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你想要什么的杂文随笔

时间:2020-10-27 18:29:39 随笔 我要投稿

你想要什么的杂文随笔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相同的感受,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像开启了八倍速的播放器,每一帧都以肉眼不可辨的速度从视线里划过。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身边的朋友渐渐分成了两个群体,一部分明确拥有一段稳定的感情关系或已经步入婚姻,另一部分则是处于一种持久的单身状态,这种单身状态不单指那些没有恋爱的人,还包括一些在一段又一段关系中快速地切入切出,却始终没有改变单身心态的人。这听起来有点荒谬,既然已经处于某种界定的稳定关系中,为什么还会存在心态上的独身状态呢?

你想要什么的杂文随笔

  前两天和一个朋友聊天,问起他的近况,当然也包括感情,他告诉我,身边的姑娘有适合恋爱的,有适合结婚的,就是没有适合可以奔着结婚恋爱的,我调侃他说哪有这么多说辞,说白了还不是不够喜欢,他反驳我说,不是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程度,他们到不了那个程度。

  其实这样的关系并不陌生,不论是刚开始交往,还是相处已久、关系稳定,有些人总能体会到那种发自内心的不安,这种不安一旦经历了新鲜感褪去的阶段,当内心那部分沉寂的、被动的、冷漠的、死气沉沉的感觉被凸显出来,就变成了看似做着热恋的人才会做的事情,内心却是一片空白。

  有时候我们会把这样的原因归结于经历的后遗症,在承受了伤害之后内心形成的自我保护,又或者将其归结于原生家庭的童年影响造成了内心的不信任和冷漠,但不论是原生家庭的影响,还是自我保护,追根溯源是我们无法与对方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

  当今的时代和社会对于亲密关系有一些非常明确的仪式和界定,比如吃饭,看电影,约会,牵手,表白,情人节…....我们把所有可以用来纪念的节日都用来标记回忆,企图通过仪式感拉近距离,好像两个人经历了这些过程就可以建立亲密的关系,可事实却是仪式感不少,幸福感不多。

  我见过很多婚姻中的夫妻或者恋爱中的情侣,他们的生活看似紧密相连,实际上却对彼此非常陌生,这样的关系有一个专属名词,叫做假性亲密关系。

  望文知意,这样看似亲密的关系是存在虚假成分的,而造成这样的假性亲密关系的原因,一方面是忽视了亲密关系的成长性和动态性,认为一旦某种关系确立就成了客观事实,这段关系的变化只会在限定的框架内产生,而放弃去进一步了解对方和优化自我的想法。这就导致了两个人的关系停止了生长,甚至发生倒退。特别是一方在不断进步而另一方停滞不前,就会出现沟通障碍甚至无法沟通的情况。

  这一点在上一辈甚至上上一辈的人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我们常常听长辈们说“爱情最终会变成亲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认同这样的说法。但细究其因,是因为时代的伴侣选择模式造就了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在婚姻和感情上忽略精神交流,而着重于情感依赖和身份认同感的培养,相处渐渐演变成了习惯、义务和责任。但不可否认,与他们不同,责任感、义务甚至道德的约束已经不足以让我们这一代的大多数人忽略自我感受和人生追求去要一个稳妥,我们需要更多的理由才能做一个决定。

  这个时候就需要去思考什么样的关系才是真正的亲密,也就要涉及到造成假性亲密关系的另一个方面——建立的过程。事实上真正的亲密不是由那些每个人都会做的仪式和节日来造就的,这些只能作为菜肴出锅前的调味品,强化菜色的视觉美感,增加菜品的鲜美可口,却不能决定这个菜是米其林三星水准还是食堂大妈放飞自我的乱炖。

  真正的亲密关系是另外一些过程和行为来建立的,关乎了两个人关系的质量、沟通的深度,以及对彼此的理解和信任。而这些至关重要的能力却常常被大环境下盛行的消费主义、家庭和父母的压力等一系列现实因素混淆和模糊,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感情中真正想要获得的是什么,也就无从捕捉到那些真正使我们心动的`东西,只能模仿和观察别人所做的那些流程性、仪式性的东西。

  曾经有一个人和我说过,偏于精神的人给人的感觉会比较难以捕捉,而偏物质的人反而比较靠谱。这句话在我看来,体现的额是一个“want”和“need”的关系。在书中提出过一个观点,我们要通过得到想要的东西来满足我们根本的需要。这个概念理解起来就是,我想要钱,因为有了钱别人就会尊重我,所以其实我想要的是尊重;我想要很多衣服和包,因为我漂亮了别人就会认可我;我希望我的另一半对我专一,因为他只对我好,会让我觉得他重视我。这其中的“钱”、“衣服和包”、“专一的另一半”是我们的“want”,而“尊重”“认可”“重视”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need”。

  在他看来一个偏物质的人比较靠谱,是因为他真正想要的是一种稳定、可靠的关系,而并非一个真的觉得世俗一点的人更踏实可靠。事实上,一个偏精神的人,只要能在精神上建立某种信任、尊重和依赖,往往更能达到具有深度沟通能力和关系质量的稳定的亲密关系。

  不是每一段关系都能从始至终保持茁壮昂扬的成长趋势,也不是每段走到绝望的关系都没有绝处逢生的可能,我们在与不同的人相处、处理与他们的关系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在感情中真正的需求,明白自己到底渴望怎样的亲密关系,是这个世界上存在不多的过程重于结果的事情。

  引用《一个人到两个人》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没一个成熟的个体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你现在过得不开心,可能并不只是因为‘对的人’没出现,一定有一些应该由你自己去解决的问题。那是不管对的人出不出现,你都应该先为自己做的功课。”

  希望每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能有哪怕一点点的帮助,想得明白,才能活得幸福。毕竟难得糊涂的可贵之处在于“难得”,而不是“糊涂”。

【你想要什么的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01-29

试论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01-13

假日随笔12-07

周末随笔04-05

《雷雨》随笔02-28

广东卷高考零分作文:你想生活的时代01-15

文明是什么的黑板报02-24

有关高中随笔01-04

冬天高中随笔01-03

学会放弃随笔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