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父亲的道路与梦想随笔散文

时间:2021-03-29 11:17:09 随笔 我要投稿

父亲的道路与梦想随笔散文

  父亲是一个“文艺青年”,前期主攻小说,后来专著剧本。情况不妙的是,他写写画画一辈子,却很少在报刊上发表过文字,接近怀才不遇的标准。假若放到现在,没有写出名堂的父亲,至少会在精神上,遭到好奇的围观群众的放逐,还有可能成为街坊邻里的闲聊对象,与孔乙己、范进等落魄文人一起,被唾沫“呸”得一钱不值。但父亲却没遇到这样悲摧的舆论压力,一直都是当地受人尊敬的一个人物。

父亲的道路与梦想随笔散文

  19岁当班主任

  父亲中专文凭,这在60年代初,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却没有发挥专业优势,去地质系统当一名技术员,却跨行当了语文老师。父亲所在的学校,叫盘溪中学,位于嘉陵江边,绿树婆娑,清风徐徐,与抗战时期国画大师徐悲鸿居住的“石家花园”,一街之隔,十几分钟的距离。

  父亲当语文老师,可能跟他爱好文学有关,也因此工作卖力,在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一年后便成了初三一个班的班主任。据说,当时他只有19岁。我不知道是否能把“少年英俊,风华正茂”的形容词,放在他身上,但是19岁就能成为与他年龄相差无几的同学们的“学霸”,而且由官方任命,不能不说够“萌”的了吧。

  地下师生恋

  文人多情,百分百读过“维特”的父亲,与这位名满天下的少年一样,都是观花赏月的年龄,烦恼的也是同一件事情。父亲被班上一位美少女惊呆了,爱意连连,情意绵绵,上课时走神,不小心竟然在黑板上写出了错别字。

  全班愕然,“李老师怎么了?”有天,学校集体看电影,美少女分到的电影票,远离同学,与李老师坐在一起。李老师热情洋溢,像上课一样,给这位美少女讲解着电影内容,弄得美少女浑身不自在,到底是看电影还是补课,没劲。

  美少女是盘溪中学的校花,燕燕轻盈,莺莺娇软,秀外慧中,扬柳扶风,李老师不被迷倒那才怪了!李老师年少老成,东西有点多,他一本正经地对美少女说:“放学后,告诉你父母,晚上我要来家访。”

  奇葩的是,李老师去美少女家,没有带课本和成绩单,左手提的是猪肉,右手拿的是鸡蛋,类似今天访贫问苦般登门造访了。事后得知,李老师家访前,进行了火力侦查,掌握了美少女家有6兄妹,她是老大,屋头有点困难,便以家访为名,送些实惠的物品,并以此搏得了美少女父母的好感,最终把女儿嫁给了他。

  我了解情况如此清楚,因为美少女就是我母亲,这些都是她亲口告诉我的,是真的。

  年轻的厂长秘书

  父亲大约二十五、六岁的时候,离开盘溪中学,去了当地名闻遐迩的.搪瓷厂,任厂长秘书。父亲的才华和名气,已经穿越校园,成为盘溪、石门一带家喻户晓的教书先生,当然还有他夜以继日的文学写作,也获得了不少尊敬的目光。虽然父亲很少有作品变成铅字,但朴实的人们却已把父亲当成了作家。

  双重身份的影响,让父亲成为当地一个人物,而搪瓷厂厂长也慧眼识珠,把父亲招致麾下,当做智囊使用。这次可以给父亲贴上“少年英俊,风华正茂”的标签了,想必他当时也是踌躇满志,像任何一个有着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充满了做一番大事业的豪情壮志。

  当时的搪瓷用品,像洗脸盆之类的,算得上是贵重物品。出席婚礼,送两个洗脸盆,主人绝对笑脸相迎,其价值与现在送500元差不多。父亲后来又兼煤油炉车间主任,更加引人注目。那时下乡知青,要想返城工作,送给主管领导一个煤油炉,就可搞定这件事。可见煤油炉在那个年代的重要性,类似今天的奢侈品。能够出任这个车间的主任,说明父亲教书育人有一套外,生产管理也很在行。

  父亲的社交圈开始丰富起来,范围也从工厂扩大到了全市。印象中,每晚家里都是高朋满座,各种逸闻趣事层出不穷。我也第一次听到了不少重庆掌故,如《金竹宫的来历》、《孔二小姐》等;还经常跟父亲母亲去重庆市人民大礼堂观看杂技、曲艺等演出,这在当时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合理利用“特权”

  我当时大概六七岁的样子,因为父亲的关系,搪瓷厂的职工家属,大都认识我。有天中午,父亲叫我去工厂食堂买卤鸭脚和翅膀,我屁颠屁颠去了,计划各买五个,父亲也只给了我这点钱。但食堂师傅却给了我二三十个,回到家,父亲问我怎么回事?我说“不清楚”。父亲又问“食堂师傅长什么样?”他听了我的描述,“哦”了一声,说,“可能是金球叔叔。”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家里又来了几位客人,其中就有卖卤鸭脚的那位食堂师傅。果然,他就是父亲说的金球叔叔。与金球叔叔一道来的,还有食堂一位姓叶的师傅,年纪都不大,二十多岁的样子。

  有天早晨上课,我去食堂买馒头,拿的是二两馒头票,食堂师傅却给了我三两的馒头。这次我一点都不感到诧异了,因为我认识这位食堂师傅,他就是那晚与金球叔叔一道来家里的叶叔叔。叶叔叔好心帮了倒忙,我一个小崽儿,二两馒头都吃不完,何况三两,剩下的都被我扔在了上学的路上。

  当时搪瓷厂正在修家属房子,我跟几个石匠混熟了,没事时便跑去看“热闹。”这些石匠都是从农村来的,吃饭都在工厂食堂。有次我陪他们一道去打饭,看见了叶叔叔,便起了侠义之心,帮一个石匠,用一两饭票打了三两的饭。这下子我在石匠中的“威望”起来了,隔三差五他们就叫我帮忙打饭,我都能以少换多,让石匠们喜出望外。

  搬迁到大石坝

  我读初中时,父亲也从搪瓷厂调到了江川厂(现长安公司一厂区),担任计划科长。全家也从石门搬迁到了大石坝。

  那段时间,父亲冷却己久的创作热情迸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写小说写剧本,几乎每天都要写到凌晨两三点钟,还订阅了大量的文艺类杂志,如《小说家》、《小说月刊》、《钟山》、《花城》、《作品与争鸣》和《电影电视文学》、《大众电影》、《剧本》等。

  那时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知识如饥似渴,各种夜大和补习班应运而生,并受到大家热捧。父亲重操旧业,被工厂聘为老师,为参加晚自习的工人们传授学业。父亲又开始繁忙起来了,家里也热闹了,串门的闲聊的请教文学创作的各色人等,不断涌入家里,让我依稀看到了年少时的家庭聚会景况。

  父亲教书是业余性质,主业还是在工作上。不久,他转任工厂销售科长,时不时便在全国各地出差,逐渐退出了教师行业。父亲当销售科长,我就像在他担任搪瓷厂煤油炉车间主任时一样,享受了一些特权。工厂每个月会发给父亲两条烟,用于应酬和招待。但他很少享受特权,因为这两条烟基本上都被我拿来所用了。还有当时很热门的BB机,工厂也配了一个给他,他同样没配带过一天,也被我占用,悬挂在腰杆上到处炫耀。

  写作此文的时间是201x年8月3日,这天是父亲73岁生日。当晚6点,在大石坝家福火锅店,一家人为他举办了一个简单而具有浓郁亲情氛围的生日宴。宴毕,我回到家里,便打开电脑写下了这篇文字。

  父亲,祝您生日快乐!

【父亲的道路与梦想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友谊的散文随笔01-05

关于父亲节的随笔01-21

道路与桥梁简历封面01-13

与你同行随笔03-01

父亲节随笔15篇03-07

道路与桥梁自我鉴定11-04

辉煌与梦想征文01-24

感恩父亲节随笔7篇12-28

写给正义的公开信散文随笔12-23

与你同行随笔10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