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土地管理专业大学生论文

时间:2017-05-05 14:18:02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土地管理专业大学生论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地快速发展,使现代土地管理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模式。同学们,小编分享土地管理专业大学生论文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土地管理专业大学生论文

  GIS在现代土地管理中的应用【1】

  摘 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地快速发展,使现代土地管理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模式。

  现代土地管理工作如何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如何有效利用科学技术进行土地管理,也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对GIS在现代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做了一些相关探讨。

  关键词:GIS技术;土地管理信息;科学技术

  土地整理是增加土地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的重要途径。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权属管理、土地质量评价和居民点撤并论证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基于GIS的管理系统,以提高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的效率。

  1 GIS概述

  GIS技术简介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技术,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集、储存、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是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空间信息系统。

  GIS技术就是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实际需要准确真实、图文并茂地输出给用户,借助其独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述,进行各种辅助决策的一种通信技术。

  2 GIS与现代土地管理的联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土地管理要充分利用高技术,使土地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开发、整治和保护,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断满足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达到最佳的社会、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

  2.1信息获取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各类与土地相关的信息日趋膨胀,人们可以利用GPS定位技术代替常规的三角和导线测量等实现快速测量与定位;可以利用GIS技术的采集功能,将各类现势、历史图文声像资料数字化;可以把卫星遥感技术与GPS技术相结合,促进定位高速自动化和多维分析技术的实用化;可以利用GIS技术辅助遥感数据的解译与提取,提高遥感信息识别的精度和效率;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以及WebGIS技术,从其它政府部门、企业、个人等信息拥有者处及时获取相关土地空间或属信息,尤其是最新土地变更情况等。

  2.2业务办公

  现代社会要求准确高效业务办公。

  实现该要求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网络通信及GIS技术,结合土地管理工作业务流程,建成一个系统内部联网的土地管理系统,和以土地规划管理、用地计划管理、土地审批管理、土地征用管理、土地登记管理、土地价格管理、土地监察管理、土地档案管理等为核心的集GIS与办公自动化为一体的图文办公信息系统,用于辅助日常业务办公,实现土地管理业务数据和图件资料的集成管理、联网图文查询以及项目联网办案。

  通过计算机网络环境把大量分散的文本/图形数据变成了系统内共享的综合信息资源,将业务工作流程网络化。

  各级工作人员均可在各自的办公室内,依据预定的不同权限,查询检索相关资料和业务数据,了解业务进展情况,处理自身职权范围内的工作等,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错误,而且有力地支持了窗口式办文和公文督办制度。

  2.3土地动态监测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及时、准确掌握土地利用状况,为政府决策以及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制定管理政策和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手段。

  由于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具有覆盖面广、宏观、强、快速、多时相、丰富的综合信息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获取和提取各类专题土地信息。

  利用航空像片高几何分辨率与卫星影像的高分辨率的融合的复合多源遥感影像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此外,通过GIS技术进行土地评价及发展趋势预测、利用GPS技术作为主要定位手段的3S技术在土地动态监测中的综合运用,还可以更及时、可靠的获取信息以及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辅助决策服务。

  3 GIS在土地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3.1地籍管理

  土地整理项目地籍管理包括对土地权属的初始登记、变更登记等内容,权属调整是目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一项重要且困难的工作。

  地籍管理系统可以对土地开发整理区内土地的权属、土地利用、土地等级、土地生产能力、地表覆盖、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等各种统计资料及报表等进行管理,并具有查询、漫游、分析和统计功能,为土地开发整理区正常的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服务。

  3.2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就是通过一系列有关影响和指标的评定,确定被土地最适宜的复垦利用方向和最佳复垦模式。

  叠加分析是GIS最重要的空间分析功能之一,是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等多因素评价过程的主要辅助手段。

  相对于传统的纯数值评价方法,基于GIS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可将数值计算和图形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土地评价单元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的联结,由计算机来完成复杂的空间分析与计算,极大地提高了评价效率。

  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如下:①确定评价分类系统,制定适宜性标准。

  ②确定适宜性评价的主导因素。

  土地开发整理区的土地复垦评价应考虑的因素有土壤条件、土地利用方向、地形地貌及坡度等地形条件。

  根据适宜性评价主导因子稳定性的原则,应考虑因子的变异特性,找出持续影响土地生产力的稳定性因子。

  ③选取评价单元。

  以土地开发整理区土地现状调查的基础制图单元划分土地评价单元。

  对评价单元的上地属性逐一进行分析评定,确定每个评价单元的适宜类型和质量等级。

  ④选取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

  ⑤土地开发整理区土地复垦适宜类型、等级和面积统计。

  3.3农村居民点撤并论证

  阻碍村庄撤并的首要客观因素是耕作半径限制,耕作半径的客观限制是农居点分散布局的本质原因,同时决定着农村聚落的适宜规模。

  撤并规划直接导致农居点集聚,使耕作半径增大,增加劳动出行成本。

  于是对于部分农民而言,村庄撤并使其劳动与生活的既有权益受到侵害。

  基于GIS技术,可以对农村居民点撤并的可行性进行支持。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建立GIS数据库:建立规划区域内的农居点房屋空间数据库,采用CAD文件为基础空间数据;②拆迁房屋的空间识别: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计算区域内房屋空间分布密度,位于一定低密度值区域的房屋作为撤并主要考察对象,并结合城镇扩张、交通、环境等因素确定村镇体系空间详细布局;③耕作半径演变描述:通过GIS空间分析中的距离分析计算规划前后耕地至最近农居点距离的频率分布。

  3.4地理信息系统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现有的一些空间分析功能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等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区土地利用的辅助决策,如复垦方案的优化与征用赔偿优化等。

  其系统结构主要由GIS平台、空间数据库、文本资料、图形资料库、地籍管理子系统、规划子系统、动态属性管理系统等组成。

  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范围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国今后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其主要任务有具体落实土地利用总量平衡分解指标的数量与分布,土地生产潜力等级与土地质量等级的划分和图形的编制,土地开发、整治、复垦规划项目的落实与实施,土地用途管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反馈等等。

  土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一切发展的源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掌握土地利用的动态信息是新形势下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

  它是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土地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会直接影响到一国的经济建设。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现状,各类土地的动态监测,是制定土地管理工作中长期利用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土地管理的特色是对土地空间特性的管理。

  土地空间特性,包括土地的地理位置、相邻关系,图层的划分及与土地相关的各种空间属性和人文属性。

  土地的这种空间特性,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提供广阔的天地。

  GIS最初的应用领域,就是建立与土地管理、土地规划相关(包括地籍管理、土地数据库等有关系统的管理和规划等)的土地信息系统(LIS)。

  因此,GIS是进行土地管理,建立土地信息系统的最佳平台。

  5 结语

  目前,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 (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三者结合,其功能更为强大,尤其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面。

  再者Internet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给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新的机遇。

  这些也都将会在土地管理领域得到长足的应用。

  由于地理信息在人类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地理信息系统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将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成为高科技领域的核心技术。

  参考文献:

  [1]朱兆军,顾和和,等.基于的矿区土地管理应用研究[J].采矿技术,2006(3).

  [2]陶冶,葛幼松,等.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撤并可行性研究[J].河南科学,2006(5).

  [3]翟翊,王玉明, GIS在土地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应用.四川测绘.1999.(2):80-82.

  [4]朱光, 应用GIS技术开发土地信息系统的几个问题.工程勘察2001:14-17.

  [5]杨光,楼江, GIS新技术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2002.(1):42-44.

  土地资本化与中国土地管理体制改革【2】

  摘 要:在经济社会下,土地渐渐的深入市场,呈现出了资本化。

  本文就土地资本化的涵义还有如何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做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土地 资本化 体制改革 市场

  土地资源是有限资源,而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是无止境的,面对有限与无限的对立;只有采取合理、科学的利用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有可能化解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供需较为尖锐的矛盾。

  这个矛盾如果不采取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去舒缓和解决,必将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也必将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产生严重影响,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使命感,大家有必要为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路子去尝试、努力和研究。

  土地资本: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的重要属性

  广义的土地资本包含了二元性,即它兼具土地的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

  当土地进人市场流转,在运动过程中实现增值,给所有者带来预期收益的时候,就成为土地资本。

  本文所阐述的是广义土地资本概念。

  土地的资本属性是历史形成的。

  土地最早是以资源的形态存在的。

  土地资源成为土地资产需要两个条件:土地能够带来收益是其成为资产的必要条件,而稀缺性又使其具备了成为资产的充分条件。

  当土地能够带来收益,而且具有稀缺性,从而被人们当作财产占有的时候,土地就由资源转化为资产。

  从这个意义上说,土地资产是指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和排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

  当土地市场出现(公开或隐性)后,土地资产的各种财产权利在市场中进行交易,并且能够给所有者带来预期收益,产生增值,这时土地资产就转化为土地资本。

  土地资本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土地价值形态,其只有在运动之中土地资本才有存在的空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产实际上是存量化的土地资本。

  在土地资源经过土地市场交易,实现了土地资本化的过程。

  而在交易结束之后,土地资本就以存量形式存在,并且以固定资产的形态成为推动经济增长重要要素。

  而在运动完成之后,土地资本就以存量也就是土地资产的形式存在。

  二、土地资本化:土地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土地资本化过程与土地市场的发展和发育息息相关。

  土地资本化过程也就是土地资源通过土地市场转变为土地资产的过程。

  与土地资源和资产不同,土地资本的突出特点是运动性和增值性。

  也就是土地资本在运动中(即生产并进入市场交易、转让、流动等)并不断改变形态,同时在运动中不断增值。

  那么,这种土地的改变形态和运动增值的过程,就是土地的资本化过程。

  土地市场的建立也为土地资源转变为土地资本提供了必要的场所,而土地市场的发展也推动了土地资源的资本化过程。

  土地资本化是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理论工具

  所谓资本化,是指任何把资产凭其收益转换成资产的.现期市场交换价值的过程。

  也就是说,当一项能够带来收益的权利能够进入市场流通并进行自由交易的时候,这种权利就被资本化了。

  土地资本化实际上是地租的资本化,本质上是土地所有权资本化。

  土地所有权资本化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

  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私有制是不可能的。

  尽管我国土地的国家所有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土地归属制度,但是,它仍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本的土地制度。

  这是因为土地是天生具有社会性的资源,需要与其相适应的社会所有制。

  古今中外的经济发展表明,土地的完全私有化,容易导致社会矛盾,引发社会的不稳定。

  而公有制的基本目的是保障社会平衡、稳定、持续发展,确保人们的基本生存权,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多地少的、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度,生存权首先要保障人们有机会获得土地。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我国将长期实行土地的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

  从理论上讲,出让土地使用权类似于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上权,而且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出让土地使用权具有更强的独立性。

  在中国土地使用权人享有土地所有权人通常所具有的一切权利,所不同的是这种权利存在着期限。

  从物权的角度看,土地使用权是一种直接支配土地的物权,土地使用权人享有的是直接占有、使用土地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来源于国家土地所有权,是一种具有较强独立性的他物权。

  在出让合同有效期间,国家不得任意收回土地使用权和非法干预使用权人的使用,只有基于公益需要才允许国家提前收回土地。

  在我国,土地使用权几乎具有与所有权相当的权能。

  土地使用权人不仅可以占有、使用土地,而且可以转让、抵押、出租土地使用权,并具有继承的权能。

  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土地使用权不仅可以随建筑物所有权的转让、抵押、出租而处分,而且可以独立处分,因此,土地使用权成为权利人的一种财产。

  既然土地所有权资本化是土地所有权主体收益的工具,那么,土地使用权资本化同样也是土地使用权主体收益的工具。

  基于土地资本属性的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思路

  (一)必须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体系。

  这是吸引资本进入农村土地市场的重要手段,符合现有的法律法规,具有现实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二)统一核算土地资产价值量,并将土地资本化收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以价值量存在的土地资产。

  是土地资本化的基础和结果。

  也是土地要素与宏观经济联系的纽带。

  通过核算价值量的土地资产,不仅可以掌握土地资产自身的变动情况,还可以分析土地资产与国民经济运行的协调程度,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提供决策支持

  (三)加强对土地金融市场的调控与监管。

  党的17大报告提出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

  (四),规范划拨供地方式,满足保障性住房用地需求。

  由于土地资源公共性,需要在通过市场供应方式提高土地配置效率的同时,兼顾平等,满足民众平等占有和享受土地资源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葛扬.马克思土地资本化理论的现代分析.南京社会科学,2007

  [2]周诚,土地经济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

【土地管理专业大学生论文】相关文章:

1.土地管理专业论文

2.现代土地管理技术论文

3.有关土地管理的论文

4.土地管理毕业论文

5.土地管理学论文

6.土地管理及相关专业

7.浅谈土地管理论文

8.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专业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