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夏夜在淡淡的月光下

时间:2020-12-10 09:25:09 随笔 我要投稿

夏夜在淡淡的月光下

  夏夜月色如水清透,坐在窗前,捧一本书,借着暖暖的灯光阅读.散文总容易使人沉静,小说则更容易引人入胜.

  夏夜在淡淡的月光下【1】

  在我的记忆里,童年夜晚的天空是那样的蓝,有时蓝得没有一丝云彩,蓝得那样纯洁、静谧;有时晴朗的夜空偶尔会飘来一片白云,或与月亮擦肩而过,

  或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把月亮暂时遮挡起来,此时的月亮像一个腼腆的姑娘,时隐时现,当白云像袅袅炊烟渐渐退去的时候,月光再次洒向大地,带给人们无限浪漫与慰藉。

  银色的月光洒在地上,芦苇荡里不时传来青蛙的叫声,土地里传来虫虫的唧唧声,还有又高又粗的歪脖柳树上“知了”在叫个不停。

  萤火虫从不远的池塘边飞来,白光点点忽明忽暗,好似天上的繁星。

  夜的香气从田野轻轻地飘来,弥漫在整个空中。

  夜色在月亮的照耀下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任是一草一木,都不像在白天那样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

  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的感觉。

  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吃罢晚饭吹熄了油灯,男人们含着旱烟杆、摇着蒲扇,婆娘们拿着板凳、提着茶壶,还有蹦蹦跳跳的小伙伴们、羞羞答答的姑娘们陆续来到又光又亮的打麦场,相聚在淡淡的月光下、

  高高的麦垛旁,或立或坐或躺,或蹦或跳或唱,在这里休闲、纳凉,谈古论今,叙家长里短、儿女情长……

  秦桧谋害忠臣岳飞,遭千夫所指,万人唾弃;花木兰替父从军,流传千年,或为孝也,或为忠也;临沂文化灿烂,贤人辈出,有乾隆题诗碑为证:“孝能竭力王祥贤,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

  端推诸葛是全人。”老者似一个故事大王,又似一位学者,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身边围满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听众,他们或聚精会神或心不在焉。

  大娘大婶们对长者的话有些似懂非懂,她们更多地议论着如何照顾好老人、抚养好孩子、操持好家务,做一个贤妻良母,还有谁家的小子大了该找媳妇了、谁家的闺女不小了该寻婆家了,如此等等。

  青春懵懂的青年男子,既有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找个好媳妇的愿望,更有走出大山、走出农村,了解外面世界的渴望。

  他们议论最多的是山的那边是什么,城里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是不是骑自行车上班,每天都能吃上白面馒头吗?我们怎样才能走出大山,走出农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娶上一个城里媳妇?远处三五成

  群的姑娘们甩着长辫子嬉戏打闹,引得小伙们窃窃私语、举目张望。

  偶尔也有大胆的青年男女用特殊的方式相互传递着爱情的信息,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出打麦场,消失在茫茫的夜色里……

  我和伙伴们一会儿听大人讲故事,一会儿听大哥哥们侃大山,一会儿听姐姐们窃窃私语寻郎君,一会儿又玩起了捉迷藏,静下来的时候我和伙伴们想得最多的是能早日成年,像哥哥姐姐们一样无穷地思

  索与遐想,在似懂非懂的年龄里勾画着自己美好的未来。

  疯够了就靠在麦垛旁一边听着大人讲故事,一边进入了梦乡……

  一个个开心的夜晚,像树梢的月亮,越爬越高。

  “月光静静地泻,时间轻轻地溜。”我和几个同伴尽情地享受着夏季月光带来的温馨与神秘、幻想与希望,在“月光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慢慢地成长,对历史、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作文有着特殊的爱好。

  考高中时我所写的作文《给毛主席的一封致敬信》获年级最高分。

  后来,我和同伴相继离开了农村,离开了月光照耀下的大麦场,进入了不同的城市,有了不同的工作。

  几十年过去了,当时的我们现已进入中年甚至老年时代。

  然而,我们相聚时议论最多的还是小时候:小时候家乡的夜晚、家乡的月亮、家乡的打麦场,总忘不了伙伴们在月光下的追逐打闹,还有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再后来,我来到现在这个城市,成了这个城市的一员,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看着楼一天天在长高,路一天天在变宽,城市一天天在变大,生活在其中的我心里特别高兴,儿时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夏日,城市的夜晚华灯初放,霓虹灯闪烁,路灯通明,如同白昼,汽车的喇叭声、卖烧烤的吆喝声……汇聚成一曲城市现代交响曲,如此地悦耳动听。

  然而,我总感觉少了什么。

  少了什么呢?是夏日月光洒满大地,银色的光芒带给人们的惬意,还有那朦胧的遐想……

  我真希望在月圆之夜来个全市大停电,让人们过一天低碳生活,感受曾经的过去,重温夜色下的月光……

  夏夜【2】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 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⑿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