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散文参考

时间:2023-04-01 09:31:51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散文参考范文

  想学散文却无从下笔?那么就参考以下经典散文吧!

散文参考范文

  一.背影

  作者: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二.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mi)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han)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fan)婀玲(夏注:这里是音译violin小提琴的意思。)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夏注:谐音“怜子”,爱你之意。

  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荷塘月色朱自清赏析:

  带着淡淡的愁绪走出家门,趁月色出来散心,顺着幽静的小路一路走来,自然而然地来到了日日经过的荷塘边,一去看那月下的荷塘。

  月色下的荷塘是那样的美,比之白天又别有一番风致。

  荷叶是亭亭的如舞女的裙,可以想见荷叶随风起舞时婆娑(po suo)婀娜的美妙身姿;而点缀其间的白色的荷花,不禁让人想起她“出污泥而不染”的特性。

  荷花又是形态各异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用上“袅娜、羞涩”二词,在作者的眼里荷花俨然已是仙子一般了。

  作者用细致的工笔和绝妙的比喻,对荷叶的形神、荷花的资质进行一番令人神往的描绘,荷花、荷叶的优美形象似已展现眼前。

  三.名家经典散文片段

  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

  在晚餐的灯下,一样的人坐在一样的位子上,讲一样的话题。

  年少的仍旧叽叽喳喳谈自己的学校,年老的仍旧唠唠叨叨谈自己的假牙。

  厨房里一样传来煎鱼的香味,客厅里一样响着聒噪的电视新闻。——龙应台《幸福是什么》

  我觉得一个人活在这个时空里,只是偶然的与宇宙天地擦身而过,人与人的擦身是一刹那,人与房子的擦身是一眨眼,人与宇宙的擦身何尝不是一弹指间呢?我们寄居在宇宙之间,以为那是真实的,可是暮然回首,发现只不过是一些梦的影子罢了。

  ——林清玄《玫瑰奇迹》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风起时,满城枫落,落无边无际的枫叶,下一季的黄雨。

  人行秋色之中,脚下踩的,发上戴的,肩上似有意无意飘坠的,莫非明艳的金黄与黄金。

  ——余光中《左手的掌纹》

  片刻而成的大智大勇之心,未必就不玲珑。

  久拖不绝的谨小慎微之心,未必就很精致。

  ——毕淑敏《造心》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毕淑敏《孝心无价》

  所有的挫折与悲伤,在发生的当时都能使我们受苦流泪,可是,隔了一段距离再来审视,却能觉出一丝甜蜜的酸楚来。

  当年的失,竟然成为今日的得。

  ——席慕容《夏天的日记之五》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

  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

  ——张晓风《春之怀古》

  不过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平房,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不过种了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

  春去秋来,岁月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变化,而在这些极有规律的变化之中,树越长越高,我的孩子越长越大,我才发现,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极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感动与感谢。

  ——席慕容《槭树下的家》

  古老房子之间,寂静窄巷里,回荡着一只鸟拍打翅膀的回声,啪哒啪哒啪哒,啪哒哒,结实、响亮。

  黑鸟一路从城墙外的浩瀚森林里飞来,如骑在风上的信使,一路丢下邮件。

  ——陈丹燕《旅行去另一个消失的世界》

  余秋雨散文人们在厌弃喋喋不休的道德说教之后,曾经热情地呼吁过真实性,以为艺术的要旨就是真实;当真实所展示的画面过于狞厉露骨、冷酷阴森,人们回过头来又呼吁过道德的光亮,以为抑恶扬善才是艺术的目的。

  其实,这两方面的理解都太局限。

  杰出的艺术,必须超越对真实的追索(让科学沉浸在那里吧),也必须超越对善恶的裁定(让伦理学和法学去完成这个任务吧),而达到足以鸟瞰和包容两者的高度。

  在这个高度上,中心命题就是人生的况味。

  ——《艺术创造论》

  中国古代绘画中无论是萧瑟的荒江、丛山中的苦旅,还是春光中的飞鸟、危崖上的雏鹰,只要是传世佳品,都会包藏着深厚的人生意识。

  贝多芬的交响曲,都是人生交响曲。

  ——《艺术创造论》

  历史,也可获得人生化的处理。

  把人类的早期称作人类的童年,把原始文明的发祥地称作人类文化的摇篮,开始可能只是一种比喻,但渐渐人们在其中看到了更深刻的意义。

  个体生命史是可以体察的,因此,一旦把历史作人生化处理,它也就变得生气勃勃,易于为人们所体察了。

  把历史看得如同人生,这在人生观和历史观两方面来说都是超逸的,艺术化的。

  ——《艺术创造论》

  自然与人生的一体化,很容易带来诱人的神秘色彩。

  人类原始艺术的神秘感,大多也出自这种自然与人生的初次遭遇。

  时代的发展使这种神秘感大为减损,但是,只要让自然与人生真切相对,这种神秘感又会出现。

  自然的奥秘穷尽不了,人生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也穷尽不了,因此,神秘感也荡涤不了。

  ——《艺术创造论》

  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辉煌的知识文明总是给人们带来如此沉重的身心负担,那么再过千百年,人类不就要被自己创造的精神成果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深邃和青春总是无缘,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 ——《文化苦旅·自序》

  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

  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

  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

  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洞庭一角》

  长江的流程也像人的一生,在起始阶段总是充满着奇瑰和险峻,到了即将了结一生的晚年,怎么也得走向平缓和实在。

  ——《狼山脚下》

  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住在五层楼上的人完全不必去批评三层楼的低下,何况你是否在五层楼还缺少科学论证。

  ——《书海茫茫》

  诸般人生况味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异乡体验与故乡意识的深刻交糅,漂泊欲念与回归意识的相辅相成。

  这一况味,跨国界而越古今,作为一个永远充满魅力的人生悖论而让人品咂不尽。

  ——《乡关何处》

  人生的道路也就是从出生地出发,越走越远。

  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开始的人生就是要让自己与种种异己的一切打交道。

  打交道的结果可能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

  ——《山居笔记·小引》

  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

  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

  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关于友情》

  以平常态,做普通人,是最有滋味的人生。

  ——《灯下回信》

  人生不要光做加法。

  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减肥、排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

  ——《灯下回信》

  人生的过程虽然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很大影响,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

  个体生命的完整性、连贯性会构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个小点都指点着整体价值。

  ——《收藏昨天》

  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故事,我们一定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

  不妨把这样的故事称之为“收藏人生的游戏”。

  让今天收藏昨天,让明天收藏今天,在一截一截的收藏中,原先的断片连成了长线,原先的水潭连成了大河,而大河,就不会再有腐臭和干涸的危险。

  ——《收藏昨天》

  希望世间能有更多的人珍视自己的每一步脚印,勤于记录,乐于重温,敢于自嘲,善于修正,让人生的前前后后能够互相灌溉,互相滋润。

【散文参考】相关文章:

爱情的散文长篇散文10-26

刘墉散文精选里的散文10-26

散文精选优美散文阅读10-26

散文诗精选散文10-26

散文精选经典散文随笔10-26

毕散文读后感参考03-23

论文参考文献没参考10-05

经典散文精选10-05

散文精选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