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对文学作品的认知

时间:2022-10-26 07:35:30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文学作品的认知

  下面是为各位文学专业的同学整理的对文学作品的认知理解方面的论文,请看: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1】

  摘要: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感性认识,对于文章中心思想的感受和理解是学生学习语文最需掌握的东西。

  而阅读文学作品无疑是能让学生直观感受文学魅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关键词:文学作品;阅读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基本功。

  其间,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作者实际教学中的经验,简要谈以下三个问题。

  一、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情感与理智的冲突

  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教学中曾一度存在无视作品、读者情感的错误倾向。

  自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语文教学上一直盛行的是“五大块教学法”,把文学作品混同于一般实用性文章来处理,讲解分析,无视文本的作者和读者的感情,对文学作品阅读教学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本世纪初开始的语文新课程改革,对这种错误的做法进行了深刻的变革。

  在阅读教学中,开始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强调个性体验、多元解读、意义建构等,表明我们对文学作品阅读的特点、功能等的认识越来越科学。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过犹不及的现象,如:盲目追求课堂的热闹、表演、讨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导致的文本被冷落架空和不尊重文本、任意歪曲文本的伪“多元解读”;这种不合理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发展。

  二、文学作品阅读中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因索

  (一)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应强调个人感悟、新的意义的建构等,但学生阅读之后,首先要做到“理解”。

  “理解是认识主体一种特有的手法,它包括理解他人的沟通意图和文本内容的全部认知操作。

  理解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接受者从文本中直觉地把握的信息及间接经验的信息;二是接受者凭借文本从业已习得、记忆、储存的知识中唤起的信息。

  可见,读者的原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思维与感情。

  情感体验来源于感觉,探讨思维与情感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探讨思维与感觉的关系。

  感觉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感情色彩,它可以赋予感觉一种特殊的性质,使得该感觉与其它感觉不会混为一谈。

  感觉的感情色彩越浓厚,就越能体现出感觉的特性。

  然而,体验过的感觉稍纵即逝,而思维是相对稳定的;思维是抽象的,感觉总是具体的。

  思维和感觉各有各自独特的“规律”、140意向和任务。

  文学作品阅读中需要思维与感情相结合,既要重视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要重视增强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情趣。

  审美要达到理智和感情的融洽一致、相互结合,然而这种结合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

  由于感觉与思维的对立关系,在文本解读中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解读的“限制’,和‘自由度’,问题。

  因为“感知’,的具体性、个别性,文学作品的解读有“自由”的一面;因为“感知”的稍纵即逝、浅显,阅读中应重视运用抽象的思维,于是解读又有“限制”。

  (三)感受与体验。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

  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不要去追求“标准答案”。

  文学教育重视熏陶感染、强调体验和感悟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强调独特感受应基于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和接受。

  对于文学作品的感受并不是越独特越好,它必须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而不是对文本的肆意歪曲。

  三、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过程中理智与情感的结合

  通过上述对文学作品阅读中的几种心理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学作品阅读中需要直觉、感觉的参与,同时需要一定的理性的思考;强调体验、感悟,但感悟与体验必须基于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但人类的感情是共通的,我们有能力理解我们所不熟悉的情景,阅读不受时空限制。

  由此可见,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阅读教学中思维与感情、感悟与体验、原有经验等因素。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整个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是理智与情感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过程,既要有情感参与,又要有理性的思考和文本原意的尊重。

  在文学阅读中,只有当理智和情感完全融洽一致的时候,我们的判断力才可能是正确的。

  情感与理智是阅读文学作品中的两极,它们处于二元对立的状态却彼此相连、不可孤立的运用。

  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绝不意味着用一种新的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它们是可以相互结合的。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智与情感的有机结合。

  对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方法【2】

  优秀的文学作品通常都蕴含着很深的意蕴。

  无论是文字层面还是人物塑造以及主题表达上,好的文本通常能够让人从多方面去展开解读,每一个视角都是值得思考与探究并且能够带给人以收获与启迪的。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文本展开多元解读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别谈谈对初中语文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

  一、阐释意义丰富的语言文字

  对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首先可以从含义丰富的语言文字开始。

  好的作品不仅用语十分考究,很多语言文字也有着多层含义。

  对于这些文字的推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也能够帮助他们更为透彻地理解文本。

  在对于意义丰富的语言文字展开阐释前,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对于文本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无论是故事类题材还是散文类题材,只有对于整篇文章有整体认识,并对文章的脉络有良好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展开的语言文字探究才更有意义,在这样的前提下通过语言文字来对文学作品展开多元解读才会更有效果。

  刘心武的《错过》是一篇很值得品读的散文,作者用柔和而深刻的笔触向我们阐述着人生中的各种错过与失去,透过作者娓娓道来的文字,我们能够很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于生活的观察与感悟。

  此类型的哲思散文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让他们多读并且多思考这些文章能够加深他们对于生活的体验。

  文章中不乏精炼的语言文字及用语,这些用语往往能够让学生从多元角度来解读与认识文章。

  “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这几句话很好地向我们阐述了“错过”与“过错”间的辩证关系,对于这两个词的解析能够让学生从多角度来看待这篇文章。

  “错过”是值得惋惜与怅然的吗?还是“错过”其实是人生中的一种常态?如何能够在即将“错过”时“使错过转化为掌握”,这是不是作者更想让读者思考的呢?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展开探讨,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也是增长他们的人生阅历的良好机会。

  二、分析复杂多面的人物形象

  好的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物性格上往往都非常有技巧,通常能够让读者看到一个个立体与血肉饱满的人物,人物形象丰满且复杂多面。

  对于这些复杂多面的人物形象展开分析也是多元解读文学作品的一种方式。

  在展开人物性格解读前,教师应当确保学生对于故事的情节与脉络有良好的认识,人物是置身于故事情境中的,如果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认识不够或者对于故事有所曲解,那么在剖析人物性格上肯定会存在障碍。

  《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我”与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的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

  这篇短篇小说对人物的刻画是非常精妙的,文章中对于人物性格的复杂多面也有着非常深刻的体现。

  在提到菲利普夫妇时可能最先涌入我们头脑的形容词是“势利、冷酷、庸俗、贪婪、自私”等,他们对于于勒态度的转变确实让人觉得心寒:于勒在富贵时,他们视他为“有良心的男子汉”;在于勒挥霍完财产后,他们视他为“一个无赖,一个大逆不道的人”;在于勒最后潦倒沦落后,他们又视他为“无赖、乞丐”。

  他们的这些态度转变确实是人物形象的充分写照,但是文中同样对于菲利普夫妇的生活,有细致的刻画。

  面对拮据的生活,菲利普夫人勤俭持家,非常节约,并且从来不接受别人的午餐邀请,免得要回请别人。

  对于这对夫妇生活细节的刻画又能够让我们看到他们朴实的一面,从而很好地体现出人物形象的复杂与多面。

  对人物形象的多角度解读与分析,能够让学生对当时的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探究多元开放的主题意蕴

  文学作品通常都会明确地表达某些主题,对于文学作品主题的领会也可以从多角度展开探究,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与不同的视角对文章主题展开开放式的解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意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范进中举》刻画了范进这个被功名利禄弄得神魂颠倒的人物形象,文章中却有着许多值得读者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范进35岁了在经历了十几场科举考试后才能够中举?为什么范进会对于功名利禄如此之执着?这些问题不仅是对文章的主题意蕴的良好挖掘,也能够让学生从多元开放的视角对文章展开分析。

  这篇文章不仅是对于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千百个范进这样的人物的讽刺,更是为了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展开揭露与批判。

  这些角度都能够体现出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对文章主题展开多元探究,能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文学作品展开多元解读是很有必要的。

  无论是从语言文字层面、人物形象层面还是文章主题层面,从不同的方面对文章展开多元分析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能够很好地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对文学作品的认知】相关文章: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08-16

国内的文学作品08-08

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11-15

国内文学作品11-23

简爱文学作品赏析07-26

国外文学作品11-20

如何分析文学作品11-01

如何全面鉴赏文学作品10-20

国内文学作品推荐02-15

叶圣陶文学作品中的社会背景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