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浅谈企业文化主题论文

时间:2022-10-08 02:47:01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企业文化主题论文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浅谈企业文化主题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浅谈企业文化主题论文

  第一篇:浅谈企业文化主题论文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必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集合,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社会资本的集中反映,是企业在组织资本一定的前提下提高组织活动效率的决定因素,拥有个性化的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对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十分重要。

  关键词:

  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人本管理;能本管理;新成本管理

  核心竞争力是美国学者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英国学者哈默尔(Gary Hamel)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正式提出的。他们认为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不再仅仅依靠暂时或偶然的产品开发和某些所谓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竞争优势的外化,是一种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知识体系,是在公司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知识、技能与资产互动的体系,这即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今天,建立和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西方企业普遍追求的战略目标。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如何构建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正在成为企业乃至地区、行业发展关注的一个焦点。

  一、企业文化对于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西方学者鲍·埃里克森和杰斯帕·米克尔森的最新研究从较为全面的企业范围和更广泛角度来考察核心竞争力的组合原因,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集合。组织资本是指组织对所承担任务的协调能力的资产,而社会资本是指作为资源提供给行为人用来获取收益的那部分社会结构的价值。前者可以在组织结构中得以体现,后者可以反映出企业文化,并被看作是特定组织结构水平上的产物,二者互为补充,暗含了企业应在特定情形下寻求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换而言之,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社会资本的集中反映,是企业在组织资本一定的前提下提高组织活动效率的决定因素。企业只有将其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有机结合与发挥,才能培育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价值体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看法及其对环境的反应模式,能保证企业一般员工积极性和知识系统的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不仅强化了传统管理的一些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多传统管理不能替代的功能,如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都有助于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①。

  但笔者认为,分析企业文化对于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如果单从企业文化的功能入手,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并未抓住事物的本质。

  从本质上讲,企业是一系列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对其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有机结合与发挥,从而有效地获取、协调和配置各种资源和技术一体化的优势能力。这种优势能力与一般竞争力是有区别的,其表现出如下显著特征:

  第一,价值性。价值性是核心竞争力的最基本的特性,识别一种竞争力是否是核心竞争力,首要判断其是否具有价值性,能否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好处。核心竞争力应当能够为用户提供重要价值,应当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

  第二,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独树一帜的,是不易也不能被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所模仿的。

  第三,系统整合性。系统整合性是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标志。一组分散的技术或技能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提供其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基础的多方面技术、技能和知识的有机整体,是多种能力提炼、升华的结果。在某些情况下,整合可以使一些原本十分平常的技术组合成一种超强的核心能力。

  第四,动态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合力,随着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变成一般能力或者不适应企业的发展,因此核心竞争力也具有动态性。

  在核心竞争力所具有的四个特征中,价值性居于核心地位,影响并决定了其他三个特征。核心竞争力之所以能把整个企业的技术、生产能力、人力资源等整合为一个整体,使企业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正是由于其将企业的整体价值(为消费者带来最大利益)与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个体价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整体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而促进这种整合与价值统一的重要因素,是同样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第一位,通过寻求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个人自我价值追求一致,从而引导整体价值与个体价值实现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所独有的,它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哲学,很难被竞争对手和其他企业所模仿,因此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性。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文化的所有内容都是在价值观的基础上产生,都是价值观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和不同时期的体现和具体化。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说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塑造价值,就是追求价值的个性化。只有个性化才会给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和能力以导向,才会形成竞争力。有个性的文化是很难模仿的,文化个性一旦转变成产品竞争力,也就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企业文化所形成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是一个“内化”过程,“内化”成熟即产生一种强大的规范力,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动准则,继而产生一种持久的推动力,促使人们积极地去实现既定目标。这种规范力和推动力正是核心竞争力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在动因。张瑞敏认为渗透在海尔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中的海尔文化为提升海尔竞争力奠定了基础。海尔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吸收了日本特色的团队意识和吃苦精神以及美国的个性舒展和创新竞争意识而成的独特的企业文化②。核心竞争力对于海尔来说就是能抓住市场需求,以企业对用户的诚信度获得用户对企业的忠诚度,这也是海尔文化的真正价值所在。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正是通过塑造具有个性化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寻求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个人自我价值追求的一致,企业文化才能够引导全体员工把个人的目标和理想聚焦在企业的目标和理想上,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够减少企业内部的摩擦和内耗,在企业内部形成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培养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团队精神;能够充分调动起企业内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增强企业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维护企业的声誉;能够以内在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约束企业员工的言谈举止,规范企业行为,从而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因此,上述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导向、凝聚、激励、规范功能,无不植根于企业文化独具个性的核心价值观,这才是企业文化的本质所在。也只有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企业文化,才可能用长远的眼光去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从而获得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有人曾说:体力是农业社会的核心竞争力,资本是工业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智力是信息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不仅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

  二、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当前中国企业要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必须从核心竞争力依靠的三大要素——企业的目标顾客、关键技能和技术、协调整合机制出发,充分考虑核心竞争力所具有的四个特征——价值性、独特性、系统整合性和动态性,培育起与之相适应的`独具个性的企业文化。

  第一,企业的目标顾客是在核心竞争力中起决定作用的首要因素,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考虑目标顾客的价值追求,秉承“顾客至上”的人本管理理论。

  企业的竞争优势归根到底是由目标市场上的顾客所决定的,又由于顾客完全是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决定自己货币投向的,所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内涵是“消费者剩余”③,或称为“PUV”(顾客的“可识使用价值”),即顾客通过对产品的耳闻目睹或使用,已经认识到和感悟到产品能为他们带来的实际使用价值。现代企业对“顾客”的概念已有延伸,分为内部顾客(企业员工)和外部顾客(消费者)。企业管理所表现出来的成果应充分考虑目标顾客的价值追求,使企业的内外顾客都感到满意。这其中,外部顾客的满意度是建立在内部顾客满意度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目标应始终围绕“顾客”这一中心做文章,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依靠全体员工发展企业。要高度重视深刻体现人本思想的企业文化建设,秉承“顾客至上”的人本管理理念,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把企业管理者的理念培育成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形成推动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最大限度地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而言,就是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设计好企业的目标与核心价值观,把职工的积极性和才干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使个人需求与组织需求尽量重合一致,形成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引导全体员工主动去实现企业目标。以惠普公司为例,公司的创立者们在创立伊始就明确了其经营目标:瞄准技术与工程技术市场,生产出高品质的创新性电子仪器以服务客户。在这一经营目标上,惠利特与帕卡德建立起了共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论,他们对公司员工大力灌输企业目标和企业理念,使之成为惠普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惠普公司在1999年度报告中提出的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对人充分信任,我们追求高标准的贡献,我们将始终如一的情操与我们的事业融为一体,我们通过团队和通过鼓励灵活创新致力于科技的发展是为了人类的福利④。在这一核心价值观基础上,公司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第二,企业的关键技能和技术是核心竞争力依靠的重要因素,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考虑关键技能和技术的独特性,升华传统的人本管理思想,倡导“创新至上”的能本管理思想。

  一般来讲,一个企业至少有一个或若干个关键技能和技术,这是整个核心竞争力系统中的主导和中枢,是企业独具的超越竞争对手的绝对优势,也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企业要拥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独特的人力资源,即能够把知识、技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利润的“能人”,或曰“能力人”。建立在以“能力人”假设为基础和前提之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我们称之为“能本管理”,它与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和前提的“物本管理”(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大机器”,企业的员工则是这一机器中的“零部件”,把人当作物来管理。泰勒管理模式是“物本管理”的代表,这种管理模式无法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截然不同,是对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和前提的“人本管理”(认为企业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组织,人也不再单纯是创造财富的工具,而是企业最大的资本和财富。对物的管理需要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的升华和具体化。“能本管理”思想不仅把人看作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源和财富,更为重要的是注重不断提升人的智能,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实现以人的能力为本的管理升华。可以说,“能本管理”源于“人本管理”但又高于“人本管理”,它不仅确立了人在企业财富创造中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而且强调了人力资本创造财富所需要的能力要素及其与其他资源有效配置的途径与方式。

  著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戴夫·乌里尔克提出了能本管理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公式:“人力资源=能力水平×投入程度”,指出在企业员工能力水平一定的前提下,投入程度是对人力资源起决定性的因素。投入程度作为衡量员工是否充分发挥了潜能,是否不遗余力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说来,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和企业向员工提供的资源或支持。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构成了员工工作的方程式。在理想状态下,这个方程式刚好相等,员工可以积极地完成合理的工作任务。但在现实中,这个方程式往往处于失衡状态:要么是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比较低,而向他们提供的资源或支持过于充足,这种情况往往容易导致人浮于事或无事生非等内耗;要么是对员工提出的要求比较高,而向他们提供的资源或支持却不够,这种情况容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不愿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因此,要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必须使下达的工作任务与提供的资源或支持两方面保持相对的均衡。

  无论是企业员工能力水平的提高,还是投入程度均衡的实现,都需要由企业文化来进行引导。企业文化应倡导“创新至上”的能本管理思想,一方面把科技与人才放到突出位置,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再教育,在提升人的能力方面加大投入,营造能力至上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引导员工认同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企业对员工进行的工作设计与提出的工作要求,通过制定并执行各种企业内部制度(如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制度),为员工提供能满足其对企业回报预期的资源或支持,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升员工的投入程度。一句话,通过构建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培育有利于知识型、创造型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人力资本与企业其他资源的配置、增进组织内部各成员的有效沟通,让人力资本的效用最大化。

  第三,企业的协调整合机制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依靠的关键因素,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考虑协调整合机制的系统整合性和动态性,明确企业文化应是一种经济文化,推行“学习至上”的新成本管理模式。

  企业在构建核心竞争力时,应形成以一个或若干关键环节为主导、能对各种要素不断进行有机整合的机制,这种整合机制不但表现为关键能力、有效能力的集中,而且表现为对多余、落后、无关紧要的机制、因素、程序和职能的迅速消除,并由此产生集成放大效应,即1+1>2的增值效应。企业只有充分考虑核心竞争力的系统整合性和动态性,才能对影响企业发展的众多要素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集中整合有效要素,忽略消除不利要素,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节约有形成本)和满足顾客需求(提升无形成本),实现“成本领先”。

  21世纪成本领先的概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成本从单一的有形成本变成了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两类。无形成本与有形成本不同,一般来说有形成本高则企业竞争力弱,而无形成本高则表明企业竞争力强。无形成本包括品牌和时间,谁的品牌渗透力强,谁的竞争优势就强;谁满足客户的速度快,谁的竞争优势就强。有些一流企业的产品卖得并不便宜,即有形成本比较高,仍然有效益的关键就在于企业成本领先的法宝和精髓是在无形成本。另一方面,成本领先意味着企业需要比对手更快地捕捉到客户的需求。目前的竞争中所说的成本领先,已经不是企业能不能把事情做到位,而是能不能比对手做得更好,能不能比对手更快地满足客户。企业管理不是老总想做什么,是管理者有没有能力让员工去做,有没有能力让员工比对手的员工做得更好。

  众所周知,现在的市场大多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买方市场。客户的地位提高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线员工的地位提高。因为一线员工直接面对客户,稍许疏忽都有可能使客户流失,所以一流公司非常注重员工能力的提升。这就是在做一件非常宝贵而又重要的事情──用有形成本换无形成本,用数量一定的有形成本换取可能使企业效益成几何倍数增长的无形成本。

  用有形成本换无形成本的重要方式就是学习。21世纪组织学习将变得非常重要,企业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这是因为管理者对于未来的掌控感取决于以下两种能力:在别人都没有看到方向的时候,你看到了方向;在别人都为看不到方向而迷茫的时候,你对你的反应速度有信心,上述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学习。当企业开始重视学习,当企业开始重视文化的时候,是企业强大的标志和起点。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而不是它的影子,企业管理讲求成本最小、收益最大,企业文化亦然,企业文化从本质上说应是一种经济文化。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同样需要贯彻成本领先的管理思想,推行“学习至上”的新成本管理模式,用有形成本换取无形成本,提升企业整体文化氛围和员工整体技术能力和素质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合作控制、运作协调、组织学习和结构适应性等管理能力,使成本的应用更具效率。国际上许多著名企业都非常注重对员工能力的强化培训,它们的经验值得国内企业借鉴。

  第二篇:浅谈企业文化主题论文

  [摘要]

  现代经济时代,企业竞争异常激烈,文化作为企业的软实力,在公司管理和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热点问题,并针对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热点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企业生命力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学者从生命周期的角度,表达了企业具有生命周期的现实。

  在美国,有62%的企业平均生命周期不到5年,存活能超过20年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10%,只有2%的企业能活50年以上,即使能活到50年以上的大企业,在商业环境的巨变中,也可能轰然倒下。

  我国企业似乎与生俱来就带有长不大的基因,大集团公司平均寿命7—8年,一般中小企业寿命在3~4年间。一篇关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文章指出,96%的企业成长指数介于0.3~0.6之间,69%的企业在5年内倒闭,寿命超过10年的不到1/10。

  企业的发展是否一定要沿着“出生-死亡”这种固定的轨迹?是什么东西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国内外关于企业生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生命周期如同一双无形的巨手,始终左右着企业发展的轨迹。那么,企业生命力的基因体系是由哪些基因构成的昵?1、政策基因。要符合政策导向,保持政策的稳定性;2、环境基因。选择“先活着”远离竞争旋涡,做到顺势而为;3、使命基因。不要只为自己而要为别人而活着,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4、成长基因。增强循环造血能力,实现永续经营;5、文化基因。恒久而耕心,经营好人心;6、管理基因。强化信息及系统支持,实行绩效管理。

  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在他的一篇著作中指出:依附在中国人身上的文化魔咒,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这种“一体两面”的文化魔咒,一方面表现为 “心怀大爱”,但我们的“大爱”文化具有潜藏性,不善表达,只有在中华民族遇到了像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这种大灾大难时,才会淋漓尽致地进发出来,让世人感到无比的震撼;另一方面是企业界少数经营管理者浮躁及投机取巧的心态,以及僵化的思维模式和就知道赚钱、不了解世界、不了解别人为什么那么看你、不了解自己的缺点等“四个茫然”,这是我们文化固有的劣根性。

  从上可见,我国企业的健康成长,更要重视生命基因体系的建设。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健康长寿之道,要对企业生命力基因进行哲学思考,转变思维观念,作出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的判断和选择,使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般号召而是极具针对性,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

  二、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热点

  通观目前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大致涌现出了以下热点:

  (一)人本文化。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是以人为本;第二是以文化人;第三是群体和谐;第四是文化自觉;第五是文化主导。如果我们把国家和民族比喻成一个人,那么硬实力就是骨骼和肌肉,软实力就是文化、精神和思想。只有两个方面完美结合,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深圳华侨城集团是一个文化自觉的优势群体,是我国第一家提出要搞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八十年代中期,该集团属下康佳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你为我,我为他,大家为康佳,康佳为国家”。时至今日,华侨城集团的企业文化则是:“人本、创造、坚定、卓越”和“优质生活的创想家”。20多年来,由于华侨城集团在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坚持把企业文化当作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文化的大事来抓,以文化人,使企业有了健康、全面、持续的发展。

  (二)和谐文化。世界是多样的,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文化,而各个国家的文化都是历史的积淀,体现着各个国家的风格和特色。英国是绅士文化,法国是浪漫文化,美国是自由文化,德国是严谨文化,中国是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建设和谐企业、培植和谐文化是我国企业界的一项重要责任。天津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重新梳理文化体系时,提出“发展港口,成就个人”的核心价值观,并以“建世界一流大港,筑员工快乐之家”作为愿景孜孜以求。五年来,天津港吞吐量不断跨越式增长,成为北方第一大港。与此同时,他们在思考如何“培育共享价值观,共建和谐企业”的同时,在个体和群体之间建立了“四个共同体”:即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情感共同体、价值共同体。他们认为,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企业坚持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四个共同体”,可以实现这样一个过程:员工在自修、自省、自律中形成自觉,之后觉他,从而完成对和谐文化的认知、认同、共享、创造的全过程。这种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和谐文化,必将引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潮流。

  (三)感恩文化。在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讲求双赢的进程中,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服务性企业,对感恩文化建设极为重视。广东移动通讯公司是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历届领导都把企业文化当作人心建设来抓。他们的企业文化是“正德厚生,臻于至善”;开展了“感谢广东,感恩广东,感动广东”的活动;崇尚“沟通从心开始”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零距离、个性化的服务,对社会和政府的信息化建设作出了显著的贡献。2014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他们立即组织员工奉献献爱心,首批捐款额达

  1.5亿元,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震救灾精神。

  (四)创新文化。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抢占科技至高点,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一席之地,才能牢牢掌握我国和企业发展的战略主动权。青岛海尔集团,20多年前是一个亏损

  100多万元、只有100多名员工的小厂。张瑞敏调任该集团任最高行政执行官之后,坚持中国先进文化并吸收齐鲁文化的精华,坚持“内圣外王”创名牌,狠抓企业文化建设,集全球智慧谋海尔发展。海尔集团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自主创新,现已发展成在全球拥有240多家下属单位、5万余名员工、3600多项自主创新专利的全球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是中国最著名的品牌(品牌价值达803亿元)和特大型企业。2014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达到1220亿元,利润同比增长20.6%。海尔集团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他们一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关系极大。海尔集团现在的企业精神是“创造资源,美誉全球”,新的工作作风是“人单合一,速决速胜”。

  (五)狼性文化。 狼的本性和特征有四:第一是嗅觉敏锐,第二是不屈不挠,第三是群体奋斗,第四是挑战极限。所谓狼性文化,就是以人为本,以知为先,有着一种强烈的扩张欲望和积极进取的心态。深圳华为公司任正非是“中国最具狼性的总裁”,他根据狼性的特征和企业面临的危机,一直倡导狼性文化、狼性管理、狼性营销、狼性团队,以文化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经过20多年的奋战,狼性血脉已渗透到华为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流入华为管理的各个环节,华为成为创造神奇的企业——从1985年2万元创业,到现在已发展成拥有35000名员工、具有2014件自主核心技术体系、为全球100多个国家的10亿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中国it界的标杆企业。2014年华为的营业额达690多亿。2014年1—4月,广东外贸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回落,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为公司的出口,却仍保持62.4%的高速增长,真正做到了“中华有为”。

  (六)品牌文化。品牌的至高境界是文化,文化的至高境界是品牌。资本主义以前输出战争、输出资本,现在是输出文化、输出品牌。所以,品牌就是国家的话语权。美国在世界上搞单边主义,就是因它的cdp占世界的34%,通过美元结算的外汇在全球占62%。全球每年评选出的50个驰名商标中,美国占据30个以上,占60%。这就是品牌的力量。今天的竞争,不单是军事的竞争,而是科技的竞争、经济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因而,我们一定要重视品牌战略,增加品牌的文化含量。什么是品牌的文化含量?有四个要素:一是使用功能多样化;二是款式造型具有高审美附加值;三是色彩是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相结合;四是人性化水平体现的高低程度。

  张家港红豆集团,20年前还是一个卖地瓜的小厂,但他们的董事长周耀庭懂得“经济是大树,文化是土壤”的真谛,对品牌文化建设极为重视。该公司旁边有一棵传奇的红豆树。他想起王维那首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把公司制作的'服装冠名为“红豆牌”。经过近20年的经营,至今红豆牌服装年出口达2亿多美元,红豆集团也成为中国民营经济之最。

  (七)诚信文化。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历史说明:“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宁”。保险市场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管理水平的竞争,也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深圳太平洋公司作为“最能代表

  25年深圳形象的深圳保险名片”的企业,打造诚信稳促、多元融合、服务创新的企业文化,已成为该公司兴旺的关健之举。该公司提出“外要和,内要顺,业要精,行要进”,已为该公司提供了和谐顺畅发展的平台和空间,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何谓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能力体系,包括四个要素:一是技术力;二是管理力;三是营销力;四是文化力。只有四个要素结合起来,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八)石油文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是1988年在原中国天然气总公司的基础上,重新组建的特大型石油化工集团,现有总资产8083亿元,在中东等33个国家和地区投资经营。该公司在原大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精神的基础上,强调“文化强企,志在世界”,确立了“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跨国经营管理理念,坚持“同化于优”、“融化于情”、“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物化于利”的创新文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石油行业深化改革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在大庆的周边、渤海湾等地发现了新的大油田。近年来,中石油在世界500强中的排名稳步提升,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九)安全文化。安全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安全生产,民生大事;人命关天,责任重大。民航、铁路、公路、航运、矿山等各行各业都极为关注安全文化。上海制定了以理(理论)、法(法律)、德(道德)、制(制度)、情(情感)、技(技术)为基本要素的安全文化,取得明显的效果。长江航运集团也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他们认为,安全文化是以自主安全、自治安全、自律安全为主的人本文化。唯其如此,企业才可能实现本质安全。具体做法是:“以理念自治,构筑安全文化之魂;以管理自治,夯实安全文化之基;以行为自治,让安全文化落地生根”。从而使安全生产体现了“预防为主,标本兼治,落实制度,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做到安全压倒一切,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三企业文化建设

  1、企业家重视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提高文化软实力,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力量和文化建设的新认识。在信息化、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因素的今天,能否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健康长寿。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这是因为:企业家的文化主张、文化含量、文化思想、文化素养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元素;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议中肩负着四个角色责任,即倡导责任、整合责任、示范责任、变革责任;企业家既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组织者,也是企业文化的实施者、示范者。没有张瑞敏,就没有海尔文化;没有任正非,就没有华为文化;没有任克雷,也就没有华侨城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家份内的职责,别人是无法替代的,必须坚持以文化为主导。20年的经验已经证明,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家必须高度重视,否则,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就举步维艰。

  2、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企业文化在中国先进文化体系中,虽然位处亚文化地位,却十分重要,具有跨越时空的力量。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企业文化有六大功能,也就是六种力量:一是导向功能、导向力;二是塑造功能、塑造力;三是约束功能、约束力;四是凝聚功能、凝聚力;五是激励功能、激励力;六是幅射功能、幅射力。祖国南海之滨的三亚,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城市,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一流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遗产。自1987年9月升格为地级市以来,三亚依托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选择以城市品牌发展作为突破口,通过城市品牌发展来激活和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依靠文化铺垫,塑造鲜明的城市形象;依靠活力支撑,积极实践注意力经济;依靠品牌牵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依靠媒体放大,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依靠项目推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3、企业文化要有鲜明的个性印记。企业文化有共性、个性之分,两者要紧密结合。共性显示文化的原则,但不能显示文化的特征;个性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或灵魂在于个性。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共性要体现,个性要突出。现在,纵观企业文化理念的概括、提炼、冠名,有一个通病,就是雷同化,放到全省、全国各个地方都可通用。这种现象,叫做“既无错处,也无用处”。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一是语言要简洁,不要唆;二是要体现本质核心,同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做到兼容并蓄;三是要注意个性、原始性、独特性,要有鲜明的个性印记;四是要好识、好记、好用、好传播;五是不能繁琐化、不能雷同化、不能模式化、不能故弄玄虚、不能“双脚离地,”而要“落地生根。”

  4、企业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人心建设。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以知为先,释放人的潜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的经营管理文化,对内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对外提高企业的扩张力和竞争力。经济是形,文化是神,一个成熟的企业,应该是先做文化,再做管理;制度管行,文化管心。心可以左右人的意志,可以支配人的行为,而良好的心态,则是企业成功的基石。人心是领导的“领导”;而代表人心、引领未来,则是领导者的天职。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倡导的“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法则,则是一种人心文化。共同富裕是我们的最高理想,一个企业如果能通过非组织途径缩小劳资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以此“经营人心”,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无疑有利于它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企业家通过“散财”把“异心圆”变成“同心圆”,短期利益可能是减少了,但长期利益不是成倍增长了吗?

【浅谈企业文化主题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先进电力企业文化论文10-09

浅谈购并后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10-09

浅谈企业文化培养班级文化特色论文10-09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论文10-07

浅谈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论文10-08

有关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的论文10-08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的融合论文10-08

浅谈政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论文10-08

浅谈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论文10-08

浅谈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