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校园体育文化研究

时间:2020-12-10 12:29:10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校园体育文化研究

  加强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的对接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是建设特色鲜明校园文化的实际需求,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只有将校园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氛围,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通过组建各级各类体育社团,积极开展各种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等形式,才能真正实现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的有效融合。

校园体育文化研究

  第一篇: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摘要:小学体育文化建设工作是我国体育事业长久发展的基础,良好的体育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稳步提高,更能够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对于当代的教育体系而言,我们需要培养懂得生活、身体健康的新一代群体。

  所以小学校园的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体育文化;建设

  小学教育是人类进入正规教育的第一环节,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生活、学习,以及认识世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深层次来说就是小学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基础教育,在小学阶段培养的习惯将会大大影响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

  那么小学体育文化的建设深入其中,作用也不容小觑。

  但是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需要着力关注,以带动整个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一、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1.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

  通过教育部的一项数据得知,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在近二十多年以来持续下降。

  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度不高,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度不够,对体育内容的需求不强烈,这些因素导致我国在全面提升国民身体素质的道路上坎坷不前。

  众所周知,体育是一项能够强健体魄,丰富生活的运动,如果能够大力发展体育文化,它带给学生更多的将是长远的价值回报,特别是能够有效地提升身体素质。

  老话讲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此话不假,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经历和对世界的认识还都处在被引导期,所以出现各种抵触情绪时是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督促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我国提高全民整体身体体质的战略。

  2.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塑造全面的学生人格。

  近些年,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所以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增大,社保问题堪忧等等。

  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群众,甚至部分群众由于无法抵抗现代生活的压力而出现抑郁、自杀、报复社会等情况,这种情况主要的原因不在于社会是否公平,而在于我国国民的心理素质。

  换句话来说,如若能够在人格培养上加重笔墨,就能够减少很多由于心理原因而抵触社会的情况发生。

  由此可见,塑造全面的人格至关重要。

  所以需要从小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的体育文化建设能够培养学生更热爱团队协作,更了解如何释放,更知晓如何做到平衡。

  3.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健康的生活理念。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他们的生活理念也十分健康。

  一个美国牙医曾经跟笔者介绍到,他每天都会早上五点钟起床,整理内务然后去工作,下午四点半下班回家健身运动,或者是游泳或者是跑步或者是做一些体能训练。

  他说他热爱这种生活,从来都没有觉得疲惫。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也能够大致了解国外的很多国家的居民都拥有非常良好的生活习惯,最主要的是他们知道要将体育运动贯串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去,不可将之剔除。

  毋庸置疑,我们也需模仿并开发出更适合我国国民的体育文化运动,以此来培养我国国民健康的生活理念,以积极向上为主,以提高耐力为主,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主,以更爱惜自己身体为主。

  二、小学体育文化对校园教育文化形成的作用

  1.教育文化辅助性。

  小学体育文化实际上是学校文化的一种表现,通过观察学校对于体育文化的重视度和表现力,就能够看出该学校在打造校园文化方面的特色和重点。

  小学体育文化建设对于校园整体文化的搭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健康、文明的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有利于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

  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特色以及阶段性教学的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合适的体育场所和活动器材,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尽其所能地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使体育文化能够犹如春风吹过,使小学生们热爱体育,关心体育。

  2.教育文化艺术性。

  体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运动,在知识的传授方面也必须要做到有效的同步,必须以适合学生的方式和角度进行课程的展开和文化的熏陶,否则就会出现负面影响。

  所以,在体育文化知识传授过程中,大大凸显出教育的艺术特征,通过语言、神态、身体动作三者有机结合为学生带来一场体育文化盛宴,让他们“品尝”其中。

  另外,体育文化以其追求的健、力、美,表现出对协调、平稳、强力、快速的崇尚,也体现出了极强的艺术性,比如中国体育运动中的自由体操和水下体操以及杂技等艺术的表现,就能直观的感受到体育文化在艺术层面的造诣不容小觑。

  3.教育文化广泛和持续性。

  教育本身就具有持续性和广泛性的特征,要求学生不仅要在横向不断发展自己的教育脉络,使所受的教育更广泛,视野更开阔,还要求学生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实现教育的持久性功能。

  小学体育文化在活动项目上非常广泛,不管是跑、跳、抬腿还是身体的灵活性和敏感性锻炼都有着相应的活动支持,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感受到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帮助,什么是技能的运用,什么是竞争的乐趣。

  这些经验都是来自体育文化本身的实践特性。

  另外,由于体育运动带动整个身体机器进行运转,从而由生理带动心理发展,这种心理作用以及情操的陶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

  三、如何进行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1.体育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小学生的身体、心理发育特点为根本需求,在建设小学校园体育文化过程中不能背离建设原则,既不过度要求也不忽视基本需求。

  要结合学生各个阶段的特点不断推出更适合小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不能“东施效颦”———通过效仿其他学校的经验而忽视本学校的特色,也不能做“面子工程”———以美观时尚为主,忽视学生的运动需求。

  另外,小学生的价值判断往往基于感受,所以一定要以符合学生群体接受能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实践,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价值,从而为完善的人格和良性的生活习惯的打造奠定基础。

  2.体育文化建设要加大体育设施配备力度。

  任何一种活动的发展都离不开物质力量的大力支持。

  对于体育文化建设而言也是如此。

  特别是对于小学体育文化的建设,小学生活力能力强,对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合作玩耍能力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所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笔者分析,一方面要丰富校园体育健身设施,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体育器材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另一方面要保证体育活动的安全,由于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救能力较差,他救能力不足,所以常常容易出现磕伤、碰坏、骨折等意外情况,这就要求在体育文化建设方面将安全性摆在首位,以此为原则展开体育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定期的检查和维修时刻将学生的安全放在工作重心。

  3.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制度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保障,有效解决体育教师资源和投入资金短缺的问题,合理配置体育教师。

  将小学体育卫生经费划入财政拨款项目,保证专款专用,不得随意占用。

  另外,加快校园体育设施的建设,增加在校园体育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将体育设施建设划入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计划中。

  4.体育文化建设要注意营造整个校园的健康生活方式氛围。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的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它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

  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是提高生活质量、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可缺少的因素。

  体育生活作为恢复人的本质与体现人的价值的生活活动及社会实践,是一种人性的解放。

  通过愉快、自由地享受体育生活,可以发展人类的身体、智力和认识的能力,可以轻松愉快地与人、社会和大自然产生沟通和交流。

  珍爱生命、珍爱身体、珍爱大自然就是健康生活方式的精神本质。

  因此,在中小学校园里要营造一种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珍爱生命、珍爱身体的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它需要教育工作者和校园文化建设者的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营造积极、和谐的体育文化氛围,丰富体育文化活动形式,加强制度建设,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志茂、王革、卓莉.校园体育文化研究综述[J].四川体育科学.2012(04)

  [2]孙旭辉.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及构建策略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09)

  [3]樊红岩、王立军、南广友.独立学院校园体育文化构建[J].运动.2014(7):85-86.

  第二篇: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的当下价值

  摘要:加强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的对接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是建设特色鲜明校园文化的实际需求,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校只有将校园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氛围,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通过组建各级各类体育社团,积极开展各种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等形式,才能真正实现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校园文化;体育文化;融合;路径

  加强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的对接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是建设特色鲜明校园文化的实际需求,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校只有将校园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氛围,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通过组建各级各类体育社团、积极开展各种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等形式,才能真正实现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的有效融合。

  一、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和体育文化的对接融合形成的主体是学生,两种文化的融合将以其独特的方式,向学生传播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还可以通过大量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实践,有效地培养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从宏观层面讲,两种文化的融合与对接有利于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有利于巩固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促进其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

  从微观层面讲,两种文化的融合与对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健全人格,从而为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设特色鲜明校园体育文化的实际需求。

  特色鲜明的校园体育文化是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交叉与结合的结果,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对校内成员的道德品质起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当代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高校校园文化要在多元的社会大文化环境中保持持久的活力,就必须拓宽校园文化领域,探索新的结合点,有效地结合社会大文化结构中的其他相关联的文化成分要素。

  因此,高校应有意识地加强与体育文化的联系,吸纳体育文化中的新鲜成分要素,在创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中,让师生提前拥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和更为宽广的知识视野。

  3.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构建和谐校园是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建设中的重要体现,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维护校园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这种情况下,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就成为新时期高等院校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体育文化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抵制校园中的不良风气对学生的`侵蚀,同时还能激发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的建设,尤其是体育文化的融入,促使高校校园文化逐步形成严格遵守体育规则与规范等特点,在和谐的基础上增强体育的竞争性与严谨性,有利于师生形成遵守规则与规范的习惯,进而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

  4.促进素质教育目标早日实现的重要举措。

  通常而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一般是由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确定的。

  德育既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又是素质教育永恒的主题。

  德育作为促进素质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评价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标尺。

  因此,高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高校德育建设方面的工作。

  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从根本上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知识育人和道德育人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