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时间:2022-10-26 09:26:27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砌体结构是以砌体为主制作的结构,它包括砖结构、石结构和其它材料的砌块结构。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1】

  摘要:文章论述了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发生震害的现状、原因和规律,最终分析了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抗震的设计要点。

  通过合理的抗震措施,达到抗震设防目标。

  关键词:砌体结构 房屋 抗震

  0引言

  砌体结构是以砌体为主制作的结构,它包括砖结构、石结构和其它材料的砌块结构。

  分为无筋砌体结构和配筋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可以就地取材,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及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但是自重大、体积大,砌筑工作繁重。

  1宏观震害统计

  最近统计分析表明,未经抗震设防的多层砖房在6度区内,主体结构一般处于基本完好状态;7度区内主体结构将出现轻微破坏,小部分达到中等破坏;8度区内,多数房屋达到中等破坏程度;9度区内,多数结构出现严重破坏。

  上述事实说明:未经抗震设防的多层砖房的抗地震破坏能力较低。

  若能针对砌体结构的弱点进行合理的设计,采用适当的构造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是能够得到改善的。

  2震害发生的现象

  震害的发生是由外部条件(地震动)和内在因素(结构特征)两方面的原因促成的。

  从地震动的角度考察,地震波包括有水平、垂直、扭转等方向的分量。

  与水平地震力作用方向大体一致的墙体会产生斜裂缝,因地震力的反复作用形成交叉裂缝;与水平地震力作用方向基本垂直的墙体,尤其是房屋的纵墙则会因出平面的弯曲破坏造成大面积的墙体甩落;受垂直方向地震力会使房屋的端部尤其是墙角易于产生严重的震害。

  从结构特征方面考察可以发现:在受力复杂、约束减弱、附属结构等部位,往往是震害易于发生的地方。

  例如:纵横墙连接处、楼梯间、预制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女儿墙、突出顶面的屋顶间地震容易发生破坏。

  3震害发生的规律

  ①刚性楼盖房屋、柔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②横墙承重房屋的震害轻于纵墙承重房屋;③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轻于软弱地基和非均匀地基上的震害;④预制楼板结构比现浇楼板结构破坏重;⑤外廊式房屋往往地震破坏严重;⑥房屋两端、转角、楼梯间、附属结构震害严重。

  4砌体房屋抗震设计要点

  4.1科学布局建筑平面和立面抗震设计中,建筑平面、立面宜尽可能简洁、规则,结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相一致。

  对于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的房屋质心与刚度中心往往不容易重合,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扭转效应,大大加剧地震的破坏力度;对体型不规则的房屋应注意偏离结构刚心远端墙段的抗震验算。

  建筑立面应避免头重脚轻,房屋重心尽可能降低,避免采用错落的立面,突出屋面建筑部分的高度不应过高,以免地震时发生鞭梢效应,同时应控制好结构竖向强度和刚度的均匀性。

  4.2严格限制砌体房屋的总层数及总高度历次震害证明,砌体房屋的层数越多,高度越高,它的地震破坏程度越大,所以控制砖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及总层数对减少地震时带来的震害有很大的作用。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总层数有了强制性规定。

  4.3合理控制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多层砌体房屋中的墙体是抗震中的主要受力构件,对于多层砌体房屋而言,墙体数量越多、间距越小,则抗倒塌能力越强,因此抗震性能也就越好。

  历次地震调查也证明:横墙间距小,横墙数量多的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较轻。

  汶川地震中我们再一次看到大开间多层砌体房屋的倒塌破坏比例普遍偏高的规律。

  结合汶川地震震害及考虑多层房屋实际设计的情况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多层砌体房屋抗震墙的最大间距普遍减少2―4米,以提高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

  4.4严格控制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与总宽度比值为了避免结构出现弯曲破坏的情形,甚至整体倾覆的出现,所以对高宽比进行控制是必要的。

  4.5采取多种抗震构造措施①在砌体中设置构造柱。

  砌体中构造柱的设置在构造柱结构出现裂缝的时候,作用发挥的更为明显,尽管它不能防止裂缝在砌体中的出现,但却大大地减少了砌体房屋在大地震中的倒塌比例。

  ②设置抗震圈梁。

  圈梁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历次地震中早已证实是一项重要的抗震构造措施,其对加强多层砌体房屋墙体间的连接、楼盖与墙体间的连接,以及房屋整体性都有直接而有效地作用。

  ③加强结构各个部分的相互连接。

  构筑物的整体性,对于结构抗震是尤为重要的;而这种整体性正是从结构各个部分的相互连接来实现的。

  ④加强楼梯间的结构设置。

  历次地震震害表明,楼梯间由于比较空旷且缺乏楼盖的侧向支撑而易遭破坏。

  因此增设了休息板处构造柱的设置将大大加强了楼梯间墙体的抗震性能;另外楼梯间墙体内的水平配筋也将增加墙体抗裂能力和抗震性能,避免楼梯间在多层砌体房屋中不致于出现在地震中首先破坏的不利局面,也便于地震时人员疏散中不遭受到伤害。

  5结束语

  汶川地震又一次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各类砌体结构而言,无疑又经历了一次实际地震的考验。

  包括多层砌体结构的住宅、办公楼、医院以及教学楼等建筑,实现了“大震不倒”,有的甚至在震后经过维修或加固,仍可继续使用。

  虽然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与其它结构相比相对较差,但是通过合理的抗震措施,仍能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总体抗震设防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丁大钧主编.砌体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孔玲云.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问题和对策[J].平原大学学报,2004,21,(5):27-29.

  [4]郑志刚.浅谈砌体结构抗震设防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8:128-129.

  [5]光喜彬.汶川地震对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反思[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167-168.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2】

  [摘 要]去年在四川发生的汶川8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使得人们对日常生活和居住的建筑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关注。

  据统计,砌体结构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占80%以上。

  由于砌体结构材料的脆性性质,其抗剪、抗拉和抗弯强度很低,所以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较差。

  在国内外历次强烈地震中,砌体结构破坏率是相当高的。

  如何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将是建筑抗震设计中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砌体结构;抗震设计;震害

  砌体房屋是指用普通黏土砖、承重黏土空心砖、混凝土中小型砌块、粉煤灰中小型砌块和毛石等块材,通过砂浆砌筑而成的房屋。

  砌体结构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特别是在住宅、办公楼、学校、医院、商店等建筑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据统计,砌体结构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占80%以上。

  由于砌体结构材料的脆性性质,其抗剪、抗拉和抗弯强度很低,所以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较差。

  在国内外历次强烈地震中,砌体结构破坏率是相当高的。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东京约有7 000幢砖石房屋,大部分遭到严重破坏,其中仅有1 000余幢平房可修复使用。

  又如,1948年苏联阿什哈巴地震,砖石房屋破坏率达70%~80%。

  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破坏性地震,特别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砖石结构的破坏率也是相当高的。

  据对唐山烈度为10度及11度区123幢2~8层的砖石结构房屋的调查,倒塌率为63.2%;严重破坏的为23.6%,尚可修复使用的为4.2%,实际破坏率,高达91%。

  另外根据调查,该次唐山地震9度区的汉沽和宁河,住宅的破坏率分别为93.8%和83.5%;8度区的天津市区及塘沽区,仅市房管局管理的住宅中,受到不同程度损坏占62.5%;6~7度区的北京,砖混结构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另去年在我国四川汶川发生的历史罕见的大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级,最大烈度达到11度。

  据报道,受灾特别严重的北川县老县城的80%、新县城60%以上建筑垮塌,北川县城基本已经被夷为平地。

  在此次地震灾区完全垮塌的房屋中,砌体结构占了绝大多数。

  从我国国情出发,在今后一定时间,砌体结构仍然将是城乡建筑中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

  因此,如何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将是建筑抗震设计中一个重要课题。

  一、震害及其分析

  人们常说,地震来袭时地动山摇,房屋随之倒塌。

  确实,由于建筑物依附在地球表面,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方式主要受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影响。

  地震波传播方式有纵波、横波、面波。

  纵波使建筑物上下颠簸,力量非常大,建筑物来不及跟着运动,使底层柱子和墙突然增加很大的动荷载,叠加建筑物上部的自重压力,若超出底层柱、墙的承载能力,柱、墙就会垮掉。

  底层垮掉后,上面几层建筑的重量就像锤子砸下来一样,又使第二层压坏,发生连续倒塌,整个建筑直接“坐”下来,原来的第三层瞬间变为“第一层”。

  横波使建筑物水平摇摆,相当于对建筑物沿水平方向施加了一个来回反复的作用力,若底部柱、墙的强度或变形能力不够,就会使整栋建筑物向同一方向歪斜或倾倒,在震区常常看到这种现象。

  面波使建筑物扭转。

  引起扭转的原因是有的地震波本身就是打着“旋儿”过来的,也有的情况是因为面波到达建筑物两端早晚的时间差引起的。

  这种情况引起建筑物扭动。

  建筑物一般抗扭能力较差,很容易扭坏。

  震区有的房子角部坍塌,多属这种情况。

  一旦碰到上下颠、左右摇、扭转,三种方式共同发生,破坏力就更加可怕。

  在离震中较近的范围,往往三种方式交织作用,所以破坏力很大。

  此外,每个建筑物都有自己特定的自振频率,如果这个频率与地震作用的频率接近,还会引起类似共振的效应,那样带来的破坏力就更可怕了。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房屋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和构件的连接处,楼盖、屋盖结构本身的破坏较少。

  下面根据历次地震的宏观调查结果,对多层房屋的破坏规律及其原因作一简要说明。

  1.墙体的破坏。

  在砌体房屋中,与水平地震作用方向平行的墙体是主要承担地震作用的构建。

  这类墙体往往因为主拉应力强度不足而引起斜裂缝破坏。

  由于水平地震反复作用,两个方向的斜裂缝组成交叉型裂缝。

  这种裂缝在多层砌体房屋中一般规律是下重上轻。

  这是因为多层房屋墙体下部地震剪力大的缘故。

  2.墙体转角处的破坏。

  由于墙角位于房屋近端,房屋对它的约束作用减弱,使该处抗震能力相对降低,因此较易破坏。

  此外,在地震过程中当房屋发生扭转时,墙角处位移反应较房屋其它部位大,这也是造成墙角破坏的原因。

  3.楼梯间墙角的破坏。

  楼梯间除顶层外,一般层墙体计算高度较房屋其他部位墙体小,其刚度较大,因而该处分配的地震剪力大,故容易造成震害。

  而顶层墙体的计算高度又较其他部位大,其稳定性差,所以也易发生破坏。

  4.内外墙连接处的破坏。

  内外墙连接处是房屋的薄弱部位,特别是有些建筑内外墙分别砌筑,以直槎或马牙槎连接,这些部位在地震中极易拉开。

  造成外纵墙和山墙外闪、倒塌等现象。

  5.楼盖预制板的破坏。

  由于预制板整体性差,挡板的搭接长度不足或无可靠拉结时,在强烈地震过程中极易塌落,并常造成墙体倒塌。

  6.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等附属结构的破坏。

  在房屋中,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烟囱、女儿墙等附属结构,由于地震“鞭端效应”的影响,所以一般较下部主体结构破坏严重,几乎在6度区就发现有所破坏。

  特别是较高的女儿墙、出屋面的烟囱,在7度区普遍破坏,8~9度区几乎全部损坏或倒塌。

  二、抗震设计

  砌体结构就其材料性能而言,确实有它的劣势,但是多层房屋并非砌体结构就不能抗震。

  在此次地震灾区完全垮塌的房屋中,砌体结构占了绝大多数,但是未倒塌且在地震作用下表现优秀的砌体结构房屋也不在少数,如在去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县城、汉旺镇内不少五、六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并未坍塌,有些表现良好,只是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裂缝。

  如北川县城内一栋60年代修建的老建设局办公楼,共4层,震后墙面竟未发现裂缝;汉旺镇近几年修建的一个6层楼家属住宅区,震后无一栋出现严重破坏。

  这是因为,凡是严格按照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施工保证质量的砌体结构房屋,就能经受住本次罕遇地震的考验。

  因此笔者认为,在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上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砌体房屋的层数及高度的限制。

  历次震害证明,砌体房屋的层数越多,高度越高,它的地震破坏程度(下转93页)(上接91页)越大,所以控制砖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及总层数对减少地震时带来的震害有很大的作用。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对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总层数有了强制性规定,在设计中房屋总高度及总层数应满足上标的限值,因为楼盖重量占房屋总重的一半左右,房屋总高度相同,多一层楼盖就意味着增加半层楼的侧向地震作用,同时加大对底部的倾覆力矩。

  在中、强地震作用下,因倾覆力矩过大,使得底部墙体产生过大的压力或剪刀而被破坏,故此减轻自重、减少层数、降低层高是削弱地震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

  2.砌体房屋的的体形限制。

  体形规则、均匀、对称的房子抗震能力强。

  上大下小头重脚轻的房屋体形叫竖向不规则,平面局部凸出的L形、“丁”字形体形叫平面不规则,一头沉一头轻的叫扭转不规则,不规则建筑抗震能力都较差。

  3.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及刚度。

  在地震中多层砌体结构的纵、横向地震作用主要由相应墙体承担。

  因此,纵、横墙的合理布置且控制横墙的间距,可控制纵、横墙的侧向变形,增强了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对承受纵、横两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及抗弯、抗剪都非常有利。

  墙体布置时,应尽量采用纵墙贯通的平面布置,而当纵墙不能贯通布置时,则应在墙体交接处采取加强措施。

  而横墙最大间距就是为了满足楼盖对传递水平地震所需的刚度要求。

  其中,在8度设防时,现浇或装配整体钢筋混凝土楼盖板的多层砌体建筑的横墙最大间距为15米。

  如横墙间距过大时,纵墙会因过大的层间变形而产生平面的弯曲破坏。

  有效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及刚度的措施有纵、横墙的合理布置,建筑的楼盖为现浇,增加墙体面积及提高砂浆的强度,设置圈梁及构造柱等。

  在多层砌体建筑中设置水平圈梁,可加强内外墙的连接,增强建筑的整体性。

  特别是屋盖和基础顶两处的圈梁的设置具有提高建筑的竖向刚度和抗御不均匀的沉降能力。

  由于圈梁的约束作用使楼盖与纵、横墙构成箱形结构,能有效地约束装配板材的散落,使砖墙发生平面倒塌可能性大为降低,以充分发挥各片墙体的抗震能力。

  还有,为了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可在抗震力不够的承重墙段内配置水平钢筋,使地震力由砌体及水平钢筋共同承担。

  一些试验表明,配筋多孔砖墙体可以有效地提高墙段的抗震性能,减少脆性,增加延性,增强砖混房屋的抗震性能。

  4.房子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质量。

  对建筑物的防震抗震,我国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中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但是,在具体执行上,建筑物的防震抗震很难全部落实到位。

  不少建筑设计、施工部门缺乏防震意识,一些建筑物等工程建设项目不按防震抗灾标准设计建设,甚至存在着降低抗震设计标准的现象,施工中也缺乏质量监督。

  这是很多建筑物在地震面前不堪一击的最主要原因。

  因此,混凝土标号够不够,钢筋是否合格,有没有偷工减料等,是否照图施工、技术是否到位等,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四大环节都很重要,都要严格把关,这一切符合要求了,房屋质量就会好。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可以通过建筑上的合理布局,结构上的构造措施等多种方法来弥补砌体房屋脆性材料在抗震方面的不足,从而满足抗震要求,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周德源.砌体结构抗震设计[M].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3]刘冬柏,王安玲. 基于汶川地震房屋建筑破坏特征的几点启示[Z].

  [4]丰定国,王社良.抗震结构设计[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多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3】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和钢材的发展,多层钢结构房屋也越来越多。

  近几年来我国地震频发,做好钢结构的抗震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多层钢结构房屋而言抗震设计是其设计的关键一环,本文就多层钢结构房屋抗震结构体系、震害、钢结构房屋的破坏形式、以及设计的一般规定做了简要的说明,希望能为以后类似的多层钢结构房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字:多层;钢结构;抗震;结构体系;破坏形式

  1 前言

  钢结构有很多优点,便于运输、抗震性能高、施工周期短、延展性好、施工速度快等,而且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的强度、韧性高,节能环保,特别是钢结构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衰减地震波,减少地震时地震波的影响,因此在工业化生产中钢结构广泛应用于多层房屋建筑中。

  但是,如果多层钢结构房屋在材料选用、设计以及施工维护和制作上稍有不妥,就难以发挥钢结构自身所具有的优越性,在地震作用下就难以减轻地震对房屋的破坏性。

  如今,钢结构已经普遍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中,如果不合理正确应用钢结构,会造成建筑物结构局部破坏甚至整体倒塌等更严重的后果。

  基于钢结构建筑的突出优点,美国、韩国等国的钢结构建筑已占到总量的50%左右。

  日本是多地震的国家,钢结构建筑在日本的占有率更是达到了65%左右,据日本阪神地震后资料显示,钢结构建筑在地震中的受损率远低于混凝土结构建筑。

  无独有偶,四川汶川地震,同样是钢结构建筑的绵阳体育馆受到损坏极小,成为了安置灾民的主要地点。

  2 多层钢结构房屋抗震结构体系

  钢结构房屋的结构类型直接影响着多层钢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因此在进行实际工程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几种因素,对方案进行优化设计,然后在优化过程中确定最适合本房屋的结构体系。

  多层钢结构体系有纯钢框架体系、钢框架剪力墙体系、钢框架支撑体系等,它们各有特点,在钢结构建筑领域中被广泛的应用。

  3 钢结构的破坏形式

  多层钢结构房屋具有很多优点,它受到震害的影响要比混凝土结构的房屋要小很多,但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却同样重要,如果连接、冷加工、焊接不合理,后期维护不当以及受到外部环境、工艺技术的不良影响,很可能会造成钢结构的破坏。

  根据多层钢结构房屋在历次地震中的破坏形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框架节点区的梁柱焊接连接破坏:竖向支撑的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柱脚焊缝破坏及锚栓失效。

  2、构件的破坏:翼缘的屈曲、拼接处的裂缝、节点焊缝处裂缝引起的柱翼缘层状撕裂、框架柱的脆性断裂、腹板屈曲和截面扭转屈曲。

  3、构件的局部屈曲破坏:框架梁或柱的局部屈曲是因为梁或柱在地震作用下反复受弯,以及构件的截面尺寸和局部构造如细长比、板件宽厚比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柱的水平断裂是因为地震造成的倾覆拉力较大、动应变速率较高、材性变脆引起的。

  4、支撑的破坏:支撑构件为钢结构提供了较大的侧向刚度,当地震强度较大时,承受的轴向力(反复拉压)增加,如果支撑的长度、局部加劲板构造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等出现问题,就会出现钢结构的破坏或失稳。

  5、节点破坏:由于节点传力集中、施工难度大、构造复杂,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强度不均衡现象,再加上可能出现的构造缺陷、焊缝缺陷,就更容易出现节点破坏。

  节点域的破坏形式比较复杂,主要有加劲板的屈曲和开裂、加劲板焊缝出现裂缝、腹板的屈曲和裂缝。

  4 设计的一般规定

  尽管多层钢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好,但是在强烈地震的作用下,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

  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坏过程和破坏机理十分复杂,所以需要对多层钢结构房屋进行严密的抗震设计,从而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1、多层钢结构房屋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

  多层钢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和结构体系的选择关系到整个建筑结构的经济性、适用性以及安全性。

  这和其他类型的建筑结构是一样,多层钢结构房屋应该尽量采用规则的建筑方案,当平立面不规则和结构体型复杂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当部位设置抗震缝,从而形成多个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

  当混凝土和钢结构并用时,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小于钢结构,一般来说是不宜设抗震缝,如果是必须设置时,就应该将建筑物分割成规则的结构单元。

  2、钢结构平面的布置应该遵循对称、规则和简单的原则,使结构能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这样可以防止在遭遇地震的情况下多层钢结构房屋由于应力集中和发生钢结构扭转、突变或者因局部削弱和塑性变形使得应力集中在薄弱部位,破坏钢结构。

  为了有效地减小扭转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还应该使各层的质心和刚心尽可能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另外,还需要注意多层钢结构房屋的楼盖应该采用非组合楼板或者是压型钢板现浇混凝土组合楼板。

  有效地提高多层钢结构的房屋的稳定性,增加结构下部整体性以及增强其抗倾覆能力,减小沉降,提升整个多层房屋的抗震性能。

  3、多层钢结构房屋适用的高宽比和最大高度。

  房屋总高度与平面较小宽度之比就是高宽比。

  在抗震结构体系中,最大适用高度和结构类型是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和结构总体高度确定的。

  影响钢结构抗震性能和整体稳定性重要参数是钢结构的高宽比,它直接影响着钢结构的侧移、振动形式以及结构刚度。

  如果要使钢结构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就增大高宽比值,并且倾覆力矩使支撑柱产生很大的轴向力。

  因此,钢结构房屋的最大高宽比必须要限定,使其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超过时应该进行专项研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

  4、在多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中必须体现强柱弱梁的原则,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了在地震作用下支撑柱先进入塑性区破坏钢结构导致整个房屋的倒塌。

  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不同构件的内力设计值或者调整刚结构中不同部位受到的地震效应,使整体框架和钢结构具有消耗地震能量和较大的内力重分布能力。

  5、多层钢结构房屋的设计应遵照专门设计规程“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进行,应严格要求合理的结构布置与结构体系的选用,以及合理的技术经济性能。

  钢结构的抗震设计应进行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按多遇地震计算地震作用设计;第二阶段按罕遇地震作用设计,并分别验算其位移限值及层间侧移延性比等限值的要求。

  5 结束语

  随着近几年来自然灾害的频发,尤其是不断地发生地震灾害。

  为了尽可能的减小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多层钢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的要求就更高了。

  我国的多层钢结构房屋抗震的技术与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应该积极努力的学习国外的多层钢结构知识,借鉴国外在多层钢结构上运用的经验,对多层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进行优化设计,从设计理念入手对多层钢结构房屋结构抗震的具体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从而确保实现多层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目标。

  参考文献

  [1]彭观寿、高轩能.基于性能的钢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J].钢结构.2007

  [2]丰定国、王杜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3]樊长林、武寅刚.多层钢结构住宅抗震设计[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相关文章: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10-26

多层砌体学校建筑抗震鉴定10-06

砌体结构抗震措施10-05

砌体抗震研究10-05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与抗震结构10-05

砌体结构房屋裂缝质量控制10-26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论文10-10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论文10-09

浅析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