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传统节日端午节习俗的神话内涵

时间:2021-02-01 12:56:38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传统节日端午节习俗的神话内涵

  传统节日端午节习俗的神话内涵

传统节日端午节习俗的神话内涵

  摘 要: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划龙舟、吃粽子、悬挂艾草等多样而独特的习俗,端午习俗的若干要素来自古老的阴阳五行思想、神龙信仰和法术观念,它们在这个节日中出现,表现了人们通过节日活动禳灾祛疫的意图。

  这其实是传统节日趋吉避凶的总主题的若干表现形式。

  这些要素在非常古老的时代,可能就是人们的节日或者仪式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意旨的表达。

  只有通过端午习俗的表现形式,了解端午习俗的神话内涵,才能更好的了解端午节深厚的文化内涵,才能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民族文化心理。

  关键词:端午;习俗;神话内涵

  一、了解端午节习俗的神话内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端午节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意义,而端午习俗则是这些丰富的文化意义的载体。

  端午习俗的若干要素来自古老的阴阳五行思想、神龙信仰和法术观念,它们在这个节日中出现,表现了人们通过节日活动禳灾祛疫的意图。

  这其实是传统节日趋吉避凶的总主题的若干表现形式。

  端午节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卫生和体育的节日。

  人们根据当时和当地的条件采取多种措施防病治病,举办赛龙舟的活动。

  这些与古代送灾驱疫的信仰和祈福保平安的朴素愿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首先要在信仰层面加以理解。

  但是这些习俗不仅包含较主观的信仰,而且包含对于维护身体的安全和健康、具有实际功效的活动内容。

  越是到近现代,这个节日的仪式性、祭祀性的分量越轻,而竞技性、娱乐性的分量越重。

  端午节是一个表现传统伦理、增进社会团结的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用菖蒲、艾叶装饰屋宇,长幼之间通过时令物品的馈赠、服侍、佩戴而表达家人之间的关爱。

  人们在这段日子走亲串友,特别重视姻亲的交往。

  端午节是儿女、尤其是女婿必须看望岳父、岳母的三个大节之一(还有年节和中秋节)。

  村社之间的赛龙舟,既加强了村社内部的凝聚力,也强化了村社之间对于大家所属的共同体的认识。

  竞争是互相联系的一种方式,而且大家竞争的是一个共同承认的荣誉。

  端午节还是一个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人们主要纪念和传扬的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总的来说,只有通过端午习俗的表现形式,了解端午习俗的神话内涵,才能更好的了解端午节深厚的`文化内涵,才能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民族文化心理,同时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端午习俗及其神话内涵

  (一)广泛采用菖蒲、艾蒿

  菖蒲、艾蒿长期被相信具有巫术和药用的双重价值,因此而生成一系列的习俗。

  作为厌胜之物,艾制品通常是与蒲制品并用的,而尤以艾虎配蒲剑最为常见。

  《梦粱录·五月》记菖蒲厌胜物说,重午“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中,四围以五色染菖蒲悬围于左右”。

  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端午刻蒲剑为小人子,或葫芦形,带之辟邪。”古俗以蒲叶似剑,称为蒲剑,谓可辟邪;直到现代的日本和韩国,都仍然保留着这个方面的习俗。

  (二)缠挂各种端午索

  端午期间历代沿袭用彩色或曰五色的线、缕、索作为驱邪辟凶的节物,可以概称为端午索。

  端午索有许多别称,从材料的色彩着眼,称朱索、五色丝、五彩缕、五色缕、五彩缯等;从辟兵的角度着眼称辟兵缯;从延寿的角度着眼,称寿索、长命缕、续命缕、百岁索等等。

  不管名称如何,端午索的形制和功用则是大体相同的,或系于小儿手臂,或挂在床帐、摇篮等处,或敬献尊长,以辟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现在日本在端午节为家里的男孩子悬挂五彩旗帜,是此俗流传到今天的一种变异。

  (三)用符图驱邪

  《后汉书·礼仪志》云:“五月五日,朱索一色印为门户之饰,以止恶气。”宋代及以后大行“天师符”。

  道家把自己的符归在张天师的名下,叫天师符。

  旧时,道教宫观端午节有用朱砂笔在黄表纸上画符馈送或出售的习俗,供民间端午贴在门楣上辟邪。

  (四)饮用药酒(主要是蒲酒和雄黄酒)

  作为端午节俗的药酒主要是蒲酒和雄黄酒。

  蒲酒也叫菖蒲酒、菖华酒等,古代民间常在端五制作、饮用,俗云可避瘟气。

  宗懔《荆楚岁时记》载:“端午,以菖蒲生山涧中一寸九节者,或镂或屑,泛酒以辟瘟气”。

  虽然蒲酒之名史不绝书,但是近世民间以雄黄酒最普及,饮雄黄酒既是家喻户晓的《白蛇传》情节,也是大家都遵行的习俗。

  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端阳》记曰:“午前细切蒲根,伴以雄黄,曝而浸酒。饮余则涂抹儿童面颊耳鼻,并挥酒床帐间,以避毒虫。”用雄黄酒涂抹小儿面颊耳鼻俗称“画额”。

  (五)吃粽子的习俗可谓源远流长

  《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晋代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

  端,初也。

  俗重五日与夏至同。

  先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以栗枣灰汁煮,令熟,节日啖。

  煮肥龟,令极熟,去骨加盐豉秋蓼,名曰俎龟黏米,一名粽,一名角黍。

  盖取阴阳包裹未(分)之象也。

  龟表肉里,阳内阴外之形,所以赞时也。”关于粽子的起源及其形制有几种传说,其中最流行的是屈原的传说。

  (六)划龙舟或赛龙舟是民间过端午节的高潮,是会让整个地方狂热起来的竞技

  竞渡之俗早见于南方(吴越、荆楚)。

  宗懔《荆楚岁时记》提到“是日,竞渡,采杂药”。

  隋代杜公瞻注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

  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

  州将及士人悉临水而观之。”

  隋代的舟楫竞渡颇具规模,只是尚无“龙舟”之说。

  唐代的竞渡使用龙舟,并有夺标的制度,与近世无异。

  关于龙舟与竞渡,清代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有详细的描述:

  龙船自五月朔至十八日为一市。

  先于四月晦日试演,谓之“下水”。

  至十八日牵船上岸,谓之“送圣”。

  船长十余丈,前为龙首,中为龙腹,后为龙尾,各占一色。

  四角枋柱,扬旌拽旗,篙师执长钩,谓之“跕头”,舵为刀式,执之者谓之拿尾。

  尾长丈许,牵彩绳令小儿水嬉,谓之掉梢。

  有“独占鳌头”、“红孩儿拜观音”、“指日高升”、“杨妃春睡”诸戏。

  两旁桨折十六,前为头折,顺流而折,谓之“打招”。

  一招水如溅珠,中置戽斗戽水,金鼓振之,与水声相激。

  上供太子,不知何神,或曰屈大夫,楚之同姓,故曰太子。

  小船载乳鸭,往来画舫间,游人鬻之掷水中。

  龙舟执戈竞斗,谓之“抢标”。

  又有以土瓶实钱果为标者、以猪胞实钱果使浮水面为标者,舟中人飞身泅水抢之……送圣后奉太子于画舫中礼拜,祈祷收灾降福,举国若狂。

  这里除了赛龙舟夺标的描述,还说到请神、供神的做法,看来这也是其中一项重要习俗。

  赛龙舟还是一种地区组织活动,其地区规模有时大至县市一级。

  (七)姻亲交往

  近世的所有节庆除了本身的宗旨之外,都具有一定的社交功能,而端午突出的社交功能是姻亲的交往,乃至许多地方呼此节为“女儿节”。

  在近世端午的民间姻亲交往中,一是订婚的男方绝对要给未来的岳家送节礼;一是媳妇回娘家,带去酒和肉,同时娘家也给女儿女婿一些礼物。

  三、对传承和发展端午习俗的建议

  端午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都有所留存,尤其在比较传统的农村地区,仍然是一个大家必须过的大节。

  但是,与传统相比,这些恢复是分散的、局部的、支离破碎的;与新时代的需要相比,这些恢复是随意的、盲目的,与国家对文化建设的标准不能衔接。

  我们认为端午习俗完全可以借助现代物质条件、城市空间得到恢复,并且获得新的发展。

  它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和内涵使它在当前显得比其他节日习俗更有复兴、发展的潜力。

  关键是要注入新的资源,给予新的舞台。

  对于各地的端午习俗,当然要鼓励多元发展。

  在乡土社会,有可能恢复当地的本来面目,保持它的原汁原味。

  在城市社会,有必要以新的物质条件来表现端午习俗的传统。

  实惠的粽子进城了,吉祥的香包也可以进城。

  情人节的玫瑰是很大的生意,端午的香包也可以是很大的生意。

  最重要的是,赛龙舟也要进城。

  参考文献:

  [1]苑利编.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社会民俗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

【传统节日端午节习俗的神话内涵】相关文章:

端午节手抄报:端午节的习俗10-18

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05-17

论析《导言》的理论内涵01-16

有内涵的歇后语12-30

试论中国与希腊的神话02-15

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07-27

神话故事课件07-11

《神话》观后感11-25

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分析论文12-12

账务分析报告的内涵及特点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