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适应能力是一种毅力

时间:2020-12-06 17:42:52 随笔 我要投稿

适应能力是一种毅力

  适应能力可抹平你苦难心酸的经历,适应能力可挺直你弯曲的脊梁。适应能力是一种毅力。

适应能力是一种毅力

  适应能力是一种毅力【1】

  如果你在厨房做过饭的话,就会有被热锅笼烫过手的经历。

  为什么厨师和上了年纪的人,他们的手可以端起冒着热气的蒸笼和滚烫的油锅,难道说他们的手就耐高温吗?其实不然,一是他们的手经常接触热器皿有了适应性;二是他们的经历磨练出了适应生活的毅力。

  所以说适应能力是经过磨练而产生出来的,并且需要毅力的支撑。

  适应能力与毅力。

  大家都看过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吧,这项赛事全程为42.195公里,埃塞俄比亚老将格布雷西拉西耶,他凭着坚强的毅力跑出了2小时3分59秒的世界好成绩。

  因为这一项运动距离长体能消耗非常大,起跑点参加的运动员很多,但是随着赛程的长度,不断地淘汰着运动员,能坚持跑到终点的运动员就少之又少了,所以人们把它称之为毅力赛跑。

  这就像大自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硬道理,你不具备适应能力就会被无情地遭到淘汰,这就是淘汰的残酷性。

  从这个例子想到了教育孩子的过程,一个孩子从呱呱落地到成长为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都要经历十年寒窗苦,并且不是钱和父母亲能代替的事。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要经历幼儿时期的启蒙学习;经过小学时期的争强好胜学习;经过初中时期的知难而进学习;经过高中时期的天道酬勤学习。

  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淘汰着因为早恋、懒惰、娇生惯养、学习不刻苦的学生们,这样到了参加高考能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就寥寥无几了。

  所以说接受教育是一件考验一个人毅力、恒心、勤奋和自信的大事情,更是人人必须要去参加的一场人生马拉松赛事,参加它的比赛不会有完美的记录,只有人为绝顶我为峰的无限追求。

  适应能力与吃苦。

  说白了适应能力就是个能忍受艰苦环境去吃苦的过程,但是吃苦是有区别的,一种吃苦是用体力劳动无奈地去感受其艰辛,一种吃苦是主动用脑力劳动去感受其艰辛,其结果是平凡成就了伟大。

  看来适应能力是具有它的被动性和主动性区别的。

  “妈不爱听你说难,因为能吃苦就不难”。

  这是一九九九年考入北大,天津武清县极其贫困的农家子弟安金鹏母亲经常教育儿子的一句话。

  父患癌症爷爷奶奶也是重病缠身,瘦弱的母亲撑着这个倾斜的家庭。

  金鹏是学校唯一连素菜都买不起的学生,妈妈每个月都步行十多里地,去方便面厂给他批发二十斤方便面渣做为他的菜,他学习用的草稿纸也是母亲步行十五里开外的印刷厂求人为他要的。

  他想买一本《汉英词典》,娘儿俩推着一小平车菜,步走了四十里地,到县城卖了二十元钱,买上词典妈妈又给金鹏买了两个烧饼,把仅剩下的一元钱又装入了口袋,这个能吃苦的母亲饿着肚子来回步走了八十里路,这就是她为儿子言传身教能吃苦的教育榜样。

  他深情地说:“家母是一位向苦难,向厄运抗争的英雄,是我人生最好的导师。”

  能吃苦的品质可造就不屈的灵魂。

  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遇到苦难,你如果是一个懦夫,就会把痛苦放大到可以逃避的借口,你如果是一个强者,就会把不幸缩小到万幸去征服它。

  就笔者经验之谈:“不吃苦的父母,就培养不出能吃苦的孩子。”从古至今,见贤思齐都是些能自找苦吃的高尚人。

  因为他们不断地在提高追求着自己各种知识修养的完美,自然是吃苦人都爱去学习的榜样。

  适应能力与付出。

  如果自己能把自己说服了,就是意志战胜了懦弱;如果自己能把自己征服了,就是毅力战胜了懒惰;如果自己被自己感动了,那就是寂寞升华到了无畏。

  态度决定一切,付出必有回报。

  笔者爱好琴棋书画,有网友问:“我写多少年字可以写好?”我回答说:“这个你不要来问我,你要问自己的毅力。”因为我写书法三十多年了,还是十年前看到了启功前辈的一句话:“一个书法家必须是一个文学家,一个文学家不一定是一个书法家。”我从此开始努力学习大中华文学知识,把儿子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课本,自己一本不拉地学习了一遍,特别喜欢阅读《古代文论》和《古代文学作品》,一下子感觉自己就像畅游在了知识的海洋里,并且写下了多篇读书心得体会,自己都能感觉到自己的书法水平和欣赏能力在不断地提高。

  但是适应能力不会博取强者的同情,适应能力更不是为了装潢门面而做的造型,它是你躬耕乐道扑下身子的背影,辛勤的汗水却可赢来别人敬佩的掌声。

  一恒天下无难事【2】

  “恒心架起通天路,勇气摧开智慧门”,纵观古今成就大志大业者,必具有三种气节:一是从小树立具有人生大梦想的气节;二是具有追求梦想不畏艰难勇气的气节;三是具有持之以恒百折不挠豪气的气节。

  巷陌俚语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恒志”,都是论述一恒天下无难事之道理。

  儒家代表人物荀子前辈的《荀子》典集不可不读。

  在三十二篇文章中,笔者甚喜首篇《劝学》。

  全文共分十六段,首段就一句话:“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意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受教育求学问不可半途而废。

  一句话就开门见山点出了全文的论点持之以恒,这个论点同时也是《荀子》典集的中心论点。

  特别是文篇的第七段举了十几个比喻事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进一步阐述了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方法与根本就在于积累、专心、恒持。

  笔者在癸巳中秋有辛去过他的故乡安泽县,早晨五点半就迎着晨曦虔诚地去荀子文化园拜访了他。

  站在他那尊二十多米高的汉白玉雕像前,心潮澎湃之余,就是想起来老人家勉励后人努力学习的那句话:“学不可以已。”

  被后人尊为“书圣”的王羲之前辈,其《兰亭序》被历代文人推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他出生于书法世家,从小酷爱书法艺术,刚刚七岁就能脱帖而书。

  十二岁时偶然得到父亲珍藏的书法秘集《笔说》一书,潜心研读爱不释手,边看书边用手指在衣服上情不自禁地画起来笔画,久而久之把衣襟都划破了,为后人勤学苦练书法留下了“指书破衣”的典故。

  “一恒天下无难事,最苦世上读书人”,素有“诗魔”与“诗王”之称的白居易前辈,是唐朝文学家中勤奋好学之楷模。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是诗人十六岁所作,后面两句带着“韧劲”“有嚼头”的诗句,成为了中华大地炎黄子孙传之千古的绝唱。

  其实白前辈是靠勤奋学习而成功的,《与元九书》是他的一篇使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的诗论。

  但在文中叙述了自己的从小勤奋好学的经历,“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

  及五六岁,便学为诗。

  九岁谙识声韵。

  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

  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

  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

  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

  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场。

  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落众耳,迹升清贯,出交贤俊,入侍冕旒。”白前辈三登第科是说自二十八岁登进士第后,苦学不止,三十岁参加吏部考试以书判拔萃登科。

  三十四岁参加皇帝亲试的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考试目的是为了选拔特殊的人才,他被录取为第四等,这样他才有了接近皇帝的机会。

  白前辈的诗格是朴实自然,清新淡泊。

  有一首《夜雪》的短诗构思就非常非常的奇妙,全篇通过诗人的意识感知,让看客知道了老天下了一场大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被薄而枕冷。

  疑惑着窗子是被什么东西映得明亮明亮的。

  他懵然醒悟是院子里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光亮,雪下得越来越厚了,静夜里不时传来院里竹枝被雪压折的脆响。

  仔细欣赏品味这淡雅无色的诗句,浮想联翩想那白而无香飘扬的雪花,便会发现诗句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

  谁能在沉沉夜色里看到下雪的模样,天气那么寒冷也没有去赏雪的心情。

  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前辈就是从感觉出发,依次从感觉(冷)、视觉(明)、听觉(闻)三个层次有声有色不加雕琢地描写出了一场大雪的风貌。

  实话实说,这篇散文的运思谋篇是被家女刻苦学习的精神而感动所引出的构思。

  家女从小把刻苦学习看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幼儿园学习起到考入北京理工大学,相随着的是三好学生到北京市优秀大学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本科毕业学校保送硕博连读。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我相信一个人天生我才之智商,但是我更相信一个人的成绩,是靠勤奋刻苦学习付出的汗水。

  “一恒天下无难事”,我仿佛又听到家女两三岁时背唐诗幼稚的童声;我仿佛又听到家女读小学时每天苦练练习曲三小时的钢琴声;我仿佛又看到家女初中时的挑灯夜读;我仿佛又看到家女在忻州一中课桌上贴着“我要考第一”的字条;我仿佛又看到家女在北京理工大学一天背600英语单词的`身影。

  家女在大学二年级时代表北京理工大学,参加了在四川大学召开的第七届全国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会上评比了本科生2010年8月以来关于物理实验领域发表的论文。

  物理院学生(田伟静、高丽丽、刘晓)与宇航学院学生(贾斐霖)联合研制的创新实验仪器“热辐射综合实验平台”因其功能多、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在本次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获取国家专利。

  学生论文“计算导热系数的新公式”(贾斐霖、高丽丽、郝琦)在本次比赛中亦荣获二等奖,因学习优秀做为交换生去台湾清华大学学习一学期。

  家女在大学读本科奖学金是8000元,在研究生院读研究生奖学金是5000元,现在家女又有了新梦想目标——考入哈佛大学读博士生,第一次参加GRE考试,满分是340分她考了320分,离哈佛大学录取分数线差10分。

  祝愿她在五月二十四第二次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她的哈佛大学博士梦。

  “一恒天下无难事,最苦世上读书人”“学不可以已。”

  助人首先尊重人【3】

  情能够让人温暖,让人年轻,让人痴迷;情也能够让人凄凉,让人痛苦,失去自己,命运不会让所有的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