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毕业论文

初中力学定势障碍研究论文

时间:2021-01-23 15:53:38 物理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力学定势障碍研究论文

  初中力学定势障碍研究论文【1】

初中力学定势障碍研究论文

  【摘 要】许多初中学生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日常经验、课本知识点固化等影响,容易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产生思维定势。

  这些思维定势有时候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解决熟悉的问题,可是当遇到一些较为新颖的题目时,思维定势会误导学生思维产生偏差,不能全面的分析问题,容易忽视一些思路的拓展,造成定式障碍,在做题过程中产生失误。

  【关键词】思维定势;定势障碍;初中力学

  一、由日常生活经验造成的定势障碍

  这类思维定势障碍主要是由于学生对某些生活现象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和积累形成的错误认识,当题目中要求解释这类的现象时,他们往往会绕过科学的客观规律而按照自己的经验误区去分析问题,得出错误的答案。

  [例1]初一年级的学生和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拔河比赛,初二年级的最后获胜了,下列哪种判断是正确的:

  A.初一年级的学生对初二年级的学生的作用力大于初二年级的学生对初一年级的作用力;B. 初二年级的学生对初一年级的作用力大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对初二年级的学生的作用力;C.两个年级的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样大;D.无法判断

  [失误解析]很多学生都以日常生活经验的误区来判断此题的选项,认为初二年级的学生的力气大于初一年级的学生而果断选择B,没有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认真分析,导致错误。

  [正确思路]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初二年级的学生给初一年级的学生多大的力,同时初一年级的学生就给初二年级的学生多大的力,这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关系,因此两个力的大小相等,答案选C。

  二、实验现象造成的定势障碍

  这类惯性思维方式,是由于课堂演示或者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以及老师在介绍实验过程时学生的思维集中在看到的实验现象上,对实验没有深入的观察和分析,缺乏本质理论上的理解,当条件产生变化时,不能及时作出相应的思维改变,仍然用已有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错误答案。

  [例2]如图1所示,测定大气压时,测得汞柱高为75cm,当管子绕着O点倾斜放置时,(设定此时外界为标准大气压且管子足够长)管内汞柱高将(温度保持不变)

  A.等于75cm B.小于75cm

  C.介于75cm和76cm之间 D.大于76cm

  [失误解析]由于在课堂上学生们一直看到的实验现象是,无论管子如何旋转,大气压强恒定,管内的汞柱高度也不会变化,所以选择A。

  然而这个结论只适合于管子是密闭的,然而此题并没有强度管子的密闭性。

  此时学生们依然采用在课堂上获得的规律判断此题,没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造成了定势障碍。

  [正确思路]当外界为标准大气压时,测得的汞柱高度只有75cm,这表明实验过程中,管子并没有密闭,因此管顶封闭空气中有一定的压强(PA=10mmHg).当管子绕O点倾斜时,管中水银柱长度增大,空气柱长度被压缩,因此PA增大,从而使P水银减小,因此汞柱高度降低,答案选B.

  三、由公式模式化造成的定势障碍

  这类的思维定势是由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重视公式的适用范围,没有真正掌握公式中各个物理量所真正代表的意义,同时忽视一些细节条件的分析,而只把思维定势在套用公式模式上,因此而做出错误答案。

  [例3]如图2所示,表面光滑的直角三角形物体,其中AB为4m,BC为3cm,AC为5cm,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在把10N重的轮子从A点推到C点,那么需要多大的推力F?

  [失误分析]学生由于受到斜面计算题的影响,将此题与斜面计算题归为一类,迅速套入公式flAC=GhBC,F= 6N.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解题时没用认真审题,用思维定势的习惯直接套入公式,导致错误。

  [正确思路]虽然轮子是从C点推到A点,但由于推力是水平,因此推力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并不是AC而是AB,从而代入公式得到:F・lAB=G・hBC,F==7.5N。

  四、其他定势障碍

  除了上述列举的定势障碍,在学生做题过程中还出现其他一些常见的定势障碍,例如由模糊概念形成的定势障碍,由于学生对一些概念、定律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吃透,当出现了其他新的知识干扰的情况下,将思维方向集中在原有的概念回忆上,致使思路发生偏移产生错误[2]。

  数学概念片面理解形成的定势障碍,这类思维定势障碍主要是学生受数学概念的影响,单纯的将思维方向集中在数学的角度上,没有结合物理知识中物理意义和概念,导致了错误,很多同学在学习密度公式时,认为当质量m一定的时候,密度?籽只受体积v 的大小的影响,反而忽略了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并不是由体积决定的。

  五、结论

  思维最大的敌人是习惯性的思维方式。

  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活背景以及知识背景都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不同认知,从而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除此之外,生活和学习的经验在形成学生的定势思维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诚如开篇所说,有的定势思维是有益于学生解答物理题目的,通过惯性的思维可以使学生们建立一种思维方式,更容易总结做题的经验,在遇到相同的问题时能够迅速做出应有的反应。

  然而一些定势思维也会造成学生以偏概全的解题思路,将思维只集中在某个点,而忽略了题目中的实际情况,这会使学生的学习产生一些误区,导致一些知识点的模糊记忆。

  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2】

  摘 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各项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应当将完善基础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发展教育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

  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学有效性是所有教育人员的共同追求目标。

  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可以体现高质量课堂教学,还可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接受物理学的初始阶段。

  本文就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能够进一步了解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初中物理 力学 有效教学

  引言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新领域。

  因而对这方面的研究我国成果并不是非常的明显。

  在实践活动中,未经过系统的研究与探讨,导致初中物理力学教学有效性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

  针对这种情况,研究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具有其必要性与紧迫性。

  探讨出适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教学实践成果的提高。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对于有效教学的界定,不同的学者具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无论采用何种说法,有效教学既取决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也取决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应当从整个教学过程来进行评价。

  因此,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可以从这么几方面来理解。

  首先,教学准备。

  所谓教学准备主要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在准备上课等方面。

  教师与学生共同为教学活动采取措施。

  促使教学活动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

  其次,教学过程[1]。

  教学过程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以及课堂组织等方面。

  教学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其并非仅由教师一人或者学生一方能够完成的。

  教学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协助。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施教学活动。

  最后,教学产出。

  教学的产出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与知识形成一定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技能。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感情与价值。

  有效教学的实施并不是由教师或者是学生一方来决定。

  其需要依据客观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并且依据有效教学的特征具有针对性的实施。

  在有效教学活动中,学生会关注教学效果,教师关注教学过程的同时关注教学效率。

  并且有效教学还应当关注教师的行为。

  由此可见,有效教学无论是从学生还是从教师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主要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效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教学仅是一种手段,学习才是教学的目的。

  因此,我认为,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准备

  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想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首先就应当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教学准备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就是分析。

  分析学生。

  因材施教实施的前提条件就是对学生要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掌握学生的特点。

  在分析学生的过程中,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非常重要。

  掌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情况,特别是对相关抽象知识的理解。

  教师需要深刻理解初中物理力学的相关规律,协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其次就是对教学任务的分析。

  初中物理力学主要包括了力、密度与浮力、压强等知识。

  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每一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应当与现实生活的现象联系起来,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例如:学习大气压强时,依据喝饮料、打墨水等生活现象,培养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真正体验物理与生活。

  2.初中物理力学有效课堂教学

  实施有效教学的载体就是教师开展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内进行有效教学,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灵活引入课题,进行启发教学。

  课堂教学能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关键就在于课题的引入。

  好的课题能够顺利完成教学活动,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浮力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引入将死海的现象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对浮力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其次,依据教学内容,实施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不仅包括教材,其中也包括了学生。

  依据学生的特点与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唯有如此,教师的教学活动才不会脱离教学目的。

  最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能够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3.重视教学过程,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教学过程。

  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能力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有效教学是每一课程实施都应追求的。

  就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而言,有效教学具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对学会掌握知识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焦新健.浅谈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策略[J].方法交流,2011,(02):22-23.

  [2]张胜玲.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3,9(07):56-57.

【初中力学定势障碍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力学教学论文12-31

初中英语听力学习中的障碍与技巧论文04-11

材料力学与弹性力学的研究差异02-05

土木工程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研究论文03-20

篮球投篮力学论文12-31

量子力学对称假说研究02-03

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研究论文11-10

舞蹈力学之美论文12-31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研究论文11-11