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做个不讲理的老师幼儿教师随笔

时间:2021-03-10 20:50:03 随笔 我要投稿

做个不讲理的老师幼儿教师随笔

  幼儿园小朋友总是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我们班上的孩子也不例外,从小班到大班一直如此,很小的事情都喜欢报告给老师听。对于大班孩子总还是这样不能自己处理问题,我真是很烦恼。

做个不讲理的老师幼儿教师随笔

  最近我开始仔细观察这些爱打报告的孩子,发现他们打报告有时也不为解决问题,只是到老师身边说一下,就走开了。特别是在自主游戏时间,他们遇到问题会习惯性地报告老师。我也经常和小朋友们讨论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但效果总是不理想。

  当读到玛乔丽·费尔兹博士(美国)撰写的《儿童纪律教育——建构性指导与规训》一书,我豁然开朗。书中有一个事例对我触动很大。幼儿莎拉和苏菲正在抢同一张娃娃床,两个都嚷着:“我先拿的!”这时,她们的老师丹尼斯走过来,没有立刻拿走玩具,而是仅仅说了一句:“如果你们不能好好玩,我就把它收走。”丹尼斯也没有开始惯常的询问,以查明究竟是哪个孩子先拥有玩具,以便于做出公平的裁定,而是帮助两个孩子澄清问题:“只有一张床,两个娃娃都要睡,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解决?”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学习考虑对双方都公平的方法,如果她们想出了解决的方法,就能得到这张娃娃床。

  丹尼斯老师采取的方法乍看有些不讲理,还有些霸道。哪像我们老师,总是仔细帮助孩子分析前因后果,了解来龙去脉,找出解决的方法。丹尼斯老师直接将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了两个孩子,让孩子自己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就能再次获得娃娃床。丹尼斯老师的目标是长期的,他想办法帮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的行为,并获得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做决定,而没有代替她们做决定。所以,这样“不讲理”的老师带出来的'孩子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而我们的孩子更喜欢到老师这边来申辩。想想我自己总是苦口婆心地尝试解决问题,可总是不了了之的做法,真让人汗颜!细细琢磨后,我也在班上采取了丹尼斯老师的做法。

  建构区是矛盾最多的地方,因为投放的辅助玩具——小汽车有些少。孩子们经常为谁先用小汽车而争论。这不,启航、小溪、家禾、徐徐又拿着小汽车来找我理论,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让谁,我也不发表意见,就学着丹尼斯老师的态度,听着,然后说:“既然你们都想玩小汽车,却又互不相让,就先将小汽车给我,商量好了再来拿吧!”说完,我就将小汽车拿了过来,放在了钢琴上面。几个孩子面面相觑,对我的态度很是惊讶,以前我可都是及时帮他们处理问题的啊!家禾不服气,继续跟在我后面叨叨,努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希望我将小汽车拿给他。我没有过多回应,只是说:“如果你们商量好了,就可以来拿小汽车。”见报告无望,这几个孩子站在一起吵了起来,不一会儿,声音小了。又过了一会儿,他们走到我身边,说解决好了。让我先将小汽车给小溪,然后他们轮流来玩。我问其他小朋友有没有意见,大家都说没有,小溪拿着小汽车,跑了。

  以后的几天里,面对争抢玩具的现象,我都是这样的态度。又一次,我站在窗口,观察走廊里的孩子们玩积木,看见楚然和启航在争吵,又是因为小汽车的事情。楚然看见了我,喊着:“我要报告丁老师!”只见启航拉着楚然说:“你不要去,去了丁老师会收了我们的玩具,你先玩,然后我再玩,好不好?”果然,楚然放弃了报告,两个人又玩了起来。

  《儿童纪律教育——建构性指导与规训》一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建构性规训鼓励儿童尽可能多地自己做出决定和选择。这有助于儿童从他们的错误和成功中学习。换句话说,你的工作就是帮助儿童学习怎样做出明智的选择,而不是代替儿童做所有的选择。”老师看似不讲理的行为,却是将问题抛给孩子,给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在解决的过程中,孩子既可以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也可以做出不利于自己的选择,这样的选择既是艰难的,同时又是必要的。不管年龄多大,最好的知识都来自于自己的经验——特别是分析自己的错误,反思自己的错误。也许有长者或智者曾经提醒过,不也是还得自己来认识吗?

【做个不讲理的老师幼儿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教育老师随笔02-03

老师妈妈随笔02-03

幼儿教师教育感悟随笔12-23

2022老师教育随笔01-15

大班老师教育随笔01-06

幼儿教师随笔(通用15篇)04-25

幼儿教师随笔合集15篇04-25

幼儿教师随笔汇编15篇04-24

幼儿教师成长故事随笔01-17

幼儿教师随笔通用15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