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黄河远上白云间随笔

时间:2024-04-17 13:48:29 蔼媚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黄河远上白云间随笔(通用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经典的随笔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河远上白云间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河远上白云间随笔(通用5篇)

  黄河远上白云间随笔 1

  千年之前,盛唐时的诗人王之涣(字季凌)写了首《凉州词》,被人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七绝压卷之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我曾咀嚼N遍,反复揣摩,季凌这杰作是在那里触景生情呢?层峦叠嶂的深山里,残垣断臂的古堡前,还是白云悠悠的河曲处。

  深秋时节,我无意间闯入了当年王之涣吟歌的地方,川西北若尔盖县唐克乡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

  发源于青海巴颜卡拉山的黄河,自西向东,迂回曲折,在若尔盖大草原上的'唐克境内与白河汇合,形成了壮美的九曲黄河第一大转弯。

  这里,隔水与甘肃相望,凌空与白云接吻,是黄河路经四川的唯一一段。

  过唐克西行几公里,在一个叫索克藏 寺的前面驻车。

  南望群山错落,白云低

  垂,湾湾银水,绿草铺翠,让人恨不得把眼睑用什么东西给撑起来,尽可能的扩张视野。

  只见山与水际处,一丝白练飘来,越来越宽,越宽越弯,越弯越款,以至于恍惚自己置身与水中随涟漪浮动。

  回看金碧辉煌的索克藏寺,卓然精神,但已是建于1658年的“老叟”了。

  其后的山顶,兀然凸起,占据览景佳处,景区管理部门已修了木板栈道,直通山巅。

  这里海拔4000余米,每行一步,都明显感到心脏舒张的吃力,但移步换景,在不同高度,回望黄河画面各异。

  一旦登顶,美景尽收眼底,所有劳累顿一扫而光。

  没有莅临的人,用千般描述也难说清眼前的仙境之美。

  那一道道银白的河湾,从云端落下,在翡翠般的草地上蛇行,静谧而妩媚;那浓淡皴笔似的山峦,拥抱着霞彩,逆光闪现出千年城堡样的雉堞,苍凉而神秘;那潆洄若舞的草川线,若界外神曲,跃动着高昂而又柔和隐没了凡人听觉的旋律。

  痴醉间,蓦然见王之涣在那儿吟亢高歌,唐裳士人的气质非常洒脱。

  本欲揖拜,却见其随杨柳春风西去,顷刻间冷凄,一声声唏嘘。

  季凌才高八斗,性格豪放不羁,曾任冀州衡水主簿。

  因被人诬谤,拂袖而去。

  其诗作《登鹳雀楼》曾名动京师。

  可仕途坎坷,后来迁就文安县尉卑职,知天命之年郁疾离世。

  几番联想,顿然省悟,这人生不就如这九曲的黄河吗!从云端落下,奔流到海不复回。

  也许有人说我幼稚,王之涣是唐代的绛州人,在冀州任职,怎么会跑到几千里之外的剑南道松州来呢!

  我倒是认为,智人的睿思总能穿越时空,通灵共鸣的人。

  王之涣到没到过黄河九曲第一湾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诗旨揭示了人生哲理,惠泽了一代又一代人。

  不是吗?想开了,人如川逝,东流不回;犹若草芥,妆点风景;生命在无形中燃烧了,却积淀着文明,一代代推动着社会发展。

  黄河远上白云间随笔 2

  这个秋,秋水伊伊,秋雨绵绵。

  下了一周的秋雨,吹了一周的秋风,似乎云上的文墨没有泼墨尽兴,云上的笔没有画尽秋雨的秋意。

  可我那个一室的小租屋,前些日子看起来,还算明媚,能摆个旧货市场掏来的旧桌子与旧电脑,对着窗口写一写业余的诗作。

  如今,却被这雨天与雨的拥挤,弄得破自行车、小煤灶要进屋,就显得多了我这个写字台的心;也多了一个时时望着窗外的那个往事秋绪。

  是的,一间租屋装着我近八年的生活影子与自得其乐的笑声。

  屋子里门虽小,但总是看到窗子的口大,尤其是那个对着窗口的那空间,老显得比屋子所有的位置大。

  时常想放点什么,是花、是草,还是一张椅子,能在此借着向外的窗,讨点与窗外一样的风光。

  后来,随着生活用品的增多,这个位置逐渐被挤掉,放上了一台廉价的冰箱。

  屋子里因冰箱的个子挡去了一半的光,屋子的阴沉也多起来了,沉闷的空气如一个罩着盖子的压力锅,生活就在这个门外晃进来,在这个窗口挤压,说不起来,是笑多或是沉寂多。

  因一个夏季大雨,这个租屋因苍老而滴泪,刚好窗口这个位置下起了窗外的雨。

  我不得不,我把多余的物品变卖掉,把窗口的位置腾出来,当成一个窗外的天。

  自此,这个屋子的窗又亮起来了。

  因我喜欢看书,也喜欢写点什么,也想在电脑上写写诗稿,就想办法用一张塑料薄膜把窗子滴泪的地方张起来,随后,就放上一张旧桌子与旧电脑。

  从此,我看窗外的云多了,看窗外的星星多了,我看电脑里屏幕上的`窗口与我向光的窗口,在梦中就多起来了。

  窗子的心事,如这一周秋雨的池水涟漪。

  想起了小时候,那个草屋。

  草屋是祖辈上,给我父母分家时,分得的唯一家业;房屋不大,但也是窗口开得大,窗口向南开,估计是也想多借点太阳光罢!我上学比较早,家里条件也很拮握,当然就没有什么专用的写字台了;我那时,就偷邻家几个土坯,自己垒起了一个离地只有三尺高的写字土台,在这个土台上,我把字写进了窗口里的光。

  对窗的秋风、秋雨的记忆也是在那草屋滴水的滴答声里。

  想起那些年,我如今有一台旧电脑,有一个明亮的窗子,还能时不时,写点心里窗的诗字,虽是流浪的生活,但心里面也如窗外的阳光;三月的桃花,六月的初夏,装进了我对窗的深深眷恋与无数夜晚的梦花。

  向窗、恋窗、梦窗、爱窗,成为我花甲之年的窗恋。

  虽人渐老,伤怀多,但我却把窗内窗外,写成诗花,诗恋、诗韵;把窗子的光,把窗子的瞳孔,把窗子的梦,用烛光揉和,用心光书写,在教案上抒发,在诗句里启发。

  一生在窗子里,看云朵、看星天,多的是梦,装的也是梦,乐的是梦,笑的也是梦,种的是花梦;青春脚印踩在书案,年岁披在灯光下,四季如春夏,不见冷冬,不见伤秋;闲适时,把人生茶语,借一枝草杆,燃成一支字香,无憾这一生的窗恋。

  黄河远上白云间随笔 3

  宁波,晴好。

  早上,就是一抹阳光,然而冬天还是任性,空气里的寒意,还真有不肖一顾的样子。

  穿了衬裤、罩衫,仍有冷衣贴身的感觉。

  这冷与北方的冷,还真有点区别。

  北方的冷是贴在体表,而这里的冷且是渗透到骨子里。

  怪不得,好多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冬天,说南方比北方冷,当然这无关东北的厚雪冰封,与那个冷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其实北方人的话里表白,说的是南方的冷,冷得透彻。

  然而,南方的春夏,那比北方来得淋漓尽致,风言雨话都带着动态的诗情画意,能把经冬后的萧条打造成一片绿水青山,风雨联水,草木风情,甚至边人也都胶粘缠绵,而且还无比的明快。

  更不要说田园风色了,更不要说小桥流水了,更不要说蜻蝶嬉闹了,更不要说虫蛙走调了,更不要说月影柳情了,就连老黄牛的叫声,都能够把你叫醉。

  为此,南方人就要比北方人多愁善感,把秋天弄得个满是纠结,一派依窗孤影的样子,凝目痴眺,看风觅情,多了江南小调,多了琴声笛响,多了诗风情骚,真不如北方人那样大大列列地过着,不是旷野豪歌,就是言语直抵,就连喝酒都那么气吞山河,绝没有南方人小酌独饮的幽情雅致,哪怕是姑娘,也绝没有南方姑娘的羞恸娇的。

  不过,现在的一些北方人,南方来得多了,也喜欢上了南方的庭园亭情,琴棋书画,印月瘦影,减少了许多北国的俗风,就连穿着打扮也学着南方的来,看上去真有点南方人的派头,叫人难辨南北真伪。

  不过,现在的一些南方人,北方去得多了,也喜欢上了北方的旷野平原,高土沟壑,豪歌绝唱,如陕北尖放的歌,如沙漠狂放的唱,如草原奔放的舞,就连嗓门都像东北人那样快言快语的尽兴高放。

  北方人真的在变,南方人真的'在变。

  北方人在豪放中唱起了南方人的小调,南方人在情调里扬起了北方人的风沙。

  马嘶沙场,刀影剑光,北方古战场的刺杀打战,总给自己激起很多勇猛。

  其实,北方的豪气真的应该装满斗志。

  人生如同战场,就要明明快快地去冲锋打拼。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胆窃的懦弱,顾前怕后,遇事躲藏。

  人生最大的追求是不断超越今我。

  所以,人生不但要与懦弱为敌,而且还要为梦去拼搏。

  倘若,不敢与懦弱拼杀,那么必然是人生的无我;倘若,不能为梦而去搏战,那么也将是人生的无我。

  一切的打拼,必定会有胜败输赢,甚至振荡坠落,或者头破血流,然而你不打拼这些怎能见到。

  况且,只有打拼才有所希望,不打拼就连一点希望都没有。

  棋斗智,买卖弄巧,心机谋算,一些南方人的心智,总给自己氤氲很多慧识。

  其实,南方的精明真的应该充实胸怀。

  人生的打拼,光靠一身神气还不够,还需要有更多的灵气。

  不过,灵气必须为神气而行,不能牵绊掣肘神气,否则必碍进取。

  没有理性的指导,很多蛮干照样会打败自己,会使人生错入误途,几经时序折腾,浪费美好时光。

  我在想,豪气啊!灵气啊!要是北方的豪气与南方的心智能打造成一体,那么人生一定会有很多豪迈!

  黄河远上白云间随笔 4

  清代某书法家为慈禧题扇,内容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哪知一时疏忽,漏掉了一个“间”字,慈禧看后龙颜大怒,要开刀问斩,书法家急中生智,忙大声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在上面这个故事中,书法家疏忽漏字,并没有绞尽脑汁地寻找漏字的理由,而是换了一个思维角度,将写错的诗改成了一阙词。这就是多向思维!

  我们生活的习惯方式,所受的规范的学校教育,使大多数人习惯于按照一定的套路去思考问题。其实,当一个棘手的问题横在面前时,不妨放开胆子,“胡思乱想”一番,倒可能寻出答案。

  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在用望远镜观察火星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像:火星旁边有时有四颗小卫星,有时变成三颗,而有时又只剩两颗了。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天体是运动的,当然更不知道卫星是围绕行星旋转的了。伽利略被这个问题困惑了好久,他只是从是否间断发光去思考的。一天,不知哪儿来了灵感,他想:“如果卫星是旋转的,那么,有时就会被行星遮住,这样,这个问题就会得到圆满的答案。”

  多向思维不只运用在学习研究上,在生产上也帮助人们取得了不少成果。

  远的不说,就说近来风靡京城的“跳跳糖”吧。这家伙真是貌不惊人,充其量不过是一小撮黄色粉末,味道也没什么新鲜的,甜中带点儿辛辣,还不如廉价的薄荷糖。为什么这能使成千上万挑剔的顾客心甘情愿地掏那一块六毛钱呢?诀窍在于它与众不同,它没有按照老路子去和市场上千百种味美的夹心糖、巧克力竞争,却出奇制胜地“跳”进了市场。一进口,就变成了无数小小孙悟空,又窜又跳,又叫又嚷,让你感觉又新鲜又好笑。

  近来出现的不少新产品都是这样,依靠另寻蹊径,才打入市场。既然多向思维有这么多的好处,为什么我们不充分利用呢?

  沉闷死板的生活容易造就“套中人”,让我们的生活丰富些吧!

  不要拘泥于现有的模式,尝试着打破它。从学习方法到穿衣戴帽,无不如此。

  黄河远上白云间随笔 5

  黄河,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其磅礴的气势、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那绵延千里的壮丽画卷,常常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思与感慨。当目光投向那“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景象,一幅大气磅礴、意境深远的画面便在心中缓缓展开。

  “黄河远上白云间”,这句诗描绘的是黄河之水仿佛直冲云霄,与天际的白云相接的壮美景致。首先,它展现了黄河的.恢弘气势。黄河自青藏高原发源,穿越崇山峻岭,一路奔腾而下,至中下游地区,地势趋于平缓,河面开阔,河水浩荡。此时,站在辽阔的原野之上,极目远眺,只见黄河如一条金色巨龙,蜿蜒曲折,奔腾不息,其流势之猛,仿佛能直冲云天,与飘渺的白云交融,形成天地相连的壮观景象。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力,淋漓尽致地揭示了黄河的雄浑气魄和无尽活力。

  其次,这句诗也寓含了黄河与天空、大地之间深刻的象征关系。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滋养了亿万生灵,其生命之源的形象与天空中的白云——象征着高洁、纯净、自由的精神世界——相互呼应。黄河远上白云间,寓意着人间烟火与精神追求的交融,体现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向往。同时,这幅画面也隐喻着黄河文明犹如一条连通天地的纽带,将人间的厚重历史与宇宙的广阔无垠紧密相连,赋予人们超越现实、追求崇高境界的精神力量。

  再者,“黄河远上白云间”还蕴含着深深的时间与空间的哲思。黄河的历史悠久,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兴衰变迁,其流淌的每一滴水都似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当这些记忆随着河水升腾,融入无边的云海,仿佛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融为一体。这种景象让人不禁陷入对历史长河的沉思,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理解。

  最后,这幅画面也富有浓厚的艺术美感。黄河的金黄与白云的银白形成鲜明对比,色彩斑斓而又和谐统一;黄河的动态美与白云的静态美相得益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展现出大自然的韵律之美。而这一切都被广阔无垠的蓝天作为背景衬托出来,更显得黄河的壮美、白云的飘逸,以及天地间的宏大与宁静。

【黄河远上白云间随笔】相关文章:

远归随笔散文10-10

远村美文随笔10-11

远随笔400字10-07

蓝天白云随笔07-09

清河里的远港的随笔03-23

渐行渐远随笔10-09

渐行渐远随笔09-11

情随相思远美文随笔10-11

渐行渐远杂文随笔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