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雪中的遐思随笔文章

时间:2022-10-07 17:19:58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雪中的遐思随笔文章

  忽的,这雪就来了,一夜间竟造访了所有的房舍 。

雪中的遐思随笔文章

  不只是房屋,地上、树上全都被雪装点了一番。透过窗子,望见了经冬未凋的松柏,树枝上密密的针叶,相互簇拥着托起厚厚的积雪,枝条全被压弯了。远望过去,整个树着实有些萎靡--至少不似夏日那般挺拔。雪为它披上了一袭白衣,竟有了几分女性的柔美。

  细细的雪在空中狂舞,随风时东时西地从天上打来。若行其中,则能感觉到雪粒打在脸上的阵阵刺痛。

  雪骤然大了,细听时,竟传来了塞北草原的蹄声……

  塞外狂风怒吼,将原本安静下落的雪花搅得周天飞舞。起伏的小丘,无垠的荒原,像一幅画儿一样铺展在眼前。那种寂静的广袤空间不仅展示着它的广阔的美感,也让人心头不禁泛起一种无所适从的凄凉。

  马道上,一队人马缓缓走来,为首的几骑着宽袖大衫,手中拄着节杖。节杖上的隶书“汉”字表明他们是大汉的使节。紧随其后的,是华美的马车,由双马拉乘。后跟数不清的嫁妆。

  这队车马仪仗的主人就是著名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昭君”。

  本该是“拢鬓歩摇青玉碾”精心梳状的年华,却在此地饱受风雪的摧残。艰辛的背后,原来担负着民族的使命。

  为了实现“汉匈和亲”,她离开了繁华的帝都长安,远嫁匈奴。风雪的洗礼,使她的心志更加坚定。表面的柔弱掩不住内心的坚强,恰如那株傲雪的松柏。

  从此,双方广开边市、互通有无。大汉帝国的北疆平静、安详—一个弱女子撑起了王朝的北方天空。

  于是,“昭君出塞”的故事便成为美谈,流传千年。

  现在想来,不禁纳闷。凭什么帝国的安危就得弱女子来维系-远嫁狼蕃,终其一生不能再回故乡。难道非要牺牲弱女子的人生,才能换来短暂的和平?这个令帝国所有热血男儿羞耻的“和亲”政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汉经秦末大乱立国,百业凋零,民不聊生。可高祖还是毅然决然地北击匈奴。然时运不济,高祖的先遣部队被数倍于己的单于本部围于白登山,险些命丧于此。幸有陈平之计,贿赂阏氏,让她给单于吹枕头风,才得以脱险。

  从此汉廷便畏匈如虎,开始了用女人换和平的手段。同时汉朝也开始实施无为而治的国策,轻徭薄赋,与民修养。文景两朝的积蓄,为以后的武帝反击匈奴奠定了经济基础。

  当时的“和亲”具有韬晦的意义。而之后向业已分裂消弱的匈奴和亲,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如果前后都要和亲,那么武帝的举全国之力的奋击到底意义何在呢?

  西汉初年,国力大增的汉朝,不堪忍受匈奴的屡次侵扰,终于在武帝的指挥下,大规模地反击匈奴。汉元朔二年,卫青平定河套以南,使汉匈攻守逆势;汉元狩二年,霍去病平定河西走廊,打通丝绸之路,使汉廷得以实现对西域的控制;汉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各领军五万,与匈奴漠南决战,击溃匈奴主力,迫使其北迁,数十年未敢南犯。

  有人认为,这一役使汉百年来的积蓄挥霍殆尽,不过满足了汉武帝的好大喜功。

  我不这样认为,这一役是反民族压迫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也正是这一役,塑造了中华民族顽强不息的抗争精神,打出了中华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从而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也正是这一役,使汉朝的政治地位显著提高,昭君的出塞才有了现实的“和亲意义”。这是一次成功的政治联姻,为汉匈之间换来了一个甲子的和平。与之前祈求和平的“和亲”不同,这次是匈奴单于亲自祈求的。于汉廷来讲,是带有下赐的含义。

  正如那株松柏,我们的民族不管外表怎样软弱,都有坚强的内质。正也因为此,才有弱女子撑起民族的天,才会创造农耕民族战胜游牧民族的军事奇迹。

【雪中的遐思随笔文章】相关文章:

春天的遐思随笔散文10-09

夏夜遐思的随笔散文10-09

年的遐思随笔散文10-10

春日遐思散文随笔10-10

雪中的风铃随笔散文10-09

雪中漫步的随笔散文10-10

空明随笔文章11-13

雪中情随笔散文10-11

雪中情的随笔散文10-09

文章随笔200字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