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毕业论文

物理学中的美论文

时间:2021-01-22 16:05:01 物理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物理学中的美论文

  物理学中的美论文【1】

物理学中的美论文

  摘 要:由于物理学所反映的是自然界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及规律性,也就同时展现了自然界在结构上的对称、和谐与韵律美.在物理课堂中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物理之美,让学生置身于美的环境中去学习物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物理问题的兴趣,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物理;教学;物理美

  《物理新课标》中指出:“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把其应用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中学生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现象比较敏感,也比较好奇,更加容易有认识本质的冲动,这时候我们物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中的物理奥妙,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物理之美,让学生置身于美的环境中去学习物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物理学固然不是美学,但是生活中处处有美,物理学中也包含着美。

  由于物理学所反映的是自然界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及规律性,也就同时展现了自然界在结构上的对称、和谐与韵律美。

  由于科学理论的首要目的是表达人们发现的自然界中存在的和谐,所以我们一眼就能看到这些理论具有美学价值。

  衡量一个科学理论的成功与否,事实上就是对它的美学价值的衡量,也就是衡量它给原本混乱的东西带来了多少和谐。

  一、物理学中的“统一美”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作为自然科学的物理来说,现象和本质必然是相互联系的,什么样的本质往往就反映出什么样的现象。

  而且本质和现象并不是孤立的。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食用油总要浮在水面上,就是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是一个重要的本质决定的,那就是由食用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平时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人需要佩戴眼镜,那么你知道他们佩戴的都是什么眼镜吗?让我来告诉你吧,一般来说老年人佩戴的是凸透镜,青少年佩戴的是凹透镜。

  为什么呢?原来老年人的晶状体的会聚能力过弱,成像在视网膜之后,从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而佩戴的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且能使成像向前移落在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而青少年的晶状体的会聚能力过强,成像在视网膜之前,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而佩戴的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且使成像向后移落在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通常情况下视力的缺陷就是我刚才提到的两种,即远视和近视。

  其实视力的缺陷还有很多,如弱视、斜视等等。

  二、物理学中的“简洁美”

  杠杆平衡条件(即杠杆原理):动力乘以动力臂=阻力乘以阻力臂,(F1L1=F2L2)就是一个美的典范。

  生活中的杠杆何其多,可能很难有人说清楚,但他们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的关系都必须符合刚才所给出的公式。

  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却是所有杠杆平衡时所满足的共同条件。

  能不令你惊叹吗?在物理学中:像杠杆平衡公式这样形式简洁,内容深刻,作用很大的公式还有许多。

  如阿基米德原理公式、速度公式、压强公式、欧姆定律公式、密度公式等等。

  三、物理学中的“生活美”

  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物理,比如厨房中的热学知识 ;

  1、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2、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

  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无论怎么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

  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3、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

  4、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

  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等。

  四、物理学中的“文学美”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物质具有客观性,意识是主观的,物质决定意识,反过来意识对人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有能动作用。

  正是由于客观物质世界的美,物理规律概念的美。

  因此古今中外的作家、诗人在认识美的物理世界时,往往细致深入的观察大自然,并加以文字描述,把它形象的表达出来,使之更形象直观,更彰显其魅力。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彭蠡湖上望庐山》诗中写道:“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这里诗人不仅记录了虹这种自然现象,还提示了产生虹的两个因素:光和小水珠。

  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中唱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里体现了运动相对性原理,诗人在对自然界的规律有所领悟。

  五、培养学生的发现和审美能力

  从上所述,物理学中包含着无穷的美,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所以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了,教师在展示物理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美的审美能力。

  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光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出的美的感受是愉悦的,教师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

  总之,物理教师实施美育的最大意义就是应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活跃学生的思想,同时,也应当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环境。

  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摆在主人的地位,让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氛围的激励下去发现、去创造。

  他们会发现教材、课堂情境的美,去创造他们心中的美。

  而这种发现,这种创造的过程本身就是美。

  参考文献:

  [1] 花晓涛.浅谈初中物理的教学策略[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8(2).

  [2] 《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物理学中的发散思维【2】

  摘要: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指导学生运用某一物理规律分析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多关注知识的联系,扩展思维的发散,注重教学内容的纵向联系,促进学生掌握最佳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最佳物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场强;电势;磁感应线;电场强度;发散思维

  为了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可以运用发散思维方式。

  运用发散性思维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散性思维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拓宽,富有深度与广度,且具有灵活性,是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本文主要是根据自身教学实践,来谈谈发散思维运用在物理教学中所总结出的一些经验。

  一、 注重知识的相互联系特性,进行发散思维

  扩宽自身的知识范围,对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 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物理知识具的连贯性比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运用特定的物理规律分析其中所包含的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归结出多种分析同类物理规律,进而用于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例1:场强E与电势V

  根据E= 显示是一种思维方式,体现出电场在力方向上的特性, 具有整体意义,它与q0是没有关系的,但是电势 除了本身具有的意义外,电场强度E与电势V都是反

  映了电场中的确定点的特性,这是根据电场的特殊形态的物理属性――力的性质、能量性质等两个截然不同的侧面推出的两个不同质的物理概念。

  例2:左、右手定则,要让学生清楚左右手定则的适用条件是不同的,左手定则是电动机定则,主要用作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这种现象,通过此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右手定则则是说发电机定则,主要是用于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运动产生感生电流这种现象,通过此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最后要让学生得出结论,如果判断是产生了感生电流方向就运用右手定则,如果判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则是运用左手定则。

  ㈡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在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进行举例子,生动的事例,可以激发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进行指导工作,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部分,以阅读有关的科普类书籍;再者,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举例,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提高想象力。

  比如在教给学生“原子核的人工分裂”内容的时候,学生可能对一种元素可以转变为另一种元素觉得很难理解。

  教师就可以引用身边常见的例子进行教学活动,比如生物杂交技术,培育的水稻新品种,栽培的无粒西瓜等,这些都是物种遗传性质发生了变化,以此让学生明白元素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变成为另一种元素,学生通过联想可以获知元素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想象力却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还是知识进化的源头。

  二、 纵向联系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最佳的思维方式

  物理规律本身就包含着研究问题的最佳思维方式,如果教师适时的进行总结,并给以引伸,这样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例1:不同的问题可以引出同一种思维方式,这里用电场强度E;电场强度E、电势V、电容C、磁感应强度B为例:电场强度E= ;电势F= ;电容C= 磁感应强度B = 这里所说的四个概念,都要教师指导学生回忆概念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尤其是电场强度E、电势V、磁感应强度B的过程,这几个概念都是反映了电场和磁场中确定点上场的特性,电容主要是反映了某个确定电容器的储电性能,这四个物理概念的数学形式是相同的,同时也是建立在同一思维方式上的。

  例2:采用平抛、斜抛、上、下抛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作为例证,根据平抛运动的参数方程x=v0t, y= gt2可以得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x、y两个方向的运动是分别独立,同时进行运动的。

  同样得出,斜抛运动是x轴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与Y轴方向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叠加形成的,借此可以引导学生复习直线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y=vot- gt2

  竖直下抛运动:y=vot+ gt2

  匀加速直线运动:s=v0t+ gt2

  匀减速直线运动:s=v0t- gt2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各自独立”、“同时进行”的特性,促使学生加深对“运动叠加原理”内涵的理解。

  让学生在处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时可以采用同一种思维方式。

  总之,在一题多解方面,也同样可以使学生获得最佳的思维方式训练,根据此可以得出在物理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掌握物理规律、解决物理基本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物理学中的美论文】相关文章:

谈物理学中的美论文03-18

论文:物理学在手机中的应用11-23

物理学史在教学中的地位论文10-26

物理学中的数学知识教育论文10-26

浅谈物理学习中的记忆力论文11-22

浅谈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01-05

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几种重要方法论文10-29

物理学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03-19

谈航模制作中的物理学原理论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