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文化认同的文化消费

时间:2020-12-18 17:00:24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文化认同的文化消费

  为各位文化毕业的同学推荐文化认同的文化消费,欢迎阅读!

  摘要: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展示载体,景颇族以目瑙纵歌节展示自己的民族文化,这种民族文化被认同的同时产生了文化消费,文化消费在社会情趣的迎合中文化产生了活态流变,被更多的人接受促使了德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针对“目瑙纵歌” 当前旅游化趋势的现实,提出了几点对德宏地区旅游产业的初探,以更好地促进节日文化在旅游环境下的传承与保护,同时满足旅游者的文化体验需求,更好的宣扬民族文化。

  关键词:景颇族;目瑙纵歌;文化认同;文化消费

  一、目瑙纵歌简述

  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既是原始宗教性祭典,又是大型集体歌舞活动。“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景颇语“目瑙纵歌”有“欢庆盛典”之意,流行于德宏景颇族地区。景颇族在清朝时期仍沿袭明代的称谓,被称为“遮些”,“野人”,但这些都不是景颇族的自称,尤其后者是唐代以来相沿袭的带歧视性的他称。近代景颇族自称“景颇”、“载瓦”、“喇期”、浪峨”。这些自称,清朝时期已如此。1983年,经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讨论通过,确立目脑纵歌节为德宏州法定的民族节日,时间为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日。“目瑙纵歌”被称为“万人之舞”,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还有广泛的群众性,而且集中表现了景颇族的历史起源、宗教信仰、道德观念、音乐、舞蹈艺术和文化艺术特点,目瑙纵歌集景颇族文化为一体,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集中地展现出景颇族的民风民俗,对景颇族的历史文化研究有重要价值。人们通常一起写作“目瑙纵歌”,意为“大伙跳舞”,多为“祭木代”、庆丰收或表达民族团结建设边疆的愿望而举行。这是景颇族规模最大、最隆重的节日庆祝活动之一。

  二、目瑙纵歌的活态流变

  目瑙纵歌作为景颇族一个传统活动,历史上,每逢丰年、出征、凯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动,均要跳“目瑙”。活动中有着大规模的祭鬼活动,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然而,如今的目瑙纵歌已不单单是一种祭祀活动了,其文化内涵及目的意义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创新。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庆祝抗战胜利、共和国成立以及民族政策的落实等诸多现实内容也会在“目瑙纵歌”这一传统歌舞形式中得到展现。在节日期间不仅有传统的目瑙舞会,还举办各类文艺演出、书展、土特产品交流等活动。宗教色彩和类别已日益淡化,“目瑙纵歌”已成为景颇族约定俗成,并写入德宏州相关自治法规中的传统节日,统称为“主荣文蚌统肯目瑙”。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马居里副教授的观点变化认为:民族原生宗教的民俗化。‘原生宗教’的民俗化,是指在相对后进的民族中,传统的‘原生宗教’观念,活动仪式和相关习俗,逐渐摆脱了宗教制度和宗教象征的控制,演化为民间习俗的过程。”①但我更倾向与认为是文化的活态流变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 》( 2003年 )的最新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是指:被各社区、 群体、 有时是个人 ,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展现、 表达、 知识和技能 ,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 实物、 手工制品和文化空间 ,各社区、 各群体为适应他们所处的环境 ,为应付他们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 ,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 ,同时也为他们自己提供了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 ,由此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2006年,“目瑙纵歌”节被国务院加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社群)民间文化它的存在必须依靠传承主体(社群民众)的时间参与,体现为特定时空下一种立体复合的能动活动:如果离开这种活动期生命变无法实现。发展的看,还指他的变化。一切存在非物质文化事项,都需要在自然、现实、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发生、变异和创新,这也注定它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总之,特定的价值观、生存形态、变化品格,造就了非物质文化的活态性。②就如上述提到的2012世界景颇族小姐决赛便是最好的佐证,随着文化的流变发展,为迎合现当代人文化消费口味,寻找到了更好的方式让人们在乐于欣赏节目的同时更好的宣传了景颇文化。

  人类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 它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在接受既有文化的时候 , 文化都会有一个重新理解和再度创造的过程。就景颇族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动态传承而言 ,“目瑙纵歌”无疑是一座使传统与现代由此达彼而最终又归于整合的文化桥梁。③

  三、基于文化认同的文化消费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团结统一的`、并区别于外族的一套符号体现和观念系统,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据。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消亡了,这个民族也就消亡了④。文化认同则是一种群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虽然与政治认同有相似之处,但是不是同义重复。文化认同,尤其是对外来文化价值的认同,足以瓦解一国的政治制度,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反之,本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既是该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精神力量,又是使该民族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地位的制胜武器。

  在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得到人们的认同和发展,是使当前在全球化经济参与中的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凭借文化意义的赋予,从被排拒的边缘到参与的边缘,变被动的参与为主动的参与、变低端参与为高端参与,进而成为规则制定的参与者: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则要求把文化产业作为不同民族尤其是是经济贫困民族进行经济参与的一种方式选择,作为他们改变贫困状态、提高参与地位、提升产品价值的一系列有效途径。⑤

  在景颇族中,民族文化的认同表现在外显的服饰和风俗上,这也是人们认同这种文化,喜欢这种文化,理解这种文化,从而进行的参与式的活动的基础,在此次节日期间有超过10万人次的旅游客人参加目瑙纵歌节就是对景颇文化的认同,表现在对节目仪式的参与,民族服装的喜爱,民族饰品的购买等。基于对这种民族文化的认同,从而发展到对这种文化的消费,从而带动了德宏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   基于当代消费的“夷平化”特点,终于把文化推至前沿并确立为消费中心。消费和购物不在是一种追求最大效用的、纯粹理性计算的经济行为或交易,而是一种追求闲暇、愉悦和体验,并最终把消费构建为一种表意的手段。文化消费在对社会情趣的迎合中,一方面,“提倡并增强了个体性。个体性特征是对经验的开放,以及感觉和感觉能力的发展……在生活的许多方面人们可以做自由的做出选择,这些选择并不一定有传统、权威或稀缺性来指定”。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展和经验方式的改变,如旅游业的兴起。⑥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带动了德宏旅游业的发展,“目瑙纵歌”在现代文明的舞台上,已不仅仅是民族文化的维系和民族情感的纽带,更是展示民族文化的窗口和整合现代文明的媒介与桥梁 , 它不仅以文化产业式贡献出经济效益,而且以精神因素增进着社会财富。从近年德宏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来看 ,已使由目瑙文化所辐射的景颇族民俗文化及相关的一系列景颇族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居室文化等,在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不断地推动着景颇族民族文化向资本化方向发展,为景颇族民族经济的发展寻找到了新的传统与现代化的结合点。这些都说明,借“目瑙纵歌”这座文化桥梁 ,景颇族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明的整合中,正呈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势头。

  然而,现代文化消费的实质是“夷平”和“凸显”。商品本身是追求差异的。在“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德宏作为桥头堡的黄金口岸,如何发展旅游文化,打造自己的品牌。德宏要在“凸显”自己的民族文化上更下一番苦功。德宏的旅游文化品牌效应不明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和“孔雀之乡”或许让人想起的都是西双版纳,但是这恰恰是德宏的头衔。德宏其实是傣族和景颇族是本州人数最多的两个少数民族,傣族的竹楼文化、泼水节日凭借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而声名远播,众多游客以形成“傣族-西双版纳”或“西双版纳-傣族”的对应思维和认识。但是说到去德宏旅游往往没有一个让人内心深处的冲动,因为确实不知道应该去哪里。旅游景点和景区也都比较分散。景颇族文化却可以担任本地区民俗文化核心产品的使命。景颇族具有跨国分布和国内跨区分布的特点,但景颇族的民族节日都没有成为各地区的知名旅游品牌,即旅游知名度普遍不高。⑦因此首先要借桥头堡战略打造一个响亮的品牌,把德宏建设成为集民族文化、自然生态、边境风光、珠宝购物、保健养生为一体的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旅游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扩大辐射范围,把昆明-大理-芒市-瑞丽-腾冲一线打造成一个集边境风情、休闲度假、康体养生资源板块。同时,打造德宏-密支那-仰光-曼谷-清迈-昆明的德缅泰东南亚旅游环线。大力带动边疆旅游业发展,宣扬民族文化,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德宏,让德宏文化走向世界。

  注释:

  ①马居里:《试论云南少数民族“原生宗教”的民俗化》,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所,2009. 00.

  ②王文章著:《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65页.

  ④施惟达 段炳昌等编著:《云南民族文化概述》,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⑤陈庆德著;《文化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2页.

  ⑥陈庆德著;《文化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2页.

  ⑦刘德鹏 张胜清 刘倩倩:《仪式、符号与旅游 ――景颇族“目瑙纵歌”的考察与思考》,《大众文艺》,2010.13.

  参考文献:

  [1]陈庆德著;《文化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2页.

  [2]王文章著:《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65页.

  [3]施惟达 段炳昌等编著:《云南民族文化概述》,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4]陈庆德著;《人类学的理论预设与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5]张晓萍 刘德鹏;《民族旅游仪式展演及其市场化运作的思考――以云南德宏景颇族“目瑙纵歌”节为例》,《旅游研究》,2010.6.

  [6]刘德鹏 张胜清 刘倩倩: 《仪式、符号与旅游――景颇族“目瑙纵歌”的考察与思考》,《大众文艺》,2010.13.

  [7]http://tourism.yntv.cn/content/60/20100728/153138_60_63142_1.shtml.

  [8]http://www.0063.com/news/2010/1028/8426.html.

  相关阅读: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

  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

  

  

【文化认同的文化消费】相关文章:

《高级英语》中族裔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研究论文04-12

消费文化传播与新媒体责任的文化论文11-10

学生校园文化认同感培养论文04-09

消费文化时代室内设计研究的论文04-10

中国文化认同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论文10-19

浅析创意文化体验式消费趋势探索论文   04-12

当代文化传播与媒介文化的论文11-12

城市文化中的地铁文化研究论文10-17

关于生态文化校园文化的论文04-05

当代文化建筑的地域文化属性表达论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