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谈文化改变城市气质市民生活里有诗也有远方论文

时间:2022-10-08 12:59:15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文化改变城市气质市民生活里有诗也有远方论文

  “十二五”期间,市属专业院团及专业作者创作、改编完成剧目50 余部,获得国际级奖项5个,国家级奖项10 个,大区、省级奖项50 余个。文化服务“十二五”期间,我市建成500 平方米以上农村乡镇文化站114 个、584 个社区书屋和987个农家书屋;投入3.7 亿元在东北率先完成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2151”五大工程。文化品牌近年来,我市打造了汉风文化方舟、“大连作家森林”等文化品牌。每年的“亿达之声”大连夏季国际艺术节,近300 场演出、近30 万人次观众量,成为百姓心中盛大的节日。文化惠民2015 年,市财政投入490 万元购买民营文艺院团惠民公益演出200 场。制定出台《大连市专业剧场演出扶持暂行办法》等10 余部。每年新增支持发展经费2000 余万元。

谈文化改变城市气质市民生活里有诗也有远方论文

  保护传承全市现有405 处文物保护单位,今年争取到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970 万元,为历年最多,两年累计获得补助资金5270 万元。文化产业2015 年,全市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68.2 亿元,增长3.8%,占GDP 比重3.5%。几年来,共争取国家文化产业基金2 亿多元。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悄然地改变着这座城市的气质。文化的力量会融入城市的血脉,成为留住城市历史的基因。5 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文化强市的目标,自觉遵循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扎实推进文艺创作生产,孕育和培植出了具有大连本土特征的文艺新景观;着眼文化民生,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了一系列标签式的文化品牌,形成了具有大连气派的城市文艺特色;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模式,将文化惠民深入人心,让老百姓天天有演出看;致力于文博和非遗资源保护传承,使大连的历史文化脉络可持续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打造多样化、创意化的城市文化生态圈。

  这5 年,以文化之名,大连的城市文化品位和影响力极大提升,我们的生活里,有了诗,也有了远方。文艺创作:原创精品彰显城市影响力2008 年的那部《闯关东》,让市民刘宝玉成了一个“追剧”迷。当《闯关东前传》于电视上播出,刘宝玉又一次开始追剧。他说,不仅因为剧情讲述我们祖辈的故事,还因为它是我们大连高满堂工作室创作的电视剧。这部《闯关东前传》,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入围全国。但它仅仅是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体现大连城市精神的优秀作品。其中,我市专业艺术团体在2014 年省第九届艺术节中,参赛、参展剧目全部入选且获奖,为省艺术节创办以来我市首次,是我市专业舞台艺术创作工作的新突破;话剧《一诺千金》入选 2015 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属我市专业艺术院团首次,今年该剧目又参加首都剧场60 周年精品剧目邀请展演,全国巡演40 场。

  同时,我市大力实施大连文艺“走出去”战略,先后在北京举办了“海蛎子组合——大连60后作家展评会”、大连美术家于振立“自逐——于振立个展”、鹤蜚长篇报告文学《大机车》作品研讨会等活动,整合、汇集了大连文艺成果,进一步扩大了大连文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果丰硕覆盖城乡2013 年6 月7 日,对旅顺口区社会福利院的赵大爷来说,是极其难忘的一天。这天下午,大连市农村电影“2151 工程”在旅顺口区社会福利院举行了启动仪式。这意味着,年轻时就喜欢看电影的赵大爷,此后在福利院里就能看上免费放映的公益电影。赵大爷说:“这是对我们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最好的调剂。”“2151 工程”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中一项举措。“十二五”期间,我市成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也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城乡、成果丰硕,形成了布局合理、档次分明、特色突出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公益性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

  2014 年为近6400 户偏远地区居民提供广播电视节目信号保障,在全省率先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同时,在硬件方面,一批高标准建设的文化新场馆或平地而起,或旧貌换新颜。新建大连汉墓博物馆、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大剧院,改造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翻建宏济大舞台。这些场馆已经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承载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文化品牌:形成具有大连气派的城市文艺特色自去年7 月以来,几乎每周末都有一个下午,由市打造文化大连组委会批准建立的大连汉风文化方舟里,都挤满了听众。市民王莉是其中一位。尽管工作繁忙,她还是会想办法安排好时间,赶赴与汉风文化方舟的心灵之约。在这座诗意流淌的艺术殿堂,王莉聆听过国学经典讲座,赏析过琴棋书画,鉴赏过戏曲歌舞,了解过大连民间文艺,领略过辽南乡贤乡风??“每一次学习都受益匪浅,每一个周末都感觉格外充实。”王莉说。

  近年来,我市打造了如汉风文化方舟一样的一大批旗帜鲜明的文化品牌活动,形成了具有大连气派的城市文艺特色。“大连作家森林”这一作家、艺术家联系读者和群众的永久性平台,先后建成“一林多谷”模式,形成了拥有6 大功能、7 项特色活动和1 项精品工程的文学生态系统。两年来,开展了“下午茶”、“作家新书发布”、“作家作品研讨会”、“民间记忆写作”、“日新书简”经典再读等主题鲜明的特色活动130 多场,5 万余名普通文学爱好者现场互动。通过多元多样态的形式,把本土作家有效吸引到“作家森林”开办讲坛,从中接地气享受“存在感”;激发喜爱文学的市民成为写作发烧友,成为“作家森林”的在编学员,从中长知识提升“收获感”。同时,“亿达之声”新年音乐会总是会在每年辞旧迎新之时,为滨城热爱音乐的人们奉献一场又一场视听盛宴,让高雅音乐走入寻常百姓中间。文化惠民:天天看演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在中山区居民宋女士的钱包中,有一张她格外珍惜、精心保存的卡片——文化惠民卡。近一年时间里,向来喜欢观看剧场演出的她,凭借此卡片,享受到了很多优惠。“特别感谢制定这项政策的相关部门,以前觉得票价高,有些承担不起。现在好了,有了财政补贴,我们普通老百姓就多了很多走进剧场的机会。”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对应的,是大连文化演出市场的空前繁荣。天天都有演出看,不必羡慕北上广,这是目前我市演出市场所呈现出来的面貌。

  在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里,近年来,演出活动年均300 多场,接待观众近20 万人次,无论是剧目数量还是市场份额,在华北及东北三省的老剧场中都排在首位。可以说,作为老剧场的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如今就像一个大型文艺精品超市,观众各取所需,轻松购物。同时,市属专业艺术院团以面向农村、面向基层为主的“五进”公益性演出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进农村、进军营、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民工聚集地,上千场惠民演出被送到了家门口,真正体现了文化惠民的宗旨,也于无形之中提升了大连的城市文化品位。而如此大规模的文化惠民活动,其背后是强有力的政策与资金支持。目前,我市已创新实现了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模式。文博和非遗资源保护传承:卓有成效“十二五”期间,我市实施了第一部地方性文物保护法规——《大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填补了我市文化立法空白。全市现有405 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35 处、省市级193 处。拥有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旅顺太阳沟、黑石礁、南山和胜利桥北等五大历史街区。拥有2 项世界级、5 项国家级、115 项省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大连皮影戏荣登国际舞台屡获大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首批非遗数字化建设试点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多样化的文化生态圈2013 年,大连市被认定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市已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 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 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 家。几年来,共争取国家文化产业基金2 亿多元,其中2015 年争取国家文化产业基金5970 万元,今年又争取4065 万元,计划单列市中位居第二。

  全市现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630 家,其中上市企业2 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 家、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7 家,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实现了跨区域发展。可以说,一个多样化、创意化、品质化的文化产业生态圈已在我市形成。

【谈文化改变城市气质市民生活里有诗也有远方论文】相关文章:

诗与远方作文12-13

谈高校体育文化及当地企业文化对接论文10-09

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05-18

市民参与城市管理10-26

关于诗与远方作文02-09

诗和远方作文12-02

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论文10-10

谈韩语普通词汇中的儒家文化论文10-09

城市民族工作条例06-28

谈现代城市绿化的植物造景艺术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