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初中文学艺术史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05 19:39:38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文学艺术史教学策略

  初中文学艺术史教学策略

初中文学艺术史教学策略

  【摘要】 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教学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对应认真对待历史教材中的每一项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它们的内涵,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教育。

  丰富多彩文学艺术史是整个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的内容之一,为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如何把握好文学艺术史的教学,让光辉灿烂的文化给学生全新的洗礼,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 中学历史;文化史;文学艺术;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学习,初中生要“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适应新时代的一代人。

  要实现上述目标,文学艺术史教学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文学艺术史是整个文化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课堂上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却大多开展得不很理想,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学艺术史中蕴藏的丰富的教学素材没有被充分挖掘。

  初中历史教师在文学艺术史的教学过程中应挖掘出哪些教育素材,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呢?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呼唤生命的情感

  日常教学中,一些老师对文学艺术内容,或根本不讲,或只强调社会背景,而忽视其人文内涵,这就错失了对学生思想情感教育的一个大好机会。

  爱是一种生命的情感,也是情感教育的核心所在。

  很多文学艺术作品都蕴含着对生命的大爱。

  如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华民族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的顽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熠熠生辉;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以英雄的气魄表现了人类与厄运顽强抗争的不屈精神;梵高的《向日葵》充满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对高雅圣洁人生的追求;我国著名诗人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生命的曲折;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有力地控诉了法西斯对人生命的摧残。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学艺术作品培育敏感而丰富的心灵,培养对生命世界的珍爱。

  教学这些文学艺术史内容时,教师可以精选其中最动人心弦的篇章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感受,通过深入评析,揭示其中蕴涵的理性追求和人文精神,把学生的生命情感引入更高的境界。

  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我国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审美教育,使之感受美,理解美,进而创造美。

  初中生的审美观还相当模糊,什么是真正的美,如何去辨别美,都是无从而知。

  但靓、帅、酷等词经常出现在他们的审美字典里。

  通常,我国的审美教育主要集中在美术、语文、音乐等学科中,这些学科承担了美育功能的大半,但“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从历史学科的角度进行的审美教育,这种功能是其它学科难与分庭抗礼和望尘未及的。

  文学艺术史的教学给学生的审美教育不只是从视觉、听觉来实现,而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美、体验美到追求美、实践美的过程。

  如我们歌颂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就是为了通过美的典型和美的境界的陶冶作用和诱导力量去美化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确立追求真理的意向,从而教育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认识历史发展方向,培养为人类美好理想献身的精神。

  历史教材中的古今风流人物、民族精英,他们所迸发出来的思想之光和焕发出来的精神风采,为我们展示了生动感人的审美对象,他们闪光的心灵,灿烂的人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美感。

  从孔子首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品格到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专一奉献,从邓世昌誓死御敌,义不独生的高风亮节到谭嗣同为变法而喋血的壮美情怀,这些人物的形象一旦潜入学生们的内心,就能像灯塔一样引导他们前进的方向,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

  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

  古今中外名人辈出,其言行事迹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康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例如:通过学习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让学生体会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司马迁写《史记》、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学习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求实务真的治学态度;从李白的“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让学生为他们的傲傲铮骨而感动;老渔夫桑地亚哥证明人性是强悍的,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发掘,使历史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使学生走近历史人物,溶进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继承前人的传统美德,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在文学艺术史教学过程中,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特长,我们还可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古典名著读后感评比、故事擂台赛、历史短剧表演和书法比赛等竞赛类活动,通过学生的培养,更好的挖掘出学生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灵活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采用,不仅增强了历史课的趣味性,而且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舞台。

  总之,文学艺术史在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中的作用愈显突出。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更应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修养,克服各种困难,挖掘人类文明成果的教育素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断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1 肖川:《教育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斐伏尔《美学概论》,第40页,转引自劳承万《审美中介论》

  4 鲍丽倩 《历史新教材课堂教学中的误区》 历史教学 2004年第3期

  5 《教育的艺术》190页,苏霍姆林斯基。

【初中文学艺术史教学策略】相关文章: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10

现当代文学教学策略论文10-08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论文10-10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思考论文10-11

初中的政治时政教学策略论文10-09

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论文10-08

[世界艺术史]《世界艺术史》读后感范文03-16

面向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策略论文10-11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06-15

初中作文学打乒乓球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