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从送来文化到自办文化

时间:2022-10-08 21:51:29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送来文化到自办文化

  从送来文化到自办文化【1】

  摘要: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阵地的建设,并提供更加多样的、适合农民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应当突出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他们从以往的“看客”变为文化建设中的“主体”。

  农村的集体文化活动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塑造乡村文化认同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大力支持农民自办文化等集体文化活动的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村文化传播;送文化下乡;农村集体文化

  文化建设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所遭遇的种种问题,如果从传播学的视角加以观照,其实就是一种传播与接受的“断裂”问题。

  它既包括农村文化传播社会网络的断层,也包括文化传播语境的断裂,以及传播内容与文化需求之间的断裂。

  本研究主要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从农民作为主体的视角来解读农村的文化建设及传播。

  我们于2009年7月始至2010年4月,对江苏省J市农村进行了有关农村文化建设与传播状况的参与式观察和入户访谈。

  期间,我们还于2010年1月对J市的农村进行了主题为“农村文化传播现状与需求”的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长期生活在农村的、拥有农业户口的普通农民。

  问卷发放按照各镇的农业人口比例进行抽样,共发放问卷25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20份,有效回收率为88%。

  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传播媒介的接触和使用情况,平时主要的娱乐休闲活动及场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用状况,对农村文化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送文化下乡、农村集体文化活动的参与和评价等。

  一、错位与偏差: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与使用现状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是提供丰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基本载体,是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前提条件。

  然而,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却不容乐观。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目前J市农民的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和匮乏。

  农民最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是看电视(90?5%)、上街逛逛(45%)、打麻将(30?5%),进行文化娱乐的场所也主要局限在自己和亲朋友邻的家里。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选择“看电视”作为自己平时文化活动内容的农民占压倒性的绝大多数,比例高达90?5%,而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的农民数量极少,只有1?4%的农民参加了各类文化协会,参加业余表演活动的农民也只有1?8%。

  也就是说,农民当前的文化生活基本还停留在“自娱自乐”的简单层面,公共文化活动和集体性的文化活动还相对匮乏。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7月第12卷第4期蒋旭峰,等:从“送来文化”到“自办文化”——传播学视野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其实,J市政府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方面作了不少努力,工作主要集中在建设文化站(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体育健身设施这几方面。

  虽然每个乡镇都建设了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但调查结果却显示,农民对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的实际使用率并不高。

  如在对文化站、农家书屋、体育健身设施这三种农村主要的文化设施使用情况的调查中,有79?1%的农民从未去过文化站或参加过其组织的活动,没去过农家书屋的人的比例高达90?9%,而经常使用体育健身设施进行锻炼的农民也只有13?6%,从未使用过体育健身设施的农民占55?9%。

  从调查结果可以推断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实际使用情况不太理想。

  目前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的分布很不均匀。

  具体来说,这种分布不均又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不同的地区之间、乡镇之间,乃至同一乡镇的各行政村之间存在的公共文化设施资源的分布不均,即横向的分布不均。

  第二种分布不均是指在乡镇内部,公共文化设施过多地分布于乡镇中心所在地,体现为纵向的分布不均。

  这两种分布不均在现实中广泛存在。

  一方面导致了相当多的农民群众无法获得充分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使得许多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无法得到充分且有效的满足,这实际上是对大多数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漠视和损害。

  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不少处于乡镇中心的文化站的使用效率很低下,很多设备和书籍上都落满了灰尘。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设施的建设没有或较少地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没有在充分了解和尊重本地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偏好的基础上进行建设。

  实际上,农民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主体,当现有的文化设施和资源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时候,他们会拒绝使用,转向寻找合适的替代品。

  例如,24?1%的农民认为文化站没有什么意思,所以从不去文化站。

  同样,有18?7%的人觉得村里的体育健身设施过于单一,没有兴趣使用。

  再以农家书屋为例,同意“农家书屋不实用,想要看的书找不到”的农民占55%,65%的农民认为农家书屋书的种类较为单调不够丰富,另外有55%的农民觉得农家书屋的书过于陈旧,没有什么新书。

  而很多乡镇的农家书屋只注重形式,只追求在硬件条件上达到上级的要求,对书屋是否真正有用并不关心。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农民的利益,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更多地从经济利益角度、彰显地方政绩角度出发,或是缺乏实际调研想当然地作建设规划。

  这种建设目的上的偏差必然会影响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实效。

  由于不少文化设施或资源不合农民口味且质量较差,不能激起农民的使用兴趣,使用率自然也就偏低。

  各级政府都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上倾注大量精力,但实际的成效并不明显,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到底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文化设施,怎样提供,才能使这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发挥作用呢?其实,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从农民的切实需要和利益出发进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公共文化设施的种类,提供多样的、有趣味的、符合农民喜好的文化设施吸引农民使用。

  另外,在公共文化设施地点的安排上也应考虑到农民接触的便利性,同时提供配套的完善服务,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维护,让农民通过这些设施来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真正发挥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自发到文化自觉【2】

  摘要: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存在有两种形态:一种叫自发的存在;一种叫自觉的存在。

  认识企业文化的自发性与自觉性,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文化;自觉

  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工作往往是看不见的工作,它的目的在于将员工的思想、言行统一到企业的战略发展上来,它所构建的是一种信仰、一种氛围。

  任何一个团体,从一开始就在营造自己的文化,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自发还是自觉,企业更是如此,为在波云诡谲的市场中发展壮大并保持基业长青,必然要有一套专属自身的、明确的价值判断,由它来引导员工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行为取向和利益取舍。

  正因如此,企业文化的建设,由自发到自觉,要真正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入手,从领导层、管理层和基层员工的工作作风和行为习惯入手,发现隐含其中的文化因素、明确文化传统、有所取舍、重点培育,精心引导。

  一、重“信”不重“全”

  信仰引导行动。

  当今的企业,能够建立起自己的信仰,使得自己的员工都能成为这一信仰的虔诚的支持者和践行者,那么这个企业潜在的力量是巨大的。

  企业文化体系建设,重点就在于构建能够让员工真正信服的价值观,而不是全面、详尽的理念体系。

  让员工信服的价值观,首先应当是价值观的倡导者、企业的领导层本身深信不疑并自觉践行的价值观。

  在很多企业中,企业的价值观,本身就是领导者的价值观,企业和团体的氛围,深受领导者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影响。

  因此,企业领导者的责任,不仅是经营管理的责任,更重要的还有企业文化塑造的责任。

  领导者的文化自觉,在于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言行自觉地导向他所倡导的价值观,从而以自身的力量教育人、影响人、感染人。

  领导者的言行,往往是文化因素萌发、成长的土壤,只有领导者本身深信不疑并自觉践行,才能使得企业的价值观真正在员工心里扎根。

  其次,价值观要体现出利益的均衡,企业的发展要靠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成长的风险要共担,发展的成果要共享。

  使人信服的价值观,建立的基础就是利益的均衡。

  在公司效益增长的同时,员工的收入也应当有所增长,使得利益的蛋糕每一名员工都有机会分享。

  以人为本的落脚点,是让员工看到并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因此,企业要从价值体系的设计开始,融入“利益共享”的成分,要从提升职工收入、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入手,用行动一步一步构建起员工的信仰体系,一点一点积累起员工对企业价值理念的信心。

  二、重“实”不重“新”

  建设企业文化不是织造皇帝的新装,它的目的在于用文化的影响力带动企业的成长力,而不是为了追求时尚、应付检查。

  要真正认识到文化在管理中的强劲力量,从文化建设的规律出发,结合生产经营实践,理清实施的逻辑。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研究出来的,它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历史的眼光、当下的视角和超前的思维,更需要务实的精神和实实在在的付出。

  在着手文化建设时,要扎扎实实收集材料,认认真真分析数据,要有足够的耐心,将文化调研、规划、实施、评价的每一步做细做实,切不可急功近利,赶“工期”而忽视质量。

  在价值观、理念的提炼上,要注重企业实际与以往的文化传统,而不是表达的新颖和叙述的新奇。

  任何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企业文化的根基,往往从这些故事中萌发。

  那些在历史的光影中曾经发生的一切,是企业成长的基石。

  要从企业成长的土壤中寻找文化产生的根基,在企业发展的平台上搭建文化成长的桥梁,在企业实践的基础上培育文化的内生动力。

  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真正与企业具有血缘关系,才能适应企业的脾性,才能具有说服力和可行性。

  不理性地分析、认真地研究企业发展史,构建出的企业文化体系,只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在文化的实施上,还要构建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像对经济指标进行考核一样,对文化建设进行考核。

  要由表及里,把对文化的宣传、培训、践行等以制度的方式固定化,将文化建设的物质支撑通过制度的方式明确化,从而确保文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展开。

  三、重“行”不重“宣”

  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误区,就是宣传与行动的不均衡。

  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宣传的成分远大于实际的行动,花了太多的精力与资金用在了制作精美的文化手册、宣传片和社会媒体的公关上,而没有疏通文化与管理的通道。

  倡导一种文化,重点在于制度支撑和行动捍卫,而不在于宣传鼓动。

  文化落实到管理,关键在于制度。

  制度是文化对企业产生作用的重要的桥梁,企业倡导的价值观,必须融入到自身的制度体系内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文化的自觉,要从制度入手,以核心理念、生产经营理念、质量理念、安全理念等等为尺度,去一个个衡量企业现行的管理制度,将制度中与价值理念相抵触的条款剥离,并及时补充新的、体现着对价值理念的支持的条款。

  企业文化存在于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各个层级领导者的喜好和言谈举止中反映出来的文化因子,对本企业、本部门的文化有着巨大影响。

  管理者的行为举止与所倡导的价值理念相脱节,将会对这一理念产生致命的打击,因为它直接撼动了员工的信心。

  企业要倡导一种价值观,就必须体现在管理的方方面面,用全体员工尤其是管理者的言行搭建起企业价值观向生产经营管理转化的桥梁,唯有如此,才能使文化之花真正结出丰硕之果。

【从送来文化到自办文化】相关文章:

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的社会调查报告10-07

从哲学辩护到文化批判论文10-12

从经济全球化到文化全球化论文10-08

制度文化校园文化论文10-10

客家文化02-24

制度文化与校园文化论文参考10-07

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的关系研究10-05

浅谈群众文化之广场文化10-05

巫文化与傩文化关系新探论文10-08

文化线路与历史文化探究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