上入党,使我投入组织怀抱的第一天就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给我的政治生涯增添了一段不同凡响的经历,给我的整个人生注入了不同寻常的色彩,使我始终为之骄傲和自豪,时刻铭记在心,今生难以忘怀。

  从入党的第一天起,我就倍加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就像在战场上向党表达铮铮誓言那样,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

  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成长进步很快,荣立了三等战功,被总政治部授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等,在党的旗帜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从前线归来,一直保持着经过战火考验的坚强党性观念,经受着那样一种党性锻炼,保持着烽火年代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工作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为党的事业默默地工作着,忠心向党表达行动自觉。

  每当回忆起这些的时候我就想,我所获得的一切荣誉和进步都是党给的,是火线上的入党经历始终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此时的内心深处涌动起对党无限感激之情。

  如今,我已是一名有着32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了,火线上入党的经历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回忆,我始终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像第一次入党宣誓中所说的那样“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在纪念建党96周年的日子里,重温火线上入党那段不寻常的经历,更增添了我的信心和勇气,那段经历弥足珍贵,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征途上奋发前行,我决心勤勤恳恳工作,为党的事业而不停地奋斗、奋斗……

  地瓜的味道【3】

  晚上跟家人去了一家小餐馆奢侈,要了六道菜。

  有两道菜很是亲切:一道肉末粉条,一道“忆苦思甜”。

  肉末粉条辣味十足,正合我和妻子的口味;“忆苦思甜”其实不是菜,是纯地瓜干面做的窝窝头,每个小的像一头蒜,不到半分钟,这忆苦思甜在碟子里被亲切的一干二净。

  我记忆里地瓜曾是这里的主粮。

  那些年,家里刚刚承包了几亩土地,地瓜撑破了地垄,张扬着丰收的富足和欢喜。

  晨露泛着寒星的夜眼在苍凉的田野里闪烁,苍绿的地瓜秧满脸凝重,坚忍蔓长的瓜秧被镰刀从蒂处削落,身后盘成了一堆堆蛇状的美丽。

  那些蚂蚱和蝈蝈像被揪疼了酣梦,朦胧样突然蹦起,掠一道弧线,又降落到地上,隐于秧子下。

  于是,我像个斗士,折些细长的狗尾巴草,把捉到的蚂蚱和蝈蝈从它们的后颈串起,带回家喂鸡,鸡肥的会多下几个蛋;有时,娘会用油煎炸,吃起来那才叫个香。

  一家人迎着晨阳搓热了掌心,甩开膀子的镢头让一窝窝红皮地瓜应声而出,一嘟噜一嘟噜的像骤然间花朵开得满地都是。

  父亲是种田的'行家,地瓜比邻居家的都要好,相邻的瘸子伯见了一个劲地直夸好。

  几张擦刀像魔术师的戏法,雪白的地瓜片唰唰地包围了身边,筐篓里挤着,簸萁里待着。

  有时候我不甘寂寞,趁父亲抽烟的功夫便拿起擦板,一个地瓜没擦完,手却削去了一块皮。

  稍稍作了平整的土地上颠撒了洁白的地瓜片,我像个被制作好的小木头人,小心地倒退着脚步,弓着腰,把手掌大小的地瓜片摆成了好似枚枚雪白的棋子。

  随手啃一口地瓜片,干燥脱皮的嘴唇滋润了,看着乳白色的地瓜粘液沾满的十指,空荡荡的肠胃似乎有了底气。

  母亲嘱咐我用土坷垃搭个小土窑,把一些地瓜放在上面,干柴烈火后用镢头砸塌焖严,歇晌时浓郁的烤地瓜就填饱了肚子。

  最揪心的是大半夜里下雨,睁不开的眼被母亲拽着耳朵喊醒,一路上像撵猪似的,一直赶到地里,捡拾完了,雨也来了。

  有时候,刚晒了一天后的瓜干,被雨淋了透,再加上连日不开,有的烂掉了,即使不烂掉,黏黏糊糊的泛了绿毛,也都黑了心。

  曾记得,附近矿区有一个大大的圆形砖窑,父亲就把半干的地瓜干拉到窑里边,拣了空隙烘晒,几番折腾后,地瓜干变得黑不溜秋的,人也跟着累瘦了一圈。

  那年月,乡野人家的日子有时都很紧巴,实在没有吃的了,这些“眼睛儿”就成了救星。

  娘会持家,一把柳芽掺一把地瓜面,蒸熟的窝窝头在低矮的案板上散着热气。

  苦涩入口,吃起来也香,因为饿极了。

  风调雨顺的年成,父亲用高粱杆做成的簙围成一个圆囤,把白生生的地瓜干存在里面,成了全家人春冬的食粮,地瓜干煎饼至今还难以忘记。

  还留下一部分地瓜储存在地窖中,一个冬天在滚烫的汤锅里都能看到它,盛上满满的一大碗,直吃得大腹便便。

  要么把地瓜擦成条状放置在大锅里,再加上一些压碎的豆扁,点燃木柴煮熟,直到香气弥漫了整个厨房。

  热热的舀上一大碗,坐在门口前的石墩上,就着一头大蒜或一根长长的大葱,热热的享受着农家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