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文化符号与地位标签论文

时间:2020-12-30 14:29:06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文化符号与地位标签论文

  摘要: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通过深度访谈工作生活在大都市的企业高管白领,从中理解其生活方式中关于文化符号与地位标签的含义。观察发现,白领阶层的文化符号与地位标签可能具有虚假性和泡沫性,更应该关注的是其在高强度压力之下的真正的心理状态。

文化符号与地位标签论文

  关键词:白领;文化符号;地位标签

  一、问题的提出

  “白领”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的一个新兴词汇,它一度成为人们热议和追捧的话题,甚至成为众多人群竞相成为的目标。白领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社会中间阶层中的主要力量之一。从阶层分布上来看,一个健康而稳固的社会是一个两端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社会,中间阶层作为最广大的群体,代表着一个社会的市民精神,体现着一个城市主要的文化形态,充当着一个国家上层与下层的连接部位。而白领文化,更是引领了都市的文化潮流。白领群体,乃至整个中产阶层的文化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且这种文化有着强烈的自我标榜意味,它是中产阶级的一种地位标签和文化符号。白领文化是城市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它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主题。

  在学术界中,对于“白领”的定义莫衷一是,主要有三种定义。第一种是莱德勒提出的,认为白领是脑力劳动者,蓝领是体力劳动者;第二种定义认为,白领是雇主的助手和伙伴;第三种定义认为,白领的两个明显标志在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他们从事的是科室工作,多与文字、符号以及人打交道。以上三种判断是从白领的工作性质角度进行的,而本文更倾向于从文化的角度进行阐释,讲究生活品味是白领生活方式的显著标志,收入与消费,文化与品位,所有能显示家底的物品与行为,都成为中产人士生活的必须。

  本文选取五名白领作为被访者,以电话访谈、QQ访谈、电子邮件和面对面访谈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五名被访者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其职业都是企业的管理者,年薪30-60万元。由于被访者职业的集中,所以本文论述的一些白领特质只局限于企业管理工作人员中,不能轻易推广到其他白领人士。

  二、地位标签

  白领是否是严格意义上的“有闲阶级”还不能定论,但是白领的诸多生活方式会让我们无意间想到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凡勃伦认为,那种“明显有闲”和“明显消费”就体现着贵族阶级的地位标签,他们通过“炫耀性消费”来不断强化这种身份的象征。中产阶层并非贵族,但是他们向往成为贵族,所以,“对于改造已有的生活方式具有最活跃动机的,最容易被说服去接受新标准的,就是处于必须改变生活习惯这种地位的个人。”这就是中产阶层。齐美尔与凡勃伦不谋而合,他在《时尚的哲学》中的观点是,时尚有品位的生活方式是中产阶级表达自身实力或者潜力的一个渠道,这就是他们孜孜不倦追求某种生活方式的原因——自我表达。

  对于白领来说,生活方式是标志自身阶层地位的一道醒目的标签。正如布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休闲并非对时间的自由支配,那只是它的一个标签。其基本规定性就是区别于劳动时间的束缚……在其一切符号之中、在其一切姿态至中、在其一切实践之中及在其一切话语之中,休闲靠着对这样的自我、对这种持续的炫耀、对这个标志、对这张标签的这种展示和过度展示而存在。”不仅仅是布希亚所谓的.“休闲”,就连白领的整个生活方式都充满着标签的意味。标签并非一种单纯的主观感受,在某些时候,白领会主观的运用一些标签来表示自己的地位,比如着装品牌的标签,但有时也并非主动地标签自己,而是在观察者看来是一种地位标签,比如饮食中的种种行为。

  从衣着方面来看,白领人士对衣着有着苛刻的要求,在他们看来,衣着不仅代表一种品味,更代表一种符号。被访者A(上海某企业中层管理)认为,“我会去固定的几个牌子的专卖店买衣服,虽然挺贵的,但是穿着感觉就是不一样,我已经习惯了一些品牌的风格,与自己的气质很协调,也可能是心理作用吧。”这种“心理作用”就是对于品牌标签的一种心理满足感。被访者C(北京某企业中层管理)对于品牌标签的注重已经到了极端的程度,在谈到现在市场上很多假名牌或者“高仿”产品的看法时,这位被访者似乎并没有对它们提出太大的异议,“先不管别的,只要那个‘标在那里就可以。”他所指的“标”就是名牌的商标,这足以体现他对于品牌的注重。

  餐饮方面,由于白领的工作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所以在工作日时,他们吃的比较随意。被访者A说,“早餐有时候会去肯德基麦当劳,因为它们比较快,有时候就随便吃点。下班回来更是累的半死,不想做饭,到外边随便吃点。”但是,“当周末或者休假的时候我们想出去吃点东西,就不会随便了,会找一些比较上档次的地方,至少环境要好一点。”当然,寻找环境好的饭店吃饭是在有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人之常情,并无太多标签的意味,但在具体的饮食过程中,他们会体现出很明确的餐饮品味和标签意味。被访者C对于餐饮品味即是非常注重,且点菜很多,浪费较严重,在他的意识中,浪费成了一种资本的体现。“浪费”这种低级品味无意中成为一种标签,这无疑是白领欠缺文化资本的一种表现。

  三、文化符号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将人的资本分为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当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相同时,文化资本就是判定一个人阶层属性的最重要的标志。阶级在趣味上的差异,也就是文化资本上的差异造就了阶级之间的区隔。在访谈中,五个被访者都一致表现出他们对于“暴发户”的不解甚至漠视,他们都认为暴发户与他们有本质的不同,被访者B说“他们太三俗了”,这是他对于暴发户的印象。“三俗”的潜台词就是,白领很高雅,他们相对于暴发户在文化资本上有巨大优势。而这种巨大优势甚至可以形成一种符号暴力,把他们与其他阶层明显的区分开来。这种符号暴力与文化资本有密切的关联,它主要体现在艺术品味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上面。

  关于阅读,被访者多数的回答都是经常会阅读,但是无法从其阅读上找出与其他群体划分的明确界限,只是能从其中看到一些“小资”趣味。另外一个阅读的特点是他们会经常读一些与自己的工作相关的书,比如经济管理和人力资本方面的专业书籍。被访者E(外企中层管理)也谈到他家中的书,“家里面有一柜子书,其中有一些是我读过的,比如经管方面的,还有一些畅销书。不过也还有一套《古文观止》,当时买的时候觉得很有品位,可是回来以后翻了一次发现看得太吃力,就再没看过。”

  从访谈中看出,中产阶级的文化符号有时并没有内化到其真正的文化素养之中,反之同样是一种刻意标榜的标签。在白领的文化生活圈子中还盛行着一股“古玩热”或者“收藏热”,在一本《所谓中产》的书中这样调侃到:“小资玩洋,大款玩古。如今,参与这股搜集、买卖古董热潮的,上有达官贵人、大碗大款,下有机关小职员、公司小白领,似乎所有公认或自认收入达到‘一定层次、生活有‘一定品位的中国人,如果家里不摆个碗儿,放个罐儿,墙上不挂幅字儿,贴幅画儿,就会干都有些‘跌份儿和‘掉价儿。”在五个访谈对象中,两个有收藏古玩的爱好,还有一个经常关注古玩市场的信息,也有准备收藏的意向。在谈及他们收藏古玩的动机时,被访者D(某外企高管)说:“我就是比较喜欢这些古色古香的东西,放在家里有感觉,我从小就喜欢这种感觉,现在有条件了就可以实现了。”被访者C说:“我也不是为了表现什么,我就是爱这个东西,所以也准备收藏。”他们都认为自己本来就有收藏的爱好,只有A说道:“一年前同事送给我一个梳妆盒,据说是清朝时候的,他说现在流行玩这个,不然你就落后了。”由此看来,被访者主观喜好的因素固然存在,但是绝对不能忽视他们周围的小圈子对于其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这种收藏热同上面谈到的购买《古文观止》类似,都是一种没有被主体充分内化的文化符号。由此似乎可以看出:白领阶层的文化资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充沛,充沛的是他们的文化符号,只有当文化符号真正被主体内化吸收时才会转化成文化资本,而一些文化符号在白领那里并没有被充分内化,所以它们只是一种“泡沫文化资本”。对于收藏的熟悉程度的访谈资料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被访者D说:“我也不是专业的考古学家,我也看不懂这些,虽然我经常关注央视的‘收藏节目,现在也有些长进,但我并不想深究,摆着感觉好就可以了。”

  以上所述是未被内化的文化符号,通过访谈与观察还发现了一种被内化的文化符号,它是白领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活方式——改名与占卜。虽然五名被访者中没有过改名或者帮助别人改名的经历,但是他们对于周围的人的改名有所耳闻,被访者B说:“我的一个同事不仅给自己改了名字,而且还给他的外甥改了名字。”在谈到改名的原因时,被访者E认为“也不能说这是一种迷信,我觉得是有些人在公司的工作压力太大了,干不好就会被炒,所以他们可能希望把能改的都改了,比如说名字,让他尽量符合五行什么的,我也不懂。”大都市背景下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使得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一种没有把握的感觉,这种巨大的压力使得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并且将其内化,而非用它来作为标签刻意装点自己的生活,因为类似与封建迷信的事情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尤其是对于表面上光鲜亮丽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们来说。被访者B坦诚,“我也的确是有看这类书的习惯,比如《周公解梦》,还有什么运势之类的,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我的有些同事也热衷于算命来排遣抑郁。”

  四、结语

  无论是“地位标签”还是“文化符号”,都是体现白领区别于其他阶层生活方式的重要标志,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谈论一般的生活方式,而后者主要将注意力集中于文化生活,同时,“文化符号”又是“地位标签”在文化领域的体现。中产阶级的标签和符号呈现出一种“泡沫化”的倾向,即他们的很多生活与文化都是为了体现自己的阶级身份刻意而为之的。这与中国白领阶层的特殊性有关,中国的改革开放不过三十多年,而真正的白领或是中产阶层的出现更是很晚,甚至至今学者仍在讨论中国是否真正有中产阶层。所以,刚刚脱贫的白领对于自身地位标签和文化符号的炫耀成为展示其金钱与品位的标志。尽管“炫耀性消费”描述的是西方有产者,但其长期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将很多文化符号内化为真正的文化资本,而中国的白领还很年轻,很多文化符号都沦为表面,没有内化为真正的文化素养与品位。而真正内化的,是其迫于生活压力而形成的某些文化生活方式。

  本文研究的是白领的符号与标签,但是想说明的却是白领的符号和标签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虚幻的不切实际的。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不是他们的“生活品位”,而是在这个急速转型变迁的社会中他们被急剧压缩和拉伸的生活。中国的经济转型来的很快,而文化转型来的较慢,中国的白领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他们在腰包越来越鼓胀的同时,并没有真正的积累相应的文化资本,积累更多的是压力下的扭曲。

  参考文献

  [1]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格奥尔格.齐美尔.时尚的哲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3]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周晓虹主编.中国中产阶层调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魏城.所谓中产: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对中国中产阶层的调查[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

  [6]沈晖.当代中国中间阶层认同研究[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7]夏建中.社会分层、白领群体及其生活方式的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文化符号与地位标签论文】相关文章:

数字化视野中的符号与文化传播论文02-24

试论文化传播与翻译文化论文12-06

文化传播与翻译论文04-02

会计信息的地位与实用性论文12-26

文化线路与历史文化探究论文11-21

当代文化传播与媒介文化的论文02-11

广场文化在城市商业布局中的地位及影响论文11-28

浅论文明与文化的关系论文02-17

浅谈茶文化与体育文化融合的路径论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