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七月随笔的散文

时间:2022-07-23 15:46:18 随笔 我要投稿

七月随笔的散文(通用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月随笔的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月随笔的散文(通用15篇)

  七月随笔的散文 篇1

  在夏的重围中,方向感迷失在黄昏的雨中;这是异乡飘落的雨,莫明其妙地淋漓着水的份量。积水成流的季节,就这样轻松地把七月流逝了。

  黑暗挪移的节奏,惊怵了歌兴正浓的蝉鸣;腌渍在烦躁的日子里,恨不能把季节拨快几天;让庄稼一夜之间坠入情网,把那初开的情窦在身体里,酿成惊世骇俗的甜蜜。

  怀孕的农作物扯起了浓密的青纱帐,铺天盖地。一些流言想挤进来,却被挡在帐外尴尬着。天黑以后,有些风从缝隙溜进来,躺在垄沟里沉沉地睡去。积雨云的空当偶尔钻出一两颗赤裸的星,趁着夜色积攒着荫凉的私语,迷离的光晕漫游出整夜的乡土气息。

  天空以远突然跑来闪电的光斑,在农村的边缘撕开夏夜的黑暗。城市里街道纵横的路口,挤满了夜生活的身影;夜雨潮湿了女人的短装,贴紧了那对膨胀得滚圆的温柔,与雨伞上滚动着的几颗打了蜡的水珠,还有伞柄上正在忙于攀登的瓢虫相映成趣,都把自己打造出天宇穹顶的弧度。那些半裸的苹果胸脯,动静之中总有喷薄欲出迹象,上面涂满了沸腾的目光。欲语还休的衣料掩埋不住妙不可言的身躯,澎湃着那些惹祸的年龄。

  夜晚容易使人放纵联想,一些卷曲在梦魇里的效果图也可能脱缰。苍白的想象充血以后,就像走出地狱的亡灵,睁圆了白日梦的眼瞳,试图在人间的美好上留下一道远古时代的吻痕。这些不安分的灵魂深入道貌岸然的脑壳,整个晚上都像一只孤独的鸟,在枝头间上串下跳,自己拆散开形象的零件。

  凉爽的夜晚,不是用来无聊的;每一份成功都是利用别人享受消遣的时间锻造自己,再到工作中去淬火,才成为有用之才的。阳光不会拐着弯地摸进谁的窗口,幸运不会掀开那床七点钟还在做梦的被;只有一事无成才会背着胡思乱想的包袱,躲在破碎的日子角落,朗诵高调,拥抱懒惰。

  年少时看到蜘蛛在树枝间测量着六边形拉网,对它们的专心致志肃然起敬。可看到粘住蜻蜓的残酷,又觉得这是诡异的卑鄙。那时还不懂食物链的生物法则,还是一个浪生悲喜的年龄。

  黑夜绷紧的寂静里,隐藏着遐想的疯狂。梦中之人不入梦,却魂牵梦绕地折磨着半梦半醒的情绪。描绘自己生活的词语早被固定,却还像一匹瘦马在狂奔,追逐着自己鬃毛的影子。

  在远离童年的梦想后,记忆的影子依旧还存在;就像干涸的河床,失去了流水的灵动,却依然留有蜿蜒的体型轮廓,栩栩如生。有些记忆的碎片,无需拼图的手指,就能自己浑然连片,一气呵成。这些被我扔在故土的童稚,是如何穿过千山万水找到我的?遥远的长途奔走,穿的是什么鞋子?

  但这千真万确是我童年的梦想,还带着动情时口水的旧渍;那时经常右手牵着山间的羊肠小路,左手拿着小树枝抽打路边的草丛;惊飞那些密集的虫鸣,不让它们塞满我想象的缝隙。

  最喜欢火烧云把夕阳摁到山后的时刻,天的半边都染透了熊熊的红。此时我会放飞遐想,在堆积红云的天边挂满膨胀的心思。直到萤火虫忽明忽暗的闪烁把我撞醒,才发现,幼稚的梦又淹没了一个黄昏。

  把青岛方言和乡音、普通话重组的愿望,正在逐步完成。在这里找寻几扇遮挡风雨的门窗,用眼睛摄取活跃在身边的人间插曲,用耳朵存储世上的蜚短流长;屏蔽说不出口的怨和说出口的恨,管住吃过亏的嘴,避免再惹出秋后算账的麻烦。

  有了空闲也到寺庙去观瞻,看那盘坐莲花的人是如何审视苍穹万象,怎样打发流淌的时间。但我坚信,彻底改变生存状态的,绝不是这些穿素衣的坐禅人。拷问失落文明的祸根,不是两柱香火就可以感化那群劣根缠绕的灵魂。想消灾的人跨进这道门槛,是想用轻描淡写的忏悔,逃避应得的惩罚,用演戏的技能软化别人的同情心,玷污佛祖那点儿好名声。

  我像极了一棵移植来的树,站在陌生的荒滩,失去了归乡的能力;努力吞咽着不合口味的水土,才放缓了躯体瘦下去的速度。周身被一条条野藤缠绕,按日子在身上分配啃噬的齿痕。幸亏有阳光烘干潮湿,云朵供应雨露的恩情,我才以树的形式,站成了自己的伟岸。

  近年来,爱上了迁徙的雁阵。想从一只雁的内心解读在行走中绽放生命的秘籍。尤其是初秋时分,一个人来到旷野,坐在黄昏里,看夕阳沉重地下坠;放肆的舒展四肢,感受年轻秋风的体温,看雁阵整齐地横空掠过,倾听成熟的声音漫过耳脉,会把人醉得一塌糊涂。

  背着时光的疤痕,带着社会的创伤,用蒺藜擦痛自己的记忆;铭记馒头裹着的佛语,把难得糊涂种在遗忘味觉的舌头上,在大树漏下的光斑里,开始每一个平常的早晨。

  七月随笔的散文 篇2

  燥热的七月偶有凉风轻拂,拂过山那头的花海,茂叶似是被附上了一层深绿的颜料,远处山脉起伏,弯下去的弧线轻轻托起一轮月亮,夜色浸染着一片悠悠的山野。

  溪水流淌,蝉鸣阵阵,飞鸟休息,是盛夏的七月。

  绿意盎然的草丛上有片儿独特的花儿,我弯下腰拾了起来。我爱惜地抚摸着它的花骨朵儿,而后摘下第一片花瓣。好别致的花啊,我的眼睛一刻也不愿移开。恍惚间,六年前的一幕出现在眼前。我迷迷糊糊地站在了那所陌生而又熟悉的学校大门前,妈妈牵着我的手轻轻地拉着我进入教室,我茫然地看向四周,一副和蔼的面孔出现在我的眼前。她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弯弯的眼睛好似一轮弯月,笑盈盈地对我说:“小朋友你好呀,以后我就是你的老师啦!”我紧张的心情似是得到了抚慰,六年小学生活变得更立体化。

  摘下第二片花瓣,果不其然又是那股奇妙的力量把我拉入记忆储存库里。书声琅琅的教室里,张老师正在愉快地和我们互动,用自己幽默的方式给我们传授知识,而我早已与班上的同学打成一片,互相帮助,嬉戏玩闹。太阳的余光洒在二年一班的班牌上。我痴痴地看着它,伸出手想抚摸它,但我够不着。可能是我还不够高吧,我这样想着。可时间这么流逝着,像珠穆朗玛峰发源的支流,奔腾直下。

  摘下第三片花瓣。这次我趴在桌上昏昏欲睡,妈妈在一旁细声为我讲解着习题,我恹恹地听着,可还是没弄懂,她却耐心地为我剖析,反复几次,我豁然开朗。考试时,不出所料考入了班级前十,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迫切地想与妈妈分享这份喜悦,可那股奇妙的力量再次将我吸了回来。

  站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中,再次抬头望见那弯明月,它的光辉已渐渐暗沉。萤火虫围绕着我手中那四片儿花瓣辗转盘旋、欲陷其身,微风轻轻起,吹散的是那朵花儿,留下的却满是馨香余韵。

  我摘下第四片花瓣。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仿佛在一瞬间就升至六年级,回首过往皆是遗憾与美好。而现在,我即将毕业于此,内心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但我们总要向前看,追忆过往,憧憬未来。

  七月随笔的散文 篇3

  七月的宴席以满心的欢喜开场,一路开天辟地般的热闹,雷电为鼓乐,梅雨作帷帘,拉开来,陽光倾城,笑声朗朗,热情洋溢。

  只需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手势,便能读懂七月全部的辉煌。树荫下斑驳的蝉鸣,月色中如絮的萤光,掌心里清幽的玉兰,荷尖上轻漾的飞翼,以及一阵温热的风的徜徉,一朵盛开的七月就这么以洋洋洋洒洒的亲热,不羁不束地走来,在众人眼中,怒放出火辣的夜来香,把一个白昼和一个夜晚染得熏香。

  如果硬是要在碎影里找寻一点什么,那么,几滴日光,或者一捋热浪足以坦诚七月所有的秘密。是的,七月是藏不住秘密的,她的一点一滴,尽从光滑的脖颈滚落下来,于心灵的最灿烂处,噼啪作响。那么简单的几抹表情,直抵率真的本意,于众人舒展的眉角绽出花容月貌来。

  抬头的时候,看到了滚滚白浪,从灰蓝色的空中蒸蒸而上,没有一羽翅膀,亦没有一缕云花,晃眼的明亮让思维很快跃入无际的沙滩,和清凉的水中。是的,七月是水火相融却又兀自相娱的,满场的热闹,只需一个转身,便为一处宁夏。只是,很多的时候,很多的人,宁愿在浮躁的尘世辗转反侧,却不能甘于那一抹宁静。原来安宁,也是需要勇气才能到达的。

  渴望一场雨的到来,是酣畅淋漓的那一种。雨是果然要来的,或是几声响雷之后的急行军似的路过,或是几个阴晴不定的狂风侵袭之后,千军万马之势的扫荡。不管暑气是否消散殆尽,一场能够滋润干渴的雨来得正是时候,硕大的水花开在尘埃的中间,低低的,满面灰土,却是满怀的欢喜。

  雨后的空气会有一点凉吧,那温度,刚好用来欣赏鸟雀们清灵的歌唱。走一径婉转的石子路,眺一眼滴水的柳枝,在几株广玉兰的旁边,邂逅一场音乐盛会,以漫天的水蓝为幕,以绚烂的彩虹为符,一串串跳跃的快乐轻舞飞扬。

  只是很快七月就收起她娇柔的妆容,继续以一贯的热忱游走于季节的轨道。仿佛一位知礼的新嫁娘,把最温柔的一刻留于新房,跨出房门,便是个大方通达的新妇,于众人面前,率真而行。

  如果一定要期许,且允许她肆意挥洒她的生动,圆一枚鲜活的果实,于时光的流苏里细细品味;如果一定要感悟,且珍惜她心心相许的虔诚,书一页盛世的华章,随流年的凝望深情相拥。

  攀一座山,涉一趟水,远足,在这个璀璨的七月。

  七月随笔的散文 篇4

  匆匆,不知不觉便到了七月,火洲的天气始终改不了他那个臭脾气,一如既往的热情招待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七月的第一天,周末。政府小院以往的平静被早早赶来的四老人员打破了。七一,党的生日,几十个老人是来给我们的党庆生的。而我的心思并未全部放在活动上。终于,活动如期圆满结束,大家都愉快地回去了。安排好后续打扫工作,我也下楼了。

  回家的路,是今年才新铺的,在七月的阳光的照射下,走在上面还能闻到一股股淡淡的沥青味儿。单位离家不远,十几分钟的路程,但还是架不住高温的侵袭,身上的汗水慢慢地浸透了后背,身体也有点虚脱了的感觉,是很久没有活动了的结果吧。终于回到了家。

  七月的天,就想大家说的一样,孩子的脸,变得很快。独自坐在卧室,不知什么时候,在哪里飘来的云,眨眼间便把天空的蓝全部盖住了,卧室也暗了许多。不多时由远及近的雷声便随之而来,朝窗外望去,还不时地划过几道闪电。

  这样的情景在这个地方是不经常有的,记忆中今年是第一次。雨水并未给我太多遐想的机会,倾盆而至,没见过这么迫切的。

  打开窗,凉风雨水瞬间打在了我的脸上,微凉、微痛。雨水顺着脸颊流到脖颈,浸湿了我的衣,透过了我的胸膛,不知不觉那股凉传遍了全身,渗透到了心里。

  轻轻关上窗,雨未停。拍打在窗上的雨水渐渐地模糊了窗,朦胧了我向外的视线,窗外的景也渐渐地虚幻起来。轻轻地抹了一下窗,视线并未变的清晰,外面的雨依然下着。

  没多久,雨停。窗在雨的洗礼下明净了许多,外面院落的果树也焕发了新的活力,绿油油起来,邻家种的玫瑰花更加的鲜红。

  打开窗,一股清凉夹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心情舒畅了许多。转身,开门,闭门。走向那正在铺就的柏油路,在雨水的冲洗下,沥青的味道淡了许多,路面洁净了许多。

  生活亦是如此,有些事物来的快,去的也快。就像这七月的第一天,更像七月的雨。

  七月随笔的散文 篇5

  人生漫漫,期许每一次见面,我们都只为彼此的深情。

  七月,都说是毕业季,我们却相约在这个充满别离的季节重逢。

  风雨变幻无常的七月,让我的重逢之路风雨兼程。半路晴半路雨,“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此诗很是应景,尽如我的心情,有一种期待和相见似箭的感觉。也许多年未见,不知匆匆而过了二十多年的同学,归来可仍是少年?

  五彩田园、耕读山庄,恰如其名。“客路青山外,行车流水前”,映入眼帘的鲜花围田圃,绿水绕青山,亭台楼阁,长廊迂回,夏日阵雨的冲刷,山庄如烟似雾,宁静空幽,竟有置身烟雨江南的感觉。黄昏雨停后,夕阳从层层云雾中投射出斑斓的光芒,为山庄披上了一笼五彩迷人的纱裙。

  悠悠岁月,诉说当年好时光。此时良辰美景,杯觥交错,秉灯夜谈。当年青春律动的舞曲,梨树花开的缤纷,煤渣跑道的两脚黝黑,起床号声的响亮悠扬,纯真的你浪漫的我……谁温柔了岁月,谁又惊艳了时光。对于同学之间,毕业以后,我很少联系,也不探听,被动的存在着,不去刻意的经营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觉得自自然然就好,任随生命里不断的落花流水和不速之客。

  夜深露重,远望山庄,隐隐闪着几点灯光,忽明忽暗。这一刻,陡然觉得岁月惊心,二十九年分别,二十九的生疏,二十九的风风雨雨……还好,我们都很幸运,见过彼此年轻的模样,只愿同学情谊,今生最美的珍藏。

  七月随笔的散文 篇6

  坐在窗边挥着早已生疏的笔杆,零散的阳光,放任舒适。

  夏天就这样匆匆的来,即将挥别下一站路季。不带一点感觉,不给人一点喘气的机会。

  七月的细雨绵绵,又不知带走了谁的思念。下一个骄阳四射的晴天又是谁的思念在祭奠。总喜欢在和熙的阳光下,享受夏季的清爽安逸。停止所有的疯狂,躁动与不安。让身边的一切贴近心灵,寻找最原始的自己。

  七月的阴雨,突然而又频繁。我怡然地享受这不为人知的快乐。雨,不仅是对大地的滋养,更是对万物灵魂的洗礼。滴答~滴答~的交响曲撞击着沉眠已久的魂弦,似乎有些感觉了。雨水冲走了脏乱的浊物,冲走了慵懒与无奈,冲走了悔遗的年华陌路。年华随着流水而逝,渐渐远去,越走越远。

  我已无法忆起往日的天真,光阴的利刃给我留下了成长的痕迹,显得苍老。我没有资格怪时间没有等我,是我忘了跟着走。阵阵涌来的嘲痛,如七月阴雨之前那般燥热与潮湿。

  看着渐暗渐灰的天空,想起了自己的身影,一抹失意,冰凉。任由自己在无垠的荒原上流浪。思绪,无羁无绊。

  飞逝的七月又急又湿,潮灭了我的叹息和慵懒。唯有向着那道奇迹之光,继续自己的旅途人生。

  七月随笔的散文 篇7

  今天早晨,在上学的路上,我仰望天空,不禁瞪大了眼睛,咦!这边是湛蓝的天空,云彩都逃到哪儿去了?那边的白云怎么这么密?是不是都到那里聚会了呀?

  我只听说过蝴蝶谷的“蝴蝶集会”、龙池的“蛙会”等,可从没听说过云朵集会呀!

  看!天空东南面,这里的白云虽然占据了大半个天空,但是稀疏有致,造型各异!那不是奶奶家院门前的矮墙吗?一块块不规则的石头堆砌而成,我似乎走进了奶奶家的小院。这不是一大片梯田吗?这是一道道地堰,这是还没融化完的雪,一片片一簇簇的。我好似又走进了一片棉花地,一朵朵棉花正在绽放,地头是一堆堆松软的棉絮。我又似乎走在了柔软的沙滩上,前面是蔚蓝色的大海,一朵朵白色浪花向我涌来;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海面上,泛出点点淡黄。这一切离我是那样近,触手可及,我好想采下一片白云,摸摸它有多么温暖,多么光滑,多么柔软。

  再看西北天空,却是晴空万里,一片湛蓝,就像用蓝色油漆刷了一般,蓝得清澈,蓝得诱人,没有一点灰尘。我的双眼好像不听使唤似的使劲望去,我感觉天离我是那样地遥远,我多想能有双会飞的翅膀飞上蓝天,看看天空是多么深邃。看着蓝天,我只觉得心胸开阔,呼吸顺畅。于是,我对“秋高气爽”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触。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的中间,是一片若隐若现好似鱼鳞好似绸缎又好似棉花糖的淡淡的云。老人们常说:“七月八月看巧云。”金秋时节,天高云淡,云彩变化多端,美景真是令人目不暇接。

  大自然挥动着神奇的画笔,一会儿把天空涂成湛蓝,一会儿又涂出各种造型的云朵,把天空装点得生机勃勃,变幻无穷,趣味盎然,美不胜收。

  七月随笔的散文 篇8

  当我们发现蜻蜓成群结队、漫天飞舞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七月半的到来。因为老人们都说,这蜻蜓就是各族各姓的祖先派来驮运子孙孝敬的钱的马。要不,七月半到来之后,蜻蜓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呢?年少的我们,朦朦胧胧之中,觉得这一定是真的。因此,蜻蜓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就自然想到七月半来。

  家乡的七月半常常是从七月初七开始。本来应该从七月初一就开始请祖灵上贡。但像是有约定似的,大家都说没时间,也没条件,贡一下心意就行了。虽如此说,但在开始请祖灵上贡的时候,大多数人家就节衣缩食地买来成堆的钱纸、封皮纸、印刷的纸马。或直接提前一个多星期把粉白纸和烧纸买来。首先,将烧纸打好。打烧纸前,先折叠成型,再比照着用菜刀和锺子切成巴掌宽五寸长的一沓一、沓的纸后,找块木板垫上,用母指甲一样弧形的钱錾醀点菜油,打成括号一样双弧形的三行孔印,每行为对称的七双括号。为这,一个人要花大半天时间才能完成。接着,按规格剪好粉白纸,借老木匠黄楷扬雕刻的包皮、纸马刻板来印刷。这样要节约块把两块钱。之后,提前几天请人(或自己)在印好的封皮纸上按祖宗版位上写好称谓与名讳。并按农历落上“何年(甲子年称)何月何日何辈子孙(姓名)封”字样。接着,用线或棕叶两两相背而捆,夹上纸马。就算大功告成了。死亡不到三年者,于七月十三“烧包”。且只能烧散钱,边烧边呼亡灵辈份称呼及名讳。离去三年以上者,则于七月十四烧包敬送。

  每年七月半的时候,多少有点文化、会写毛笔字的人就非常受人尊重。人家请去帮写包,除了做好点的菜菜饭招待外,再如何困难,大都要准备点烟酒。有的写完后,多少还要送点家中的土特产。为此,令我记忆最深的是我很小的时候,一年的七月半,写得最好的实青老人忙不过来,父亲就请一位普定一中初中毕业的堂哥帮写。他后来给人透露说他尽写给XXX,而没有写给我家真正最亲近的爷爷。父亲闻知后阴着脸对我们说,要我们好好读书,免得受堂哥这样的气!我虽然天生笨倔,但还是懂得勤读苦学,不得不说这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每年的七月半之前,村中唯一的刻板忙得团团转。那版正面是凸刻的书壳似的包皮封印。反面是一个人赶着一匹步履如驼的马。我觉得那人和马一步一徘徊的,似乎很无力。于是,我就想雕刻一副人与马都充满活力木刻。我悄悄地找了一小块梨树木板,然后在一本画书上找到我心目中的人和马模型,用信笺临摹下来,将木板正中沙平后贴上。接着偷偷翻出祖上传下的、收鸦片烟的、两寸多长而筷子一样宽的斜口铜刀,躲在后园的竹林里雕刻起来。花了两天的时间,终于刻出可印的模样来。虽有些粗糙,但形态确实可爱。当我用墨水印给奶奶和父母看时,他们笑得非常欣慰。隔壁邻居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的,借的人多了起来。可是,那位曾经给我家写包而不安我父母要求写,随意写送人的堂哥来借,说什么我也不借。父亲生气地逼着我拿借他,我说那我就要拿烧掉!无奈之下,那位堂哥怏怏而去。而我的心理,像所有的忧闷和苦恼一下子被洗刷一空似的痛快。

  七月随笔的散文 篇9

  说起七月半,年少的我们,在蜻蜓漫天飞舞的时候,隔三差五地会问母亲,要从哪一天才开始过七月半?要是时间不长,母亲会说等到赶场(星期日)天,看拿啥东西去卖,买斤把肉和木耳、海带之类的东西来“贡”老祖公(泛指去逝的先人)。于是,弟兄姊妹便搬着指头数着日子等赶场天的到来。因为天气热,母亲把这些好吃的菜做出来,中午、晚饭“贡”老祖公后,就会把这少量的美味给奶奶单独地留上一份,以表达对奶奶二十八岁居孀而历尽艰辛将父叔抚育成人的感恩。再将剩下的放进大锅的红豆、洋芋、茄子、棚瓜之类的菜中让我们吃。弟兄姊妹会为此你挣我抢的吃得汤水不剩,吃得舔口舔嘴。行动迟缓的父母,最后只能吃光饭,并望着我们苦笑。而我们不管父母想啥,总是希望这样的晚餐不断地来临。

  作为长子,每天“贡”老祖公,点香烧纸理所当然地成了我这个“香烟后代”必须的功课。每当此时,我常会很认真、很虔诚地对着空空如也的贡桌,双手举起点好三柱细香,心里默默祈祷列祖列宗在天有灵(从长辈唸叨中得知模糊概念),能让我有一天像在村校教书的那两位載上海手表、穿的卡中山服、挂大头钢笔的老师一样有购粮证、有工资领的话,一定在这样的节上卖来又好又多的东西贡上。接着拜上三拜,然而将香插在贡桌上黄泥巴做的香台洞孔。贡上一时半会,便跑地烧纸钱。奶奶说,在家烧纸钱奉敬老祖公,要双膝跪地,每次三张地烧。并且要边烧边请逝去的辈来领钱去用。可任凭奶奶怎么反复地教我,我总觉得对着空无一人的贡桌唸不出口。似乎觉得一开口唸,自己便成了神经病似的。于是,奶奶只好在我烧纸的时候,虔诚地站在一旁,念念有词地数请祖灵。

  到了烧包的那天,先选好地点,然后每隔两米左右插一柱点燃的香。一直插到烧的地方。奶奶和母亲会准备一个筛盘。里面除了放几沓纸钱外,一碗水饭。一根筷子两头各穿一个煮好的茄子后也放在里边。我知道,水饭是用来“通说”孤坟野鬼不要打劫子孙敬祖钱财的。“通说”之后,烧些纸钱给那些无人管的孤坟野鬼。至于那“茄担”,我至今还不知是何时意。

  因为同宗共祖的缘故,我们大门里几家的包都拿到一起烧。这时候的我们,便会先到近处的园子中搬来青苞谷,不剥壳,等包烧得红红的时候放进去。听到爆炸声后,用棍子撬出,像焖熟的,又有点火烧味。吃起来感觉很香。更有甚者,我们提前几天到处摸鸟蛋积等着烧包这天晚上用瓜叶包上几层,小心地夹进火堆中去烧来吃。这东西毕竟少,吃得闻到的伙伴望口望嘴的。而吃的人却有着说不出的甜蜜和自豪。

  读书考取学校,又参加工作之后,这样的日子便离我远去。

  因为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成家之后的七月半,也没贡祖烧包。只是在每年七月半的晚上上街走一走,看到县城的街道两旁上,烟气浓浓的纸包慢慢地烧成红红的火堆,大大小小的主人围着,说着聊着,融融气氛中,还能感到作为中国传统节日――鬼节的人间烟火气味。

  七月随笔的散文 篇10

  南方的稻子收成分七月与十月两个时节,春种夏割、夏播秋收,这便是贯穿南方乡村的一年的主旋律。

  印象中的七月,正是乡下稻子熟了的时节。此时的稻子,正随着夏风的节奏,一波一波的在广袤的田野里舞动着稻浪,起伏有致,稻香四溢,蔚然成诗。而金黄喜人、沉甸饱满无疑便是这诗的灵魂了。

  七月的稻子肯定是母亲用汗水喂熟的。对母亲来说,稻子就是她亲手哺育出来的鲜活生命,而她的汗滴,就是稻子甘甜的乳汁。

  从四月的插秧开始,到七月的收成,记忆中的母亲从没有过哪怕是片刻的歇息。灌水、施肥、拔草,甚至是做稻草人这样简单的活儿,她都做的一丝不苟。

  在母亲的精心护理之后,稻子就熟了,此时的母亲与大地一起欢腾。收割稻子必须趁早,太迟了,熟透了的稻子要么伏倒在水田里,要么给夏日里肆虐的暴风雨刮落,收成也谈不上了。这时候的母亲,常常手执镰刀,挑着箩筐,推着小型的收割机,或迎着初升的朝阳,或披着渐浓的暮色,穿梭于田埂阡陌。

  或许是经过了一季又一季的收割,母亲那闪亮的镰刀已然有些歪齿了,但母亲并不舍得更换,除了因为节俭的本性,还因为母亲对它那一份深厚的感情。是的,连同那箩筐,那小型的收割机都是母亲亲手编织或者修理的。这些其貌不扬的农具,与稻子一起,见证了母亲弯腰劳作的瞬间及面对丰收笑逐颜开的片刻。而母亲也只有在面对庄稼的时候,才会虔诚地弯下她那原本挺直的腰杆。

  收割稻子并不是一道简单的活儿,力气必须恰到好处,太小了,需要来来回回的下刀,白白耗费了时间;太大了,熟透了的谷粒便极易脱落在田里,此前的心血也会白白的耗费。当然,这对母亲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她常常一手握着稻株,一手执着雪白的镰刀,将刀口斜斜的对着稻杆,然后用恰到好处的力气往后一拉,一株株的稻禾便给母亲整整齐齐地码在了稻茬上。

  随着母亲的有节奏的镰刀声,稻子便一茬一茬的倒下了,此前还金黄连绵的稻田很快只剩下秃秃的稻茬,显得十分开阔。此时的母亲头顶着蓝天,脚踏着田野,身影也霎时高大了起来。

  割下稻子,母亲便脚踏着收割机,将一株株的稻禾放在滚动的齿轮里脱粒。每一颗谷粒都是母亲的命根子,每一颗谷粒都是母亲汗水的结晶,因此,对于脱粒的活儿,母亲总是很考究,也很细致,她常常小心翼翼地翻动着手里的稻禾,气力均匀地踏着收割机,末了,或者翻开稻叶细心地察看,或者弯下腰在田里仔细地搜寻,她不能让稻叶里有任何谷粒的残留,也不能让田里留下遗下哪怕是半颗的稻谷。

  仿佛是感动于母亲的虔诚,所有的谷子都不约而同地顺从着母亲的意愿,一起欢欢腾腾地跃进了母亲的箩筐里,满满的,沉甸沉甸。而此时的母亲,常常用一种喜悦的心情出神地注视着,注视着这些承载着一家人希望的谷子。

  谷子脱好了,最不能耽搁的便是晒谷的事,否则,谷子霉了,不仅徒劳了一番心血,还霉了一家人的希望。此时的母亲常常挑着满满一箩筐的谷子,将它们倒在晒谷坪上,接着用木制的耙子将谷子均匀地摊开,捡去夹杂在谷子里面的稻叶,然后又时不时用一个竹子做成的篱爪翻动着,让每一颗谷子都接受阳光的洗礼。

  晒谷子通常需要三五日的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恰到好处地将其水分蒸发完毕就可以了,否则,辗出来的大米非常易碎,口味也不佳。因此,晒谷子的活儿同样很考究,但母亲对此驾轻就熟,不仅如此,母亲对那一担谷子已经晒好了,那一担谷子还须晒上几日,都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然而,盛夏的天气是很恼人的,恰如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因此,这对晒谷子的事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考验。这时候的母亲常常在天阴天明的转换瞬间,在田野、在晒谷坪里来回奔走,一边心疼着老天爷的善变,一边呈现出一脸的焦灼。好在,儿时的我们都有农忙假期,也可以趁此帮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或者在田里捡拾稻穗;或者帮忙着收割;或者照看着晒谷坪里的谷子……时过境迁,自己儿时收割稻子的记忆已经变得久远了,然而,母亲在七月里忙碌收割的身影却依然记忆犹新。

  是的,七月,稻子熟了。在这样烈日炎炎的时节,我不由自主的忆起了母亲在田里弯腰劳作的情景;忆起母亲擦拭汗水的瞬间;忆起母亲扬手拂去满脸灰尘的片刻……母亲所有这些普普通通的动作,恰如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永远的定格在我的心里头,挥之不去。想着想着,我的心头突然来了一阵绞痛:是不是记忆中的母亲给田里的石子刺痛了她的赤脚?又或者是无知的禾花雀衔走了她播下的辛勤?

  是的,七月,稻子熟了。在七月里收割稻子的情景,只是母亲辛勤的一生中的一个片段罢了,母亲一生都与土地结缘,一生都在辛勤地耕耘,她收获的也不仅仅是熟了的稻子,还有在她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三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女。我们与母亲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永远成不了轻烟,成不了浮尘,也永远值得咀嚼、回味,成为此生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七月随笔的散文 篇11

  天空一片湛蓝,蓝的干干净净没有一丝云彩,灼人的太阳就像吊在天幕上一大盆熊熊燃烧的烈火,恣意的烤灸着天地之万物;炫目的阳光刺得眼睛不敢有丝毫的仰望,一切的一切都收拢了自己的张狂;于是柳条停止了吐芽,葳蕤的蔷薇也被烫出片片黄叶,缠绕在篱笆上的牵牛花只好在晨曦里跌跌撞撞的盛开,然而烈焰似的阳光很快就让她收敛起自己才刚刚开始的花事。

  那漫山的桃树落下最后几个红桃,枝桠上飘零着几片残叶,七月的流火催着她本季花事的谢幕;姹然嫣红的西海梅林流下最后几滴胭脂似的泪珠,唠叨着曾经的醉红;谷雨坡上的竹林佝偻着曾经挺直的腰板,翠绿的竹海泛出几大团枯黄,梏黄下面的竹竿依然残留几抹绿痕,松软肥袄的黑土下面一定孕藏着下一幅水墨丹青画卷的笋芽;曾经云雾笼罩着的梯田,在炙热的太阳风下翻滚着渐渐变黄的稻浪,一幅幅绿油油的画纸渐渐洒下了凡高《丰收》的色彩,而那江南水乡的丹青只好泼墨在来年的春天。

  早晨河塘的鱼儿拼命的张开小嘴,捕捉着晨曦里一丝丝的清凉,好象要逃离这将要要开锅的河塘;河塘里的荷叶也开始枯褐卷曲,那一朵朵满塘素红碧的荷花也换成了芯蕊望幽水的莲蓬;溪边那几棵百年的枫树上挤满了心情烦燥的知了,都争先嘶哑地吼着“热...死..了...了...”,“热...热...热...死..了...”,仔细一看,树脚掉下很多精疲力歇的知了,而树枝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蝉卵。那知了最后一声的嘶鸣,既是生命的绝唱,更是生命的华丽蜕变。

  七月的绿荫场上,上演着精彩纷呈的捉对厮杀。我们光着膀子,手拿一瓶冰冷的青岛啤酒,使劲地挥舞着双手,跺着脚,歇嘶底里的呐喊着,在尽情享着四年一次的足球盛宴的同时,同时发泄着流火七月的炙热。笃信生命纵使残酷却也充满美丽的西班牙,在烈日下失去了优雅华丽的斗牛士身影;我们最看好的巴西军团,在铜墙铁臂的德意志战车碾压下,再也舞不起激情四射的桑吧;“拉美人只有脚下有球时,才感觉自己掌握了命运”,“足球就是阿根延”。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再狂热,再醉人的剧情,最后都得心不甘情不愿的出来谢幕,跳着探戈的阿根廷也不得不唱起了《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泪奔的球迷,烈火下的焚烧,呜咽的潘帕斯草原,都注定了马年的七月是他们的国殇。

  那年的七月,也是酷热难忍的流火之日,倭寇的阴谋在宛平城上空弥漫,炮声在卢沟桥上炸响;东北沦陷,华北危机,上海沦陷,南京危机,倭寇的铁蹄在肆意的践踏着中华大地,苦难的民族到了生死危亡的关头,多难的祖国在流年的七月处在岌岌可危的境地,颠簸流离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家之殇!国之殇,民族之殇。然而中华民族历来都有多难兴邦的传统,沉睡中的狮子也张开了他那锋利的齿牙,一盘散沙似的同胞空前的团结在一起;危难中的祖国的象火山一样爆发出炽热的岩熔,烫尽掉这片大地上的一切污泥浊流,太行山下,长沙城郊外的浏阳河畔,昆仑关上,优秀的中华儿女,同求敌忾,浴血抗敌,不可一世的倭寇遗不得不留下具具尸首,滚回了东洋老家;天安门城墙上的一声人民万岁的呼喊,受尽磨难的人民当家做主了,一轮喷射出万道霞光的红日冉冉升起在这片古老而又神奇大地之上,近代多难的中华民族完成了自己华丽的蜕变。

  七月流火,大汗畅之,淋漓尽之,走在渐渐泛黄的陌上,遥望那曾经绿草如茵的山坡,也变的枯黄凄凄的杂乱,摇曳着的狗尾巴草在热浪中倔强的仰起,衰草之下的大地又在孕酿着下一季的更加垂涎的翠绿;那兜茂盛的丹桂树在炎炎夏日中赶着自己的花事,为的是熏透中秋之夜的归人。

  七月随笔的散文 篇12

  再过几天,大班的孩子们就要毕业了,有的在拍毕业照,有的在排练毕业典礼的节目。即将要离开生活三年的`幼儿园了,孩子们的心情也像大人一样复杂。

  多多的心情很好,常常告诉我说他可喜欢上小学了,喜欢戴红领巾,要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和写字,他还要门门考100分。现在每当一放学,他就缠着妈妈带他去小学的校园里转悠转悠,好好过把瘾!

  瑶瑶对幼儿园的一切很有感情,舍不得离开。提起毕业,瑶瑶总显得有些伤感,眼睛红红的,她总担心:毕业了我还会再见到老师和自己的好朋友吗?瑶瑶幼小敏感的心灵需要我的慰藉,我让她多想想幼儿园里快乐的事情,告诉她虽然毕业了,但还可以和老师保持联系,回来跟老师说说悄悄话,老师喜欢看到一个快乐开心的小学生。

  韬韬是一个文静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孩子,虽然很少与人沟通,但我读懂了他的眼神——惊慌、无助。我温和地问他:“韬韬喜欢上小学吗?”他想了想,吞吞吐吐地说:“不喜欢。”我疑惑地问:“为什么呢?”他紧张地说:“我怕,一年级的老师很凶的,考不到100分,老师会骂我的。我,我还想上幼儿园。”韬韬还没有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备,恐惧心理较严重,我应该帮助孩子消除这种情绪,鼓励他独立自强。我笑着说:“韬韬,小学的老师也会像周老师一样喜欢你,你这么聪明,学习又认真,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也要有信心哦!”

  毕业对于孩子,是兴奋,是期盼;对于家长是欣慰,是向往;对我却是感慨与不舍。当唱起《毕业歌》时,我和孩子们的眼眶都噙满了泪花,也许是骄傲、期待和不舍所交织的复杂情感流入了彼此的心扉,才会如此动情!孩子,老师衷心祝福你们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年,人生是由许多个三年组成的,但愿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的三年是快乐的、难忘的、值得一辈子回首的!

  七月随笔的散文 篇13

  北方的七月,虽近夏末,依然是赤日炎炎,猛似火烤,连绵不绝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满大街的绿树浓荫,已然抵不住热魔的淫威,芸芸众生免不得汗流浃背为生计疲于奔忙。倒是这众香国里最不起眼的“三等公民”——国槐花,愣是不惧酷暑悄无声息的吐蕊绽放,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隐忍、不屈、含蓄诠释到极致。

  漫步在浓荫蔽日的大街上,不经意的仰头一望,你会惊诧地发现,那满枝头一团团、一簇簇的鹅黄、浅绿和深绿相拥相衬:或蕊绽蝶飞迎风微颤,或槐米初成含而未放,或米花相间绿云裁妆,或纷纷扬扬“槐花雨”漫。近看,一簇花便是一群撒欢的微型黄蝴蝶,远望,一棵树更似一只开屏的绿凤凰。更有树冠庞大绿荫如盖者相互衔接,为沿街行人蔽日遮阳,形成一道林荫长廊。没有洋槐花素洁香甜的小清新,没有红槐花明丽妖艳的逼迫感,有的就是这份不显山不露水淡雅清幽的从容与淡定,也唯有如此,才不负了一个“国”字。

  高高的挺在枝头、隐在叶间,那是一种谦逊的、不张扬的个性使然,但骨子里的那份古朴、淡定又岂是一般俗物所能企及,所以赏国槐花非仰视不能,这或许正是世人不大赏槐花之原因所在吧,因为仰视是需要虔诚的。至于于花蕊间弥散出的那一丝丝似有若无的暗香,又如何能经得住城市的喧嚣和尾气的冲击呢,但若你用心屏息依然还是可以感受到来自槐香的丝丝清凉。

  走出城市的繁花,来到山郊野外,甚至更远一些的穷乡僻壤,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同样少不了国槐绽放的绚烂。即便是有着百年甚至千年树龄的古槐,照样顶着炎热率性张扬,因为它生来就不是供人赏玩的。其生命力的旺盛以及所承载的国人千年槐树崇拜的原始信仰,已经深深的植根到中华文明的血脉中。“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这洪洞大槐树深厚的文化背景,已然成为后人寻根问祖的一种象征。

  那些饮露居高的蝉儿,须是受到了满枝鹅黄的怂恿,鸣叫声此起彼伏,仿佛在玩一场高音PK,独唱、合唱、二重唱、多声部和声唱,于花间绿茵处婉转流畅。戏蕊的蜂儿流连忘返,连讨厌的蝇虫都来赶场,分明是不想错过这一年一度的槐花盛宴。

  突然想起小时候听过的一句俗语:“门前一棵槐,不是进宝,就是招财。”可见槐树在普通百姓心目中俨然已经成为了某种神灵的象征,所以农村庭院门前栽槐树是非常普遍的,正因为如此,槐树就成了农村最常见的树种之一,又因为槐树通常都寿命较长,加上自古对槐树就有的特殊敬畏,所以几十年乃至百年以上树龄的老槐树几乎每个村庄都有那么几株。我家门前就有一株,据说是爷爷小时候栽的,按爷爷的生辰推算,现在也差不多有近九十岁的树龄了。粗壮的树干,不断往上分叉、开枝散叶,所以整个树冠特别的蓬大,几乎整个夏天我们家满院的荫凉都是拜它所赐,而老槐树之于我的记忆远不止此。

  每年的七月,孩子们放暑假的第一个月,正是槐米初上的季节,眼见得满枝槐米一天比一天变的蓬大饱满,同时孩子们也开始紧张的准备勾槐米的工具,一根长杆的勾镰、一条尼龙编织袋足矣。接下来一场热热闹闹的勾槐米大战就开始在小山村上演了,先是各家门前的槐树首先沸腾起来了,站在树下踮脚仰头忙碌的、爬上墙头哆哆嗦嗦探身折枝的、攀上树叉近身大快朵颐的。小一些的弟弟妹妹就在树下捡拾被勾下来的槐米,一簇簇沉甸甸泛着翠绿的槐米,在每个孩子的眼中可能就是一枝钢笔、一个本子或者几块水果糖,总之是一种希望,所以孩子每个都愿意主动参与进来、忙的不亦乐乎。每当这时爷爷都会在树下不停的招呼:招呼爬树的孙儿小心莫要掉下来,招呼勾槐米时莫要把树枝损伤。

  祖母早已在院当中铺好席子或塑料布,捡拾起来的槐米被均匀的摊开来、在阳光下暴晒,暴晒的程度决定着将来干槐米的成色,成色好的干槐米保持了原有的绿色,价格自然就高。若是遇上阳光不足或阴雨天,成就的干槐米就会发暗甚至发黑,价格上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晒槐米一定要阳光充足,让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脱去水份,现在想来应该和做脱水蔬菜是同样的道理吧,脱去水份但又要尽可能保留其中的叶绿素、维生素等微量元素,这样才能保证干槐米的成色上乘,买个好价钱。

  至于槐米的用途,依稀记得是一种中药材,有止血凉血的奇效,仿佛还可以作染料,据说我们那时最爱的军绿色就是从槐米中提炼的。

  接下来,勾槐米的战场开始向田间地头、山郊野外转移,总之凡事那些没有主家的槐树都是进军的目标。槐花花期长,开花时间不等,所以这样的活动常常会持续整个七月份。每天吃过早饭,带上母亲预备的白糖水、白面干馍,约上几个要好的小伙伴,一边玩一边找槐树勾槐米,在那时真的是一见非常开心的趣事呢。

  再抬头望望这满大街、满山遍野的槐花次第绽放,很少见到有人勾槐米,突然有种暴殄天物的负罪感。当然,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都忙着学着学那的,压力山大,另外出于保护槐树的角度禁止勾槐米,也还是能够理解的。即便如此,还是很怀念小时候那些勾槐米的日子,尽管已经是三十年多前的记忆了,在这槐香扑鼻的季节,想起来还是很甜蜜的。

  七月随笔的散文 篇14

  狭小的阳台上,空落落的,便寻思着种点什么,我首先想到了丝瓜。

  青藤绿蔓爬满架,碧叶处处插黄花。我喜欢丝瓜,也不是毫无道理的。在老家,母亲总会在田间地头,种上一些丝瓜,待丝瓜藤蔓爬上瓜架,农历七月时,就会开出金黄的花儿,令我欢喜异常。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母亲捎来的丝瓜种子在季节的呼唤声里,跃入泥土。自种子播上,心里便多了牵挂,浇水、施肥、拔草、松土……每天都有让我前去照顾它们的理由。偶尔出了差,隔几天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冲到阳台,看看这棵,瞧瞧那株,几多缠绵。丝瓜该搭架了,我从老家拿来竹竿,一根根插在它们身边。这些竹竿,显然成了它们的保护神,它们是聪明的,趁机爬上竹竿,左扭右转,曲曲弯弯,向上再向上。也有旁逸斜出的,那是淘气的孩子。于是,我会嗔怪着,将它们扭转方向,缠在竹竿上。它们倒也识得好赖,乖乖地顺着往上爬啊爬啊,爬着爬着,便开出朵朵金黄……

  寂寥篱户入泉声,不见山容亦自清。宋代杜汝能的诗句,更是传神地描写了丝瓜的性情、品质。你瞧吧,这些花儿是灵巧的,总在你不经意时,含苞欲放。特别是清晨,阳光从高楼的缝隙里斜扑过来,那丝丝缕缕的光,如同绣花的彩线,氤氲在这些碧绿的叶子和花上。叶子因为阳光,更显精神,花儿因为阳光,尽显娇媚。叶子葱茏,花儿朵朵金黄,各种体态的蜂儿蝶儿,翩然而来,别提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啦。

  疑是生生翠玉棒,细看棚下挂丝瓜。花儿朵朵,开了落,落了开,我种的丝瓜总是不见结出嫩嫩的丝瓜。看着有的花儿在地上独自枯萎,看着有的花儿在枝头无忧无虑地开放,我在失落的时候,又释然了。种下丝瓜,原本不为取瓜食用或者待秋天瓜儿老去取瓜瓤洗碗刷锅,只是为了看看这些花儿。邻家大嫂,会隔着低矮的铁栅栏笑着说:“哎呀,你的丝瓜花不结果,要它做什么……”我浅笑不语。不是所有的花儿开放都有收获,有的花儿开放,也只是为了不亏待了花儿的名字,并不为结下果实,讨得他人欢心。它们做的,只是它们自己,结瓜也罢,不结瓜也好,都是我眼中的可人儿。

  七月丝瓜花正黄。花开是情,花落是爱。

  七月随笔的散文 篇15

  今天终于清闲了,所有事仿佛总算忙到了尽头,不论最后结果是好的又或是坏的,能看着它结束就已然是一个新的开始。

  日晒如金。窗外是大朵大朵的明晃晃日光。

  天气这样好,枕头和新洗的床单上睡着六月份炎热干燥的阳光,书架上一百多本书也都应该搬出去晒晒太阳,祛祛霉味,但是工程量太大了,自己一个人一点一点搬很有些耗时又耗力,不如分几天晒完。

  所以如果也有想要晒书的朋友,最好提前看看天气预报,挑一个连续几天艳阳高照的时间段,每天搬个几十本。

  今天下午才开始晒书,阳光正是一天当中最丰盛的时刻,这样艳烈放肆的夏时应该配上最热辣无羁的感情,所以从书架上抱了从初中到大学看过的所有言情、耽美小说出去,虽然自认看过的正书应该比这类闲书多,但是这样搬到院子里一本一本摊在地上翻开,粗略数一数居然也有二十多本了。

  所幸我家住在乡下,门前有个挺开阔的院子,二十几本书分成言情和耽美两个梯队一溜排开,院子一角还种着从我记事起就有的一棵超大型香樟树,搬着我爷爷的凉椅在树下瘫着乘凉,一把摇椅、一个我、二十几本书,再加上书里少说几百个纵横古今的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我家这个院子竟也通通装得下。

  晒书的时候要小心一些,每一本书到手的时候最好在扉页上记下它和你相遇的日期,再根据时间长短和保存的完好程度来决定这本书要怎么晒,比如说这一堆书里资历最深的那位,初中时就住在我家的《泡沫之夏》。

  它是我冒着大雨去二手书市场上收回来的,这类盗版书籍的纸张质量通常都不够好,薄脆又泛黄,像是被暴雨洗了一夜黏在地上的白玉兰花瓣。所以,晾晒的时候就不可以晒得太久太到位,翻开到书籍居中的部分晒一晒就好了。

  如果是大学时买的精装《红楼梦》,那就没这个必要了,它纸张饱满厚实,想怎么晒怎么晒,拿几张书签把书分成四个部分,一小部分一小部分的慢慢晒,夹书签的时候说不定还能惊鸿一瞥到书里斑斓的吉光片羽:黛玉午后倚在潇湘馆廊下的竹塌上小憩,宝玉蹑手蹑脚掀起了她覆在脸上的手绢儿。又或是天寒地冻的月份,女孩儿们娇笑着看湘云坐在火炉旁大啖鹿肉。

  然而还有一点要注意,不管书籍的纸张质量如何,阳光暴晒对于年深日久的线装本、胶装本,还有油墨印制的书籍总是不太友好的,不采取一些措施的话,傍晚收书回家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书被晒得散架了,纸上的油墨被晒得苍白淡薄了不少。

  像大家晒白球鞋的时候在上面盖一层面巾纸一样,摊开来的每本书上也盖一层面巾纸,这样就会好很多,不嫌麻烦又条件允许的话,霉味有些重的书里洒几片薄荷叶,没什么气味但又很想有些情调的书里扔几瓣金银花,薄荷味和花香都会浸染揉碎在纸张里,一下午的阳光浴下来抱着它们回家的时候会有很大的惊喜。

  当然了,香气越浓的草本越好,曾经有小伙伴晒书的时候放了蒲公英,嗯,最后的结果就是晒书的地方来年长出了很多蒲公英,但是书里依然只有淡淡的潮湿霉气。

  阳光从香樟树枝叶的缝隙里不小心坠落下来,落地时还染着些幽密黯淡的翠色,凉风不大,但也不很热,人字拖被踢到了凉椅下不知名的角落里,茶杯里泡着一朵朵浮浮沉沉的小玫瑰,如果茶杯换成玻璃杯应该会更漂亮,到时候会隔着玻璃看见它们在水里一瓣一瓣舒展开干瘪蜷缩的花瓣,再次闲散盛放的姿态。

  信马由缰,慵懒至此,也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想到什么就下笔了,这样慢慢打着字,不用再焦头烂额跑来跑去的感觉,真是很棒了。

  浮生总算偷得一抹闲。

【七月随笔的散文】相关文章:

七月的随笔散文03-27

七月流火的随笔散文03-30

七月心语随笔散文03-05

七月,繁华未央散文随笔11-18

七月新的开始散文随笔02-28

关于七月安好的随笔散文03-17

七月的随笔12-12

七月七日晴的散文随笔11-03

静水流深的七月散文随笔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