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春暖花开又见燃烧的月亮

时间:2020-12-09 12:07:28 随笔 我要投稿

春暖花开又见燃烧的月亮

  春暖花开的时候,你看见那越来了吗?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春暖花开又见燃烧的月亮

  燃烧的月亮【1】

  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的脸,没心没肺地笑。

  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

  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

  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

  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

  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

  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

  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

  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

  春天的月光,像一片刚钻出些叶芽的草地;夏日的月光,流泻在空中,你抓一下,手上就像有满把的膏脂;秋天的月光,像平镜般的湖水,又如古琴弹出的声音;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上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

  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

  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就是在这样的乍暖还寒时节,一个满月的日子。

  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

  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

  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

  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

  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

  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作起了画。

  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仿佛伸伸手就能捉到。

  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但皎洁而不耀眼,清澈中散发着温热,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默无声息的燃烧着。

  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丫杈的树枝上有如开满了粉白的鲜花,而圆月、树林、斜枝、光影像随意泼洒点染的一幅画,又如意境幽雅的一首诗。

  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

  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

  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

  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

  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

  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

  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

  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

  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

  而且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涅槃再生,就不会有新一轮的蓄养生长,也就不会有再一次痛快淋漓燃烧的精彩。

  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

  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

  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春暖花开【2】

  ①我非常喜欢春暖花开这个词。

  词汇的温度不可预报,但可以感知,可以体会。

  对于走过漫长冬季的北方人来说,感受这样的词一定是特别温暖而欢欣——如同与久别的亲人相拥那一刻的美好。

  ②古代文人心思细腻如陶泥,可以拿捏任何无以名状的事物,因此对春天的感受要比一般人更细致入微。

  唐代诗人史青《应诏赋得除夜》云: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新一年的晨曦微现,普通人还没有感觉到春光的来临,而史青眼里的梅已经蓓蕾初绽了。

  这首诗虽是应诏之作,却也写得俊逸纯真。

  古人比我们生活简单,时间宽裕,性子就比较慢,想事情会更细致,做事情也会更执着。

  其实,我们也需要慢下来,看一看花是怎样开的、天气是怎样暖的。

  ③与史青家的后园不同,我老家的后园子没有梅,但有一株杏,还有一株桃。

  梅属于贵族,属于士大夫,不属于百姓。

  从古到今普通百姓爱戴的大都是杏桃之类,因为这类仁果可以充饥饱口福。

  口腹不饱何以饱眼福?

  ④在古人写春的诗中,我最喜欢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异乎寻常地简单,朴素真切的感悟。

  花开花落中,蕴藏着淡淡哀伤和悠远的哲思。

  我喜欢这首诗的另一个好笑的因由是,这位田园山水诗人的落花留给了我更大的想象空间,至少没有像史青那样直接咏梅——我不喜欢梅,我猜想孟襄阳诗中的花应该是桃花,抑或杏花,与我家后园子那两株一样。

  ⑤春分过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走出梦境,先醒的是耳朵,睡眼蒙眬中,满耳是鸟儿的欢鸣。

  那鸟啼也不是冬天麻雀的单调叽喳,而是戴胜、黄喉、红胁蓝尾鸲的婉转悠扬。

  睁开双眼,灿烂的阳光射过玻璃窗,好像太阳雨落在脸上,暖融融麻酥酥的。

  而几天前的一场细雨,润绿了后园子的杏树枝,淋透了墙角的桃树干。

  这个早晨,杏花率先开了。

  深红、浅红、粉红、粉白,一树云霞,满园生辉。

  杏花开时,绿叶尚未被春风的剪刀裁出;而桃花绽放之时,桃叶已经舒展成绿箭,在绿叶的衬托下,桃花显得更加娇艳妩媚。

  杏树为什么先开花后长叶?原来杏花花芽生长所需要的气温比叶芽生长所需要的气温低,早春的温度已满足了她生长的需要,于是花芽逐渐膨大而开放。

  但此时的天气对于叶芽来说,还稍显凉意,因此她仍然蛰伏着,待气温逐渐升高,她才肯萌发。

  桃花的花芽、叶芽生长所需要的气温相差无几,春风拂过,花和叶就会几乎同时与我们会面。

  神奇的自然给了我们太多惊喜,也一再提醒我们人应当谦逊。

  ⑥我现在生活的远郊有杏花山、梨花沟,那里漫山遍野,千树万树,繁花如海,蝶飞蜂舞。

  朋友邀我郊游赏花,我每每婉拒。

  我不喜欢这样的宏大与张扬,包括花,也包括人。

  我念念不忘后园子那一株杏,那一株桃,她们甘于寂寞,自我绽放,馨香如故,唐朝这样,宋朝这样,如今依然是这样。

  我还知道,亿万年前,世界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也是这样灿烂而又无人问津地绽放的。

  由此说来,春暖花开原本与我们并无瓜葛。

  我们是多情的,有时又情不自禁地自作多情起来,不是吗?

  ⑦春暖花开是有关季节的词汇,更是有关生命的词汇。

  23年前的春天,海子走了。

  每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心都隐隐作痛。

  他向往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同时喜欢行走在人群的边缘,保持一颗独立而圣洁的心。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向往宁静与美好的诗人毅然决然地把自己永远留在了寂寞的春天里,而我们依然在明媚的春光中幸福着,想想挺惭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