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悠然品得书中味

时间:2022-09-30 20:44:55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悠然品得书中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你愿意读,就会有发现、有收获,赶紧和我一起到书中寻找那份惬意,那份快乐吧!

  悠然品得书中味【1】

  清晨,窗外一阵婉转动听的鸟鸣声惊醒了我。

  又是一个宁静祥和的早晨,拉开窗帘,打开窗子,只见前面人家的屋檐上站立着几只不知名的鸟儿,警惕地歪着脑袋,大概见我没什么威胁,又唱出一串欢快悦耳的歌声。

  大概是没有关在笼子里,鸟儿才叫得这么欢吧。

  没有工作的牵累,假日的清晨就是那么令人愉悦。

  来到书房,拿起书来,坐在转椅上,我悠然自得地沉浸在书中,品味着书中的滋味,寻找着自己的快乐。

  徜徉在诗词的王国里,我喜欢大声朗诵诗句,大概是长期与学生一起早读的习惯吧。

  那整齐的句式,富有节奏感的韵律,读起来自然上口,韵味十足。

  寥寥数字,却意蕴深长。

  真的佩服那些骚客雅士们情思丰富,写不尽的风流,道不完的爱恋,从他们如花的妙笔中就这么汩汩地涌了出来。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把我带进了刀光剑影、腥风血雨的边关疆场。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又领我来到山清水秀、亭台楼阁的烟雨江南。

  读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刚刚陪伴晏殊感叹春光易逝,好景不长。

  再读“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东坡居士就来告诉我人要乐观豁达,积极进取……

  读诗词如品甘醇甜美的葡萄酒,让人回味无穷。

  散文是最自由自在的文体,相信你也一定喜欢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

  读散文就像走进了姹紫嫣红的文学百花园,或浓艳绮丽,或婉约清秀,或豪放激越,或恬淡纯净……

  我喜欢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的描述以及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紫藤萝花其实是作者由个人感情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也喜欢茅盾的《白杨礼赞》用淳厚质朴的笔法,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军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也喜欢周作人的《画梦》又用淡而不寡、腴而不腻的笔调,通过三种不同的身份来描写了清王朝平民生活,呈现出灰暗冰冷的画面,画出了现实生活的悲伤。

  读散文就像喝了清凉的啤酒,让你忘却了难耐的暑气。

  大家都爱读小说,读一部长篇小说,就像喝了火辣辣的白酒,是那样的畅快淋漓,最妙的是渐入佳境的微醺状态,忘却一切,如痴如醉,有时甚至难掩那一把热泪。

  我最欣赏的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小说以其新颖的主题,独特的结构方式,细致、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以及对人物性格的深刻刻画取得了成功,1991年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也赢得了广大的读者的喜爱。

  特别是这部小说在结构上较有创新意味,它采取交叉的模式,分别写两代人的命运。

  这不仅加强了作品的时代感,而且也通过对比,使得双方命运的悲剧性愈加浓厚,从而也就进一步深化主题,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读诗词,可以陶冶情操;读散文,可以让我们懂得人生哲理;而读小说,可以让我们懂得世风人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你愿意读,就会有发现、有收获,赶紧和我一起到书中寻找那份惬意,那份快乐吧!

  考溪的河蟹【2】

  考溪是鸳鸯溪风景区的一条很小的支流,尽管如今景区熙来嚷往繁华如城市公园,这里却依然偏僻清冷,寂静如常。

  考溪村以溪为名,一个仅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子座落在上游的山谷溪畔,几栋土墙木屋建在溪边垒起的鹅卵石地基上。

  村子沿溪往上就只有两边山坡上有一个叫茄溪的小村子和一个叫天岗的独户人家,此外没有别的人家了。

  考溪上游的河床满是鹅卵石,只要不下大雨,河床上都不见流水,涓涓细流在卵石下面渗流了很长一段路才露出河床面,就象一个天然的大滤芯,所以这里的水是非常干净的。

  这样的水里鱼是不多的,且瘦小,却是河蟹的天堂。

  我在别处的不少河滩上也看到有河蟹,但是蟹身上总是带着泥灰,相比起来这里的河蟹却是纤尘不染,和溪里的卵石一样干净。

  沿溪大大小小的水潭就是河蟹最喜欢呆的地方。

  水潭里错落分布的卵石形成大大小小的石隙就是河蟹最好的栖居地。

  只要水潭里的卵石边上有一堆堆新的细碎的沙子扒出,这石隙里就住着河蟹,体形大小和挖的沙子堆的大小有关---这习性曝露了它的居所,给狡滑的人类钻了空子。

  河蟹若是徒手去抓是不太容易的,小朋友喜欢在河岸边翻着石头抓蟹,虽也能有收获,但一般个头比较小,还得冒着小手被夹伤的风险。

  深水潭里的大河蟹就更难抓,虽然水很清,但河蟹的伪装更绝,身上的颜色几乎和卵石颜色一样,即使它趴在水里的沙石上,只要不移动,人就不容易发现,比较靠谱的办法是钓河蟹。

  考溪的阿妹伯是钓河蟹的高手,每年靠钓河蟹也能赚些零花钱,我向他讨教过技术,可惜没怎么学到位,总是失手。

  钓河蟹的钓具和钓鱼用的鱼杆大不相同,我从未在别处看到这种钓具,构造十分简单,一根一米多长的细竹杆,顶上穿根硬铁丝,弯成一个镯子大小的不封闭的圈,在这圈上串一只蚯蚓作为诱饵,只要把串着蚯蚓的圈放在水里的石隙边上,河蟹闻着诱饵的香味就从洞里慢慢出来,当河蟹的双螯夹住铁圈,自以为逮住猎物,正得意忘形时,只要把钓杆稍一旋转并往高处提,让河蟹失去平衡,四脚凌空,河蟹一紧张,螯夹得越紧了,这时趁势迅速把河蟹拉出水面,放进桶里,等它缓过神来后悔不该太贪死抓住不放时已经是来不及了,只能慌不迭地在桶底边沿奋力爬着。

  阿妹伯农闲的时候常独自一人沿溪钓河蟹,一天下来能钓好几斤,且个大---小的他是不屑要的,拿回家用个大木桶(我们当地叫“稻篁”--秋收时打稻谷用的)装着,里面装点水,一大群蟹公蟹母在桶里交叠横行着,嘴里吐着水泡,哔叭作响。

  累积到一定量时就拿到镇上去卖。

  现在考溪村和茄溪村都已经没有常住的人家了,村民都搬到外地去了,阿妹伯也搬到双溪镇租房住了,田地也都撂荒了,估计只有挖笋的季节才有人到竹林转转,溪里应该是很少人光顾了。

  相比于城市环境的日渐污染,类似这种地方的环境即使和历史上比都未必逊色。

  与背井离乡,吸着PM2.5寄人篱下的城市游民比起来,如今作为一只考溪的河蟹应该是幸运而幸福的,不仅没有了最大的天敌,山更青,水更绿,生活应该更悠哉,可以放心选一处背阴向阳的石隙,挖一个松软的沙穴,想挖多大就多大,若高兴还可在不同景致的地方多挖几个,一年四季轮流住着,不象那些进城的村民每月要交房租或房贷,也没有城管,没有拆迁,更无关升值和贬值。

  随便什么时候高兴了就横行着爬到布满青苔的大卵石上歇息,不用担心有阿妹伯和我带的小朋友来逮了。

  面对山民们义无返顾的背井离乡,河蟹们在庆幸之余不知是不是也会带点讥讽和鄙夷呢?!……

  解读花信风【3】

  “三月花开时,风各花信风。

  这是程大昌《演繁露》卷一里面涉及到节气与时令的一句话。

  何谓花信风?

  所谓花信风,就是指某种节气时开的花,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风。

  人们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花为代表,叫做这一节气中的花信风,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因此,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荫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和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与气候变化相关,人们把这些大自然的一种节律现象叫做物候。

  我国是世界上研究物候学最早的国家,最早的物候专著、西汉初期的《夏小正》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农事活动,如农耕、养蚕、养马等。

  此后《吕氏春秋》、《礼记》等都有类似的物候记载,并逐渐发展成一年 24 个节气和 72 候。

  如《诗经》的“四月秀罗、五月鸣蜩”、“七月流火”、“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等,都是物候的体现。

  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并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这二十四个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指出气候变化、雨水多寡和霜期长短,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和总结的结果,对农事耕作具有相当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一般更适用于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 8 个节气里共有 24 候,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于是便有了“24番花信风”之说。

  到了清康熙教撰的《广群芳谱》便有 24 番花信风的记载。

  人们在 24 候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叫做这一候中的花信风。

  24 番花信风是: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从这一记载中,一年花信风梅花最先,楝花最后。

  经过 24 番花信风之后,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便来临了。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说》云: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

【悠然品得书中味】相关文章:

自乐悠然的节奏随笔散文10-07

我所怀念的悠然时光随笔10-07

味佳调味品销售计划书范文10-12

美好悠然的文字宛如初现美文随笔10-11

走进书中作文04-08

书中的风景作文11-05

在书中遨游作文01-14

书中的乐趣作文05-20

书中访友作文06-07

在书中遇见作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