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茶的唯美文章

时间:2020-12-05 14:26:11 随笔 我要投稿

有关茶的唯美文章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分别说明了茶是中国老百姓生活和文人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

有关茶的唯美文章

  【一】茶入人生

  我不谙茶道,对茶更谈不上高深的研究了,偶尔受朋友之邀品品茶,大多时候还是在家里或单位办公室里,独坐独饮,这个时候的自己,虽说没什么品茶的高品位,但却多了些茶中品人生的小滋味,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才渐渐领悟了茶如人生、茶道即人道的道理,品茶品出了人生的况味。

  不是吗?“茶”字的涵义不就是人在草木中吗?

  茶的初始如人生。

  炒制好茶需要在温锅中慢慢揉炒,长达数个小时,茶叶才会慢慢集聚。

  而若要炒制粗茶,那就简单了,把锅加热,半个小时就够了,但这样的茶饮起来索然无味。

  人生亦如此,每个人出生时几乎是平等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炒茶一样,将会慢慢敌发生变化。

  在现实生活中, 品味为什么高低不同,有时候不是因为你的自身问题,而是看在现实生活的这口锅里,你的灵魂被揉炒了多少回,这里面蕴含着很深奥的道理。

  茶的经历如人生。

  这得先从茶和人生的起步说起,茶的起步是从沏茶开始的,需要先用开水将茶壶、茶杯等淋洗一遍,这也叫“暖壶”,是为了放心的喝茶。

  人生的起步不也是这样吗?需要将大环境、小岗位都安排好了,这才便于安心地工作,里面渗透着很深的“茶道”和人生的道理。

  然后,将茶叶放入壶中,用开水冲茶,这个时候,你定静地注视着茶壶或茶杯,就会发现,茶叶都一边飘摇着、舒展着争先恐后地想飘到最上面,密密地拥挤到一起,似乎都想争得最上一层,来释放自己的芳香,可刚刚沏下的茶叶,芳香能有几何?这时的主人是不会去品茶的芳香的。

  后来,在同伴相互拥挤的过程中,仅凭一点浮力的茶叶就根本支撑不住了,加之经水的浸泡,增加了体重,一片片茶叶摇摇晃晃,慢慢地沉到半空,大多都沉到了茶壶或杯子的底部,沉淀了的茶叶,这才渐渐地释放出浓郁的芳香。

  由此反观我们的人生,茶壶和茶杯就如同我们人生的大小“舞台”,刚刚踏入工作的这把“大壶”或“杯子”时,都会好高骛远,凭一时的冲动,纷纷冲向事业的上面或前头,想尽快展示个人的能力和才华,都想往上冲,上面自然就会拥挤不堪。

  再说了,刚踏入工作岗位的人,能有多少才华值得施展?这样一来,有的就会被碰的头破血流,有的在拥挤中也没法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就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生活的打磨,先进思想的灌输,就会一步步地沉淀,思想就会慢慢地沉思,也就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展示出了自己独特的才华。

  人生的经历正如茶的经历,人们在人生这把“大壶”中,不停地飘荡,在不同的位置起伏,展示出每个阶段不同的才华。

  茶的颜色如人生。

  沏茶的时候,茶的颜色会由浅慢慢地变深,浓到极处,煞是好看,由于茶的种类不同,大致可由浅绿、浅黄、浅红色,形成深绿、深黄、深红色,这时候赏茶色会赏心悦目,到了最好的状态,各种茶色再慢慢地由深变浅,直到很浅很淡,这就是沏茶的规律。

  人生也是这样,起初,无论是事业和人生都很淡然,慢慢地随着不断发展,在事业和人生中就会有新的起色,发展到一定阶段,还会轰轰烈烈,到达事业顶峰的时候,还能创造出人生的辉煌。

  后因时势、年龄、环境、机遇等因素不断地发生变化,就会慢慢地退步,直到最终退休,这也是人生的规律,也是人生如茶的地方。

  再就是在每个人的人生中也不一样,有的人在事业上是滚水沏茶,事业如茶一样浓烈;有的人是冷水沏茶,事业如茶一样慢慢浓,在一步一步、慢慢地向前发展;有的人是温水沏茶,说浓不浓,说淡不淡,平淡人生。

  茶的味道如人生。

  我们品茶的时候,起初总是感到是苦味,再细细地品味,就会感到变为涩味,往下咽的时候,就会感到是甘味。

  这不正是人生的规律吗?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个人起步的时候都会很难,“万事开头难”正是说的这个道理,每个人都要品尝人生初始的苦味,后经艰苦拼搏,以苦为乐,迎难而上,才感到苦味渐渐淡了,接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涩味,这个时候才有了希望,也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如果畏难发愁,就会半途而废,如果急起直追,将会到达胜利的彼岸,最后品尝到的是人生的“甘味”,这是人生的最大收获。

  “茶里乾坤大,壶里日月长”。

  既然茶如人生,我们不妨像炒茶一样把自己的人生慢慢揉炒,像沏茶一样一步步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像观察茶的颜色一样把握好人生的规律,再像品茶的味道一样品尝人生的甘甜。

  通过品茶,真正感悟人生的真谛。

  乔显德

  【二】喝茶时光

  喝茶时光

  午饭后,是奶奶的喝茶时间,每天雷打不动。

  那时我总爱央求奶奶给我倒一碗,奶奶会说:“小孩子是不能喝茶的”,但最终拗不过,就会让我喝一碗。

  儿时的我不懂茶的味道,只是觉得和奶奶争闹一番很好玩。

  渐渐地我上学了,晚上做功课,看到父母喝茶,自己也会跟着喝一杯。

  那时家乡还没通自来水,饮用的是地下水,有些咸,泡的茶也很涩,但是茶比白开水好喝些,那一杯杯茶伴随我度过了无数的夜晚,直到我离家到县城读书。

  后来,我进入工厂参加工作,繁忙的工作已让我无暇喝茶了,往往泡了一杯茶后,就去忙工作了,等想起喝茶时,茶已凉,此时的茶已没有了清香,于是就把茶换成了白开水,白开水什么时候喝也可以啊。

  再后来,奶奶离世。

  我成家、生子,下班后,要做家务、照顾儿子,更忙了,喝茶对我成了一种奢望。

  去年中秋节时回家看望父母,家里早已通了自来水,还是引的黄河水呢。

  饭后父亲照例泡了一壶茶,因为很久没有回家了,所以和父亲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从工作、生活到烦恼、快乐,从没觉得和父亲的关系竟如此融洽。

  看到现在的我过得很好,母亲很满足,我幸福就是母亲最大的幸福。

  想起年少的叛逆、轻狂,想起和父亲剑拔弩张的日子,看到母亲头上的白发、父亲脸上的皱纹,不禁感叹岁月催人老啊。

  看到我们在喝茶,儿子跑过来,也要喝,我说:“小孩子是不能喝茶的”,儿子不依,仍喝了几口,喝完,说:“真好喝!”我们都笑,儿子也笑。

  现在每次和父母在一起喝茶,陪他们聊天,都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我喜欢这温暖的喝茶时光。

  【三】魂牵梦萦家乡茶

  回到家乡的感觉总是那么美好,浓厚的茶香,总是让我魂牵梦萦。

  民歌《挑担茶叶上北京》,曾经红遍大地。

  从小就是背着小竹篮,哼着这首歌,有板有眼地跟着父母去采茶,那黄土地总是散发着迷人的青青幽香,多少年过去了,一直留在记忆里,不曾抹去,也不会远去。

  家乡的.四月才是茶香的季节,高山茶成为家乡特别的富产,也促成了家乡茶文化深厚的底蕴。

  多少年来,家乡一直是江南重要的产茶区。

  那些零零碎碎,大大小小的土角落,随意种上几棵茶叶树,来年就能长出让人喜爱的嫩叶。

  时世的变迁,却难以改变一代又一代人对茶叶的追求。

  在那个大集体的时代,无论是整片的茶园地,还是零星的野山茶叶树,都属于集体所有,不可以随意采摘。

  到了采茶叶的季节,生产队里让村民自行拉成小组,大多是三、五户为一个采摘小组,采茶叶大多是妇女和那些稍大一些孩子的事。

  那时的学校,也会在采茶季节放几天假。

  孩子们对这样的假期是很高兴的事。

  因为有些不太听话的孩子,既不用上学,也不会去采茶叶,就像小山羊一样,放养了事。

  有些听话一些的孩子,会很高兴地提着一只小竹篮,跟着那些“婆婆、妈妈”走进茶园。

  不过,有些小帅哥,也是常常会被人取笑的,因为,采茶叶是妇女们的事。

  在大集体的时代,采茶叶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喜欢唱山歌的妇女,总是一边采茶叶,一边哼着小曲;喜欢拉家常的妇女,说东道西,说长道短,嘴是不会闲着的;有些年龄稍长一些的,孩子们会叫上一声阿婆,阿婆会讲许多希奇古怪的事情。

  与我家一个组的,有一个阿婆,小脚,也不识字,但肚子里还是装着不少的东西,讲给我们听。

  有的是当地流传的,也有是村子里先前发生的,还有些是编一些孩子们父母的事。

  事实上,这也是让孩子们安静下来最好的办法。

  早些时候,家乡的茶叶都是手工制成,后来,才是慢慢实现了机械换人,制作工艺也随之变化着。

  农村改革分地到户后,那个大集体也就是化整为零了,原先那些成片的茶园也不复存在,小时候那种采茶的热烈场面也不再出现,只是,无论如何变化,时代总是向前的,山村里的人们,采茶也不再是唯一的生计,家家户户都自行购买了全自动的制茶机械,还能享受政府补贴。

  现在茶农,进入了一个在劳动中享受生活的时代。

  时代的变迁,难以割舍人们对茶叶的依恋。

  对于家乡先辈们来说,茶叶是生活中迎来送往之待客必不可少的,也是大家多少年来生活的主要收入。

  土地还是那些土地,而茶叶已经不是原先的那种茶叶,人亦不是原先的那些人。

  原先的生产队集体已成为历史,早被单户的家庭所替代,现在的人们已经不是以生产茶叶来维持生活,告别了靠土地来养活自己的年代。

  小山村,新农村,新生活,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美好的生活得以真正拥有。

  村里有一对老夫妻,养育了三个子女,我是叫着这对老夫妻阿公阿婆长大的。

  阿公阿婆引以为自豪的是培养出一位进入北大的儿子,也是我们这个小山村唯一的北大学生,读法律专业,毕业后就理顺成章地成为一名律师。

  村里人说,年收入不低于100万元。

  阿公阿婆虽有三个子女,但自从有了这个有出息的儿子以后,两位老人的生活费全由这个儿子承担。

  阿公阿婆已是七十有几,体力当然大不如以前。

  这个儿子也是很少回家,平时弄点钱给阿公阿婆,出手大方,还总是说,这点钱不够我在北京上一次饭馆呢。

  过惯了省吃俭用的日子,老人都会精打细算。

  有一次,老人的邻居以赞赏的口气对他们的儿子说,你家生活条件那么好,你给父母的钱,他们都是花不完的,在采茶的季节里,两位老人还那么辛苦地去采茶叶。

  儿子听了以后脸色大变,先是怀疑兄长和姐姐把父母的钱拿去花了,还厉声质问自己的父母,自己给了钱,不在家养老,还要去采茶叶。

  在儿子心目中,自己的父母出去采茶叶是一件很丢脸的事。

  阿公阿婆宁可风吹雨打太阳晒,不是为了那么一点钱,老人是舍不得那些一辈子没离开过自己的茶叶地被荒芜,也是割舍不了一辈子没离开过的那份土地情。

  生活总是向前的,家乡人的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还是放不下那一片土地,放不下手中的锄头。

  一片片的茶叶,凝结着一代又一代茶农的情,多少年过去了,多少代人的变换,也难以让家乡人放弃黄土地,那是一种依恋,那是一种感情,也是对自然的尊重,对自己生活的一种期望。

  阿公阿婆虽然吃穿不用愁,在这样的季节里,那些散发着青香的片片茶叶,怎么也舍不得闲在家里的。

  人的一生需要有那么一种信念,一种对自己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种对自己理想的追求。

  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大山的阿公阿婆,尊重自然,尊重生活,总是舍不得那些黄土地被荒芜,因为那是一种情,一种养育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