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燃具的变迁杂文随笔

时间:2023-03-21 17:10:31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燃具的变迁杂文随笔

  在日常生活中,燃具占有重要的位置,谁家也离不了。每次下班回来,只要扭动天然气灶的按钮,“叭”的一声,一股蓝色火焰就扑满锅底,想吃什么一会儿就能够做好,既方便又清洁,做饭成了一种幸福的享受。

燃具的变迁杂文随笔

  可是在30年前就不一样了,那个时候,燃具和燃料往往是家中的一桩大事。那时职工家里烧的都是烟煤,每家都有一个煤本,由市燃料公司按户口人头定量供给,得自己去煤场拉煤回来,一月买一次,不能提前供应。每次供应的煤产地不同,有凤县的,有陇县的,还有宁夏的,数量虽然不灭,可质量相差很大,有的煤硫磺特别浓,烧起来呛得人直流眼泪。那时家属院都有很多煤堆、土堆,那就是每家在外存放煤、土的地方,因为烧煤时要与土和成糊打成煤饼用,炉子自己用砖头和土垒在屋子一角。炉子一旦燃着就不能熄灭,每次用完火都得用煤糊封好,炉子一旦灭了,下一顿饭必定受到影响,烧煤做饭时间长了,把屋子熏得黑得流油,打扫起来很困难。

  后来,全市煤场大闹技术革新,把原煤粉碎,压成蜂窝煤后供应,这样一来,我们的炉子也改成筒形炉子,周围衬有耐火材料,可以根据需要移动,很方便,就再也不用和煤了。每次按重量折合成130块左右蜂窝煤,一个人就可以用车拉回家里。煤场也有专人送煤到户,这样我们大家都轻松多了。

  大约在1984年,我国石油产量大增,各炼油厂的液化石油气也多了,工厂领导通过石油部申请到液化气供应指标,工厂又买了大型液化气罐车,在南山西麓建起了一座储气库,在厂区边缘建起了分装小气罐的液化气站,全厂职工开始用上了石油液化气,就告别了过去那种烟熏火燎烧煤的日子,再也不用去拉煤、拉土了,只要骑上自行车,后架上挂个勾,把液化气罐挂在勾上,蹬上车就换回一罐气来,一家一本,一月一罐气足够了,炉子也改用电子打火炉,比以往省心多了。

  到了2002年,国家接连开发了大气田,天然气多了,输气管道四通八达,宝鸡市也建成了供气管网,千家万户都用上了天然气,再也不用蹬车去买液化气,只要在家里按动天然气按钮就可以生火做饭了。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想想那些拉煤、扛液化气罐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但是那些日子确实已经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今天,享受着幸福的生活,处处体验着社会进步带来的便捷,和以往做对比,就真的感叹起时代的伟大,以及这种伟大变化所带给我们的生活方式质的飞跃。

【燃具的变迁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时代的变迁随笔10-07

苟且杂文随笔10-12

随笔吧杂文10-12

坚持杂文随笔10-12

蒲公英杂文随笔10-12

Brovo杂文随笔10-12

浮沉杂文随笔10-12

决定杂文随笔10-12

背书杂文随笔10-12

不夜城的杂文随笔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