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换一种口气和孩子说话随笔

时间:2023-03-23 06:58:02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换一种口气和孩子说话随笔

  “你这次怎么考得这么差?”

换一种口气和孩子说话随笔

  “你今天的作业怎么写得这么了草?”

  “你怎么只知道疯玩儿?”

  怎么、怎么、怎么……

  这些话,您说过吗?这样的责问评价口气,您熟悉吗?

  说真的,这些话,我以前常说,所以这样的口气,我是再熟悉不过。

  对孩子而言,我们是长者,所以不管嘴上再怎么说得好,心里都很难做到把孩子完全当成一个朋友来平等看待,有意无意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强者的位置,最习惯用评价性的口气、而不是平等交流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尤其是当孩子犯了错、或有哪些不足的时候,更是这样。

  有一天午饭后,大局去看书,我做清洁。我边收拾边提醒他:“儿子,别忘了,每天吹十五分钟葫芦丝,调节一下。”

  我听到大局响亮地答应了一声。

  可是,当我收拾完再到他房间,却发现他根本没动地方,还在看书。想起来天天这样催着,不觉心里就有了点儿火,口气不觉得也就变了:“你怎么天天让我催着啊?你怎么都不能自觉点啊?”

  谁知大局这次听了,并没象以前那样顺从地、赶紧站起来去拿葫芦丝,而是很不耐烦地回击我:“妈,怎么、怎么、怎么……你总这样说我,我听见就烦!”

  我当时一听,就愣了一下。是啊!你怎么这、你怎么那……我说过太多类似的话,而且可怕的是:用这样的责问评价口气去指正孩子,已经快成一种习惯了。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并从这件事起开始反醒、试着去努力改变自已。

  无数事实证明,家长无休止的责问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与此同时,家长如何评价也是对孩子最有力的一种心理暗示。

  我们之所以习惯责问,习惯评价,是因为没有把自己和孩子放平等。其实想想,我们的孩子都是很讲道理的,我们是和风,孩子就不会是暴雨。而且孩子们都很可爱,你给他一点阳光,他就会灿烂。那我们又何必这么傻地吝啬我们的“阳光”呢?慢慢地,我试着改变着自己,换了一种口气和孩子说话——大局的作业哪一次做得了草,我会说:“儿子,妈妈看着你今天写的作业感觉很不舒服。你看着呢?”大局听了,会赶紧擦了重写,一笔一划写好后,拿给我看:“妈,这次感觉怎么样?”

  分析:人都会非常在意自己带给别人的感觉,并期望被肯定。

  大局考试没考好,我会说:“儿子,妈妈不吵你。妈妈觉得你自己能找到没考好的原因。是吗?”大局听了,就会拿起卷子再认真地看一遍,然后指着错的地方给我讲错题的原因,还主动表示下次一定会注意。

  分析:这是一种感恩的回报心理。

  大局看动画片入迷了,我会说:“儿子,妈妈相信你一定能管住自己,再看五分钟就会关,是吗?”大局听了,就会冲我连连点头,然后就是一边看动画片儿,一边眼睛瞄着表。时间一到,不管动画片儿再精彩,他都会一个箭步冲过去关掉,然后自豪地对我说“看,我就是能管住自己!”

  分析:这是一份被信任的力量

  大局又忘吹葫芦丝了,我会说:“儿子,妈妈那天听着你的葫芦丝都陶醉了,你要是每天都能吹十五分钟,那妈妈可是有福了!”大局听了,就会非常兴奋地拿起来吹奏,到时间了也不停下来,非多送两曲,让妈妈多享享福。

  分析:这是一种因自身价值得到体现而被激发起来的自主积极性。

  其实孩子必竟是孩子,再怎么也是小毛孩儿一个。我们稍动点儿心思,他们就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又何必天天和他们拉着架势、剑拔驽张呢?口气一换,孩子听着顺耳了,心情愉悦了,不仅不抵抗,反而由被动变主动。肯定、感恩、信任、价值……这些非常积极的心理暗示,就会不自觉地转化为孩子的自我要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少一点“责问评价”,多一点“感觉交流”,我们注意一下语言的艺术,换一种口气和孩子说话,长远的人生意义暂且不提,仅是当下就已换了我们和孩子的心情,前者是阴云密布,后者是风和日丽,至于哪一种大环境更利于孩子的成长,我选后者,您呢?

【换一种口气和孩子说话随笔】相关文章:

风筝和孩子美文随笔10-11

教育随笔-理解和宽容孩子09-22

说话之理随笔散文10-08

教育随笔: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注10-07

教育随笔:和孩子一起成长08-05

说话的能力和技巧09-02

幼儿教育随笔-和调皮孩子做朋友08-21

嘘,别说话的随笔散文10-09

教育的随笔:说话要算数10-07

听落叶说话的随笔散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