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写景的优美散文

时间:2020-12-10 12:31:14 随笔 我要投稿

有关写景的优美散文

  优美散文有许许多多的类型,我为大家整理下面几篇散文,欢迎各位参考。

有关写景的优美散文

  邓城镇许村有一棵汉代银杏树【1】

  在我县邓城镇许村有一棵汉代银杏树,这棵银杏树上有一道深深的勒痕和两个明显的马蹄印迹,传说这是在刘秀躲避王莽追赶的途中,刘秀在这棵树下休息时,由于刘秀的战马拴在这棵树上而留下的神奇的印迹。

  当时我们听管理银杏树的人说,在我们县谭庄镇的夏庄村还有一棵汉代银杏树,它比邓城镇的这棵还要高大,我们几个人就相约找个时间一起去看看。

  后来经过我们在网上查询,这棵银杏树并不是在谭庄镇,而是在谭庄镇西南方向的大武乡境内。

  四月十九号的下午,我和旗星、胜利每人骑了一辆电动车去大武乡看银杏树。

  我们单位的小吴原来也说要跟我们一起去的,但我没有见到他。

  旗星说:“小吴提前走了,他说在谭庄西边去大武的219省道路口等着咱们。”

  胜利说:“让他先飞吧,谁让他是笨鸟呢!”我们骑着电动车沿周漯公路向西飞驰而去。

  周漯公路的两旁长着高大的杨树,上面长满了嫩绿色的树叶。

  尽管这一天是晴天,但骑车行走在树荫下,微风吹来,还能让人感觉到丝丝的寒意。

  半个小时以后,我们就到达了谭庄西边219省道的路口,小吴已经在路口等着我们了。

  看着道路两边一望无垠的麦田,小吴赞叹道:“看着这大片的麦田,不由得让人心生豪气,豫东大平原真不愧是全国的商品粮基地啊!”胜利说:“大平原壮观倒是壮观,就是缺少变化,有些单调,没有崇山峻岭好看。”

  旗星说:“让你住到不通公路的大山里面一个月,你就知道大平原的好处了!”

  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来到了大武乡境内。

  我们看到路旁的麦田里有一位老人正在喷药,都停下了车,旗星过去问他到夏庄的路怎样走。

  旗星回来后,大手一挥:“同志们,跟着我走,没错!”大约二十分钟以后,我们来到了夏庄。

  我们在村口见到一位村民,就向他询问银杏树的位置,他告诉我们那棵银杏树就在夏庄村的东南角,在村小学的院外。

  我们很快来到了村子东头,眼尖的胜利指着南面说:“那就是学校,我看到学校上空的五星红旗了。

  快点,我看到银杏树了。”

  果然,走了大约有五十米,学校和那棵树已在我们眼前了。

  这是一所面积不大的小学,学校大门上方写着几个红色大字:银杏学校。

  我们停下了各自的电动车,却发现学校的大门落了锁。

  隔着学校大门,可以看到里面有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大概有三、四个教室开着门,看得出里面有老师和学生在上课,而其他的教室都锁着门。

  一棵高大的银杏树就在学校的东边。

  来来以为得等到学生下课才能进去看这棵树,旗星这时说:“咱到学校东边去吧,东面的院墙向西边凸了进去,树肯定在学校的院墙外面。”

  我们推着电动车走了过去,果然,那棵银杏树就在院墙以外。

  树的周围已经站了几个人,他们是几位小伙子和一位十多岁的小男孩。

  我站在这棵银杏树下,只见它枝干发达,它的树冠像一把巨伞举在空中,这棵千年古树毫无一点老态龙钟之相。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棵银杏树的树冠一反树枝向阳的常态,而是自然地扭向西北方向,形成西北面枝繁叶茂,其他方向枝叶反而相对稀少的自然景观。

  银杏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片片翠绿色的翡翠。

  邓城镇许村的那棵银杏树由于树干较矮,一般的人就能够轻而易举地爬到上面,而夏庄这棵银杏树的树干挺拔,加之树干很粗,除了身手敏捷的少年以外,普通的人不容易爬上去,这一特点使这棵银杏树得到很好的自我保护。

  因此,和邓城镇许村的那棵银杏树相比,这棵树的树皮还算完整。

  如果说邓城镇许村的那棵银杏树是一位老者,而夏庄这棵银杏树就是一位年富力强的中年人!

  这棵银杏树明显要比邓城那棵高一些,但这棵树的树干的周长是多少呢?我们四个人走上前去,手拉手围住这棵树,勉强能围一圈,说明它的树围有五米多。

  这时,有一位身背喷雾器的老汉从旁边的路上经过,看他像是从地里喷完农药要回家的样子。

  胜利问他:“大爷,这一棵树的树身有多高、多粗啊?”这位老汉停了下来,小吴走过去递给他一支香烟。

  老汉把喷雾器放到路边,点着了香烟,慢悠悠地说:“这棵树有三十多米高,它到底有多粗,我忘了。

  以前有一个瞎子量过!”旗星奇怪地问:“瞎子咋量啊?”老汉笑了,他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多年以前,有一个说书的盲人来到夏庄说了几天书。

  他听说夏庄有一棵银杏树树身非常粗,可不知道它的树身到底多粗,就想自己到实地测量一下。

  有一天,他让一个小男孩把他领到了树下面。

  这位盲人就把自己探路用的棍子放在树旁作为标记,然后张开手臂测量,一搂、二搂、三搂……在他用搂丈量树的时候,在旁边玩耍的几个孩子把他的棍子拿到了一边,而这位盲人由于没有发现棍子被人拿走,就一个劲地用搂量下去,等他量到七十二搂的时候,那几个调皮的孩子才不声不响地把棍子放回原处。

  “我的娘哎,我可长见识了!这一棵树真粗呀,竟然有七十二搂!”盲人摸到自己的棍子后,不由大发感慨。

  后来,这个盲人无论走到哪儿,都不忘记向别人夸赞夏庄银杏树有七十二搂之粗。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都笑了起来。

  我问他是否经常有人来看这棵树,老汉说:“以前路不好,来看白果树的人少,现在因为有了村村通,在这几年水泥路修好以后,来的人比以前多了。”

  旗星问:“邓城那棵白果树跟刘秀有关系,这一棵树有啥故事没有啊?”老汉说:“不就是一棵树嘛,有啥故事啊?我也不知道!等一会你去问问学校的老师,他们都是有学问的人,看他们知道不知道。”

  小吴又递给他一支香烟,老汉接过香烟,背起喷雾器走了。

  这时,有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男子拿着一根细尼龙绳走了过来。

  他把绳子递给比我们先来的其中一位小伙子,说:“你一打电话,我就开始在学校里给你找。

  学校里没有大绳,只有这一根细绳子。”

  从他的话语中能听出他是一位老师。

  那位小伙子接过那根绳说:“这根绳子不中,太细了,一个人也经不住啊。”

  看来他们几个是想使用绳子爬树,不知道是学校里真没有大绳,还是那位老师不愿意让他们爬树。

  我问他:“老师,这棵树有多少年了?树身的周长是多少啊?”他说:“八几年的时候,县里有人来过,说它是在元朝的时候栽的,它的树龄大概在一千年左右,这棵树的树干周长有五米四,。”

  小吴问:“那它咋看起来跟邓城那一棵汉代的树差不多一样粗呢?”那位老师笑着说:“可能是这儿的土质比邓城的土质更适合银杏树生长吧!”胜利问:“这棵树有啥典故没有啊?”老师说:“没有听说过。”

  那位老师对那位小伙子说:“我该去上课了,一会儿你们几个到我家吃了饭再走吧。”

  那位小伙子把绳子递给他,说:“表叔,你忙去吧!我们开的有车,一会儿就到家了。”

  旗星感叹道:“同样是一棵银杏树,待遇却不一样。

  邓城那一棵银杏树,差不多天天都有不少的人去看,还专门给它盖了一个院子,有专人管护。

  树上缠了不少红飘带,初一、十五有人去烧香,把它当成了一棵神树;这一棵银杏树比那一棵还要高大,还要漂亮,就因为没有故事,又长在偏僻的地方,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同行没有同利啊!”旗星侃侃而谈的时候,那个小男孩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

  旗星说完,小男孩问:“叔叔,你是个博士吧?”站在旁边的胜利说:“他不是博士,他是博士后。”

  小男孩问:“啥是博士后啊?”胜利说:“就是长着长尾巴,喜欢爬树的那种动物!”大家都笑了起来。

  旗星打了胜利一拳:“你的这句话要是让博士后听到了,他们肯定会起诉你!”我们在银杏树下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就打道回府了。

  在返回的途中,胜利说:“咱们中国的银杏树一般都长在寺院里,因为信佛的人把银杏树看做是和菩提树一样的神树,僧人们对银杏树也会细心地管护。

  夏庄的这棵银杏树孤零零地长在荒地里,历经了一千年,现在还是枝繁叶茂,真是一个奇迹啊!”旗星说:“这确实是个奇迹,每个人活在这个世上也都是一个奇迹。

  一个人就应该像这棵银杏树一样,不管有没有人重视和关注,都要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活出自己的精彩!”听了旗星的话,我们都陷入了沉思。

  坐到门口走廊处,单单欣赏月色【2】

  晚饭后,大家匆匆离散!谁也没有说要团圆,却谁都去团圆了!

  月亮已经很高了,操场上打球的学生也不见了。

  办公室里,有灯光溜出来,隐约映到侧面的墙壁,看起来有些发白!是有谁吧!

  我没有凭栏仰望,也没有无端悲戚空垂泪。

  只泡了杯花茶,拖了凳子,坐到门口走廊处,单单欣赏月色,微凉!

  屋内,拥挤的桌上,一个微黄的饼、三个绿色橘子、还有一个发红的石榴。

  对于这,我难以言说的感激,这样的一个女人,临走时不忘我独留,率性自然,却也有缜密细腻。

  不远处山坡上,月光泄下,衰草连天,树影横斜,朦胧难以褪去。

  墙外路下,河流不舍昼夜,何处是尽头?

  空荡的小院,紧闭的门窗,空留我独守……不凡畅饮花香月色!

  去岐山县城东北的白雀寺游玩【3】

  四月的一个周末,闲来无事,和先生、女儿一起去岐山县城东北的白雀寺游玩。

  出发不到一个小时,就远远地望见掩映于青山绿树之中的一座殿宇,气势恢宏,犹如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让人心驰神往。

  车子绕着山路盘旋而上,车内是女儿愉快的欢唱声,车外是满眼惬意的春色:一道道山梁近在咫尺,一方方麦田碧绿青翠,一排排杨树花絮飘飞,一朵朵野花竞相开放……

  不一会儿就到达山顶一处开阔的平地,放眼望去,古木参天、殿堂星罗、青烟袅袅。

  置身于这样清雅幽静的环境中,往日紧绷的神经一下松弛了,深深吸入一口气,再缓缓呼出一口气,感觉像卸下了千斤的重物,身心骤然轻松了许多。

  寺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

  首先看见的是一块朝西的墙壁,墙壁上贴着一张菱形的红纸,上面写有一个硕大的“佛”字。

  它横亘在我们面前,遮挡住了我们好奇张望的目光。

  据说这就是所谓的“照壁”,用来对整个寺院的全景进行隐蔽。

  向南走几步,绕过照壁就到了寺院的山门,门前的空地上放着一个铜制的大香炉,里面香灰满满,看来到过这里的善男信女还真不少呢。

  山门有三个门,中间是正门,两边是偏门,正门建成殿堂式的,叫山门殿,听说里面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关于这位菩萨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相传远古妙庄王(公元前五百年,印度有兴林国,其国君为妙庄王。

  )的三女儿妙善公主,生性善良、精通医术,因看破红尘遁入白雀寺修行,妙庄王多次差人劝归不从,遂派人纵火烧毁白雀寺。

  尔后三公主虔心修行,终在达摩祖师的引领下脱掉凡骨肉身,升上仙界修成正果。

  可惜来得不巧,山门殿没开,无法亲自拜谒这位千手千眼观音。

  西边的偏门倒是开着,门楣上悬挂着“白雀古寺”的牌匾,从偏门进去往北,迎面是一棵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参天古柏,只见它向东倾斜约30度,树干盘旋扭曲,青翠茂盛的枝叶在天地间自由舒展,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在四月和煦的阳光下倚墙歇息,那微风中飘拂的针叶就是他嘴角微微颤动的胡须……抱着女儿刚准备和古柏拍照留念,

  忽然听见有清脆的铃声响起,四处寻去,原来是从古柏东边的钟楼上传来的,正是午后时分,大院里行人寥寥无几,寂静的'空气中,有白云悠悠地从头顶飘过,有山风柔柔地拂过面颊,有钟磬的清悦萦绕耳际,置身其间,恍如仙境,尘世的一切纷扰都遁于无形……

  从山门起沿一条南北中轴线,每隔一定距离建有一座殿堂。

  位于古柏东侧的钟楼和西侧的鼓楼,恰就在中轴线的左右,它们均是两层的小殿,在一条纵线上对峙。

  钟鼓楼以北的东西两侧,分别是一排平房,东边的是会客厅和寺内僧人的住所,西边的是库房。

  库房的西北方是塔林,这是寺里僧人圆寂火化后的安葬之处,庄严肃穆,令人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