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毕业论文

通信工程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0-12-09 17:35:16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通信工程教学改革探讨

  通信行业尤其是移动通信领域近二十年来历经了2G、3G到4G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和新应用层出不穷,作为通信业内人士一定要关注整个行业发展的动态,把握技术进步的方向,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通信工程教学改革探讨

  第1篇:通信工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

  结合技术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目前技术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技术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关键词:

  技术应用型;通信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一、引言

  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迫切问题。

  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介于教学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高专之间,是教学型高校的一个类型,其办学层次和学生生源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目标只能定位于技术应用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在普通高校中对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研究比较广泛,但对于如何在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进行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研究鲜有报道。

  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方面进行探索,就技术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给出了一些建议。

  二、目前技术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技术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照搬“教学研究型”高校实验教学的模式和内容。

  “教学研究型”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围绕专业课程的开设的实验皆为阶段性理论的验证性实验,仅是为验证某些理论而做,很少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来让学生做。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按照相同的步骤,用相同的仪器和器件,做相同的实验,最终得出相同的验证性结论。

  这样的实验教学流于形式,培养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经常是为了应付实验课而做实验,对于实验内容的理解不深,更谈不上所学知识在今后工程中的应用了。

  技术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理论课时偏多,实验课时偏少、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开设的《DSP系统设计》课程为例,此门课程理论学时为32学时,实验学时为16学时。

  实验学时仅占到总学时的1/3。

  对于像《DSP系统设计》这样应用性非常强的课来说,实验学时所占比重显然太少。

  后来我们对《DSP系统设计》这门课进行了改革,理论与实验皆为24学时,此外还在大四上半学年开设了《电子产品开发实践》(DSP方向)64学时。

  实验实践教学的学时和强度增加了,培养的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增强了。

  三、技术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技术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其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改革现有实验教学体系。

  1.改革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

  对于技术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来说,必须精简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内容局限于对应的理论课内容,很难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课中有很多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例如,《DSP系统设计》这门课。

  其实验课通常是沿用专业基础实验课的做法,理论课讲完之后,开展做相应理论课的验证实验,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做完后面实验忘记了前面的实验,学完所有课程后也就忘记了大部分实验内容,以至最后到找工作时一问三不知。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让同学学习一定的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知识和基本DSP知识后,选择目前主流DSP芯片的实验开发设备,

  以综合性、设计性项目为实验课题,让同学从头至尾来完成该项目的所有过程,逐个分析其中用到DSP理论课的知识点,将原来的理论课后进行验证实验改为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让学生既能达到验证书本理论的目的,同时又能掌握工程实际应用技术。

  2.时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与美国TI公司合作建立联合DSPS实验室。

  这样我们不仅可以以优惠的价格买到先进的实验开发设备,而且每年还会得到TI公司和其合作伙伴免费新技术培训和相应的技术支持,

  使教师能够随着DSP技术的发展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实验讲义的内容,过时的或目前很少使用的纯理论性实验要全部舍弃,在实验教学中,

  实验老师坚持“实用化”和“精炼化”的原则,授课内容始终与目前通用的理论和技术保持同步,让我们的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当前DSP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

  3.注重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

  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而学好了理论知识,将其运用到实验中去,形成良性循环。

  综合性实验项目用实验中的各个细节部分带动学生对学过的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回顾,使学生将理论和实验之间融会贯通,加深理解,对涉及其他实验的相关部分也要作相应的阐述。

  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整个项目的工程设计和实验方法,同时也能让他们把学过的专业课理论、相关的实验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结束语

  通过对技术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并进而应用于实际实验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为技术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高嘉.开放式教学[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5

  [2]卢清华,吴志伟,范彦斌等.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运动车辆检测方法[J].光电子•激光,2013

  [3]李斌,王永明,陶敏.水产养殖专业鱼类学课程实习改革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

  [4]徐盛等.DSP开放式教学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

  [5]问建民等.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培养实用型人才[J].陕西:医学信息杂志,2005

  第二篇:通信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与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对课程内容、教学和考核方式、专业素养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实践表明这些举措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增强理解程度效果明显。

  关键词:

  独立学院;通信原理;教学改革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和电子与信息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模型和分析方法。

  “通信原理”课程以“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信号与系统”和“高频电子线路”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是后续“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等课程的基础,因此该课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众多高校电子信息类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科目之一[1-2]。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具有内容杂、更新快、数学公式和推导多、理论性强以及同前期课程关联性大等特点,是通信工程和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公认的难学课程。

  而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不佳、数学基础差、前期课程知识掌握不扎实以及学习能力弱等特点。

  因此,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如何开展好“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并且兼顾优秀学生想继续深造的要求因材施教,成了我们课程教学面临的关键问题。

  本课题组以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2011级和2012级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为对象,对独立学院“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基于独立学院的教学内容安排

  1.1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启发式教学

  “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性很强,数学公式和推导众多,是一门让本部学生学起来都很吃力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