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触摸契丹文化的门楣随笔散文

时间:2022-10-10 21:35:40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触摸契丹文化的门楣随笔散文

  从真实内心角度考虑,去沈阳康平颇为踌躇;四个小时的单程车程对我是个巨大的考验。如果算上回来的三个多小时(一般回程都要节省一些时间),在车上停留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在车下游玩的时间。估计能够不拖累队友,已经很难得了。然而,契丹文化的巨大魔力还是不停的骚动着内心。反复思索之下,终于还是赶在最后几个名额中加上了自己的名字。

触摸契丹文化的门楣随笔散文

  一月十八日凌晨四时,在一阵音乐声中,内心忐忑的起床,然后就是做出队准备,最主要是做好防晕车的准备。

  由于经常服用眩晕停片,多少有了些抗药性。虽然防晕效果没受到影响,但药效发挥作用的时间变长了,而且镇静的效果也大为减弱。所以,我提前五十分钟,于四时十分就服下药物。为了有充沛的体力对抗眩晕,我又吃了早餐。然后,携带了最简单的饮水和防寒装备,用最精确的时间赶往集结地。

  凌晨五时,我准时到达高格俱乐部门前。未想,门前竟未发现大巴车和队友们的身影。当即开始怀疑,是否自己记错了时间,来得晚了。不过还好,正犹疑间,一辆大巴车姗姗而至,高格俱乐部的大门也猛然打开,队友们依次而出,开始登车。

  由于有一位队友因故未至,我们等到五时三十分。在确认队友不能赶至时,我们开始了沈阳康平卧龙湖的行程。

  这时天还没有放亮的迹象,队友们显得很沉闷,静怡轩也没有开始主持。我则解开上衣,不断的做着深呼吸,同时闭上眼睛,安静内心,以全力对抗可能到来的眩晕。

  非常幸运,我很快进入了梦境。虽然时睡时醒,不过我成功的克服了眩晕对我的侵袭。只要药物作用时间不结束以及出现频繁的停车、变速和转弯,我便不会出现眩晕的现象。

  毫无疑问,这是一段漫长的行程。在这段时间里,我不知道每个人的内心是否和我一样抗争着,或者是纷乱着。

  迷迷糊糊间,车至多半程,在高速路休整区休整。直到这时,我才有机会看看有哪些熟悉的队友成行。一看,立峰、雪、毳毛、飞鱼、静琪、涟漪等等,熟悉的朋友还真不少。

  休整之后,大家的情绪开始高涨起来,全然没有开始时恹恹欲睡的状态。静怡轩也开始了例行车内主持。我除了必要的环节之外,其他时间照例在下面迷着,以全力预防和对抗随时可能到来的眩晕。

  上午九时多,车行至目的地。剩下的路段需要我们徒步前行。

  下车之后才发现,到沈阳康平卧龙湖感受“大辽文化”氛围的人还真多。除了停车场停放的数辆大巴车之外,步行参加沈阳康平卧龙湖“大辽文化冬捕节”的人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的赶来。如我们这样的户外群队伍也不在少数,很多人甚至带着雪橇板和拉着雪爬犁。看来契丹文化在人们心目中,还是有很重要位置的。

  契丹族,这个源于中国东北辽河流域的民族早在北魏时期便已经出现了,在唐末就开始建立政权,在唐亡的九百零七年开始建立了契丹国,史称大辽,前后经历了九任皇帝,持续了二百零九年的历史。如果再加上西辽的九十年历史,契丹政权存在了三百余年。

  在短短的几百年中,契丹民族依托汉民族文化的基础,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教育、文学、宗教、艺术、医药、法律、文字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可惜的是,随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脚步,契丹族最终同化和消逝在了民族的海洋里。

  沈阳康平卧龙湖是辽宁省第一大淡水湖,是大自然赐予康平的一颗璀璨明珠,早在七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辽金时期达到鼎盛,形成了独特的渔猎文化,完整的祺州城遗址、耸立千年的辽代古塔见证了这里昔日的繁华。

  我们全队顺着汹涌的人流向主会场走去。途中随处可见羡慕和感受大辽文化的游客在冰雪领域里合影留念,在人挨人、人挤人的密集中,我们全体队友逐渐失散。我仅能看到飞鱼、静琪、静怡轩和古越龙山等几个队友身影,并彼此搭配,相互拍摄。不过这种状态没维持多久,在稍一溜号间,我便成了孤家寡人。在遍寻队友不见的情况下,我只得独自一人在冰雪祺州城内闲逛,并不时拍摄下能够代表“大辽文化冬捕节”盛会的景物。

  随着人群的汇集,在沈阳康平卧龙湖“大辽文化冬捕节”的主会场,早已人满为患。围绕着“大辽第一锅”、“雪屋冰城”和“冰雕雪塑”,游客们尽情的释放内心。

  沈阳康平卧龙湖“大辽文化冬捕节”,实际上是契丹民族渔文化发展的一个剪影。是“弘扬生态文明、传承辽金文化、打造冰雪特色旅游”的一个商业举措。

  上午十时许,首届“康平卧龙湖大辽文化冬捕节”开幕。

  由于我无法挤入密集的人群,也无法感受到盛会开幕式的细节,不过热烈的氛围随处可见。我选择一处石亭的柱子旁,踮脚观看会场内的细节,可惜,站位不好,只能初见端倪。相对应比我站位更差的,只能听得锣鼓喧天;可即便如此,游客们也不想离开,并寻机插空,攀爬而入。

  大约半个小时左右,我实在无法忍受这种不过瘾的尴尬状态,便离去,环主会场绕行,寻机进入会场内部。结果绕了大半圈,也未能找到进入主会场的机会。不过在绕至会场右侧时,还是看到了一些身披契丹古装服饰的工作人员,并且在人群的外围找到轻松和水晶等队友。他们的运气比我好多了,借助挂在胸前的牌子(高格会员牌),蒙混过关,得以进入到会场内部,彻底饱览了“契丹冬捕”仪式的盛况。

  在和轻松等人略作交流之后,感觉再留在这里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便决定直接前往卧龙湖冰面的捕鱼场,观赏一下冬捕出网时冰面万鱼腾跃,壮观震撼的场面。

  为了招集还在会场滞留的队友,我们绕人群而行,寻找还在恋恋不舍观看开幕式的队友。在挨挨挤挤的人群中寻找队友谈何容易,我转了半圈儿才找到静怡轩和古越龙山两个人。汇集了二人之后,我们三人沿着密集的人流向冬捕湖面走去。路上陆陆续续汇集了向冬捕湖面徒步的队友。

  冬天的湖面寒风凛冽,我差不多将全身包裹,只露双眼和呼吸口,可依然抵挡不住寒风的侵袭,全凭运动产生的热量维持体温。其实和我一样,每个走向湖面冬捕点的人全给凛冽的寒风摧残着,如果不是极高的兴致,很难保证人群在湖面滞留。由此可见,契丹文化的魔力极具诱惑。

  我们大约走了近四十分钟,才到达冬捕点。在那里早已聚拢了先期到达的游客。我环顾四周,整个湖面聚拢了大约数万人,等待观看冬捕盛况。

  聚拢的游人们眼巴巴的等候着开凿冰面和下网捕捞;不料,等候近两个小时,依然没有下网的迹象。思考之间方才明白,原来最重要的人物并未到场,所以捕捞才会无限期的推迟。这或许是中国特色的一个弊端,任何会议或仪式均需要等候重量级人物到场方才举行,而重量级人物又往往会最后姗姗来迟。由此真的非常羡慕自由社会无此现象,也无此困扰。

  等待之余,队友们均感无聊,便在冰上嬉戏。直到一溜公车开来,捕捞才正式开始。出于安全的考虑,我并未前往围观捕捞的实况。不过很快,便传来消息,无鱼。所有的观众顿时有受愚弄之感,纷纷抱怨着,白来此一游,也白来这寒风凛冽的湖面遭此一罪。

  在纷乱之中,游人们开始慢慢散去。

  过后思考之间,冬捕未必无鱼,否则这巨额耗资岂不打了水漂;而且,冬捕无鱼也无先例,渔民岂非全都饿死。或许出于安全的考虑,实际冬捕点并不在此处。有一点是显而易见,来此的十余万游客受了愚弄。

  我们全队也只得慢慢退出湖面,去“大辽第一锅”处,品尝那种免费鱼汤了。

  客观的讲,沈阳康平卧龙湖“大辽文化冬捕节”只是在形式做了广泛的宣传,却并未在契丹文化传承上下更大的功夫,基础建设远远不足,甚至连厕所仅有一处,这如何能满足动辄数万、数十万的游客。所以说,沈阳康平卧龙湖的大辽文化传承还有许多路要走。游客们满腔愤怒的离去,必然会对以后的相关活动造成恶劣影响。这种“一锤子买卖”的行动,实在不可取。

  同样的,队友们大感遗憾,抱怨声声。只是我有着另一种看法,我来此不仅仅是为了观看那“一网鲜活,万鱼腾跃,粼粼波光”的震撼与壮观;更多是为了感觉契丹文化的传承,也是为了相聚朋友的愉悦与欢畅。

  当我们回到主会场时,看到“大辽第一锅”处蜿蜒曲折的队列,对品尝鱼汤便望而却步了。观看了一下喝汤游客手中的泡沫碗,更觉大上其当;不过是恶腥的煮鱼水洒了些许的香菜罢了。至于大锅内是否煮了冬捕的鲜鱼,便只有鬼才知道了。

  大部分队友和我一样,选择不去凑那份热闹,还不如回到家里,去品尝家乡的“地锅鱼”来得鲜美。而且,就鱼的品质来说,比得上家乡鱼味鲜美的地方还真的少见。

  这个“大辽第一锅”到是值得一观。“大辽第一锅”呈三足鼎制式,仿制大辽时期风格铸成,锅口直径四点六米,锅深一点五米,总容量十六点八立方米,是已知目前全国范围内容积最大的锅,并将申报吉尼斯纪录。

  在“大辽第一锅”前面的几个冰屋里,全是卖冻鱼的地方,众多游客围在那儿购买。上去一问价钱,贵得吓人。一位游客买一条鱼,花了二百多元,这还是花钱少的。鱼种不过是常见的鲢鱼罢了,在家乡这么大一条不过几十元而已。在所有的食用淡水鱼种中,鲢鱼是味道较差的那种,除了鱼头较有名外,其它的地方真没什么可吃的。而且这种鱼腥味极重,也极难剔除。我在家数次烹饪,均未成功。而且这鱼是否真的冬捕而来,也值怀疑,因为第一网是空的,这儿的鱼又是哪儿来的呢,十有八九是用于商业炒作。相信卖家必然又大赚了一笔……

  队友们在“大辽第一锅”处照相留念之后,便纷纷离开冰雪铸就的祺州城,顺人流返回大巴车。路上,不时看到游客们拿着买来的鱼回返,那种腥味老远便能闻到。幸好,队友们并没有参与其中,不然又要遭到司机的反感了(有队友携狗乘车,司机极反感。严格来说,宠物确实不应上车,毕竟有一车的人,并非每个人都喜欢)。

  返程中,为了驱逐严寒,我试着跑了几百米,不想,左腿依然疼得厉害,原本伤患未好。只得耐下性子,跟在队友的后面,一步步返回大巴车。

  返回大巴车后,又冷又饿的队友们开始午餐。我第一次买了自加热盒饭,尝试一把,看看是否合用。

  自加热盒饭确实方便,不过量过少,以我较大的饭量,敞开肚皮,估计一顿得吃三盒。

  原以为我们会早早返程,未想,几名队友依然滞留在冰雪祺州城。估计是在那儿聚餐了……

  这一等近两个小时,在电话的多方联系下,才看到几名队友姗姗而归。早已不耐烦的队友们终于舒了一口气,我们这些参与管理组织的人也彻底放了心……

  十五时许,我们结束了沈阳康平卧龙湖“大辽文化冬捕节”的活动。大巴车启动,我则继续沉浸在时睡时醒的状态中,以抵御眩晕的侵蚀……

【触摸契丹文化的门楣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散文精选经典散文随笔10-26

散文的随笔11-08

触摸阳光心情随笔10-13

有关散文随笔的经典散文10-26

秋韵散文随笔散文10-26

经典散文随笔10-26

随笔优美散文10-26

宠物随笔散文10-26

散文d随笔06-25

清明随笔散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